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中怎样帮助你身边痛苦的人呢(佛家帮助人怎么说)

学佛百科2023-04-10171

到底佛菩萨是如何救人的

救人有很多种,比如,有人掉到河里,你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救人是解救人的生命,佛教讲的无畏布施;若有人精神不正常,你诚心帮他开导,这就是解救人的精神,佛教讲的法布施;若有人生活艰难,或者有疾病,你好心帮他解决生活与看病治疗,这就是解救人的命运,佛教讲的财布施;如果有人非常迷惑,不知如何做事等方向,眼前一片黑暗,你真心帮他引导与指点,或者帮他增添智慧,这就是救人的最关键,佛教讲的无上法布施,都是救人。

那么,佛菩萨是如何救人呢?有人说:「佛菩萨是根据每个人所有的福德,结合他的因缘,给他创造机会,来帮助人们的。比如你前世今生只积累了100元的福报,佛菩萨就只能给你100元的福报,否则他也违背因果规律。也就是人不能什么都靠佛菩萨解决,还要自己努力多积累福德资粮。」但也有人说:「至诚皈依祈求佛菩萨本身是很大的善业,可以获得大福报。」但很多人会想真是这样的吗?到底佛菩萨是如何救人等的疑问,曾经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疑问。后来遇到一些奇异的事情,才发现佛菩萨真正能救人,但我们凡人意识不到之处,所以往往误解。

迷信的人把佛和菩萨的像(包括雕塑、画图、照片等)当作真佛和真菩萨而磕头烧香,求它们保佑,所以在他们的心中佛和菩萨都是非常神秘的,总觉得佛菩萨距离自己很遥远;智慧的人把佛菩萨的思想和行为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自己也想作一尊佛菩萨而救度众生,所以在他们的心中佛和菩萨都是非常伟大的,总觉得佛菩萨跟自己也很近,佛菩萨就是自己的老师。那么,我们能否做佛菩萨呢?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我们首先要知道,所有的佛菩萨都是曾经跟我们一样的,但他们都从凡夫的思想和行为里跳出来了,因为他们都作了感动天地之事。大家想一想,世界上那有没有救过人,也没有渡过众生的佛和菩萨呢? 每一尊佛菩萨他们都是因为曾经救人救度众生而变成佛菩萨的。大家要知道,菩萨的含义是什么呢?发菩提心的人被称为「菩萨」,菩提心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所作所为都是为别人着想的心。

如果你没有菩提心,你就不是菩萨,所以,把握一日的发菩提心,即是一日的菩萨;「佛」指的是觉悟者。 用圆满的智慧, 不分亲疏大慈大悲、为众生救苦救难;消除一切罪障,使他们永离苦海,用无条件的爱去度化众生的人叫做「佛」。如果你有这样的功德,你就是「佛」,若是你没有这些功德,你就不是「佛」;佛菩萨都是因为救难救众生而成就佛与菩萨的。没有这些功德就不可能成就佛菩萨。我们学佛的人如果要能学成这样一个人,那我们人人都将来变为菩萨和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佛塔,造塔的功德很大,但为死去的人造塔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佛陀鼓励人们,要奋不顾身去援救面临死亡威胁的人。从前有一位苯教才翁蒋泽大师,他有一次出远门时,遇见一个人在河边双手合掌诵经,才翁蒋泽问他在做什么,那个人回答说:「刚才有一个人掉到河里了,我就为他诵经。」大师又问他:「当时你能否救他?」「可以救他的,但我想,祈祷佛菩萨来救他,所以我在祈祷,诵经而积累福报。」才翁蒋泽大师说:「诵一年经,不如救一人命。」说完大师立即跳河而救人。当掉到河里的人逐渐醒过来时,才知道自己是被大师解救过来的,就给才翁蒋泽大师磕头说:「你就是真正的菩萨。」能救人的人就是在做菩萨,因为他们从行为上已经做到了重人轻己的菩提道。

什么叫做重人轻己呢?要放弃从前自私自利和不顾他人死活的恶习,要发愿哪怕自己今后受难、往生受苦、堕入恶道、生病疼痛和失败落难,都要奉行利乐众生的事业。我们应该诚心地学习佛菩萨的思想和行为,发起自己一定要修成重人轻己菩提心的大愿心。在实际行动中,我们也要努力奉行重人轻己的菩提心事业,若是想积累功德的话,当一个人遇到生命危险,或者心性迷失走向不归路时,我们就要出手相救,不顾自己而去救众生的命,那样的话,你就积累了无穷的福报,因为,救人就是佛教所讲的六度妙行:救他的生命,给他生命就是布施妙行度;放弃自私而救人,就是持戒妙行度;救人时候,没有恐惧和怖畏,就是忍辱妙行度;为救人付出一切就是精进妙行度;那时侯远离颠倒想法,一心想救人,就是寂虑妙行度;那时侯救人的心是菩萨心,善恶分明,那是般若妙智度。

曾经在辛饶弥沃佛转世为辛饶德的时候,当地发生饥荒劫,辛饶德把所有财物与金银财宝都布施了他人,后来他看到九个人还在饥饿之中受苦,辛饶德就把自己变为鱼,让他们吃;当年辛饶弥沃佛转生格哇结时,割肉喂狼等的故事很多的,都是在劝我们,遇到有生命危险的人,或者有人心性迷失走向不归路时,让我们要出手相救,这都是过去佛和菩萨感悟到的慈悲精神,也是在教育人类积德行善。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他们甚至肯用自己身上的肉来布施众生。救苦救难的人都是佛菩萨的化身降临到人间来度化众生。我们做善事、要用慈悲心去做,而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而应该付诸于行动。信念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而不必拘泥在表面形式上。

曾经看到过一篇新闻:一名10岁左右的女孩儿玩耍时掉入深水中。河岸边有二三十名路人在围观,只有两名男子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女孩儿最终得救了。可是这两位救人者事后却悄然离去了。一个星期后,有人证实,见义勇为的这两个人其实是小偷。很多人只是在围观居然没人下河去救人,但是下河救人的居然是我们大家平时都嗤之以鼻的小偷。两个小偷救人后逃也似地离开,竟然是因为知道旁边有很多人知道他们是小偷,怕别人对他们指指点点。做小偷可能有他们的原因和理由,但救人不需要理由。做小偷固然是可耻的,但不救人的人无论怎样高贵都是更可耻的。

前几年在河北某个地方,有一位师父在讲《菩提道次第广论》,很多居士都去听法,有一位老居士突然晕倒地上,讲法的师父立即停止讲课,跟居士们吩咐念佛号,自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现场,回到住宿;那些学佛的居士们也都说:「赶紧回住宿,祈祷阿弥陀佛来迎接老居士。」居士们也分散了,只有一位没有皈依的小伙子跑过去扶起老居士,马上带她去医院看病,打针输液,老居士第五天出院了,居士和师父都说:「我们为你祈祷阿弥陀佛了,所以阿弥陀佛显灵了,保佑你平安无事了。」老居士说:「也许吧!但我的命是背我去医院的小伙子给我的,他是个菩萨,我们都应该跟他学习,不让我们的学法确实学偏了」。没有皈依的小伙子,虽然他还没进佛门,但他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超越了那个讲法的师父和学佛十多年的老居士们。冷漠和袖手旁观并不违法,但就良心而言,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即使不违法,也是不可原谅的。法律虽然没有要求我们去爱别人,但不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爱是不合情理的。一个人心中冷漠无情,没有了人性,这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另外,眼前的人还没有死,他们就说:「赶紧回住宿,祈祷阿弥陀佛来迎接老居士。」这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实际上很有福报的人才能救人的生命 ,能救苦救难的人就是菩萨。

佛教为什么能让人减轻痛苦

佛教真的可以减轻痛苦,乃至最终消除痛苦。许许多多信佛人、念佛人都有过切身体验的,只要精进持戒、精进念佛、诵经,都可以得到法喜,初步体验离苦得乐。进一步能深入禅定,可以进一步体验离苦得乐。而且修行成功之后,或者往生极乐国土后,可以永断烦恼痛苦。

如何用佛法帮助精神病人

人罹患精神疾病,乃是一种很重的不善业因成熟的果报。这个果报的特征有两个,一是业重,二是成熟,这个情况下想依佛法改变果报,甚难甚难。这个时候,依佛法来救度受苦众生,主要的办法是亲人信佛学佛,念诵拜忏,乃至闻思修行,种种功德,回向给受苦亲眷和他的冤仇债主,为他以后增长福德,累积善因,苦业报了毕之后,即可受福德善报。 为什么需要是亲人呢?因为至亲眷属如父母子女的缘分大,回向的功德多,兄弟姐妹的缘分远的多了。非常非常相爱的夫妻的缘分也大,但是这样夫妻中,一般不会有一方患精神疾病d。 若欲以佛法对病患进行引导开解的方式来帮助病患的,应知道,这种方法只能对少部分精神病人病情的好转有帮助。 精神病人的病情有轻重的差别,有与佛法缘深缘浅或者无缘的福分差别。 如果是情况严重的精神病人,还是应主要依靠专业医生和适当的药物。 而病情较轻的精神病人,如果一听到轮回因果的道理就抵触,一听到佛菩萨的名号就抵触,那么这样的人的精神疾患,很可能是过去生谤佛谤法,讥讽诬蔑大乘学人这样的恶不善业所成熟的果报,为他用佛法进行开解,不仅不能对他的病情有帮助,反而可能会令他的病情加重。 如果是病情较轻,且能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心理状况不大好,自己希望能通过什么方法令自己的状况得到改观的人,如果他(或她)能有一个可信任的人,而这个人又对佛法有正信正见,正解生死轮回善恶因果,信乐大乘,力之所及解众生苦不辞辛劳,正语正行,能令大众善信增长,所谓信/慧/行/愿具足,如是之人,观察病人根性深浅,随缘引导病人信佛能令其离苦,或念佛,或诵经,观察病人的状况,好转的时候善加鼓励,情绪不好的时候善加开解,渐渐令其“悦纳”自己,微小的进步也多加肯定,令其增长对念佛念经思维佛法的信心。这样的病患,对佛法的信心是很微弱的,就算有了一些进步改观,不久患者又可能放弃退堕的。这个时候不可有半点中国躁或沮丧,可以任由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催促,不推动,耐心等待她自己愿意重新听闻佛法的时候。帮助这样病人好转,乃是一个很漫长很漫长的事情,病人身边的亲眷中若没有这样的学佛人,那么‘拯救’的效果是很难最终看到的。 发心救人的佛弟子,发大心深入佛法吧。你的正信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修行,即是世间的光明灯。身心光明,才能真正开世间眼,照菩提路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601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