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中有哪些解决痛苦的方法(佛家 痛苦)

学佛百科2023-04-1096

请问佛教有哪些解脱的方法啊?

解脱的原则是性空,解脱的目的是无我,至于要真正地实际证验解脱的境界,那绝不是单凭纸上谈兵,说说道理就能办到的。因为理论是一回事,实证又是一 回事,正像一部历史,虽然记载着古代的事物状况,但这历史记载的本身,绝不等于古代的事物状况;又比如‘美国’这个名词,是指美国那个国家,但是‘美国’ 这个名词,绝不就是美国那个国家。所以,讲说解脱是不太难的,要实证解脱就很困难了。因此,尽管多数的人把大道理讲得滔滔如流,若他们的身心行为只是另外 的一副面目,这就只是贩卖知识的理论,而没有得到实际的证验,和由实践而来的心得或功效。

那么,佛教的解脱方法应该怎样证验呢?

佛教把实践解脱道的方法称为‘修持’,也绝对重视修持。如果不做修持的工夫,便不能实证解脱的境界;若不实证解脱的境界,终究沦在生死境界而不 能自主于生死;不能自主于生死的人,纵然学佛,纵然出家,纵然自以为是行了菩萨道,那也仅是种些解脱的种子,等待未来的成熟,现前的身分毕竟还是凡夫。既 是凡夫,就不是真正的菩萨,虽行菩萨道,也属人天业。

所以,太虚大师说:‘不登祖位,不能真正的弘扬大乘。’所谓祖位,就是六根清净位,是即将入初地菩萨圣位的候补者。由此可见,我们学佛的人,如果不重修持、不求解脱,光在言语文句上拾一些古圣先贤的牙慧,作为卖弄的本钱,那是没有太大意思的。

说到修持解脱道的方法则不胜枚举。比如在《华严经》中,许许多多的菩萨,各有各的解脱门。文殊及普贤两位大菩萨,更是各有无量无数的解脱门。

不过,解脱道的修持,有一个最大的原则,那就是‘戒、定、慧’的三大门径,从这三大门径,就可以进入不受生死束缚的解脱境界,所以称为‘三无漏学’。漏是烦恼生死,是解脱大船的漏水之洞。现在,就让我们介绍三无漏学的修持。

消除痛苦的几种方法

痛苦,是每个人都不陌生的字眼。

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将人类的痛苦归摄为两种:身苦与意苦。如颂云:「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意思是说,上等人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苦受,比如工作压力、竞争忧虑、「高处不胜寒」的辛酸等;小人物的痛苦,则是身体上的苦受,比如缺衣少食、超强度劳动等。这两种痛苦,恒时不断地损恼著芸芸众生。

人生本来就多苦,但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

那么,我们在遇到痛苦时,应当如何面对呢?佛教中讲了很多方法,通过这些,消除痛苦轻而易举。即使有些习气根深蒂固,无法一下子完全断除,但只要持之以恒经常串习,痛苦也迟早会离你而去。

第一、利益众生,断除自利。

当你特别痛苦时,首先要认识到痛苦的来源是我执,也就是自私自利的这颗心。若想断除一切痛苦,就要先斩断它的来源;而要斩断它的来源,理应学习一些佛教经论,以大乘的无我精神改变自私自利的心态。

有些人以前有很多烦恼、痛苦,但后来学了大乘佛法,经常做些有利于众生的事,比如做慈善、当义工,原来的痛苦不知不觉就消失了。所以,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要利益众生。假如你有大乘的慈悲心、菩提心,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即使没有,至少也应培养仁爱的传统道德。

第二、苦乐皆转为道用。

佛教中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将痛苦转为道用。也就是说,这个事情本身是一种痛苦,但只要你念头一转,就可以不把它当做痛苦,而把它利用起来。

这方面的道理,在无著菩萨的《快乐之歌》中讲得淋漓尽致。比如,此论告诉我们:

有病是一种快乐,依此可消除往昔的很多业障;没病也是一种快乐,用健康的身体可以多做善事。

有钱是一种快乐,用它能上供下施,积累资粮;没钱也是一种快乐,可以断除自己对财物的耽著。

有些出家人对钱没什么贪执,自然就有很多钱了,这时你也不必太烦恼:「有钱了,我该怎么办啊!」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讲过,倘若你前世福报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缠万贯,就算是一个出家人,所住的房屋价值五百金钱,也是允许的;所穿的衣服价值一亿金钱,也是可以的。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快乐。

其实,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经历痛苦也是必需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畏惧痛苦,反而会将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难,都转化成通往解脱的基石。

曾有一个故事,就讲了这个道理:

从前,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出来。最后农民断然决定:这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太大精力去救驴子。于是就把所有邻居都请来,开始往井里填土。

驴子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哀叫。不一会儿,它居然安静下来了。农民忍不住朝井下一看,眼前的情景让他震惊: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然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纵身跳出来,快步跑开了……

实际上,生活也是如此。纵然许多痛苦如尘土般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也应将它统统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而不要被这些痛苦掩埋。若能这样,到了最后,我们定会像驴子逃离枯井一样,从轮回的苦海中彻底脱身。

第三、修持自他交换。

观修自他交换,对消除痛苦也很有帮助。比如,当你重病在床、名声受损、穷困潦倒时,可以发愿:「世间上也有许多跟我一样的受苦者,愿他们的痛苦成熟于我身,由我代受,他们全部离苦得乐。」

然后当自己向外呼气时,观想自己的一切安乐,变成白气施给众生;当向内吸气时,观想他们一切痛苦,变成黑气融入自己。

这是除苦的最佳方法。当我们在遭受痛苦时,若能经常这样观修,所受的痛苦就有了价值,对自我的爱执也会日益减少。

第四、修持安忍。

安忍,就是世人所说的坚强,有了它,面对痛苦便不会轻易屈服。

我曾翻阅过一些有影响的人物传记,发现许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内心极其坚强,就算面对难忍的逆境,也能迎难而上、从不言退;而有些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内心十分脆弱、不堪一击,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挫折,也能让他终生一蹶不振。

像美国总统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好多次他都可以放弃了,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也正因为这种坚强,他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所以,成败的关键在哪里?就在自己的心力强大与否。苏东坡也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第五、麦彭仁波切的「心情愉快法」。

藏传佛教中还有个实修法,可以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们保持心情愉快。

方法很简单:首先双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诵「达雅他嗡措姆迷勒那德卡踏母索哈」,这个咒语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观修,有助于我们天天好心情,人际关系趋于改善,许多不顺迎刃而解。

当然,以上所讲的几种方法,你们不一定要全部都用,毕竟每个人的根基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可以。就像生了病以后,有些人吃中药能好,有些人用 *** 也行,有些人还可以打针,但不管选择哪一种,目的都是为了断除痛苦。

佛教有哪些永远离苦的方法呢

佛教教人永远离苦有二大法门,一是无的消极法门,二是正的积极法门。

无的离苦法门:人修静,心放下,不妄想,不作种种想,入静,人合太虚这最初的道后归于不生不灭的永恒也是一种离苦法门,可是这法门是极难修成的,人不能没有意识,没有意识等于完全痴呆等于植物人,人吃饭至少得知道吃什么才好,什么时候吃,吃多少最受己用,人如有了这类意识又结了与他人意识相联的缘,又参与了人与人的比较和竞争,先天浑沌的缘多了,俗世中的缘少了,缘大欺缘小就多了,在缘的范围内人仍有苦受,只不过缘少受苦的份子少。

正的离苦法门,正的离苦法有八正道,八正道教人的心思正言谈举止正,人言行正为社会所倡导的,社会是提倡奖励的,行正道的人很少会受指责遭打击报复的,顶大说这人死脑筋不灵活。人言行正有天地正气护祐,有人间正道护祐,人的言行即是受挫也有理直气壮的浩然正气在,人不会有痛苦的。人行正时达到十方圆明、圆融无碍时才算及格,万事都有利弊得失,人识得时务善于因时因地依规顺方向圆才算圆满

佛教解脱的方法

1、首先,我要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佛教并不是单单一门宗教 ,真正的佛教是积极的。

因为佛教的思想,是教人行善,积德,而且也可以修身养性,学习佛教不单单可以让我们这一生与人友好相处,懂得待人接物,经济财富稳定,家庭、事业、工作等等更加美好,不仅对来世一定有帮助,今生也会令自己有一种快乐之感。即使你没有发财、事业上不成功,也不会像没学佛的人那样一蹶不振,而始终都会有一种满足感。同时也可以认识到整个人生、世界,乃至是整个宇宙的真理、真相。

2、学佛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就是对生老病死有所准备,一旦出现疾病、死亡,不会觉得特别不幸,反而有勇气从容面对。

3、何为解脱:解脱梵语为vimoksa,解脱的境界可分大乘与小乘之别,其境界略有差异,依小乘佛法而言,要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果位,方称得上解脱,而以四果为小乘终极圆满之果地,必须断见思惑,出三界,得成阿罗汉果梵语arhat。 依大乘而言,要证成初地以上,乃至佛的果位,皆为解脱的境界,每一个阶位解脱的境界渐次入深,而以佛的果位是大乘佛法终极之位,必须勤修六度万行,以中道实相义而正行,破尘沙惑、破无明惑,因而证成佛道。宗喀巴大师撰写了一部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这其中宣讲了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下士道讲如何获得人天的解脱,中士道讲如何获得小乘的解脱,上士道讲如何获得菩萨的大解脱。所以,想要获得解脱,可以仔细研读这部著作。

4、如何获得解脱

修行是需要次第地闻思修行的,需要找一个公认的高僧大德,先听闻佛法当中的经、律、论,多思考,再修行。要先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生起出离心,同时修行菩提心,发愿往生西方极乐,积资净障,六度万行。这样次第地闻思修,才能最终获得果。可以参考一下《前行引导文》《慧灯之光》《入菩萨行论》。

如何用佛法解脱人生种种痛苦的法门

简单来说:认识苦,止息苦。

认识四圣谛:苦集灭道,集为苦因,苦为集果。道为灭因,灭为道果。

观察十二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顺则为苦,逆则解脱

方法1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方法2六波罗蜜:檀那波罗蜜(布施)、尸罗波罗蜜(持戒)、羼提波罗蜜(忍辱)、毗离耶波罗蜜(精进)、禅那波罗蜜(禅定)、般若波罗蜜(智慧)

具两种智慧:般若中观(真空),唯识法相(妙有)

佛教和道教对于“苦”的定义,以及对待苦的态度和减轻的方法。

佛对于苦的认知来源于自己的修行系统,苦行、禅坐。藏传佛教中还有密宗修行-----个人觉得有点类同道教修仙。佛通过行走、读书去认识世界。道对苦的认知,表现得不是很强烈,因为受制于自己的基本理论:顺其自然。二教对于苦的定义,没有确切的、明确的表达。都是通过比拟的修辞进行描述【苦】这个概念。佛会用菩提、婆娑等词汇,或者用某位佛中有修为的弟子的经历来向我们释义。道责会用貌似很敷衍的万能词:自然、天道,其实没有敷衍我们,只是我们修为不够,不能把握有和无两个状态之间的状态,去看待世界。还有一点,没有确切定义这点,不是佛道二教不给,是因为二者都受一个【教】的限制,这不仅是佛道二教的共性,甚至基督、莫斯林等宗教也会用比拟、列举的方式,阐述一切概念。这样一是保证了自身宗教的神圣性,二是保证了信徒的求知欲。假如给我们阐述过明,我们怎么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呢?

对待【苦】的态度和减轻方法。佛对此态度比较客观,但是不能说比道唯物主义(下文区分)。佛会用切身实际去感受【苦】,如行走、诵经、读书(稍微区分下诵经),甚至平时扫地、打水等。等做这些平常必须的事情后,有了一定的自己的世界观,就会得出自己如何去减轻痛苦。道对此的态度是比较活泼,认为【苦】是应该的,本来就有的,或者自然的(所以说道不全是唯心主义,因为他承认客观事物),甚至是美好的,如果没有苦哪晓得乐呢?然而道缺乏的是,没有很好地带动信徒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在一个顺其自然,无非无、有非有。。。的大框架下,不好入手,就像是没剥壳的鸡蛋,你从哪下嘴,没有一点天赋真不好入道。

对于苦的减轻方法,上文只是阐述。楼主如果真觉得自己有心结,且不是信徒,那就找个好朋友或者父亲说说,别找母亲说,因为为母爱子切,只会说好的方面,有时因为女性的形象思维给你火上浇油。父亲爱子深,不擅长对爱的表达,但是会很理性地解读你的心结。楼主如果早入佛门或道说,那就去拜拜地藏菩萨,道教比较凌乱的系统,我也不知道该拜谁,拜个你喜欢的吧。

纯手工哦~楼主求给分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601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