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中的魔性是什么意思(佛教中的魔性是什么意思啊)

学佛百科2023-03-11102

佛教里的魔是什么?

魔就是障碍、恼害的意思。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只要障碍我们修道就可以说是一种魔障。修行的魔障通常分成四种:蕴魔、烦恼魔、死魔和天魔。

1.蕴魔

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们众生的身体和精神。五蕴何以在修行中成为障碍呢?比如疾病,在修行中身体上火、心绪焦躁不安,就是五蕴魔障碍我们修道,表现就是五蕴炽盛。

2.烦恼魔

烦恼魔容易理解,我们内心的贪嗔痴烦恼,不修行还好,一修行反而更厉害,使我们的修道没办法进展。

3.死魔

它有时表现为一种悲观情绪,有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想一死了之,这就是所谓的死魔。如果我们心里消极悲观,对生命没有正面的看法、不珍惜生命,那可以说就是死魔的影子。

4.天魔

天魔是指欲界天的第六层天——他化自在天。我们要出欲界时,要经过他化自在天天主这一关的考验。因为他不希望我们出欲界,即使我们修行要进入到色界,都可能会面临这种魔障。

扩展资料:

佛教中的魔,指夺人生命,且障碍善事之恶鬼神。佛教认为,任何能够阻扰修行的障碍,都可以称为魔。若梵汉并举则称为魔障。

魔,梵语魔罗的汉语简译。在佛教中,魔是居住在天界的天人,他们的首领名叫波旬,出于嫉妒,曾经企图阻止释迦牟尼证悟成佛。

在释迦牟尼开始传教之后,也曾经多次扰乱僧团弟子。佛教认为,任何能够阻扰修行的障碍,都可以称为魔。因,在内心中的不安、愤怒、贪心等烦恼,都能被称为魔。

(佛教)请问魔是什么回事?为什么也具有如此大的神通力量?

魔王可以理解为天界众生之一。 如同每个六道之中都有能辨认正法,修习正法之人,也有毁谤正法之人,破坏正法清净之人。

记得佛经中并没有提到波旬的出生。但从能力来看,他近乎帝释天,而且拥有天人的神通。 只能说‘魔’是一种在‘不善’方面的产物。

从禅修而言,魔可以理解为烦恼,遗憾,恐惧,贪,嗔,痴。这些有三毒所产生的不善心对禅修而言是障碍,对解脱也是障碍。因此被称为‘魔’。

佛经中并没有提到‘魔’超越了善恶,轮回。也没有提到‘魔’不需要轮回。所以可以认为‘魔’不是一个超越轮回的‘东西’,而是一个障碍他人超越轮回的‘东西’。

人的本来就具备善恶,这是二元论。如果把佛性来分析成二元论就会变成‘魔性’的存在。 但事实上,人在出生之后。不知道何谓‘善’‘不善’‘适当’‘不适当’。其实和‘魔’并没有两样。 只是‘魔’可以理解为不是‘人’的众生,拥有超越‘普通人’的能力。

文学角度而言,古印度喜欢用拟人化的手法去描述一些心理层面。如史诗中的‘摩诃那衍’‘摩诃婆罗那’里面的罗摩是毗湿奴身的化身。 他们不会去直接阐述‘神格’,而是利用‘拟人化’来描述‘神格’。 我们可以理解为佛陀也运用了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在的负面心理’。

在解脱方面,烦恼,死亡,五取蕴都是因为无明而产生的‘执着’。我们可以理解为‘魔’就是要表达这些对解脱有障碍的‘东西’。

关于这个问题,要看您的角度建立在什么方面。是辨证?禅修? 文学?

在佛教的理论中, 慈悲心为本心, 那魔性又何尝不是呢

慈悲是佛祖释迦摩尼为了教化大众体现出的一种态度;释迦摩尼在悟道初始时也曾经对那些魔道做过研究,并亲身实践后,才知道那不是解脱苦难的办法,后来悟出了佛道。

所以说,魔性是心,慈悲也是心,修行就是渐渐修的魔性没有了,慈悲心出来了,再接着修,慈悲心也修没了,那个本心是清清静静的就出来啦,到底是什么样滴呢,我也不知道。

呵呵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66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