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为什么(学佛为什么要依止善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
1、不学佛的过失
如果我们没有学佛,来世间只是追求权力、地位、财产、感情、家庭,人生几十年很快就过了。假如人死如灯灭那还好,但关键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心识还要随业力在轮回中不断流转,这一点依靠教证、理证完全可以成立。既然来世是无疑存在的,大家若对它的苦乐不加关心,就实在太愚痴了。《诸法集要经》中云:「愚人无正智,如盲处黑暗。」愚痴的人没有正确的智慧,就像盲人处于黑暗中一样,根本不懂取舍因果。以至于大多数人造了太多不善业,死后只有堕入恶趣,感受难忍的痛苦。诚如《四百论》所言:「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大般泥洹经》亦云:「愚夫邪见,向恶趣门。」
其实,佛法所讲的宇宙人生之真理,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我们「离苦、得乐」。快乐分暂时和究竟两种,暂时的快乐只是有吃有穿、身体健康、心里舒服,而究竟的快乐,才能断除轮回的一切痛苦。人们要想获得这种快乐,就要明了「苦、集、灭、道」四谛——认识痛苦,寻找苦因,以道谛断除苦因,现前灭谛智慧。它涵摄了佛法的所有教义,只有通过这样修行,才能遣除轮回的各种黑暗。
因此,我们首先要懂得,若没有学习佛法,就不会有真实的快乐。《华严经》也说:「世界若无佛,及众贤圣人,彼诸群生类,无有一切乐。」
2、学佛的利益
那么,学了佛又有什么好处呢?并不像世间人所认为的,只是为了治病、算命、打卦、搞些仪式。要知道,佛法的根本教义,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一点特别重要,每个人务必要清楚。
在唐朝,大文豪白居易曾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鸟窠禅师,怎么会如此平常,毫无玄妙高超之处?于是不悦地说:「这是三岁小孩也知道的道理。」
禅师说:「三岁小孩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可见,「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这句话,谁都会说,但每个人若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能真正做到?大多数人可能都非常惭愧。所以,学佛不能只停在口头上,而一定要落到实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生有缘能遇到佛法,确实是十分幸运的。佛教的不共殊胜之处,并不是我们赞叹自己,而是古往今来无数智者共同认可的,也是世界许多宗教一致承认的。尤其是前不久我在课堂上也讲过,2009年7月,国际联合宗教会在日内瓦召开了会议,200名宗教领袖通过投票表决,一致认为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并授予了「最佳宗教世界奖」。对于这一结果,穆斯林、天主教、犹太教的代表都纷纷表示:佛教得此殊荣并不稀奇,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从未以佛教名义发生过任何一场战争,而佛教全是以慈悲为怀的理念,帮助天下一切众生。当时参会的佛教代表,虽然只占极少数,但得票数与呼声却是最高的。
既然佛教如此殊胜,关于它的未来发展,我们也应该有所考虑。现在有些人认为,佛陀的教法就够学了,世间的学说和知识不必去了解;另一部分人则觉得,佛教的原始教理不太重要,应该将佛教人间化。其实这都是堕入一种极端。对于佛教的未来,我们应在完整具足佛教见修行果等理论和实修的同时,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佛教得到更好的弘扬。
其实,佛教的了不起,不是我们夸夸其谈,的确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座的道友也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没遇到佛教,现在可能会有许多痛苦,而正是有了佛法的引导,你生理、心理、生活上的暂时痛苦才得以解除,并依靠这一因缘,最终在生死苦海中才有出头之日。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学佛的重要性。学佛所能带给我们的,除了快乐,没有别的。在茫茫无边的轮回中,它是唯一的解脱津梁,故智者理应选择佛法。《别译杂阿含经》云:「唯有入佛法……是则归依处。」
尤其是现如今,天灾人祸频频出现,世间灾难此起彼伏,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虽不排斥其他宗教的作用,但佛教的精神是最管用的。我今天听到一则消息,说是印度一架飞机降落时冲出跑道,至少造成160人死亡。还有前几天的玉树地震,死了好几千人,汶川地震也死了五万五千多人,海地地震死了二三十万人(另说是五十万人),印尼海啸死了近三十万人……这些人都与我们骨肉相连,然而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他们的生命瞬间就会失去。这些无常的道理,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取舍因果,否则,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将来的痛苦还会越来越多。
总而言之,今天讲了两个问题:认识佛陀和认识佛法。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希望大家对此有所了解!
什么是佛 为什么要学佛?
什么是佛?我们为什么学佛?
一、什么是佛
佛佛心心心佛佛,佛就是能够洞察世间一切的人能够了悟宇宙众生生命不息的人,佛说众生皆有佛心只是众生迷惑没有醒悟看不到自性本来面目,心明即是佛菩萨,心迷则是凡夫佛菩萨和凡夫一念之间。
二、我们为什么学佛
我们学佛是为了学习佛的智慧,学习佛的处世态度,学习佛的人生观观照自心利乐众生,学佛就是为了学习佛的慈悲平和无嗔无怒无痴无慢,做到心中有佛佛在,心中无佛佛自在。
一个“心”,我们心可大可小,大可以是无限广
阔的大,小可以是针眼般大,所以我们常常说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我们的心无外乎于贪心,嗔心,痴心,一个贪心可以贪财贪物贪恋尘世的色、香、味、形,你贪得多了你是贪所有人的,你要慢慢的归还直到你归还清的那一天,你贪一个人的你就要还一个人的债,你贪恋尘世间的红尘色彩那么你就要烦恼一生,正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我们生了嗔圭心,我们就已经有了怨恨心,有了嗔怒心,有了嗔圭心便有了世间的恩怨情仇,当我们真正的放下所谓的嗔圭我们也就释怀,在我们心中没有了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种种所以的宿怨,痴心有的人痴迷于种种,有的痴迷于色,有的痴迷于书画等等,其实痴迷恰恰把你沉沦于迷盲中,使自己愈陷愈深,而迷失了自如的本性,所以心经开始就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仔细的想想我们的一生存在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形形色色都是虚幻的。
唯有我们的心是真实的,我们的自性是真实的,如果不认识自我的自性犹如瓶中之鹅,只有在绝望中慢慢的消失。所以对于任何事情不要抱有一颗执着心,要抱有一颗平常心,随遇而安平常对待这正是一个真正大彻大悟觉悟之人的作为,凡事要运用广阔的智慧去处理,不是盲撞的处理,我们所做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恰恰是我们所筑造的。
三、总结,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行为无一不靠心所创造,佛菩萨内心清净所以没有污染,因为佛菩萨是大彻大悟之人,要达到佛菩萨般清净的心,非一日之功,即使我们学佛的目的。
为什么要信佛,信佛的好处是什么
学佛的好处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两种:学得浅,可以帮助你过好当下这一辈子,称之为“福慧双修,龙天福报”,也叫“世间法”;学得深,可以让我们在过好这一辈子的基础上,顺便做好过下一辈子的准备,称之为“解脱生死,超越轮回”,也叫“出世间法”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佛法
学习佛法是为了从烦恼痛苦得到解脱,离苦得乐。
佛法是因果法,讲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大家修行佛法,去断恶修善,就会在生活中减小很多恶业带来的苦难果报,增加善业的福慧。
这样大家的生活就会美满,没有那么多的烦恼。
人为什么要学佛
每个人学佛的因缘不一样,所以无法一概而论为什么要学佛!
但既然学佛,就说明是前世的善根福德因缘已经成熟。否则是不会学佛的!
但虽是因缘已成熟,但这一世修行的成就如何,还是要自已努力的结果!
佛是是已经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大圣人的意思。觉有三种:自觉、觉他、觉满。自觉是使自己觉悟,觉他是帮助他人也觉悟,觉满是自觉和觉他的程度都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又自觉是修慧,觉他是修福,而佛正是这样一个三觉圆、福慧足的大圣人。
而佛性,是人人皆具,虽迷转于三途六道而终不缺失!但能一念回心,佛性自然现前!只看我们怎样领悟,能否保任了!
法指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事物,不论大的小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叫做“法”,不过有形的是叫做“色法”,无形的是叫做“心法”。
而佛法是指佛所说的一切经律论藏!其中也可以包括菩萨所说的法,开悟证果的祖师说的法!
若是广说,还泛指一切令众生断除迷惑而得正见启正行的言教!只要是能令众生断恶修善,即可说是佛法!
所以,佛法是不排外的,只要真实有益于人者,能让人得智慧断恶修善,佛都会随喜赞叹,并劝令有缘之人修学!
为什么要学佛?学佛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要学佛?
学佛是让你们救度众生,不是只为自己,只有救度众生你的果位才能上去,你的境界才能提高。果位越高,救度众生的境界也越高。如果只知道救自己,其实你已经没有能力救度众生,没有能力做功德了。比如你天天为自己念经,实际上是你自己欠债太多来不及还,你怎么去做功德呢?又怎样救度众生呢?就像自己挣的钱都还债了,哪有钱来帮助别人。
度众生是我们的目的,怎样度众生呢?首先要破邪立正,破除邪的东西,即破除不正的东西,才能在心中树立正能量;只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情就是不正。所以要把思想上肮脏的东西全部破除,才能成为正。当你破邪立正之后,你的智慧就会慢慢产生圆融,佛法上叫定慧圆明之象,也就是定下来之后智慧就开了,就圆融明白了。比如:有些人的脸你一看就知道很聪明,而智商有问题的人你一看就知道傻傻的。定慧圆明之象,非常重要,是你破邪立正的结果。
辩才无碍,就是嘴巴去讲,用智慧去论述。比如救人劝说别人修心,你嘴巴不会讲,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你如果没有一种能力去讲,明明是真理有的就会越辩越不明。嘴巴有辩述能力叫辩才,无碍就是没有阻碍,你们去弘法如果嘴巴不会讲,这个法如何弘呢?一定要无碍就是你的嘴巴讲佛法讲得特别好,没有阻碍,这点很重要。
一个人要具有很多本领来弘法,要有智慧,要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大无畏就是把自己忘记,不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如果这个人在弘法,不论是正说、引说,实际上都是妙法。正说就是正确很严厉地说,直接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这里为什么用引说,而引说叫反正话,今天想把这个人讲通,你可以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清醒,如果用正常的方法不能让他清醒,你可以用另一种方法。
也就是说你今天想把这个人讲通,让他信佛念经,有时讲话要引导他去想。比如医生告诉病人,如果你这个病如果不好好医治,以后会引发什么什么重病,这个医生说得没错啊。但是正常的医生是不应该这样说的,因为说了病人心里会怕,会有压力,对有些病人不能这么说,但对有些病人就得这样说,因为有些病人根本就不理解医生,不相信医生,如果不讲严重一点他就不会重视自己的病。
正说、引说均系妙法。如果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救度众生,说法上有一点引说也是妙法,因为当你真正想救这个人时,你必须要用尽你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这里面要有一个原则,叫主因根正,即你主要种下的因果,你的根是正的(就是出发点是好的),稍有一点引说没关系。人要有信念,如果发心正就会有一系列的妙法。
下面给徒弟说一下学佛的根基中下根者闻法时会有大反应,“大反应”是现代话,中下根者,就是修为一般,不是太好的人称为中下根的人,根就是你的根本,是你前世所修带来的修为,中下根的人一听到佛法就会有大惊怖,即惊恐。就像师父在说法时,如果说到有些事情,根基很浅的人,他们听到后会恐怖。当你有想法有表情时,你的根基是浅的。
就是给中下根者弘法时,你劝说他学佛时,他会很诧异,“原来人间还有这种事情”,然后会惊恐,当你劝人学佛时,就是要让他有些惊恐感。比如:一个经常杀生的人,你告诉他,某某某就是因为常杀生,如何如何了。他听后一惊,然后就恐怖了,感觉自己不能再做这些事情了,你这样是不是救了他?对那些中下根者就得用这些方法,让他们彻底明白觉悟,才能改变。
老子曰:“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就是对缺乏悟性,见识浅薄的人,听到“道”就大笑不止,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是因为“道”理论高深不容易理解,如果人人都能理解轻易接受,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了。很多法门讲道,其实就是修心学佛的一种方法。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师父教你们做人处事的方法: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恭录 正说 引说 均是妙法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