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的佛教百度网盘(正信的佛教mp3)

佛学入门-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1)
佛陀是救世主吗?宇宙和生命从哪里来?佛教徒相信上帝吗?相信灵魂吗?相信转世吗?崇拜鬼神吗?反对自杀吗?反对节育避孕吗?佛教徒有国家观念吗?能参加军政工作吗?
佛教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其根本精神在流布的同时,掺杂了很多异质的成分,有了很多曲解。圣严法师以真修实证的智慧,扎实严谨的学术素养,透过平实流畅的语言,领你进入佛陀的世界,契悟佛教的奥秘。
圣严法师,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师,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著名佛教道场法鼓山的创办人,门人弟子遍天下。
佛教界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1975年获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为辅仁大学、政治大学、文化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办多种杂志,在亚、美、欧各洲出版中、日、英文著作上百种。其中《正信的佛教》发行近四百万册,《信心铭》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我皈依圣严法师多年,受益匪浅。法师的心语,犹如智慧的明灯,清心的甘泉,点点滴滴滋润着我的心灵。
——张国立
“老师”对佛教徒而言,非常、非常地重要,但名师只是一种世俗的尊称。佛教并没有什么名师、大德这种名相,讲求的只是师徒间彼此的心心相印。所以不要执着名师,因为再有名的师父也不能把你变成佛,只能为我们指出心灵的路,但还是得靠自己的力量修行。
像我来见圣严师父,就是因为我修行了五年,我必须向一位有智能的老师请益,看看我走的方向对不对,路对不对,师父能够为我指引,哪里要注意、哪里要改变、哪里要做。
——李连杰
圣严法师是一位伟大的禅师,我对他的学问与智慧极具信心。我很庆幸能身为他的友人,我也尊崇他在东西方为佛教所做出的贡献。
—一行禅师
圣严师父的德行让我感佩,阅读师父的著作,我得到很多启发。对我而言,佛法愈来愈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我看待人事物的角度也因此宽广许多,在创作上如此,生活上如此,婚姻、家庭、亲子关系莫不如此。
——朱德庸
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的,那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根据这种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团形态,便是佛教。
所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必须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永久性;第二,普遍性;第三,必然性。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处如此,未来必将如此。
凡是对于一种道理或一桩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无可讳言,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数的士君子所专有,至于民间的正信,始终未能普及。一般的民众,始终都在儒释道三教混杂信仰的观念中生活,比如对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产物。
佛陀是创世主吗
不。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但却不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能否得度,尚须由众生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最好的良医,能为众生的痛苦诊断处方,服他的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药,佛陀也爱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导,能引导众生脱离世间的苦海,听从佛的引导,必定得度,如果不从引导,佛陀也爱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创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众们仅对佛陀做形式上的崇拜;能够实践佛的言教,就等于见佛敬佛,否则,虽然觐见了当时的佛陀,也等于没有见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创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但却不能代替众生离苦得乐。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导师,而不是幻术家及魔术师,他用不着骗人家说“代人赎罪”,他是教我们一切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佛陀是什么
佛陀,这是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译。
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
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二千五百八十九年(公元前623年),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意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意为寂默。这就是佛教的教主。
但是,从释迦牟尼的言教中,我们明白,在现有历史的记载中,虽然只有释迦一人是佛,可是过去久远以前,这个世界曾经有佛出生,未来的久远以后,这个世界仍将有佛出生,现在的十方世界,也有很多的佛存在。所以,佛教不以为佛陀是独一无二的,佛教承认过去、现在、未来,有着无量无数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众生(主要指动物),不论已经信佛与否,将来也都有成为佛陀的可能,因为佛教相信:佛陀是已经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圣虽有不同,在本质上,佛性一律平等,所以,佛教不将佛陀当做唯一的神来崇拜,也不承认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的存在。所以,佛教徒是无神论者。
宇宙和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构成宇宙的元素其自性是空的,构成生命的元素其自性也是空的,唯有空性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谓永恒,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本来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实际情况。
佛教相信:宇宙情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那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的结果。
业力是指有情众生(动物)使每一桩或善或恶的行为,像各种颜色一样,继续不断地熏染到生命的主体一一识田中去,再从识田之中,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正像播种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气、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这在佛教称为业力的现行。业的造作是业力现行的因,业力的现行,是业所造作的果,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就是这个意思。
业,有个人单独造作的,也有与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虽然是单独造作的,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虽是与他人共同造作的,但也各有轻重不同。因此,业的种类,从大体上说,分有“共业”及“不共业”两大类。
由于共业,所以感得同样的果报;地球,便是由于地球世界的众生——过去、现在、未来的无数众生的共业所感,而有各类不同的共业,所以也感得各种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间,有着无量无数的世界,它们的成因,都是由于各类不同的无数众生,所造各类不同的共业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体,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体一样。至于那些无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没有生物存在的星球,虽不是众生活动的舞台,但却也是为了众生活动的舞台而存在;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一种现象没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阳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果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的生物也将无法生存。虽然尚有许多事物,无法用科学的观点证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释中,一切都是由于众生的业力所感,那就是它们存在的理由。
至于生命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现,佛教相信是由变化而来,下至单细胞的生物,上至人类,都是一样。地球形成之后最初的人类,是从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是飞空而来的,那是由于他们的堕落,贪爱了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了之后,身体粗重不能飞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世记经》、《大楼炭经》、《起世经》等)。实际上,那也是出于他们的业报所致,天福享尽之时,必须来地上随业受报。正像以后所有的众生一样,既然先由共同的业力,感成了一个地球,岂能不来接受地球生活的果报?一旦在地球世界的业报受完,又将往生至应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又由于不共业的理由,虽然同样生在地球世界,品类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虫,上至人类,人类之中,贫富贵贱,上智下愚,也有千差万别。
事实上,共业,也是不共业的分类,比如地球众生的共业与他方世界众生的共业相比,便成了不共业;同样地,不共业,也是共业的分类,比如非洲的黑种人与亚洲的黄种人,是由不共业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类,所以仍由共业所感。以此类推,同在一个国家的人民,也有千差万别,乃至同在一个家庭,兄弟姊妹,也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这,就是佛教对于宇宙生命的来源及其存在的看法。
菩萨怎么讲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捶”。它的意思,菩提是觉,萨?适怯星椋黄腥??闶蔷跤星椤S星槭侵赣星榘?肭樾缘纳?铮?饕?褪侵付?铩F腥?蔷跷虻挠星椋?⑶乙材芫跷蛞磺兄谏?耐纯啵??橐磺兄谏?耐纯啵???饩纫磺兄谏?耐纯唷K?裕?ǔ6冀?稚坪檬┘胺隼Ъ枚虻娜耍?莆?捌腥?某Α薄?br 菩萨的本义,和民间的观念大不相同,菩萨是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绝对不能称为菩萨。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不过,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的圣位菩萨,依《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共分五十二阶位,只有十二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我们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什么叫做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
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的大乘。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为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法修行而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得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仅在人天道中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证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着佛法而得解脱,不愿回过头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
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而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
从佛教的分布上说,通常说北传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国为中心而至日本、韩国、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传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锡兰为中心而至泰、缅等国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实,这是北传佛教徒的区分法,南传佛教徒根本否认这种区分法的正确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五及《杂阿含经》卷二八第七六九经,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杂阿含经》卷二六第六六九经,以行四摄法为大士;《增一阿含经》卷一九,明确载有大乘的六度。
除了理论境界上的发挥,北传佛教超过了南传佛教,在佛教生活的实践上,北传地区未必全是大乘的,南传地区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传的中国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没有什么可比南传佛教更出色的。尤其是中国大乘佛学的成就,因为中国老庄思想所形成的玄学清谈,在魏晋时代特别风行,所以上流社会的士君子们,也把佛学当做消遣及清谈的玄理。中国的天台宗及华严宗的理路,确也受有这一风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学者木村泰贤,批评中国的佛教是属于学问的佛教,而非实践的佛教,实亦不无理由。
事实上,天台宗、华严宗的思想架构,也多出于中国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因此,中国真正的大乘精神,从未普及到民间,更说不上成为中国民间生活信仰的依归了。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为。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吗
是的,因为佛陀不是某一民族的保护神,佛陀是宇宙的正遍知觉者,佛陀是属于宇宙之所共有的,佛陀的正遍觉性,是遍满宇宙的,佛陀的慈悲之光,是遍照一切的。所以,佛教的本质,就是世界性的,乃至是宇宙性的。
因此,二千五百多年以来,佛教已在世界各处,渐渐分布开来。
佛教在佛陀入灭之后约三四百年之间,由于佛教内部的意见不同,所以分成两大派系,年长而保守的一派称为上座部,年轻而新进的一派称为大众部。后来上座部向南传,传至锡兰,他们多以印度南方的方言巴利语记录经典,所以后来称为巴利语系的佛教;另一派大众部向北传,虽没有直接产生大乘佛教,但大乘佛教的产生,却在大众部盛行的区域。
这只是大致上的区分,其实,从佛教的史迹考察,最先传至南方如锡、缅等地的,倒是梵文的大乘佛教,所以最先由海路传人中国的南方佛教,便是大乘系的。至于向北方传,小乘佛教的势力影响,更是显见的事实了。
大乘佛教的源头,是在释迦世尊的时代,但在佛灭之后,很少受到比丘僧团的重视和弘扬,这段暗流一直流了四五百年,才因部派佛教的分歧复杂而有大乘佛教起而代兴的时代要求,先后由马鸣、龙树、无著、世亲等人搜集整理与弘扬发挥,才产生了大乘佛教,这是以印度古代雅语梵文记录的,所以称为梵文系佛教。
中国佛教之传入,是在东汉时代,相当于耶稣纪元的初期。
中国的佛教典籍,多是由梵文原本转译成的。中国的佛教,后来虽然盛行大乘,但小乘的经论也译得很多,重要的小乘佛典,中国都有译本。
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的阶段,乃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高僧辈出,中印交流也频繁不绝。在那个阶段,中国的佛教开了花也结了果,小乘大乘,一共开出十三个宗派,渐渐又被融摄为八个大乘宗派,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唯识宗、净土宗、律宗、禅宗、密宗。到了五代以后,由于政治的摧残,以及社会环境的驱使,佛教便离开文化中心,进入山林之间,僧人自耕自食,义理的研究用不着了,所以只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一枝独秀。在唐宋之间,尚有若干真修实悟的禅师,在简单而朴质的言行之中,感化着许多的人,但也由此而种下了愚昧佛教的远因,以致到宋明以后,佛教的僧徒与寺院虽多,但已没有了灵魂,只是徒有其表的空壳而已!不重教育,只顾依样画葫芦地上殿过堂盲修瞎参,不仅很少有杰出的高僧,一般的僧徒,也多没有知识,自行且不知,哪还能化人?因此,僧人的素质普遍较低落,再加上儒家的排斥,致使民间对于佛教也就越来越不知其所以然了。
清末以来,总算由于杨仁山居士的振作,太虚大师的倡导,以及印光、弘一、虚云等几位大师和欧阳竞无(渐)等的弘化,中国的佛教,已略有了转机,唯因百废待举,举不胜举,故到目前为止,应革应兴的佛教事业,尚在娃娃学步的阶段。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同修共进, 伴手同行
慧律法师正信的佛教主题曲叫
主题曲是《万心万缘圆万人愿》—— 08/09马来西亚跨年万缘弘法祈福大会主题曲。
填词:素闻法师,谱曲:黄慧音
演唱:杨伟汉 李燕萍
歌曲链接:
《正信的佛教》txt全集下载
正信的佛教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佛教的基本教理是甚么?
佛教的教典之多,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到今天为止,尚无法硬性地指定那一部或那几部是代表性的佛经,在中国之所以有许多宗派的出现,大体上是由于所宗经论的立场不同而产生。
不过,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悟到一个缘生的道理。
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象。比如一篇文章能够形成为文章,能够达到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因缘),看来简单,实际则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检字排版及印刷,邮件的寄发及传递,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才能完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这种关系(因缘)的举例,尚是粗浅而明显的,若要更进一步的考察,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这种关系连带关系的现……
《学佛群疑》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y316
书名:学佛群疑
作者:圣严法师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
页数:153
内容简介:
《学佛群疑》是《正信的佛教》的续篇,文字浅显流畅,解答精辟详细,是学佛入门的必读经典。佛教相信神通和异能吗?相信风水算命吗?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密宗是什么?念佛能消灾延寿吗?持咒有用吗?魔考是真的吗?如何修行?如何禅修?个人自修和群体共修有什么不同?佛教徒能赚钱吗?能有感情生活吗?佛教的生命观合乎科学吗?佛教的世界观合乎现代科学吗?佛教相信世界末日吗?
作者简介:
圣严法师,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师,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著名佛教道场法鼓山的创办人,门人弟子遍天下。
佛教界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1975年获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为辅仁大学、政治大学、文化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办多种杂志,在亚、美、欧各洲出版中、日、英文著作上百种。其中《正信的佛教》发行近四百万册,《信心铭》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东林寺|正信的佛教
感恩三餐!
作为一个俗人,虽然学习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但亲身感受对饭食的敬重,是在东林寺的斋堂
虽是素食,却是做得仔细。早斋:黄色的小米粥,煮得浓稠,里面有些许的枸杞和红枣,白馒头,第一道小菜是土豆烩茄子,第二遍布斋是大白菜海带,第三次是咸生姜片,第四次是豆腐芹菜。最后一道是豆浆,浓浓的,很香。午斋:主食有米饭和馒头。菜分四次布斋,第一道是花菜胡萝卜,第二道大白菜粉丝,第三道是土豆茄子,第四道是圆白菜海带。佛家主张过午不食,所以晚饭叫“药石”:主食米饭和面条。菜分四道,清淡可口。饭食也是药,医治身体的饥饿。
吃饭的所有信众都特别虔诚。小心翼翼地把碗里的残羹剩汤用馒头蘸着吃完。
感恩开示!
感恩前世今生的福报,让我有缘走进东林寺。东林寺虽然坐落在旅游胜地庐山,但没有沾染商业气息……少林寺门票20年前是60,从入寺庙到出寺庙,一路的香火钱、测算钱,各种收费。而东林寺,不要门票,不要求烧香……在进香的香炉前,庙里提供有香,师傅会提醒你:烧一根香,心诚则灵。
我们在讨论着因果,互相祝福着因为有付出,一定会有福报。师傅开示我们:不可有企图心,付出是自愿的,不能有以付出换取回报的心态。人有四重感恩:父母恩、三宝恩、众生恩、国土恩。
感恩张老师的引领!
追随张老师的善心善行,得缘接近三宝。一切缘起都有因果,一切因果都有对照。感恩
请问在网上哪里有高僧法师讲佛法的音或视频资料?
第一,初学佛法,入门读物推荐(培养对佛法的正确认知):
首先,树立正知正见是最重要的,佛教名相上的东西我们可以之后再去慢慢了解。
如果因为经书文言的内容而不太容易懂,自己很容易失去兴趣,那我们刚开始可以不用马上去看佛经原文。
建议看看圣严法师、济群法师等起信的开示,还有宗萨仁波切的《近乎佛教徒》和《佛教的见解与修道》等等。虽然这些都不是佛经,但是都渗透了佛经的道理在里面,以后接触佛经的时候就会觉得容易一些了。
台湾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
和《学佛群疑》:
李庆宏居士著《佛教起信与入门》:
宗萨仁波切的书:
第二,智慧多闻,多读经书、论集和各位老师的论述讲解:
修习佛法要从“闻、思、修”入手,首先要听闻佛法:
济群法师:
海涛法师:
慧律法师: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的讲解:;id=1142
楼主如果您真的有心想学佛,我建议您看一看当今佛教大德慧律法师的佛学讲座,他能给人智慧,让人觉悟。我听后启发很大,所以我想对您也一样会有很大的帮助。您可以在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的讲堂,网址:),报佛恩网站(网址:) 下载到慧律法师所有的讲座的低画质影片(rm格式)。如需要高清晰慧律法师佛学讲座VCD ,您可以到法音宣流网站(网址:), 这里有慧律法师出道以来全部国语讲座VCD,无论是老参还是初入门者都可在那儿找到合适的VCD讲座。如需要阅读慧律法师文集,请到第一义网站(网址:)。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05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