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知一切福报皆是因缘和合,无常生灭,本性为空,只可享用,不可执着。(没想到!)的简单介绍

一切有为法,皆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这断话怎么理解
由因缘造作而成有生灭无常的叫做有为法。随缘而生随缘而灭,缘聚则有缘散则无。因缘和合是由于业力的作用,而缘散是自然的力量,缘自然是消散的。所以叫做缘起,而终归于空,因为无常就是不是永恒不变的,缘尽则没了。所以本性是没有的,就是说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体,终归于空,所以叫做缘起性空!
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想请教一下这句话的意思~详细解释。
一、“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的意思是:
世间一切光怪陆离或寻求物我的现象和思考,都是随着因缘的起伏而生而灭,都是这样的。
1、一切有为法:这里法就是现象的意思,你所能看到的,听到的,别人传教的,自身思考的,都是“法”,而有为,则与下一句的因缘和合相对,就是有起因和变化的条件的,可以寻觅到因缘起灭的。这句话就是:一切可以追寻到因缘起灭的现象。
2、尽是因缘和合:因缘,因就是现象,也就是法的起因,缘,就是促成因进行动荡变换最终结出果的条件,这句话的就是:全部是由因果勾连结合而产生。
3、缘起时起,缘尽时尽:随着因缘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因缘的消逝而消逝。
4、不外如是:没有不是这样的。
二、一切有为法:这里法就是现象的意思,你所能看到的,听到的,别人传教的,自身思考的,都是“法”,而有为,则与下一句的因缘和合相对,就是有起因和变化的条件的,可以寻觅到因缘起灭的。这句话就是:一切可以追寻到因缘起灭的现象。
扩展资料:
源自佛语:“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指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与合而生,不是无因自有。缘起则生,缘灭则散,不外乎是这样的原理。
一切有为法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
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切有为法百度百科-不外如是
为什么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
缘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上的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乃至微麈沙砾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有将随著因缘分散而灭。因此,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现象“有”,都是缘起而有;因为缘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
缘起法说明: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没有因缘关系,一切皆不能成就。比方说,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上,因为有农夫种田,我们才有饭吃;有工人织布,我们才有衣服穿;乃至出门,由于有公共汽车司机为我们的开车,我们才能到达目的地。假如没有这许多因缘,我们就不能生存了。甚至于晚上在家里,只要打开电视,就有精彩的节目可看,如果没有众多演艺人员表演,如何能有电视节目可看?所以,每个人能够生存,都要感谢因缘,感谢世间的成就。
缘起的定义就是:有“因”有“缘”,因缘和合而有“果”。世间上的一切者因缘生起,都离不开因果法则。因和果之间有一个缘,因所以能成果,一定要有缘。例如,花的种子种下去,它在能够开花结果,必定要有土壤、阳光、空气、水份、肥料等很多的因缘,才能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能够生而为人,在过去生中,有宿世的因、宿世的业,现在到了人间来,还要有现世的缘,因缘聚合了,才能产生果。
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缘起法虽然深奥难懂,不过从因果法则的六条定律,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缘起性空”。
1果从因生
缘起的先决条件是“因”,有“因”再加上“缘”,条件具足,才能生“果”。“因”是生起万事万物主要的、内在的条件,是生果的直接力;“缘”是外在的条件,能助因生果,是生果的间接力。所以,万有诸法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生成的因缘,这就是“果从因生”的理则。
2相由缘现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这个“境”就是因缘,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假相,本身并无自性,所以说“缘起性空”;由于无自主性,所以能随著缘生而现,缘灭而散,因此说“相由缘现”。
3事待理成
宇宙万法的生起,因然是要有因有缘,但是在因缘果报的生起上,还有著普遍的理则,也就是因果的法则。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如是因感如是果”,违背了这个“理”则,便不能成其“事”,所以说“事待理成”。
4多从一有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一”就是只有一个,“多”就是有很多个;但是在佛教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甚至“多从一有”。譬如把一粒水果种籽埋到泥土里,经过灌溉施肥,而后长大开花,结出一树累累的果实,这都是由一粒种籽而来。因此,佛教譬喻布施如播种,“一文施舍万文收”,其道理和“一粒落土百粒收”是一样的,这也正是“多从一有”的理论根据。
5有依空立
世间上的人,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空是没有。在佛教里面,空才能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耳朵、鼻子、口腔、肠胃不空,我们怎么能生存?我们口袋不空,东西放到那里?世界虚空不空,森罗万象如何安放?因为空,才有一切,有是依空而立的,所以《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这就是“有依空立”的理论根据。
6佛是人成
佛陀悟道之初,曾经宣示说,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但因烦恼无明覆盖,因此不能证得;只要断除无明,拂麈去垢,开头佛性,自能证悟成佛,因此有所谓“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卷一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这就是“佛是人成”的最佳佐证。
缘起性空正如拳头与手掌,五个指头合起来成为一个拳头,这叫缘起;放下来变成手掌,这叫性空。因为性空,所以才能缘起;因为缘起,故知本性是空。缘起性空的道理不容易懂,但是人生各种关系的存在,却都离开不了缘起性空的道理。
“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其本质皆是苦,空,无我”是什么意思?
“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其本质皆是苦,空,无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法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但是追根朔源,揭开表面看实质的话,一切法的本体都是苦的,对我们的开示。
人生意义: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它没有自性,自性本空。空的确是它的真性,它没有个性,单独一个的没有,这个性是共同的;整个宇宙是一个性,就是一个空性,整个宇宙同一个性。所以整个宇宙跟我自己是同体,要有这个认知,这就是佛知佛见,《法华经》里面说的「入佛知见」。你什么时候搞清楚、搞明白了,承认佛这句话,你就入佛知见。入佛知见就成佛了,对于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看法,你跟佛是一致的,这是真实智慧。
人生感悟:一切人、事、物、境界都属于“法”,意思就是一切法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一定有原因,并且具有一定的条件才能出现。但是追根朔源,揭开表面看实质的话,一切法的本体都是苦的、都是空的、都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59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