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庄子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原文(庄子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

学佛百科2023-04-26331

庄子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

庄子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如下:

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2、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3、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6、绝迹易,无行地难。

7、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8、以众小不胜为大盛。

9、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出生于宋国蒙,是宋国公室的后代,其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关于蒙的现代地理位置有多种说法,如河南商丘、安徽蒙城、山东东明等。庄子握裤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

首先,《史记》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记有楚威王派使者厚币聘庄子一事。楚威液行王元年(前339年),即梁惠王三十二年、齐宣王三年,而威王卒于十一年(前329年),且“周能致楚聘,必已三四十岁”,则庄闹皮哗子生年应不晚于公元前369至公元前359年。

其次,《庄子》“于魏文侯、武侯皆称谥”,而于惠王“初称其名,又称为王”,则庄子的生年应“在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当在惠王初年”,亦即周烈王七年。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庄子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

人生三见出处

出自“弘一法师-禅语人生”

人生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所谓见自己:即自我塑造。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面对自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正确定位自己,不断像目标努力。

见天地:即社会定位。不看大地,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见汪洋,永远不知道脊搭自己的肤浅;不见高人,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不足。“见天地”是对“见自己”重新最大程度的全面修正和提高,让自己在天地之间有所作为。

见众生樱誉拿:即到了这个境界,就可以泰然自若,用最恰当的合适自己的状态,从容的去面对众生。见过自己,知虚游道自己的分量,见过天地,知道自己的卑微,这时再面对众生,才能做到所谓的虚怀若谷,大象无形,以众生所需为自己所求,顶天立地,服务众生。

禅悟62: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1、见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见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自省。

大道至简,最重要的是本心,认清自己需要安静,需要回归本心,于是“见自己”就成了一个人存在的基埋唤础。

看不见自己的人,只能在生活的高山下负重而行。见自己,就能够接纳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弊病和长处。见自己,不因优点而骄傲,不因缺点而自卑,既不虚荣自满、自我陶醉,也不认为自己无能无用而自我贬低。

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禀赋,发挥出来了,就能“见自己”。

见自己之后,才能真正地做自己。做自己的人,是不大在意世间的目光的,不会因为别人的目光而做人,先面对真实的自己,然后决定自己如何做为。

2、见天地

一个人如果只懂得见自己,便会陷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当中,光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的东西,这样容易作茧自缚,最终难免会害了自己。

明代大侍液或画家徐渭,被黄老伍宾虹誉为“三百年无人能及”,齐白石恨不得早生三百年为其“磨墨理纸”,郑板桥愿为“青藤门下走狗”。这样一位卓然大家,早年却并不得志。

袁宏道《徐文长传》: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徐渭科场不偶,官场失意,但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选择了寄情山水,见识天地。山奔海立、沙起云行、幽谷大都、人物鱼鸟……天地间的这一切,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在识得的天地境界之后,他为诗则匠心独出,为画则超逸有致,终为一代大家。

从见自己到见天地,是往上攀登,是要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中去。不要在自己固有的区域内打转,外面的天地很大,勇敢地走出去,人生才会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3、见众生

如果把生命的过程当作是一种修行的话,在见自己和见天地之后,再去见众生就是一种慈悲的觉悟。

见众生,就会对世人报之以体谅与悲悯,对世道人伦多一分看破与接纳。

《寒山拾得问对录》中载: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从见天地到见众生是一个不断向下走的过程,也是内敛锋芒的一个阶段。渐渐地懂得了卑微,慢慢地将自己的身段降低,甚至根植到泥土里去。

这个阶段的人是谦和、淡然而又深邃的,他已经获得了内心自由,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所谓的见了众生,便是没有了自我的感觉,学会了放下。

图片

以众人心为我心,以众人见为我见,两者合二为一。正如老子曾说过的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出自哪里?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句话是出自《一代宗师》里面的,自然大家都知道《一代宗师》是讲的武功方面的事情,“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首先是讲的对武功境界有这样一个不同层次的说法,现在多被用在对人生的看法和里程。

自然”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他是表示不同层次的功夫人境界的理解,最低的就是基知见自己,然后见天地,最高级的就是见碧信众生了。我们人生也是这样的,最开始的是能看见自己,后来见天地,最后大彻大悟的时候就是见众生了。这个”见“不止是单纯的眼睛看见,是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我用自己对”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理解,然后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最开始的见自己,就是说了解自己,注重自己的各方面,清楚的知道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状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搏慧消欢什么以及为什么,那听到内心的声音,知道需要什么,知道自己此生目的。

接着生命感悟升华了,到了见天地,年轻幼小是见不到天地,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之前以自己最大,后来终于了解到做人不能自己,心胸和眼界要宽广,在练武来讲见天地就是要结合天地之净化,化身到天地中。那人生就是指把自己融合到这个社会中,看到世界中所有的好与坏心中有天地,心胸像天地。

见众生就是一切所有的不论是敌是友都一切皆是空,没有千万丝丝烦恼。见众生就是回归最初的见自己,这次不是见一个自己,是见世上所有的

见天见地见众生见自己的完整句子

“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见了众生,明白雹卜行了众生相,所以宽容;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 多去看看天有多高,地有多远,你就会发现你自以为的“高大”,在万物之中会是多么的渺小。

1、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明智的;不知道自身的无知,是愚昧的。

2、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发现自身局限弊闹,不断自我反省,从而突源哗破小我,走向觉醒。

4、能够自觉地反省自己,改变自己的人,都是生活的强者。

5、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局里,而人生就是不断破局的修炼。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75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