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为什么善知识重要(为什么善知识要具备这十种德行?)

学佛百科2023-04-2799

善知识的十个标准

一、具足戒;二、具足定;三、具足慧;四、德行圆满;五、精进;六、通达教理;七、通达真实;八、说法善巧;九、具足悲悯;十、断除疲厌。

凡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大谈感通,编造鬼神故事,妄言佛菩萨显像、袭仿授记,以此吸引信众者,不是善知识。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往往会盲修瞎练,陷入修行中的误区,从而脱离正轨误入歧途。因无常迅速故,就会错失成就的因缘。拍凳纤所以,善知识在修行粗氏中所起的作用是如此的重要。

为什么在修行路上,善知识很重要

善知识是修行人修行路上的指路人,是良师益友。没有善知识指引,修行人随时都会步入邪道,堕入险途。所以警段槐告那些盲修瞎炼、闭誉耐门造庆燃春车的修行人,不能离开善知识,不能蛮干。

所依善知识之相前六德

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依止法是道前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前基础是学道的基础,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佛陀在《阿含经》中说,善知识是全梵行,整个修行都离不开善知识的指导。包括僧格的养成,正见悔薯谈的形成,止观禅修,都需要有依止师。《道次第》所说的善知识是指有能力指导弟子完成整个修行的善知识。圆满的善知识具备十德,具戒,具定,具慧,教富饶,通达真实,德胜于己,善说法,具悲悯,精进,断疲厌。前六德是属于善知识自利方面的,后四德是善知识利他方面的。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虽然学佛多年,也接触过好几个法门。但是对善知识的作用及重要性从来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感觉善知识没那么重要,甚至觉得善知识可有可无。之前修净土的时候,念佛号是最主要的修行方式,很多大德开示,你把一句佛号念好就行了,再辅以放生,布施等菩萨行。并举了很多念佛往生的例子,比如虚老门下的具行禅师,走的时候三昧真火焚化自身,特别殊胜。再比如一些不出名甚至不识字的老太太老先生,因为一份至诚,至心诚念弥陀圣号,往生极乐净土的也很多。因为念佛号并不需要懂法义,只需要一颗清净心就行了。不学经教,不学法义,所以在我的观念中,感觉亲或不亲近近善知识都差不多。

虽然学佛多年,这种想法一直支配着我。因为有这样的邪见,我也做了很多不如法的行为甚至犯了傍法徬僧的重罪。因为没有正知正见,邪见妄念就充斥着自己的大脑。

佛法是心法,也就是用心的方法,学佛就是不断调整自己心行,摆脱错误,重复正确。通过不断临摹佛菩萨品质,不断净化自己,最终是自己无限接近佛菩萨品质。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学佛更是一个技术活。既然是技术活,手腊肯定离不开传帮带。古人学武习文,学医工匠都碧碰离不开拜师学艺,赵本山还收了若干名徒弟,戏子都明白拜师学艺的重要性。像学佛这么高难度的技术活,如果没有具格善知识加以引导,靠自己盲修瞎练,不走火入魔才怪呢。该皈依什么样的善知识呢?是不是任何一个说法师都可以依止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记得相声演员郭德纲曾说,相声界师父收徒弟有个规矩,师父考察徒弟三年,徒弟考察师父三年,考察结束,相互满意才能收徒。师父开示中也有,藏地僧人收徒弟也秉承这种做法。

问题又来了,我们现在依止上济下群导师,双方没法见面,师父没法考察我,我也没法考察师父,更不用谈三年六年了。可是反过来想,三级修学是对所有学人都适用的,正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师父施设的这个法门巧妙规避了这个问题。其次我们能在三级修学学佛,也是累世积累的善根福德的显现,应尊重这种缘起。接纳这种学佛现状。通过其他师兄的体验和分享,师父前六德都具备。所以我很庆幸自己能在三级修学学佛。经常思考的问题又殷饶在我的脑际,我为什么学佛,我为什么在三级修学学佛?假如自己不学佛,那会学什么,学杀盗淫妄,随顺自己的串习,不断强化我执于贪嗔痴,在沉沦的苦海里越陷越深。假如不在三级修学学佛,我在别的法门也有体验,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只能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学佛,至于断烦恼,开智慧,证空性获得解脱更是一个永恒的梦。

善知识的重要性

       这两天,利用上下班空闲的时间,看完了《心住非家-菩提树下成正觉》,合上书本,我大概只记住了两大部分的内容,一个是《心住非家》书籍系列的介绍,真的是非常用心的著作;一个是佛陀开悟之前的所思所想,重点围绕因缘法来讲;师父针对原经开示的内容,看似简洁易懂,实际自己过后又是似懂非懂的状态,所以非常需要一位善知识引导深入解读模滑缺,让自己真正得到正法熏习。

一、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我在这本书上找到了答案......

       只有对修行有概念的人,不管善知识在或不在,都会保持与善知识的有效沟通,并不断地向善知识汇报自己修行、生活、工作的情况,以便善知识更好的指导与安排修学进程。这是一个初学人应该主动亲近善知识的内容。这样有助于闻法修行的事半功倍,少走弯路。P30

虽说依法不依人,但最根本的“尊师让汪重道”是需要有的,正所谓“道依人弘、法依人传”,没有传法的善知识,我们如何了知这解脱灭苦的佛法呢,在修行的路途中,我们既要重视依法而自立,还要面对修行路上师父对自己的打磨,要经得气师父对自己的考验。

二、为什么我们要及时写开示总结、写反省日记、写体会?我在这本书上找到了答案......

       现在不顺你心、不合你意的事情还没来,感觉自己没有烦恼,如果不顺心、不合意的时候,烦恼马上又会生了,所以,反省过去的问题,是为了面对现在、面对今后。只有把过去自己在哪里纠结、在哪里起的烦恼,烦恼起来身心是怎么跟这烦恼流转的,起了哪些身心的行为造作,把这些都看清楚,认明白。然后,回到现实当中,要跟自己讲,如果现在碰到类似的问题,我的起心动念,我的心要住在哪里?我的心要住在境上还是要住在法上?如果我的心又住在境上是还要住在法上?如果我的心又住在境上,怎么办?也就是说这个法建立的还不够坚固,对法的体会还不是很深。事情来了也知道要建立在法上,但还是随着境转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要把这些事情先考虑清楚,写在笔记本上或是写写日记,以后事情来了,哪旦辩怕跟着境相转了,因为现在心理有底了,所以它来的时候,也会知道该怎么处理。现在把这些事情虑清楚,写一写体会、反思、反省,以后就知道如何面对了。

三、为什么善知识很重要?我在这本书上找到了答案......

       果从因生,缘起的先决条件是因,有因再加上缘,缘就是条件具足,才生出果来,叫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无因不能生过,有因无缘也不能生过,无因就是有缘无因,有阳光有水分没有种子,它是长不出来的。有种子无缘,无缘就是没有适度的温度、阳光、水分,它也长不出来,只有因缘具备才能生果,因是生起万事万物主要的内在条件,是生果的直接动力。缘是外在的条件,是能助因成果,是生过的间接动力,有直接的,有间接的。当我们知道因缘果报,它们之间有这种关系的时候,再处理问题、考虑问题时候,会抓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能很好的掌握根本。

我们学习佛法,要不求智慧、要不求开悟、要不求改变命运、要不求解脱等等原因,这些就是我们的内因,善知识就是我们的缘,所以只有因缘具足了,才能有一线希望呀!!!

真正的善知识法师,须具备十种德相

法师,又称说法师,不是出家人都能称为法师。真正「善知识」法师,须具备十种德相。其「法师十德」是:

一、善知法义:菩萨以无碍智,善知一切诸法要义。

二、能广宣说:以智慧辩才广为众生宣扬如来妙法。

三、处众无畏:随其大众问难,悉能酬答,无所畏惧。

四、无断辩才:说法辩才无碍,经无量劫相续不断。

五、巧方便说:善巧方便随机说法,令众皆得通解。

六、法随法行:说法令众如法修行,随顺无违修诸胜行。

七、威仪具足:于四威仪中无有缺犯,令人敬仰。

八、勇猛精进:精勤槐搭修持佛法,教导众生永不退转。

九、身心无倦:身心寂静兄明颂,常起慈心摄化一切众生。羡郑

十、成就忍力:修习诸忍辱行,而成就无生法忍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87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