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念佛人不用讲究营养的句子(念佛人与不念佛的人对比)

学佛百科2023-04-2776

念佛人和不念佛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区冲大别太大了,当然我是指真正的念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念佛人临散陪竖命乱斗终时阿弥陀佛会接引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不念佛人则随业流转,不知道去六道中的哪一道了。

限于篇幅,不展开说了。

我现在想 学佛与不学佛有什么不同吗?说广度众生,有时候跟别人一提起佛 人家就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信这个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没困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枯兆念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猜稿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念佛人与不念佛人,人生会有什么差异

我觉册岁得差异比较明显的,因为如果虔心信佛得人。心态州型睁会很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多事看得开,这样他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信佛的人一般脾气比较好,因为长时间的修身养性,个人的情绪波动很小,这样对人的身体状况也有提升,当然信佛也改变的人的生活习性,作息时间,讲话语气,思想觉悟方面等等。所租瞎以你觉得有没有差异呢?

念佛人与不念佛人有什么差别

念佛人,一般信因果,知自律,不做或少做恶事,多携槐不吃肉、不喝酒,不邪淫(婚外情),也不爱说假话骗人。

不念佛、不信佛的人,上述的事项一般做不到,也不会在主观上认为有这样做的辩早友必要。这就是念佛人睁戚与不念佛人的区别。

念佛人与不念佛的人,人生有什么差异

李炳南老居士---散心称名(念佛),福德、善根也比普通人好得多。‘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我们在家人不能一天到晚入定,出家人亦有办不到的。入定是行住坐卧都入定,功夫好的人,如佛菩萨的行住坐卧皆是定,做什么事都能入定,吃饭也得定,喝水也得定,那不是一般人作得到的。做不到就是不得定了,不得定的时候,他的心还在道上,还离不开道。咱们在家里朝暮二课念佛,朝暮二课以外,你不论干什么,你的心存著六字洪名在心里,心里散乱不在定中,但也在想阿弥陀佛,这叫‘散心称名’腔和。心散乱不在定中也不要紧,无论干什么,心里都是阿弥陀佛,如眼看表几点钟了,心中也有阿弥陀佛。口里虽不经心散念阿弥陀佛,总比骂人、讲人家坏话,终日挑拨是非,弄得大家不安好。散心称名,福德、善根也比普通人好得多,修什么样的善事,也不如这个散心念佛。散心念佛时,阿弥陀佛的化佛由口里化出来了,福德、善根,就不可限量了,何况是能念到一心不乱,那善根福德更了不得了。

‘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念上一万声也消不了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因为你忘掉了‘至心’啊!至心念一句佛,才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至心就是一心,什么心都没有了,至至诚诚的一心,念这一句就消这么大的罪业。念这一句佛的时候,什么坏的种子陆逗都无法发生。你要没这个至心,散心念佛只得些福,消不了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菩提正道’,此四字乃修净土宗最要紧的一句话,善根就是菩提正道。菩提正道由什么事情发生呢?信愿行!信愿行是真正功夫啊!信愿行就是菩提正道,信愿行完全归于心法。‘信’,信自心,自己心中就能化出佛身出来的。‘愿’是心中立起志愿来,也是心法。执持名号的‘行’,名号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念佛人心里有‘南无阿弥陀佛’,念佛时佛号就化身出来,若心里没有,嘴里怎么会念啊?心里没有,只是嘴里念,用处不大。要紧的是要信‘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要不信就是心早圆卖外求法,心和佛不相应,怎能得感应?若把心撇开了,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我的心是我,是两回事情,就没有用处了。

成佛是当生成佛,而不是死了成佛。我们修净土的,不是当生成佛而是往生,往生以后成佛。往生也是活著,也不是死了往生。活著往生,死了就保险了。活著不能往生,死了怎么往生?活著时,没能力往生,死了就往生,就像满街电线杆上贴上一张纸幡‘西方接引’,这就能西方接引啊?岂有此理。今天这一段与活著往生有关系,现在你的功夫能往生,那就保险了。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787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