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怎样用心看人(佛家怎么看人)

佛家如何看待人性?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今天给大家讲,我们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什么叫君子?简单讲,君子就是每天肯吃亏的人。什么是小人?每天想着占人家便宜的人。我希望每个徒弟每天要自律,要看看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要忏悔自己,看看自己做错了什么。
一个人为什么会无知?无知就是不会反省自己。每个人每天回家要反省自己,今天我做错了什么?别人又为你付出了多少?而现在每个人讲出来的都是自己做了多少好事,帮助了多少人,从来不想想自己做了多少错事。
菩萨不觉于世,只觉自己。何以如此呢?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
不觉于世,即不发觉其它的事情,不觉察其它的事情。只觉自己,即只关心自己,关注觉悟自己。如果你认为只关注自己,觉悟自己,不关心别人,这不成了修小乘佛法?那你就错了。因觉自心者,因为你拿感觉觉自己的心,老感觉自己怎样怎样,实际上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人本身就是一个体,因为每一个人的人体都是由一个元灵出来的。你只要用元灵感觉一下你自己,实际上你感觉的就是世界上的众生。如果你能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对不对,你就是在感觉众生。所以叫同体大悲。
“人生最尊贵的事是什么?”请大家谨记:“人生最尊贵的事情就是面对别人的虚伪与不义,仍能保持自己对别人的亲切”。如果你能知道人家虚伪,人家不义,但你仍能笑嘻嘻地对人家很亲切,那你就是菩萨。你们几人能做到?要学会容忍人家,人家没有修,人家是凡人,你是有修的人,你是假我,别把你当成真的。人靠什么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靠的是自身的修养,就是语言、行为。为什么叫修心修行,就是一个语言,一个行为,心里的行为。
一个人的生命,一定要与其他所有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即有他才有你,有你才有我,有我才有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循环。如果人与人的感情不连在一起,这个人就不能活在世界上。比如:一个人不能够容忍人家,没有朋友,与父母不和,与孩子不和,与朋友不和,与任何人都不联系,你们说这人活在世界上有何意义?所以人与人是一个整体,从玄学上来讲,就是一个元灵。每个人最早的时候都是在一起的,所以要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哪怕看到他的缺点你只要是为他好,就不要担心他会不明白。
另外,世界上的万物,实际上和一切有生命的现象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情有义的。我们人有情有义,植物也有情有义。譬如:西瓜长出来甘愿让你吃,让你解渴。蔬菜长出来甘愿让你吃,给你得到营养,难道植物就没有生命吗?这个植物被你利用之后就更有其生命的意义。所以人和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意义的。记住:不要随便糟蹋粮食,糟蹋粮食就是糟蹋生命!糟蹋粮食,浪费粮食会折福!很多有钱人布施时很大方,自己消费时却很小气,这不是小气是在惜福。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福来之不易。
悟道之人,逢苦不忧。人的一切境界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冥顺于道,转凡成圣,即心即佛。
悟道之人,逢苦不忧。一个悟道的人,当他遇到苦难的时候是不会担忧的。因为他悟出了道理,他知道人生必然会吃苦,人的一生就是来吃苦的,我这个苦是自然来的,是应该受的,所以他不会担忧,甘心受苦。担忧的人就是还没有开悟。
人要随缘,要用最好的方法使这个缘能够圆满。执着的人就是不能随缘。遇事要做到从心里不要有增减。这个增减就是重视与不重视。你若重视了,在你心中就增加了压力,若减少了就无所谓了。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就连冥府也要顺着你的缘。
转凡成圣。即把我们转成圣人。我们是凡人什么事情都烦都贪。众所周知,中国的孔夫子是圣人,他传授的是中国文化。圣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原谅人家,原谅人家实际上就是慈悲心的开始,不原谅人家怎么会生慈悲心呢?不原谅人家就会恨人家,恨人家就不会有慈悲心。
即心即佛。这四个字包罗万象,也就是说你这个心不要随境界转。如果这个心是佛,你就是佛,如果这个心是魔,你就是魔。
要敬信心。一个人的信心靠什么来维持?就是要尊敬它,不是靠人家尊敬,是你自己尊敬你自己的信心。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怎么能做得好事?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怎么能学好佛?今天听这个人说说,感觉有道理。明天听那个人说说也有道理,最后将是一事无成。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一辈子只能修学一个法 们才能精进。如果什么法 们都想学,最后什么也学不成,而且有时修偏差了就会成魔。因此要尊敬自己的信心,发心好好修。
方便即是究竟。这个方便并不是指我们人间所说的方便,实际是指一个方法,这个变通的方法叫方便。
恭录 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念佛如何观心用心安心
地点:鸡足山恒阳庵 时间:2009.8.31(农历七月十二) 今天是佛七的第五天,刚才有人提出来打坐观心这个问题,实际念佛这个法门,我们说那三种必生,或者说三种安心,或者说三种意念,实际都是一个所谓观心的方法。观什么心呢?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观本净的心就是我们这个真如的心无始以来与佛无二无别,周遍广大,无有名相,无有取舍,自然充盈,具足万法不被一法所据,无始以来清净相续,非是增减相,非是善恶相,亦不是凡圣相,一切相不可取而具一切相,如此真如广大的心,每一个人的心时时刻刻都是这样安住着的。就是因为我们的妄想执着 ,在妄想执着的串习中,把妄想执着当作自己所遵循的一个所谓的习惯也好,感知也好,令其相续,那么我们的心就开始取舍、善恶、凡圣、是非,在这里面捕捉就很痛苦。人们想强化自己,想壮大自己,想令自己安乐,结果越来越寻求过多的负担,过多的寻求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负重、痛苦,甚至致命的伤害,致命就是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啊,生邪见贪嗔痴慢疑都可以很好地调整地,那么生起邪见,认为世上的法是实有的,或者生断见,那么这样强制的邪见就会真正地覆盖自己的法身慧命。 那我们要以本净心来念佛呢,就是你心不造作就好。心不造作!就象我们学的《安乐集》讲的一样,无缘观即是真身观,无缘观就会使我们不求解脱而自得解脱,不求三昧而三昧现前。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念佛的方式。也就是顺法性念佛,不计于得失,不计于对待,不计于自己的感受感受好坏我也不管它,身体有什么感觉也不管它,只是清净的相续就好。这样的所谓的观心方法是最直白也是最好操作的,任何一个人都很好操作的,不需要故意地去做什么程序。如是观心称为净观,本净心观,就是不需要任何的造作,不需要任何的用力。古人讲就是此处省力,省力才是真正用功的地方,也就是我们休息念佛,让我们那一颗奔波的心、劳累的心、强化自我的心休息下来。哪怕是一刹那,你就会对诸佛如来有一个触碰,你就能体会到佛的这种慈悲、清净,体会到佛身上的余温就是这种光明柔和的温度,那这样我们念佛就比较好用心。 念佛为什么不准拖音呢,也就是为了这个。南-无-阿-弥-陀-佛,不是我念多少,是我要把这个处理得很干净、很干净、很干净、很干净的。这个念,并不是我要念,是身心世界的一种休息的喜悦带来的共鸣罢了。就象诸佛在这种休息的智海中发出的赞叹南无阿弥陀佛一样,我们也在感受着心灵深处这种休息的震撼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休息的感动、休息的一种喜悦赞美的表达南-无-阿-弥-陀-佛,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得失的,也没有什么可对待的,也没有什么可凡圣的,就是一句喜悦的感激,这种喜悦从心中涌出来了,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南-无-阿-弥-陀-佛,不是故意地我要做个什么声音,没有这个故意的,就是一种喜悦。 那你说我们为什么要四声念法呢?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人一多,大家南腔北调,东念西念的,很多人就会生烦恼,这声音就会相互的冲击。念佛不是为了规范我们,是为了让我们真正地休息下来,从休息中感知到佛陀给我们的慈悲、广大、宽松的这种安慰,真诚的这种利益,让我们体会到他无所不在的安慰与柔和、亲切、真诚、博大的这种气息,我们在这种气息中受到了温养,受到了加被,我们会有感动,这个感动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感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也不需要过分地去用什么心,就这样赞美他就好,就这样喜悦地、轻松地,用那种情不自禁的南-无-阿-弥-陀-佛,就好了,就很好了,不需要过多的东西。 那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呢?就象一个久别的亲人,你突然见到了,你能体会到他的气息、他的感知。那我们念佛,要真在休息的状态下,我们就能感觉到佛陀的清净的法身、圆满的报身、无碍的化身的这个气息,给我们带来休息、温暖、健康向上的这种心胸,或者说就会给我们带来如实的一个相应的契机。因为我们从心作心是这个角度来看,那我们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心在作。那我们的修行呢,先要把握这个心作心是这样一个机会,来让自己的心休息下来。 我们经常听见这个弥陀鸟(编注:弥陀鸟,鸡足山八吉祥之一,会念阿弥陀佛,有的念四字阿弥陀佛,有的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在念,那个小小的一个鸟,很小很小的,它叫的声音很大很大的,我经常看它们,我看它们也不费力气。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也不是要拼什么个力气的,当然你说我能不能放声念呢?完全可以。因为这个四声念法可以很小的声音念,也可以很放开地念,可以把自己整个生命拿出来念。但要知道有一点,这是我们喜悦的一种表达、感激的一种表达、休息的一种表达,不是为了什么,相互之间都没有什么的,就是这样念,那我们就会经常体会到佛陀那种调柔的气息、无碍的气息,或者说圆满清净的气息在爱护着我们、在关心、在影响着我们、在滋润着我们的法身慧命,这个休息特别重要、特别重要! 所谓的休息就是不要去用力,不要故意用一种莫名的力量去念就行了,就用一种我们在喜悦的情况下要念;在感动的情况下要念;或者在放松的情况下要念;或者是自己真是突然被解放了,心中无事的那样的情况下在念的一种模式。这个不需要去太多的设置。 如是用心就是所谓的清净心念佛,因为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一定是这样子的!那个不清净的妄想啊、颠倒啊、烦恼啊,它不属于任何人,它只属于执着它的人,那个妄想执着的人。你有妄想,你若不执着它,它也不属于你;你若执着它,你认为那个东西属于你,你就会不断地培养它,不断地培养它,强化它,结果那个东西就给你造成了所谓的一种业力的相续。所以说我们能不能放放松休息休息地念佛呢?完全可以做得到。 所以问怎么用心?这就是最简单的用心方法,就是心智本净,无假用力,感恩念佛,喜悦念佛,随顺念佛,就是越宽松越好,并不是说其他的。所以那个四声调子也是迫不得已的,为了协调大众罢了。我们要是走般舟的时候,平时自己念的时候,怎么喜悦就可以怎么念,绝对不需要我又套一个(模式),但是我们在大众一起念的时候,有个调子,相互就有个安慰,有个协调,相互带一下,推一把一样的。就是这个调子只能给我们带来方便,不能给我们带来缠缚。方便就是为了大众相互协调,相互的辅助一样的,这样我们念佛就有十分意义。 七月十五马上就快来了,人可能很多,但大家念佛就不用管这个,我们只管自己念佛,把自己的本份的事做好,把念佛做好就行了。时间是很快的。 念佛真是就象念自己的亲人一样地,说的比较俗一些就是念自己最亲的亲人。我们最亲的亲人你父母怎么样,夫妻怎么样,母子怎么样,母女怎么样,实际这关系都会散坏变异的,你信不信它都会变异的,你信不信,我们无始以来转身、转身,谁都不相识地,亲人根本都不相认不相知,朋友什么一转身都不相知了,这都不是你真正的(亲人)。那阿弥陀佛呼唤我们十劫了,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了,一直都在呼唤我们:觉悟吧!真正觉悟自己的真如心,回到自己的本家本国来!作一个如实的智者,作一个不在轮回中徘徊的人,作一个不在生死苦海中这样流浪的人,已经呼唤我们十劫了!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亲情又怎么样呢?实际不是说人情怎么样,是人情的变异性啊。 所以我们来念佛,应该知道是我们自身的一个如实的意乐罢了,而不是一个片面的说法,是你要真正地看到这一点!你要是找到这一点!那我们真正的意乐就是念佛了,这是我们真正一生出苦海的一个最真诚的最负责任的方法。对我们自己要负起责任!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任,他人对我们负不了责任的,他人对我们负责任是起不了作用的,就是父母对你再好,你对其他人再好,它也是一时的一个因缘,它会有舍离的过程的,那么佛陀的这个教法希望我们一生成就是不舍离的教法。所以以无量寿摄化十方众生,令众生咸获大利,这个大利就是让我们一生真正地出离妄想执着相续的这样一个生死苦海,所以在念佛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样一个心念,要成熟这个心念。那我们念佛就会感觉到喜悦,就不会感觉到沉重什么的。 我要是大声念不来了,我可以小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声音大一点可以大声一点念,这都没问题,因为四声调的弹性特别好,南-无-阿-弥-陀-佛(大声),没问题;南-无-阿-弥-陀-佛(小声),也没问题,就是它弹性大。有些调子你的声音不到,它的调子就不到,这个调子你大声音小声音都可以。声音大小,不重要,就一定要念。要念,不需要去故意大声,故意小声。一故意就又做作了,一做作就开始,哎呀,考虑到自己的色身了,考虑这考虑那,那这样念佛就离佛又远了,我们只能是感动啊、感激啊、喜悦啊、放松啊,这样一个情不自禁的念法就好,大声也好,小声也好,就随它去。 所以我们关键的重点不在音声,而在自己的喜悦的心情、干净的心情、无所挂碍的心情、休息的心情、去除对待的心情。这个对待散坏了,这个鼓噪的东西休息了,我们能平和地随着大家相互鼓励的这种音声,这种诸佛都在同念的这个音声来感激着诸佛的智慧、慈悲、方便,来感触它,这样我们就能跟佛相应,有相应的机。大家对这个就有一个概念,一个理念上的概念。
佛说,观内心,心在哪?
佛所说的心不是心脏,说的是自性,自性才是您真正的自己,明心见性,当您清净了,就能见到您的自性,自性也是佛性。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