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关于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经文出自圣经哪里(施比受更为有福出圣经何处)的信息

学佛百科2023-04-30179

施比受更有福这句话出自于哪里

此句出自《使徒行传》中20章35节。

《使徒行传》是《圣经》新约携拿的一卷书,本卷书共28章。记载了耶稣基督复活、向门徒显现、升天后,他的使徒们传道、殉教的事迹等。

从最早的时期开始,圣经学者已将《使徒行传》视为《圣经》的正典。书中的部分内容可在若干现存希腊文《圣经》最古的纸莎草纸抄本中找辩弊搭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成于第三或第四世纪的密歇根抄本第1571号和第三世纪的切斯特贝蒂抄本第1号。两份抄本都显示《使徒行传》与其他受上帝感示的圣典一起流传,因此这本书在早期已属于《圣经》的正典卜禅。在《使徒行传》里,路加的记载异常准确,就像我们在福音书里所见到的情形一般。拉姆齐爵士把《使徒行传》的执笔者置于“第一流历史家”之列。他解释这话的意思说:“伟大历史家的首要特质就是真实。他的话必须可靠。”

圣经说“施比爱”还是“施比受”更有福?

参见圣经《使徒行传/宗徒大散则带事录》 20章35节:“……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要记住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1、施者得天福。圣经说:用爱心施舍的人,他的财宝就积赚在天上;将来还有作工的果效可以带去见主(参启14:13“有作工的果效随着他们”)。

2、施者有大福。他要从神得到福气,是人不能阻挡的。耶稣说:“人若把一杯凉水给小子里一个喝,他就不能不得赏赐。”

就是付出比接受更让人开心,你可以从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人内心往往会有精神上更深的需求,比如尊重与爱的需求,比如被需要、实现自己价值的需冲芦求。在付出的时候,人会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有成就的,不可缺少的,于是会变得更加快乐。

另外,一个人能主动施与,说明他内心有爱,手中有东西,愿意盯森去分享,这样的人生,当然幸福。

施比受更有福

《圣经》使徒行传20:35说:施比受更有福。给予是一种幸福,因贺激为你是富有的,这种富有通常跟财富无关,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富有。

第一次体会这句话是我做销售工作的时候,因为当时想快速签单,就去找一些客户,先提供一些服务工作,取得客户的认同,然后再去销售。

当自己将功利心搁置,用真情面对他人,尽已所能帮助他人时,对方当然非常高兴和感动,此时无论你是做什么的,他都想去回报你,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你的客户了。

记得在做这份工作之前,我认为有福就是“接受”,因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享受他人的关注和照顾。

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学校老师同学经常给予支持和褒奖,单位领导同事都会给予帮助和指导,总之,一直是在接受。

做销售工作之后,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有能力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竟然是如此幸福之感受,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有一个老故事,叫《哥哥的心愿》

圣诞节时,保罗的哥哥送他一辆新车。圣诞节当天,保罗离开办公室时,一个男孩绕着那辆闪闪发亮的新车,十分赞叹地问:

"先生,这是你的车?"

保罗点点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则掘圣诞节礼物。"

男孩满脸惊讶,支支吾吾地说:"你是说这是你哥送的礼物,没花你一分钱?天哪,我真希望也能……"

保罗当然知道男孩他真想希望什么。他希望能有一个象那样的哥哥。但是小男孩接下来说的话禅盯袜却完全出乎了保罗的意料。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送车给弟弟的哥哥。"男孩继续说。

保罗惊愕地看着那男孩,冲口而出地说:"你要不要坐我的车去兜风?"

"哦,当然好了,我太想坐了!"

车开了一小段路后,那孩子转过头来,眼睛闪闪发亮,对我说:"先生,你能不能把车子开到我家门前?"

保罗微笑,他知道孩子想干什么。那男孩必定是要向邻居炫耀,让大家知道他坐了一部大轿车回家。但是这次保罗又猜错了。

"你能不能把车子停在那两个台阶前?"男孩要求道。

男孩跑上了阶梯,过了一会儿保罗听到他回来了,但动作似乎有些缓慢。原来把他跛脚的弟弟带出来了,将他安置在第一个台阶上,紧紧地抱着他,指着那辆新车。

只听那男孩告诉弟弟:"你看,这就是我刚才在楼上对你说的那辆新车。这是保罗他哥哥送给他的哦!将来我也会送给你一辆像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就能自己去看那些在圣诞节时,挂窗口上的漂亮饰品了,就象我告诉过你的那样。"

保罗走下车子,把跛脚男孩抱到车子的前座。兴奋得满眼放光的哥哥也爬上车子,坐在弟弟的身旁。就这样他们三人开始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兜风。

那个圣诞夜,保罗才真正体会主耶稣所说的"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

这几天听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讲特蕾莎修女的故事,深受感动,她是一个将“施比受更有福”践行到极致的一个人。

1979年特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

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不幸的命运践踏如泥的时候,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如此而已。

特蕾莎一生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

她去世时,全部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粗布纱丽。她像黑暗中一盏明灯,将温暖和爱传遍全人类。

特蕾莎修女充分明白到爱的真谛,用她坚毅的精神和信念,一生身体力行,把爱、希望及欢乐带给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在《特蕾莎修女传》一书中写道:特蕾莎修女对世人的关怀、宽恕及“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景仰。

特蕾莎修女跨越了宗教和种族的界限,她是道德力量的化身,她见证人性仍然充满美善和希望!

通过上面两个故事,我想你和我一样,会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吧?

若不甘于平庸,想成为有梦想有追求的人,过有意义的人生,那就让我们成为施与者,将爱与温暖撒向人间!

施比受有福

      施比受有福,这是出自《圣经》的一句话,是耶稣给基督教徒指出的一条蒙福之路。

      施,是给予,受,是接受;施是主动,受是被动。

      施是拥有者,当一个人拥有资源、拥有财富、拥有知识、拥有智慧,才可能将拥有的东西给出去。

      施者是能量场强大的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影响着身边的人。在上千年的时间内,像耶稣、释迦摩尼、孔子、苏格拉底这些觉者、思想家,用他锋喊们的觉悟和思想,引导着、影响着数以亿万计的芸芸众生。

      施者是有能力的人,是愿意向世界付出的人。2021年世界慈善家排行榜中,贾姆塞特吉.塔塔、比尔.盖茨夫妇、亨利.威康、霍华德.休斯、沃伦.巴菲特、汉斯.威尔斯多夫、JK Liilly  Sr、约翰.D.洛克菲勒、埃兹尔.福特、obert  Wood  johnesonⅡ 分别排在前10名,在这前10名中,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企业家、成功人士。

      施者是内在丰盛具足的物毁人,在我所见过、听过、感受过的人中,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亚洲商罩基备业模式第一人林伟贤都是如此,他们用自己学习成长的经历与成就,带动、教导了无数个创业草根、商界精英以及企业领袖,收获了事业与人生的富足与成功。

      施者是不求回报、而回报绵延不绝的人。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两位无怨无悔的施者,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给予我们最宝贵的生命,从生命的萌芽开始就呵护着、祈盼着,无条件地施予我们爱、食物与满足,他们把自己所拥有的、所能给予的一切,都施予我们。

      父母这种不求回报的给予,让他们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们赢得了所有国家、所有民族、所有民众一致的尊重与敬仰,也让他们在施予一生的同时,获得了最大的福报,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施比受有福。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18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