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持正念而心无挂碍(持正念走正道)

学佛百科2023-04-3077

保持正念

1,专注当下的时间袭友,当前的人,当下的事,该做啥就做啥,心无旁骛

2,粗浅的理解是,不要分心,心流是最佳状态。

3,容易分心受影响的是,周围的环境,对刚刚过去的事念念不忘,对还未发生的事杞人拍态槐忧天

4,需经常加强是对本心的修炼。知道并坚守自己的本心,在为人处事时,可以更高效清晰且坚定,从而减少焦虑,犹豫不安和不必要的消耗

5,多接触正能量的人和事。能给你修炼本心增加养分。

6,太看重利益容易受利益不平衡的影响,而太看重感情又容易感情用事为其所伤。私心积累,长时间不利于保持正念。闭败

如何保持正念

你会不会觉得在一天里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甚至在有些家庭里几乎都安排不出一个小时来呢?你要上班甚至加班,回来还要陪春空孩子做作业和玩耍,为大家做家务和做饭,还要抽时间陪老公……等一切安静下来,早已经超过你睡觉的时间了,你懊悔没有属于自己的看书和娱乐时间。所以你整天都是忙碌而急躁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为此感到焦虑和抓狂,家庭暴力和怒吼也随之而来。如果你时刻保持正念的话,你可以试着不再去分割时间,唤运把整天的时间都当作是我自己的时间,你去感受一切的存在。想办法让自己对他们在那段时间里做的事感兴趣,如果你这么做,就会拥有无限的时间给自己。下面我们可以来试一下怎么洗碗!你也许会说:这太搞笑了,我从小时候到现在已经洗了几十年,这还不会吗?但是,每当在洗碗时,你有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吗?会随顺着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存在吗?会观察到自己的心念与动作吗?“我正在洗碗”这就是一个实相。我想大多数人在洗碗的同时,思想会非常忙碌,会想到和观察到很多事情:“待会儿我要和朋友一起喝茶,我得快点洗”、“待会儿电影要开始了,我得赶紧把票买了”、“孩子又在看电视了,我得去告诉他”、“老公马上出门了,我得跟上他”...等等,或者去观察别人,或者想呆会要做什么,却不会去感受现在,此刻的感觉和想法。而你在忙碌的洗好令人厌恶的碗,终于可以坐下来喝那一杯茶时,你又会想着其它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的活着,甚至连1分钟都做不到。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吃饭的时候应当觉知到其中的味道,睡觉的时候应当觉知到放松和宁静,工作的时候应当觉知到正在处理问题,看电影的时候应当觉知到内心的愉悦,走路的时候应当觉知到正在行走……每一次穿扒链瞎衣服、洗碗、上厕所、叠被子、刷牙等等,无论身体是什么姿势,修行的人应该对此有所觉知,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对身体姿势保持正念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觉知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想与感受觉知与我们相关的一切。

修行正念的32种方法

1、早晨醒来时,轻轻的微笑

在天花板、墙上挂一根树枝或其他标示,甚至是个“笑”字,好让你早晨醒来一张开眼就能看到,这个标示有提醒你的作用。

利用起身前的片刻掌握好呼吸,轻轻地吸进并吐出三口气,同时轻轻地微笑,随顺你的呼吸。

2、闲暇时,轻轻地微笑

不管在任何地方坐着或者站着,记得轻轻地微笑。

看着一个小孩、一片树叶、一幅墙上的画,或任何其他相对来说的静物,保持微笑。

3、听音乐时,轻轻地微笑

听一段音乐,听上两、三分钟。

专注在歌词、曲调、旋律与音乐情境上。

注意你的呼吸,轻轻地微笑。

4、发怒时,轻轻地微笑

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发怒,轻轻地微笑。

安静地吸气、吐气三次,保持微笑。

5、平躺,全身放松

背部平躺,不要用垫子或者枕头支撑。

双臂放松,平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微微张开,向外舒展。

轻轻地微笑。

轻轻地吸气、吐气,专注于你的呼吸。

放松全身肌肉,放松每一寸肌肉,就好像它正要觉到地底下,或像悬挂在微风中的一片丝绸那般柔顺。

完全地放松,只要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微笑。

把自己想成一只猫,全身软绵绵地在温暖的炉火前,当猫的筋肉松弛下来,任何人的抚触,它都不会抗拒。

持续呼吸十五次。

6、坐姿放松,轻轻地微笑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或双腿交叉而坐(印弟安式坐姿),或跪坐(日式坐姿),甚至坐到椅子上,两脚着地。

轻轻地微笑。

吸气及呼气,保持微笑。

放松。

7、深呼吸

背部平躺。

平稳地轻柔地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胃部的高低起伏。

当你开始吸气时,让腹部鼓起,好将空气带进下肺部。

当上肺部开始充满空气时,你的胸腔充满空气时,你的胸腔会开始鼓起。

腹部则会缩下去。裤罩尺

不要让自己累着了。

像这样继续练习呼吸十次。

一般来说,呼气会比吸气来得久些。

8、用脚步测量呼吸

缓慢悠闲的散步,不论是在花园里,或是沿着河或在乡村小路上都好。

像平常那样呼吸,用脚步来测量呼吸的长度——呼气和吸气的时间。

像这样继续几分钟后,开始借着多数一步来拉长呼吸,试着拉长呼吸时间。

不要强迫自己拉长吸气,自然就好。用心观察,看着自己是否会想到刻意拉长吸气。

像这样继续呼吸十次。

现在,再多数一步来拉长呼气。

注意吸气是否也因为多走一步而拉长,只有在觉得拉长吸气会带来喜悦时,才拉长吸气。

像这样呼吸二十次,然后平常的呼吸。五分钟后,可以再开始拉长呼吸的练习。觉得有点疲倦了,就恢复平常的呼吸。

反复几次拉长呼吸的训练后,呼气和吸气的时间会渐渐变得相等。

不要练得太久,练习呼吸时间相等十到二十次就好。

然后就回复到平常的呼吸。

9、数呼吸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或散散步。

吸气时,要保持正念:我正在吸气,一。

呼气时,也要保持正念:我正在呼气,一。

记得要从腹部呼吸。

开始第二次吸气时,要保持正念:我正在吸气,二。

然后慢慢呼气,同样保持正念:我正在呼气,二。

像这样一直数到十,然后再从一开始数起。

只要数错或忘了数,就回到一重新开始。

10、听音乐时,随顺你的呼吸

听一段音乐。

深长地、轻柔地、平稳地呼吸。

随顺你的呼吸,闷察但做它的主人,同时对音乐的旋律与情境保持觉知。

不要迷失在音乐中,要继续做你的呼吸和自己的主人。

11、谈话时,随顺你的呼吸

深长地、轻柔地、平稳地呼吸。

在听朋友说话以及自己的回答时,随顺你的呼吸。

就像听音乐时那样继续练习。

12、随顺你的呼吸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或散散步。

从腹部胡高轻缓而平常地呼吸,并保持正念:我正像平常那样呼吸。

呼气时,同样也保持正念:我正像平常那样地呼气。像这样继续呼吸三次。

在第四次呼吸时,拉长吸气,并保持正念:我正深深地吸进一口气。保持正念地呼气:我正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继续呼吸三次。

现在,用心地随顺你的呼吸,觉知你的腹部和肺部的每一个动作。

跟着气息的出入。保持正念:我正在吸气,并自始至终都跟随着我的吸气。我正在呼气,并息怒至终都跟随着我的呼气。

像这样继续呼吸二十次。再回到平常的呼吸。

五分钟后,重复方才的练习。

记得呼吸时要保持微笑。

一旦你能掌握这个练习,就可以继续下一个练习。

13、运用呼吸,静定身心以知喜

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轻轻地微笑。

随顺你的呼吸。

当你的身心都安静下来,继续非常轻柔地呼吸,并保持正念:我正在吸气,让整个呼吸轻盈、平和。我正在呼气,让整个呼吸轻盈、平和。

像这要的持续呼吸三次,在正念中生起这样的想法:我正在吸气,我的身心都平静、喜悦。我正在呼气,我的身心平静、喜悦。

在正念中维持这样的想法五到十分钟,或一个小时都可以:这要看你的状况和你有多少时间而定。练习开始和结束,都保持放松且轻柔。

如果你想停止练习,先用双手轻柔地按摩双眼、脸颊与腿上的肌肉,再回到平常的坐姿。

14、对身体的姿势保持正念

这个方法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练习。

先专注在呼吸上,比平常安静且深长地呼吸。

不论你在走路、站立、躺卧或者坐着时,都对身体的姿势保持正念。

要知道你在哪里走路;知道你站在哪里;知道躺卧在哪儿;知道坐在哪儿。

对你的身体为什么处于这种姿势,保持正念。

举例来说,觉察到你之所以站在山丘上,是为了让自己恢复精力,还是为了练习呼吸,或就是为了站着。

假如你没有任何目的,也要清楚观照自己并没有任何目的。

15、泡茶时,保持正念

准备一壶茶款待客人,或泡给自己喝。

在正念中,缓缓地进行每个动作。

不要失去正念让任何一个最细微的动作滑了过去,心中要了了分明。

了知你的手正握住茶壶把手,提起茶壶。

了知你将清香暖热的茶水,倒入杯中。

每一个步骤都要在正念中进行。

比平常更轻且更深地呼吸。

如果你的心散乱了,就要先看好自己的呼吸。

16、在正念中洗碗

轻松地洗碗,就好像每个碗都是你观照的对象。

把每个碗都看作是神圣的。

随顺你的呼吸,避免心思散乱。

不要想着快快结束这项工作。

把洗碗当成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洗碗就是禅修。

如果你不能在正念中洗碗,那你也不可能在静坐中禅修。

17、在正念中洗衣服

不要一次洗太多衣服。

只要挑出三或四件服务来洗。

用最舒服的姿势站着或坐着,以免背痛。

放松地搓洗衣服。

注意自己用双手,双臂的每个动作,注意抬扛和水。

当你把衣服搓洗干净了,你的心应该会感到像衣服一样干净清爽。

记住!只要你的心散乱,就保持微笑且看好呼吸。

18、全神贯注地打扫房子

将工作分成几个步骤:清理东西、收整书籍、刷洗厕所、擦净浴室、打扫地板、清除灰尘。

为每样工作安排好相当充裕的时间。

动作要慢,比平常还慢三倍。

对每项动作都全神贯注。

举例来说,整理架上的书时,看着书,觉知它是哪本书,了知自己正要把它放在哪个位置。

了知自己正伸手去拿书,并取下它。

避免任何突然或粗鲁的动作。

对呼吸保持正念,特别是在心散乱的时候。

19、慢动作洗个澡

给自己三十到四十五分钟洗个澡。

一秒也不要急。

从一开始准备热水,到最后穿上干净的衣服,每个动作都要保持轻缓。

注意每个动作,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每个部位上,不要有区别,也不要害怕。

对身上每一道水流保持正念。

当你洗完时,你的心应该像身体那般轻盈、平和。

随顺你的呼吸。

想象自己身处于夏日洁净清香的莲花池中。

20、想像自己是一颗鹅卵石

静静地坐着并缓缓地呼吸时,将自己想象成是一颗将觉落在清澈河流的鹅卵石。

下沉时,没有任何目的

引导你的劝作,朝着河床柔软的水地那完全的休憩处沉落。继续禅观那卵石,直到你的身心得到完全的休息,就如那颗

在沙地上休憩的鹅卵石。

将这样的平静、喜悦持续半个小时,同时注意自己的呼吸。

没有任何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念头,能将你从当下的平静、喜悦中带离。

宇宙就存在于当下。

没有任何欲望能将你自此刻的喜悦中拉走,即使是成佛或度众生的大愿都不能。了知到无论是要成佛或度众生,都必须以当下纯净的安详为基础,才能实现。

21、正念日,做自己的主人

从一星期中抽出一天来,哪一天都好,只要能配合你的状况。

忘掉其他天要做的工作,不要安排任何聚会,不接待任何朋友来访。

只要做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打扫房子、做饭、洗衣服和清扫灰尘。

一旦房子整洁干净,东西也都各归其位,就慢动作洗个澡。

之后,准备泡茶、喝茶。

你可能会读读经文或写信给好朋友。

然后,散散步来练习呼吸。

在读经或写信时,都要保持正念,不用让经文或信将你的心给牵引到其他地方去。

读经时,要了知自己正在读什么,写信时,了知自己正在写什么。

遵循同样的步骤,就像你在听音乐或和朋友聊天时所做的一样。

傍晚时给自己准备清淡的一餐,也许只要一点水果,或一杯果汁就好。

晚睡前再静坐一个小时。

在这一天,要散步两次,每次半小时到四十五分钟。

睡前别再读任何书,而是练习彻底放松五到十分钟。

做你的呼吸的主人。

闭上眼睛,轻柔地呼吸(但别呼吸得太长),并跟随你的腹部以及胸腔的起伏上下起伏。

在一天的每个动作,都该比平常至少慢两倍。

22、观照自己的五蕴

找一张你年幼的照片。

全珈趺坐或半跏趺坐。

开始随顺你的呼吸。

呼吸二十次后,开始专注于你眼前的这张照片。

回忆并体验拍摄这张照片时,组成你当时的五蕴:身体特征(色)、感觉(受)、知觉(想)、心的功能(行)与意识(识)。

继续随顺你的呼吸。

别让记忆把你给吸引走或将你完全席卷。

像这样禅修十五分钟。

保持微笑,再将正念转移到当下的自己。

觉察你此刻的身体、感觉、知觉、心的功能与意识,看看组成你的五蕴。

问自己:我是谁?把这个问题深植在心中,就像深埋一颗新生的种子在松软的泥土中,并且浇水滋润。

我是谁?这个问题,不该被当作一个用推论性思维去想的抽问题。

我是谁?这个问题,不可能借由理性思考来回答,只能以整个五蕴来面对。

观照十分钟,保持轻缓的深长的呼吸,以避免被哲学性思考拉走。

23、观照自己与宇宙

独自坐在一间的房内,或独自坐在河岸边,或任何能够独处的地方。

开始觉知自己的呼吸。

生起这个念头,我将用手指指着自己,然后指向相反的方向,而非指着自己的身体。

照见你的色身就在你的面前:在树间、草地上、叶缝中、在河里。

清楚你就在宇宙中,而宇宙也在你之中,假如宇宙存在在,你就存在,假如你存在,宇宙也就存在。

既无生,亦无死,既无来,也无去。

轻轻地微笑。

看好呼吸。

观照十到二十分钟。

24、观照自己的骸骨

以你舒服和姿势躺在床上、垫子上或草地上,不要用枕头。

开始随顺你的呼吸。

想象你全身只剩下一副白森森的骸骨,躺在地面上。

轻轻地微笑,继续随顺你的呼吸。

想像你所有的肌肉都腐烂、消散,只有骸骨躺在地上,想象骸骨已埋葬在地下,躺了八十年。

仔细面容你的头骨、脊椎骨、肋骨、髋骨、腿骨、臂骨与手指骨。

保持微笑,极为轻柔地呼吸,心与大脑皆澄澈,宁静。

你会了解那副骸骨不是你,你的色身不是你。

你与其他生命合而为一,不朽地活在树林与草地中,在其他人身人、在鸟兽间。在空中,也在海浪之间。

骸骨只是你的一部分,你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你不仅是色身,甚至是受、想、行与识。

持续观照二十到三十分钟。

25、寻找你出生前的本来面目

全珈趺坐或半跏趺坐,随顺你的呼吸。

集中注意力在你生命的起点——A.

了知到那也是你死亡的起点。

了悟你的生命和死亡同时存在显示:此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彼。如果彼不存在,也就不可能有此。

了悟到生命与死亡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基础。

了悟到你同时既是你的生,也是你的死,这两者并不敌对,而是同一实相的两面。

然后,专注在这双重显示的结束点——B,它总是被误称为“死亡”。

了悟到到A这前与B这后,其实没有任何差别。

找寻你在A之前与B之后的本来面目。

26、观照一位逝去的挚爱

以你觉得舒服的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

开始随顺你的呼吸。

观照一位逝去的挚爱,不论他走了几个月或几年。

清楚地了知他全身的筋肉都已经开始腐化,只下了副骸骨静静地躺在地下。

清楚地了知到你自己的筋肉仍在这儿,仍在你的身上,仍然有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聚合。

想想你和这个人过往与如今的互动。轻轻地微笑,随顺呼吸。

像这样观照十五分钟。

27、了悟五蕴皆空

全珈趺坐或半跏趺坐。

开始调整你的呼吸。

观照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中的空性。

逐一思维五蕴中的每一蕴,要了悟一切都在变化,即是无常,也是无我的。

五蕴的和合就如所有现象的聚合,都依循着相互依存的法则。

它们的聚合消散,就如山顶云雾的聚合与消散,既不要执著,也不要否认五蕴。

要了知,喜欢与厌恶都是现象,属于五蕴的和合。

清楚了悟五蕴是空的,是无我的,但它们都是绝妙非凡的存在,就像宇宙中所有的现象,或存在任何地方的生命一样奇妙。

试着了解五蕴并没有真的生灭,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终极实相。

借着这个观照,试着了悟无常是一个概念,无我是一个概念,空性也是一个概念,你就不会被无常、无我和空性的概念所囚禁。

你将看到的空性也是空的,而空性的究竟实相与五蕴的究竟实相,其实并无差别。

修行者必须彻底练好前面五个练习后,才能做到这项练习。练习时间视个人而定,可能是一个小时,也可能是两个小时。

28、慈悲地观照你最恨的人

静静地坐着。

呼吸,轻轻地微笑。

观照那个最让你受苦人的影像,观想他让你最恨,最轻视或最厌恶的特质。

试着检视这个人的日常生活,什么会让他快乐,什么又会折磨他。

观照这个人的“想”:试着看透这个人依特何种思式与推理方式。

检视这个人希望与行动的动机是什么。

最后,思维这个人的识。

看看他的观点与知见是否开阔自由,是否被任何偏见、狭隘心胸、憎恨或愤怒所影响。

看看他是否是自己的主人。

像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你感到慈悲在你的心底生起,犹如一口充满了清新之水的井,而你的愤怒与怨恨已然消散。

对同样的人,反复地做这项练习。

29、观照他人的痛苦,生起慈悲

全珈趺坐或半跏趺坐。

开始随顺你的呼吸。

选一人就你所知最痛苦的人或最痛苦的家庭,或最痛苦的一个社会团的情形,作为你观照的主题。

以个人为观照主题时,尽量看出那个人正在经历的一切痛苦。从色身的痛苦(疾病、贫困、身体的疼痛)开始。最好,开始思维由“受”所造成的痛苦(内在的矛盾冲突|恐惧、仇恨、嫉妒与内疚)。然后,再看看出“想”所造成的痛苦(悲观、以阴郁狭隘的心态思维所面临的问题)。看看他的行,是否被恐惧、失望、绝望或仇恨所驱使。看看他的识,是否因为他的处境、烦恼、他周遭的人、他所受的教育、宣传或制宪自制而封闭起来。

禅观这些痛苦,直到你的心生起像一股清泉般的慈悲,直到你能了悟那个人是因为环境与愚痴而在受苦。你决定尽可能用最安静、最谦逊的方式,去帮助那个人脱离当前的困境。

以家庭为禅观的主题,仍遵循相同的方法。先观照一个人的所有痛苦,然后再观照另一个人,直到检视整个家庭人的痛苦。了悟他们的痛苦就是你自己的痛苦,你不可能谴责这群人中的任何一个人,你必须尽可能以最安静、最谦逊的方式,帮助他们从当下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以社会为禅观的主题时,可以拿一个国家的情形当例子,而这个国家正饮受战争或其他不公、不义现象引起的痛苦。尽量了悟每个卷入这场关键的人都是牺牲品,没有人希望继续下去,包括那些彼此斗争的党派,或看起来相互对立的两派。了悟并非只有某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要为这种情形而遭受谴责。

了悟这种情形这所以存在,乃是因为执著于意识形态,执著于一个缺乏公义的世界经济体系,而整个体系之所以屹立不摇,是因为每个人的愚痴和缺乏改变它的决心。了悟冲突双的双方并非真的对立,而只是同一实相的两个面向。看出最重要的事就是生命,相互杀戮和彼此压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记住《维摩诘所说经》中的话:

劫中有刀兵,

为之起慈悲。

化彼诸众生,

令往无争地。

若有大战陈,

立之以等力,

降服使和安。

持续禅观,直到一切责备和仇恨都消失,直到慈悲与爱像一股清泉在你心中生起。发誓尽可能以最安静最谦逊的方式,为觉知与和解而工作。

30、以无住行的精神工作

全珈趺坐或半跏趺坐。

开始随顺你的呼吸。

选取一个乡村发展计划或任何你重要的计划,做为你观照的主题,检视这项计划的目的、即将运用的方法,以及与它相关的人。首先思维这项计划的目的。

了悟这项工作是服务,在减轻他人痛苦,在生慈悲心,而非满足受赞美或被认同的欲望。接着,了悟这个计划所使用的访求,是在鼓励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另将这个计划视为一种施舍的举动。最后,思维与这个计划相关的人。

你还在用谁在奉献、谁在获益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吗?如果你仍然对谁是服务者、谁是获益者而有所区别,他是为了你和服务者而工作,而不是为了服务而服务。

《金刚经》说: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决心要以“无住行”的精神工作。

31、以缘起观来观照人生的成就

全珈趺坐或半跏趺坐。

开始随顺你的呼吸。

回忆你人生中重大的成就,逐一检视它们,检视引导你迈向成功的才华、品格、能力以及基他有利的条件。

你认为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并因而感到自满和傲慢,检视这两种情绪。以缘起观来观照这整件事。看出你以为的成就并非真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非你所能掌控的各种因缘条件的和合。

你能舍弃它们时,你才是真的自由了,不再被它们所困扰。

回忆你生命中最痛苦的挫败,逐一检视它们。检视你的才华、品格、能力,以及其他导致你挫败的不利条件。

检视你心中觉得自己不能成功所涌出的复杂情绪,以缘起观来观照这整件事,了悟你之所以挫败,并非因为你无能,而是因为缺少有利的因缘条件。了悟你根本无能为力去承担这些挫败,了悟这些挫败并非你个人的事。

了悟到这点,你就能自其中解脱。只有当你能舍弃它们时,人才真的自由了,不再受它们干扰。

32、不受限于缘起法,也不背离它

全珈趺坐或半跏趺坐。

开始随顺你的呼吸。

运用缘起观的一种练习:观你自己、观你的骼骨,或观逝去的挚爱。

了悟一切事物皆无常,没有永悟的实体。

了悟虽然事物无常,没有永悟的实体,然后它们却绝妙非凡。

当你不再受所有的因缘条件束缚,也就不再受非因缘条件的东西所束缚。

看看圣人,虽然不受限于缘起的教法,却也不背离它;虽然能将这个教法犹如一堆灰般地丢弃,却也能常安住其人,而不被它所淹没,犹如水上行舟一般。

一直观照,直到你了悟,悟道者不会被救度众生的工作所奴役,但也永远不会放弃救度众生的工作。

选自《正念的奇迹》by 一行禅师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正念

《正念的奇迹》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情形:

情景一,陪孩子学习或者玩,觉得占用了自己的时间。

情景二,一边看抖音,一边辩盯看电视,觉得充分利用了娱乐时间。

现在社会节奏太快了,人人都急匆匆的,忙着工作,忙着享乐,连休闲也成了互相攀比的事情,我们已经失去了初心。

当你在刷碗时,你真的把全部心思都放到了刷碗上了吗?你是不是想着赶紧刷完碗,和朋友们去喝茶。

当你在喝茶时,你真的把全部心思放到喝茶上了吗?你是不是想着,节假日去哪里旅游?

当你在吃橘子时,你真的把全部心思放到了吃橘子上了吗?你是不是想着,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好好学习?你有没有品尝到每一片橘子的滋味,是不是像西游记的猪八戒一样,吃了饺子,直接吞下去,根本不知道什么味道?

我们是不是经常把时间分成好几块,一部分给工作,一部分给拿盯孩子,一部分给家庭,最后一点时间留给自己,是不是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

如果我们能够用正念去做事,就不会再去分割时间。我们可以把陪孩子的时间,当做自己的时间。为孩子辅导家庭作业时,我们想办法把他的时间看做自己的时间:我和他一起做作业,感受他的存在,并且想办法让自己对我们在那段时间做的事感兴趣。我们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如此。结果,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就会有无限的时间给自己。

同样,我们洗碗时,人们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也就是说我们要接受“我正站在这里洗碗”这个事实。

吃橘子时,也是一样的,我们专注的吃那一瓣已经含在嘴里的橘子,仔细地咀嚼,然后吞下去,接着再掰另一瓣。

同样,当你陪孩子时,你就认真专注的陪孩子;当你工作时,你就认真专注的工作,无论什么做什么事,都专注于当下。

《正念经》“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正在觉知到他正在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消灶和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休息,修行者才能关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仅仅对身体保持正念是不够的,我们应当觉知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想与感受,觉知与我们相关的一切。

我们常常看到僧侣或者修行者在深山老林的寺庙里面修行,我们常常觉得日常事务繁杂,无法好好静心修行。其实不是这样的。其实在寺庙里修行最容易,最难的是在世间修行。

王阳明的心学是不是跟正念很像?要盯着你心里的起心动念,始终保持觉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学生是一位省部级高官,有一天给他写信说:“老师你教这些东西太牛了,特别好,我觉得真的特别棒,我很喜欢。但我的问题是什么呢?我没时间修炼,我一天到晚得忙着判案。”因为过去省部级高官都要判案。“我要一天到晚忙着判案子,俗务烦杂,我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修炼。”

王阳明就给他回封信,说:“我什么时候告诉你,修炼是要找一个时间专门坐下来练的?当你在给一个人断案的时候,那个人想要赢,送你钱,但是你不要,这是不是在修炼你控制贪心的能力?当一个人话说来说去说不清楚,你能够不烦躁,这是不是修炼你的耐心?案情很复杂,而你能够从中找出头绪,一点都不会烦,一点都不会沮丧,是不是修炼你的明辨之心?所以生活中任何一个节点都是你时刻保持修炼的时机。”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修行正念。

修行不在念佛法,行立坐卧都是禅。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21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