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大师怎么尊称(佛教中的大师是什么级别?)

请问居士、大师和法师都有什么区别?阿弥陀佛
居士:指未出家的道行高深的人,与中国文化中说的“入世”。《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就是居士,其人与菩萨论到,法力无边。
大师:就不一定只是指佛教僧人,在各个领域有杰孙册出才能的人都可称为“大师”。俗人可统称佛教高人为大师。
法师:即“三藏法师”,当然不只是指《西游记》中的玄奘。那些通晓佛教经、律、论的凳厅僧则粗宏人可称为法师。
还有,阿弥陀佛只是佛号,没用实在意义。如果求平安,可以念诵“观自在菩萨”佛号。
“大师/大士”和“尊者”的区别?
尊者,是佛教对获得罗汉果位的称呼(这个果位,你桥裤可以理解为修行的程度,有点类似现代社会的“职称”);
大士,原敏弯简来是佛教对佛和菩萨的称呼,但后来闹态演变成道家对获得大罗金仙的道人的称呼了,一般特指就是观音菩萨,道教称其为观音大士。
至于大师,是对修行很高的僧人和道士的尊称,百年也难出现一个,但是现在社会“大师”流行,一个石头砸出来,砸到大师无数,假冒伪劣产品是越来越多了。
佛教中的禅师,大师,法师,上人有什么区别
这些都是对僧人的敬称或尊称,但是适用的对象略有不同。
禅师以禅定为主,修行和解说禅定法门,凡是禅门的比丘,只要略具名气均可被称为禅师。
法师以讲经说法为主,法师一词,并不是佛教比丘的专用称谓。道教受了佛教的影响,也称善于符箓的道士为法师;于晚近成立的理教,也受佛教的影响,把他们的教士称为法师。现在一般只要知见端正、受过大戒、规矩本份、懂得一些佛法教理的出家人,也都被尊称为法师
大师泛指摄受众生事业广大的一些大和尚。上人指的是持戒严谨,修行精进的上座比丘,是对这一类比丘僧的尊称。
上人是指,与一般人相较,更为出众而杰出的人,民间多用在对僧人的敬称。
“禅师”、“大师”、“法师”、“上人”等称呼的具体介绍如下
禅师
本来是指修禅的比丘,所以,三德指归卷一说:‘修心静虑曰禅师’。但在中国,有两种用法。
一是君王对于比丘的褒赏,比如陈宣帝大建元年,尊崇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又如唐中宗神龙二年,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另一是后来的禅僧对于埋纤和前辈称为禅师。到了后来,凡是禅门的比丘,只要略具名气,均被称为禅师。
大师
大师,在梵文中意为大师范、大导师。释迦被尊称为‘三界之大师’。在中国起初只称有高德之出家人为大师,但以后大师两字专用作追赠死去的高僧的谥号了,例如天台宗的创立者智顗被称为智者大师、慧思为南岳大师、吉藏为嘉祥大师。
法师
法师是指善于学法并也善于说法的人。唐朝的玄奘弯盯因精通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要有较高的学位。
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一般称呼寺院的住持为长老,长老可以称之为法师,但是法师不一定是长老。
上人
上人本义是指,与一般人相较,更为出众而杰出的人。后被当成是一种敬称,如在《十诵律》中记载,阿阇世王在未登基为王前,称调达为上人,《维摩诘经》中,文殊师利菩萨称长者维摩诘为上人[7]。唐朝时,中国习惯以上人来作为僧人的敬称。
日本的日莲宗与净土真宗中,上人是个敬称,位阶低于圣人。日本平安时代,于864年(贞观6年),设立了法桥上人这个僧位。在室町时代之后,天皇降旨,提及著名僧侣时,多称其为上人。
扩展资料:
在家居士正确称呼出家人的方法:
一般我们称呼出家师父,都以“某甲法师”或“某乙师父”或“乙师父”等来尊称。至于“某甲师”、“某乙师”的称法,乃是出家师长对“晚辈”出家人,或同样是出家人对“很熟的平辈”出家道友这样称呼。
一般居士,无论多少岁数,或与师父在俗的关系是什么,都是不宜对任何出家人,称“某甲师”、“某乙师”的。甚至晚辈出家人,对于资历较长的出家人,也是不能这般称呼的,这样很失礼。
其次,若竖孝在家人对出家师父,或初出家者对腊长之出家师父,皆应以“弟子”自称。凡于文末,署名之后,宜再署以“顶礼”二字,而非用于平辈的“合十”或“作礼”等。
不论男女长幼、德行高低,只要是出家人,乃至刚刚落发剃染的沙弥,既现清净僧相,都理当受到身为三宝弟子的在家居士的尊重,都可称为“师父”。
“师父”二字,与“弟子”之称刚好相对,意思是如师又如父,授我佛法如师,生我慧命如父,是在家居士对出家人最为亲切的德称。
对一寺长老,大德高僧,为示尊重,往往略去法名,直称“师父”、“法师”;而对一般出家人,为易区别,可加法名,称“某某师父”、“某某法师”。
直接在法名后加一“师”字的称呼法,一般用于出家人中长辈对晚辈,或平辈道友之间的称呼;故不宜用做在家居士对出家人的称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禅师
百度百科-大师
百度百科-法师
百度百科-上人
关于佛教的问题。老和尚、法师、大师。这些称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一些出家人都不敢自称是和尚?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迟尺启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法师”,又译说法师,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在佛教中,凡能演讲佛经的出家比丘称为法师。在道教中,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叫法师。在西方文学中,通常指能操纵超自然力并以此为职业的人们,又称魔法师。而在游戏中,常常主要依靠魔法值输出或生存的角色称为法师。
“大师”,佛的十尊号之一。即天人师。佛教码如徒称佛,也用作对和尚的尊称。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史记·伏生列传》现代社会,也是调侃时对于某些有专业特长人的称呼的非正式用语。
人们为了表达尊敬之情,都往高级上称呼。可是,僧人都很自谦,甚至心存“众生皆佛,独我凡夫”的观困渣念。所以,都不敢妄称自己和尚、大师等。
大师 祖师 宗师 泰斗 的定义 区别
一、定义如下:
1、祖师者,某宗派之开山鼻祖也。如达摩祖师,开创禅宗,流芳千古。
2、大师,某宗派之出类拨萃者。
3、宗师,某宗派之成就顶峰造极者,多有创新,方成宗师。
4、泰斗,理论与实修兼备、德高望槐纯重者。
二、区别如下:
1、境界不同。
祖师是某个行业的开山鼻祖,境界最高。宗师是在祖师的基础上登峰造极。大师是某个铅亩咐行业或宗派出类拔萃之人,境界次之。泰斗是具有某个行业的耐厅知识理论,造诣极高。
2、名望不同。
祖师是某个宗派的开山鼻祖,祖师在江湖上有为宗派奠定了一定的江湖地位。大师和宗师将宗派发扬光大。泰斗将其宗派的思想传播到江湖的各个角落。
扩展资料:
祖师的由来:
行业祖师崇拜是民间文化的一个分支,过去各行业都很重视,视其为本行业的保护神。民间有〃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的说法。祖师爷们都是些很有名望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开创、扶持过本行业。
有些人成为祖师爷纯属偶然,有的是后人强行安上去的,有的几个行业共用一个祖师爷,像典当业、算命业、香烛业、蚕业、丝织业、糕点业都是拿关羽作为祖师爷。有的则是一个行业有好几个祖师爷,像盐业就有管仲、蚩尤、张飞、炎帝、鲁班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宗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祖师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36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