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发大愿能否改变命运(发大愿是什么)

学佛百科2023-05-01121

无上改命发愿文

无上改命发愿文

《发愿文》是寂静法师一生的追求目标。这样的发愿观念对他命运的改变非常大。相信随着不断地加强信念,大愿还将继续改变命运,产生更大的变化!

所以,最能转基因的方法就是发大愿,旧命当下被转变了,新命当下就诞生了。

如果是重病绝症,或陵腊誉者穷困潦倒,或是灾难重重、障碍重重,只要发一个大愿,就会立刻将生命的种子转基因,也就是说,生命当下重生,命运当下转弯!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次发愿之前,请先沐浴更衣,在圣像前或祖宗前,或在院子里,或屋顶或阳台,对天设案,面对星空月光,焚香顶礼,真诚发愿,必将当下获得不可思议感应!

------

《无上改命发愿文》正文

我XXX,今日在天地间,

圣贤前,宇宙中,郑重发愿:

我来到这个世界,

就是为了奉献这个世界;

我来到这个世界,

就是为了引领这个世界;

我来到这个世界,

就是为了觉醒自己的生命,

并且带领无数生命觉醒。

我来到这个世界,

就是为了把自己交给世界,交给国家,交给真理,交给信仰。

从今天开始,我不光为自己活,要为智慧而活,为真理而活,为人类的福祉而活!

我要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活,

我要为生命的觉醒和解脱而活!

我愿成为那一扇窗、那一道门、

那一条路,让人们通过我,

看到无限的光明、无限的希望!

请列祖列宗为我作证!

请日月星辰为我作证!

请山河大地为我作证!

请十方圣贤为我作证!

------

真诚发愿以后,我们必定会为自己的伟大而感动,乃至会泪流满面。这样就完成了命运基因的转变,之后还要不断在意识中加强。

方法是:在大海、高山、大局含川、佛塔、佛像、圣人像、古迹、圣地等前,重复这个发愿,或在心中默默念尺段叨。每发一次大愿,我们的生命就产生一分转变。

佛教中的什么叫作发大愿

佛教说的发大愿,就是佛教常说的“发菩提心”,不能只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来发愿,要为毕掘了一切众生能够离开痛苦获得快乐而发愿,不但希望一切袜乎众生暂时获得安乐,远离一切苦因手好核苦果,而且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最终究竟证悟,获得佛果。

发愿,愿力大于业力

1

人生是“愿力”重要,

还是“业力”重要?

这没法思考,只是选择。

我选择愿力驱动,因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阳主阴从。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用愿力可以有更好的定力。

发愿,会让你拥有超乎想象的能量

有的人为什么定得住?

关键是他有愿力,有愿力可以有更好的定力。

愿力不是在神灵面前许愿“你给我们多少钱,我就回来还愿”,

发愿是拿自己整个生命与众生交换的过程。

无论是地藏菩萨的十二大愿,还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讲的都是怎么样利他。

后来,我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当你真正全心全意地利他时,你会拥有超乎想象的能量。

2

愿力越大,

改变自己的推动力就越大

其实,每个人都受制于他的业力,比如你的出生时间、童年教育背景、体质,甚至你的名字常常被叫所产生的对你的暗示。

我们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符。

当然这并不是不可以改变,我后来去参加一个课程,那个老师就讲,许多人都没意识到透过后天的努力,尤其是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可以整个改变你的命运。所以才有了《了凡四训》。

而且当你发的愿越大,你越希望去为众生服务的时候,你改变自己的推动力就越大。

3

愿力,让生命呈现出勃勃生机

但是人过中年之后,反而借由挫折生出一种坦然的发愿。

梁漱溟先生说过:

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受欲望和恐惧的驱使去获得很多东西,包括财富和权力,来避免自己受恐惧的困扰。

当获得这些东西之后,他发现他并没有满足,他也并没有免除恐惧,于是开始出离,甚至厌离,用消极的态度过清贫的生活。他离开人群,以为靠独自的修行可以改善这一切。

当他持续往前走的时候,他发现这种厌离的生活实在是无趣透顶,而且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于是他又走到第三个境界,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到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沉静,真诚地努力,尽人事知天命。

按照一个让自己的灵魂更完善更高级的方向去努力,能做到多少弊芦就做到多少,它唯一的结果就是到老的时候,不后悔。至于做不做得到,已经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了。

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发愿,他就会发现他的生命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而这种勃勃生机并不像孩童时期那样受荷尔蒙和恐惧所笼罩或者驱使,而是更加缓慢而坚定地前行。

我认为这是儒家思想非常美妙的地方。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佛家也讲发大愿,道家也讲“我命在我不在天”,其实殊途同归。

所谓的生机就是在绝望之后产生出来的,“你爱不爱我,我都爱你;你需不需要我,我都存在”的那样一种坚定和执着。

我觉得这就是生命力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一个升华。

这已经与他人无关,而是你是否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

以上的就是在工作和生活等这一类日常作业当中者卜饥,我们升起的一种定力和慧心,所以“戒、定、慧”是一直贯穿首返在这里的,《大学》里面提到的“修齐治平”也是贯穿在这里的。

所以处处见生机讲的是,生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由纯正发心而来。

你决定有,于是就有。

你有光,于是世界就有了光

愿力改变业力: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发大愿

如果你想要弘法,要开智慧,一定要先消业障。地藏经说的,你读佛经读不下去,一念佛经就头晕,而销团且经文也看不懂,这都是斯人有业障惑故。就是过去的业,障碍了你,你就读不会。

读佛经和读世俗的书,看报纸,都不一样。很多人都爱看报纸新闻,每天坚持看,越看越起劲,但一念经,头就晕。这就是业障。 佛经有净化人的业障的功能 。贪嗔痴重,散乱心的人,好比一滩污水,你看社会垃圾新闻,好比往污水里扔垃圾,自然没有反应。但佛经好比净化污水的,一念经,身体就起反应了,会拉肚子,会头晕,会坐不住。这都是好现象。

现在很多人学佛,都通过思维来学佛,尤其是知识分子,喜欢用大脑来思维佛法。这对修行来讲,是一大障碍。智慧不是大脑思维出来的,也不是你去死记硬背佛的知识。智慧是一个人业障消除后,他能展现出来的本地风光。

以前的修行人,书不多。他要开智慧,也没有老师教,也没有佛学院,也没有老师讲。那怎么办?他就去拜经,在鼓山涌泉寺,有个僧人不懂字,就拜法华经,一字一拜,拜到业障消除了,就开悟了。梦参老和尚二十岁时,在鼓山也是燃手臂,在手臂上点灯来供佛,业障消除了,他过去学习的佛经,都涌现出来了。梦老他六十岁之前,进监狱就整整三十三年,从监狱出来后,他怎么学习,就是去求地藏菩萨,念《地藏经》,过去生学习来的都记住了。

有句话:业消智朗,就是你业障减少了,你智慧就开发了。佛的智慧不是凭着大脑的思维记忆,然后做个讲师,那没有用。佛法的智慧,要切实的能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完全从自性中流露出来的。

要开智慧的人,第一,你要先发愿度众生,你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帮助不了别人,你就求地藏菩萨加持你。这个是发愿。

第二,发愿了,你每天至少要念地藏经一部 ,而且在地藏经中说的,戒掉酒肉邪淫妄语,这些都不能有。慢慢的,你就开发智慧了。

真正的智慧的人,他心量就会大。禅宗讲的,涵盖乾坤。祖师大德都是巍巍堂堂,就是心量打开了,生命的格局打开了,智慧就来了。你要求智慧,首先必须要发愿,念念不为自己。如果念念都为了自己,那讲法讲的多好,都是世智辩聪而已,不是智慧。

有人念经很久了,也坚持念,可是感觉命运并没有大改变。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发大愿。你要跟菩萨感应,沟通到菩萨的能量,靠的是愿力。发愿要注意一点,发愿内容要可操作性。比如你说你发愿做善事,这个概念很模糊,拿一块钱给乞丐,也算是善事,布施一万元给三宝,也是善事。所以最好详细一点。

有的人发愿,把工资的十分之一拿来供三宝。这就是可操作性。或者你发愿你一年内,供僧几千元,造佛像多少,有个具体的数额。

你要改变命运,就要发大愿。业力是一种力量,要改变这个力量,就要靠愿力。平常你念念经,只能算是给自己消灾免难,还不算大功德。因为发愿为众生,为三宝去付出。你有这个愿力在,你才能成就。

大乘佛法的精髓,在于他有愿力。有一人念地藏经甚为勤快,我说你去发愿做些事情,他说他自己妄想太重,烦恼太重,先把自己的事情了了。大乘佛法的目的不只是断烦恼。大乘佛法是让人发菩萨心。你发心了,然后真正去做了,才是法王子。如果你没有发心,只为了自己断烦恼,其实是声闻人。

真正发大心后,你去做,不一定能顺利。你做善事,别人就会诽谤你,不相信你。这就是菩萨给裂隐你的考验了。修行是需要考验的,没有那么容易。考验过关了,福报就来了,不过关,退心了,那护法神也就走了。护法神护持的是有道心,有愿力的人。

你想看,龙天护法神通大,福德智慧都大,为什么要护持你一个凡夫,其实是护持你的道心,护持佛法的愿力,是护持你的法。

轮回是一股力量,他的根源就是人的自私,为自己想。跳出轮回也要一股力量,他就是要发愿。很多老和尚,一辈子就发愿建一个寺,他做完了,也就走了,这个生命也是有意义的。像白居易说的,留下慈悲予后人。这也是愿力。(文:巴更尕桑保仁波切)亏源橘

什么是要发愿,发愿有什么作用

发愿的重要性太大了,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也就是说用我们的意识心很难去理解的。

发愿并不是简单肤浅的第六识层面的说说想想,而是要深入到第七识(意根)层面的,在第七识层面一旦形成了信息,这种信息就会有无限的力量,而且是不可思议的。

这种力量不会轻易受到色身载体种类的影响,也不会轻易受到前六识信息的影响。他在自性功能的运作下,自动的按照信息的要求去抓取如来藏里的种子,并释放出来。

所以,愿力深入到第七识之后,不亮誉弊管载体变成什么他都不会消失,不管是变敬族成人体、鬼体、动物体。。。。。,都是菩萨在行愿,都是菩萨的载体。

深入到第七识的愿力,有着不可思议的功能。在愿力的支配下,人的一生都是在按照他(愿力)的支配而活着,从出生到死亡,一切都是那样的无法言说,似乎是冥冥之中有着某种特殊神力的安排。

其实,当愿进入了第七识而形成了愿力后,菩萨就进入了一种特殊的“定境”。

这种定不是普通的定,普通定的所缘境多是前六识之缘中的某一缘境,这些所缘境都是变化的,很难一直在定中,毕竟不是第七识层面的境。但是,愿力所产生的定就不同了,他可以一直都在定里面,即使是肉身死去了,定也不会消失,生生世世都在定中,都在行愿。

有的初地菩萨,一旦发了大愿,有了愿力,可以一下子升虚燃级到八地菩萨以上。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有的菩萨一发大愿,整个魔宫都震动,十方世界一切佛菩萨都能感应到,并为之赞叹!

如果愿力大于业力,掌握发愿技巧的人是不是能改变因果

下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愿力确实大得过业力”!如果我们不停地发菩提心愿陵芹,并为此而修善行,就可以让即将发生的果报迟延,或在今生不能实现。净空老法师也是在别人给他预测出他将在49岁那年往生的时候,他老人家才发愿念佛的,结果,不但没往生,还活到了现在的83岁!宽如法师也是在抽到一根绝命签后,发心出家渡众生,才顺利躲过命难,而健康的活在今天!当今大德们改命的实践,确实证明了发菩提心的重要!因为,唯有发菩提心才能有改命的希望,唯有为大众而生的信念,才能造就长寿的果报!阿弥陀佛!只要有愿,就有力量,发愿越大,力量也就越大!佛法的理论与修行的实践都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故此,愿力既然可以造就净土,那么愿力也就可改变命运了呵呵。。。所以,修行切勿忘记发愿!但是发愿就是承诺,发愿后就必须要切实履行,否则就是打妄语!如果发愿变成了空愿,就是打妄语,而打妄语可是要造业的啊!故此,告蠢笔者认为,发愿要慎重,履行要坚决!否则不如不发,也不要造这个恶业呵呵。袜汪陪。。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38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