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修心关汝何事(自吾修之是什么意思)

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善修其身是什么意思?
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善修其身的意思就是遇事要多分析自身,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通过总结自身缺升源前陷来得出经验和教训,进而升华自我。
此语由《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引申而来,常用来勉励自我。老子也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人无完人,更应该去自省吾身。不轻易去指责裂猜别人、多观望自身,是一种良好修养,更是一种大智慧。
蕴藏内涵:
成语告诉人们,反躬自省,是君子之所为,是君子的必备素养。“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都是儒家圣人留给人们的自省之道。自省是一种自发行为,取决于个体自身的自觉性吵清和认识程度。
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据史料记载,二祖慧可付法给三祖僧璨后,即前往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
曾有升厅租人问二祖:“师吵兆是道人,何故伏扰如是(师父,你是个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你怎么可以出入这些不干不净的地方呢)?”
二祖回答道:“我自调心,何关汝事(我自己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心,跟你有什么相干)!”
此缘可求,自吾修之,自成良缘,白头偕老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个缘分可以求得,我应该去努力,自然成为夫妻,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重点词汇:白头偕老
[成语解释]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典故出处]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富贵双全。”
[近义词]白头到老、白头相守。
[反义词]分道扬镳。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前败用作祝颂之手悔握辞。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近义词:白头到老
[成语解释]白头:头发白。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典故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小娘半老之际,风波历尽,刚好遇到个老成的孤老,两下志同道合,收绳卷索,白头到老。
[近义词]白头偕老。
[反义词]白头不终。
[常用程度]常用。毕庆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修吾身心,自吾可视是什么意思?
朋友首虚你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要修身养性,自己就可以看脊消到自己做的是樱芹知对是错,每天都要自省三次。
《庄子》外篇卷14田子方诗解3游心物初非始非终与天为一无为自然
《庄子》 外 篇卷 1 4 田子方诗解 3 游心物初 非始非终与天为一无为自然
题文诗:
老聃新沐 , 方将被发 , 而干 蛰 然 , 似非人 也.
孔子 屏 待 , 少焉见曰 : 向者先生 , 形体掘若 ,
槁木 也 似 , 遗物离人 , 立于独也 . 老聃 对 曰 :
吾游心于 , 物之初 也. 曰何谓邪 ? 曰心困焉 ,
而不能知 , 汝 口辟焉 , 而不能言 . 吾 尝为汝 ,
议乎其 略: 至阴肃肃 , 出乎 于 天 ; 至阳赫赫 ,
发乎 于 地 ; 交通成和 , 而物生焉 , 或为之纪 ,
莫见其形 . 消息满虚 , 一晦一明 , 日改月化 ,
日有所为 , 莫见其功 . 生有所萌 , 死有所归 ,
始终相 返, 乎无端而 . 莫知所穷 . 非是也且 ,
孰为之宗 ? 情生万物,阴阳有情,非始非终,
始终不渝. 孔子 乃 曰 : 请问游是 . 曰夫得是 ,
至美至乐 , 得至美而 , 游乎至乐 , 谓之至人 .
孔子 问 曰 : 愿闻其方 . 曰草食兽 , 不疾易薮 ,
水生之虫 , 不疾易水 , 行小变而 , 不失大常 ,
喜怒哀乐 , 不入胸次 . 天下也者 , 万物所一 .
得其所一 , 而同焉则 , 四 肢 百体 , 将哪枣前为尘垢 ,
死生终始 , 将为昼夜 , 莫之能 愲, 而况得丧 ,
祸福所介 ? 弃隶 物 者 , 若弃泥 土, 知身贵也 ,
贵在于我 , 不失于变 . 且万化而 , 不始有极 ,
孰足患心 ? 为道者 能, 解乎此 也. 子曰夫子 ,
德配天地 , 犹假至言李清 , 以修心 也, 古之君子 ,
孰能脱焉 ? 老聃曰 否, 水之于汋 , 无为而才 ,
自然 而然; 至人于德 , 不修 为 而 , 物不能离 .
若天自高 , 地之自厚 , 日月自明 , 夫何修焉 .
【原文】
孔子见老聘,老聃新沐(1),方将被发而干(2), 蛰 然似非人(3)。孔子便而待之(4),少焉见,曰:“丘也眩与(5)?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6),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7)。”孔子曰,“何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8),口辟焉而不能言(9)。尝为汝议乎其将(10) 至阴肃肃(11),至阳赫赫(12);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13);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14),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15)。消息满虚(16),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17)!”孔子曰:“请问游是(18)。”
老聃曰: “夫得是至美至乐也(19)。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孔子曰:“愿闻其方(20)。”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21),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22),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23)。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24)。 得其所一而同焉(25),岩启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26),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27),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28)!弃隶者若弃泥涂(29),知身贵于隶也, 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且万化而不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30)!为道者解乎此(31)。”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32),古之君子,孰能脱焉(33)?”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汋也(34),无为而才自然矣(35);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36)。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 夫何修焉!”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37)!微夫子之发吾覆也(38),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译文】
孔子去见老聃,老聃刚洗完发,正在披散头发晾干,木然而立不象一个活人。孔子蔽于隐处等待,过一会儿人见,说:“是我眼花呢?还是真的呢? 刚才先生身体独立不动象槁木,象遗弃万物离开众人而独立自存的样子。” 老聃说:“我在神游物初生之浑沌虚无之境。”孔子说:“这是何意呢?” 老聃说:“心困惑于它而不能知,口对它开而不合不能言说。尝试为你议论一下它的大略:地之极致为阴冷之气,天之极致力炎热之气,阴冷之气根于天,炎热之气本于地。两者相互交通和合而生成万物,谁为这一切的纲纪而 又不见它的形体。消亡又生息,盈满又空虚,一暗一明,日日改变,月月转化,每日有所作为而不见其功效。生有所萌发之处,死有所归往之地,始终相互循环往复没有开端,而不知其穷尽。没有它,谁来作主宰啊!”孔子说:“请问神游大道之情形。”
老聃说:“能得神游于此为至美至乐。能得至美而游于至乐,就叫作至人。”孔子说:“请问达于至美至乐之道。”老聃说:“食草的兽类,不担忧更换沼泽地;水生的虫类,不担忧改换水。实行小的变化而未失去基本的生活条件,喜怒哀乐之情就不会进入心里。至于天下,是万物共同生息之所。得到共同的生息之气而能混同为一,则四肢百体就将成为废物,而死生终始也将如昼夜之更迭,不能混乱,何况得失祸福之所分际啊! 遗弃隶属于己之物如同抛弃泥土,这是知晓身贵于隶属之物。知自身之贵又不因变化而丧失。而且千变万化是未曾有终极的,又何必为此心忧!得道之人会理解此理的。?”孔子说:“先生之德与天地匹配,而还借助至道之言以修养心性。古之君子谁又能免于修养呢!”老聃说:“不是这样,水之于澄澈,是无为而才质自然如此的;至人之于德行,不须修养而成,万物不能离开它。就象天自然就高,地自然就厚,日月自然就明亮,何用修养啊!” 孔子出来,把这些告诉颜回,说:“我对于道之认识,就如同醋瓮中的飞虫般渺小!没有先生揭开我之蒙蔽,我就不知道天地大全之理啊!”
【注释】(1)沐:洗头。(2)方将:正在。被发:披散开头发。干:使之干燥。(3)恕(zhé)然:木然不动,形体僵直的样子。蛰,假借为蛰,蛰伏不动。(4)便:借为屏,屏蔽之意,指孔子见老耿新休后之神态,觉得直接去不妥,蔽于隐处等待。(5)眩:眼花。(6)掘:同倔,独立的样子。(7)物之初:物初生之浑饨空虚之境,即指大道。(8)困:困惑。(9)口辟:口开而不能合,大道是不可知不可言的。能心知、言说之道亦非其真。(10)将:粗略,大略,庄子认为,道不可言,又不得不借助语言表述,语言所表述之道,只是大略而已,并非道之大全。(11)至阴:阴之极致,代表地之凝缩、精萃。肃肃:阴冷之气。(12)至阳:阳之极致,代表天之精革。赫赫:炎热之气。(13)这句的意思是:阴冷之气出自于地,而其根在于;炎热之气出自天,而根在于地。其中包含天地阴阳相反相生,物极必反思想。(14)交通成和: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交通,胜负屈伸,氤氲相荡,和合而生成万物。(15)或:谁,指自然天道。纪:纲纪。(16)消息:消为消亡,息为生息。指大地万物不断消亡和生息的无穷过程。满虚:即盈虚,指盈满空虚的对应转化过程,与消息义同。(17)( 相反 : 相互循环往复 。 )
是:指自然、天道。宗:主。(18)游是:是即老耿所说“物之初”,指空虚之道。孔子问游心于此之义。(19)至美至乐:即是无美元乐,与道玄同之境界。(20)方:道。指达于至美至乐境界之道。(21)疾:担忧、害怕,易:改变、改换。莅(sǒu):水草丛生之沼泽。(22)小变:小的改变,指生活地点迁移之类。大常:基本生存条件,如水草之类。(23)胸次:胸中。(24)所一:万物共同生息之所。(25)同:混同。与万构混同合一。(26)支:同肢。尘垢,比喻无用之废物。(27)滑(gǔ):乱。(滑通:愲)(28)介:际、分际。(29)隶者:指隶同于已之物,如官爵奉禄、财产之类。泥涂:泥土,比喻轻贱之物。(30)孰:何。患心:忧心,使心忧。(31)为道者:得道之人。(32)假:借助。至言:至道之言。(33)脱:免。如老聃这样德配天地之圣人,还要借助至言修养心性,古之君子更不能兔于修养。(34)汋(yuè):水澄澈透明。(35)才自然:素质自然如此,未加修为。(36)物不能离:圣人之德即天道无为,是不靠修习而自成的,此亦天地万物所遵循,故物不能离。(37)醯(xI)鸡:醋变质生出的小飞虫,为蠓之类。用以比喻极端渺小。(38)微:没有。发吾覆:揭开我之蒙蔽。
自修的解释
自修的解释
(1) [study by oneself;have self-study]∶自习 (2) [study independently;teach oneself]∶自学 自修法语 (3) [cultivate oneself]∶自我 修养 详细解释 亦作“ 自脩 ”。1.修养自己的德性。 《礼记·大学》 :“如琢如磨者,自脩也。” 《汉书·游侠传·原涉》 :“或讥 涉 曰:‘子本吏 二千石 之士,结发自修,以行丧推财礼让为名,正复讐取仇,犹不失 仁义 ,何故遂自 放纵 ,存轻侠之徒乎?’” 宋 曾巩 《筠州学记》 :“繇 汉 之士察举於乡闾,故不得不笃於自脩。” 明 方孝孺 《幼仪杂箴》 之十携谨四:“汝孰忧哉,勉於自修。” (2).自学;自习。 宋 真德秀 《龙山书院记》 :“ 三代 而上,未有科目进取之涂,士之自修,果为 何事 ?”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 一:“从前 爸爸 不和你在一起,自修知隐举时没有人可问。” (3). 自然 整治有序。 《资治通鉴·汉元帝永光五年》 :“﹝ 匡衡 ﹞上疏曰:‘圣人 动静 游燕所亲,物得其序,则海内自脩,百姓从化。’” (4).自己修饰。 汉 王褒 《九怀·危俊》 :“陶嘉月兮緫驾,搴 玉英 兮自脩。”
词语分解
自的解释 自 ì 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 自满 。 自诩 。自馁。自重(恘 )。 自尊 。自谦。 自觉 (?)。自疚。自学。 自圆其说 。 自惭 形秽。 自强不息 。 从,由:自从。自古以搭碧来。 当然 :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 修的解释 修 ū 装饰 ,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 整治,恢复完美:修复。修治。 修缮 (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 政治 清明)。 剪或削:修剪。 兴建,建造:修建。修筑。 编纂 , 撰写 :修书。修史。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64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