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唯识道场(唯识中道观)

学佛百科2023-05-03109

唯识中道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术语)法相宗所立。一切万有,唯识所变,而非有非空之中道也。 徧 计所执者,以情有故为非空,以理无故为非有,依他起性者,以非有故为旅慎空,以似有故为有,圆成实性者,源皮以真空故为非有,以妙有故为拆裂敬非空。就此一法上而论,非有非空之二义并存,是称一法中道。今三性对望而论,现于虚妄认识上之一切万法(即 徧 计所执之法)悉为虚妄之影像,而非实有之法,情有理无也。然自实之种子变现之依他起诸法,假令非常住实在而不可谓为无,如幻假有也。圆成实性之真如,真空妙有,其体空寂,真实圆满之实在也。一切诸法皆具此三性,故空有不可不断,是非有非空之中道也。此为三性对望之中道。

唯识宗道场哪里有啊?

唯识宗道场有西安大慈恩寺、西安兴教寺等。

唯识宗以万法唯识和转染成净为思姿碰想精髓,建立了阿赖耶识(指的是精神方面有一个统一的作用)。唯识宗是玄奘大师留印十六年所专门研究的。这一流派的远祖,是古印度时的无着菩萨(约410~500)和世亲菩萨(约420~500),中间经过护法上师和尊师们的弟子戒贤法师而传到中国。窥基大师常住长安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故唯识宗也称为“慈恩宗”。又因为该宗从分析法相入手,以表达“唯识真性”,所以又称“法世禅相宗”或“法相唯识宗”。识者心之别名。

玄奘在西安大慈恩寺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搜册尘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成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又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的重视。

兴教寺是玄奘法师长眠之地,后其弟子窥基法师和圆测法师也归灵于此,陪伴在玄奘灵塔左右。

唯识宗的主要思想

1、八识与阿赖耶缘起:唯识宗主“万法唯识”,宇宙间的一切均为“识”所变现。在原始佛教那里,“识”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身识构成。唯识学增设了“末那识”“阿赖耶识”展开为“八识”。阿赖耶识被看做为根本识,前七识均依第八识阿赖耶识才得以转起。

唯识学借建立第八识来说明宇宙万有的来源、特性与变化规则的这种缘起论,学界称之为“阿赖耶缘起”。

2、种子与现行:所谓“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本识是阿赖耶识的另一个译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种子是指贮存于阿赖耶识中的能够生起各各不同的事法潜在能力。现行则是指贮存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现起为各各不同的境相与心识,因为这些境相与心识是众生能够觉知到的(现)、生灭不已的(行),所以称为现行。

种子与现行之间的关系是因生果,果熏因的关系。种子在各种条件聚合时即缘生相应的现象,这是因生果;各种现象生起之后,又通过前七识将其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熏习到阿赖耶识中,令其中相应的种子的功能发生强弱、消长的变化。

3、五法三自性:种子生现行的结果,就产生了两类法,即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为法指有作为,有造作之法,即由因与缘和合而成的一切法。此类法共有四种: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

心法指八识,心所法指相应于心法而起的意识现象,色法指有质碍的现象,相当于现代人所谓物质现象,包括眼耳鼻舌身五官(根)和色香味声触法六尘(认知对象),心不相应行法指与心色二法不相应的法,又称为“非色非心法”。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指无有造作的法,即“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绝得绝失”之法。四类有为法加一类无为法即成五类,唯识宗称“五位”。

三自性: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遍计所执自性:,遍计为‘周遍计度’,所执是指计度的对象,此性指不知因缘而生的诸法本性空寂的真相,而幻起主观的、虚妄的计度,以为其有自性,并妄执此自性而不舍。依他起自性:‘他’指因缘而言。一切有为法都是依因缘而现起的,因此不是具有自性的实法,诸法只有悔备粗相而无性。圆成实性:圆为圆满,成为成就,实为真实,此性指尽虚空,遍法界,不生不灭的真如法性,也就是依他起的根本体性。

4、转识成智:转识成智是唯识学成佛理论的核心。“识”分为八,“智”有四种。“转识成智”就是转舍有漏之八识,转得无漏之四智。八识与四智的相应关系是: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

扩展资料:

唯识宗又作慈恩宗、瑜伽宗、应理圆实宗、普为乘教宗、唯识中道宗、唯识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创始人为唐代玄奘法师与窥基大师,祖庭为西安大慈恩寺。

广义而言,泛指俱舍宗、唯识宗等以分别判决诸法性相为教义要旨之宗派,然一般多指唯识宗,或以之为唯识宗之代称。为中国佛教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即以唐代   玄奘法师   为宗祖,依五位百法,判别有为、无为之诸法,主张一切唯识之旨之宗派滚伍。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创始人为唐 玄奘法师 及其弟子窥基大师(632~682)。唯识宗是玄奘大师留印十六年所专门研究的。这一流派的远祖,是古印度时的 无着菩萨 (约410~500)和 世亲菩萨 (约420~500),中间经过护法上师和尊师们的弟子戒贤法师而传到中国。窥基大师常住长安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故唯识宗也称为“慈恩宗”。又因为该宗从分析法相入手,以表达“唯识真性”,所以又称“法相宗”或“法相唯识宗”。识者心之别名。主要经典依据有六部经书 和 十一部论书。

其学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碧镇了阿赖耶识,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大体就是说精神方面有一个统一的作用。在唯识家看来,无量的世界似乎是一块,实际上各是各的,这就是唯识的道理,一句话,就是“心外无境”,即通常说的“万法唯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识宗

五台山的寺庙大多是哪宗..

五台山佛教的宗派很多,除有中国佛教所有的宗派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密宗、禅宗及藏传佛教外,五台山还有其独有的宗派摩法宗。

唯识宗

实际创始人窥基,曾两次至五台山建寺弘法,在五台山创皮李立了唯识宗。后有洛阳佛授记寺高僧德感住持五台山清凉寺,使清凉寺成了仅次于慈恩寺的唯识基地。无染于贞元七年(791)至五台山,先后巡台72次,宣扬唯识中道思想。宋时代表人物为成觉,在清凉寺大力弘扬唯识宗旨和云门禅要,使清凉寺成为著名的唯识道场。其时佛光寺的杲公也是一位弘扬唯识薯袜的戒数握激师。元代五台山弘扬唯识宗的高僧是弘教大师慧印,他曾住持佑国寺。近现代以来,慈福寺的能戒擅长弘扬唯识义理,使唯识宗在五台山得以绵延不绝。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79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