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曰有欲望让人痛苦(佛曰有欲望让人痛苦的句子)

学佛百科2023-03-1182

佛家说没有欲望你就没有烦恼,因为达不到欲望让人痛苦,可是没有欲望让人行尸走肉,一滩烂泥。

任何人都有欲望,即使佛家之人也一样有欲望,他们的欲望是修行成佛。即使是佛他一样也有欲望,只不过他的欲望是更高层次的,他可能想让他的法理道义传播的更广更远,或是他想造福于万物,或是想到达更高的层次。这都是欲望,不管是为他人还是为自己。没有欲望确实让人如行尸走肉,一滩烂泥。没有欲望,就没有动力,就如同植物人一样。但有欲望不见得有烦恼,有欲望也会带来快乐,假如你想成为一个高手,在你向“高手”前进的道路上,你的一点点进步都会给你带来乐趣。就像我给你回答问题,是因为我有想升级想获得金币的欲望,但我有这样的欲望可我没有因为这个欲望而有烦恼,而且我因为能为别人解答问题而高兴。“因为达不到欲望让人痛苦”因为有些人的欲望很强烈。他达不到,自然会痛苦。就如同高考的学子十几年的苦读,所想的就是上一所好的大学,但如果不能实现。那将是很大的痛苦。

佛说 一切痛苦都来源于欲望 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佛陀并不否认生活上物质的需要,但是,他要我们以清醒的头脑寻求自己所该拥有的事物,不可对它们所妄执,以避免招惹无穷的烦恼。在目前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缺乏物质而生存,因为有些事物是人所缺少不了的。一个人可能必须拥有一些财物、妻子、儿子、屋子、花园、草场、药品等等。在生活的途径上,一个人免不了会在某一个时候成为一位胜者,或是一个失败的人,或成为一位有身份的要人,或只是寂寂无闻的小卒,无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只要我们不妄执自己的身份,痛苦就不会产生。一个拥有重要身份的人,如妄执自己的身份,他可能会因为害怕失去那身份而苦恼;或者他可能因为那重要的身份而傲漫自大和极无礼,不能与人和谐共存,处处碰到问题,并受到别人的批评、攻击、绝交,或甚至给他狠狠一顿拳脚的教训。他对自己身份的妄执,只有使他尝到苦头的份儿,为他带来不少的烦恼和痛苦。同样的,一个无名小卒,也可能因为执著自己低微的身份,而深感痛苦。

人的欲望,是早在儿童时代就已存在的一种天性,那欲望会随著人的成长而扩展。欲望被实现之际,会有短暂的快乐和满意,但不久那满足的心理状况,会被更强烈的欲望所取代,如未能如愿以偿的话,人会挣扎和尝试,直至达到目的。但不久新的欲望又会产生,心又开始动荡及不满现状,而整个挣扎和尝试争取的过程又会重复,就像一个因果循环的轮子,正在不停的转动著:业—果—业—果。这是因缘与果报的轮回,不是生命流转于生死轮回之道的轮回。首先是欲望的产生,然后是推动欲望的业力,最后是业之果报;紧跟著又是另一个新的欲望之产生和再次的造业,最后又是另一个报果,然后又有另外一个新的欲望....佛陀把这欲望的生生灭灭,称为旋转的生死轮回之轮子,因为它就是那样的被人无止无息地推动著、转动著;而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以及种种的痛苦,也随著轮子一圈又一圈地转,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只要是众生还被欲望所操纵,无论是乞丐或是百万富翁,是学生或教师、是小偷或警察、是国王或平民,都会被这可怕的轮子缠住而陷身于痛苦中。

——摘自:佛使比丘《佛法的真实面貌》(第四章)

翻译:佛教的一句话:人生一切皆苦 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

Life is suffering whick give you hope.

汗,吃苦才会长大。

前半句“一切皆苦”是佛说的没错,个人浅见,此“苦”字用suffering比用misery好些,misery只有痛苦和悲惨,suffering是受苦受难、忍受苦难比较契合佛祖本义。

后半句“欲望是苦的根源”乃外道论,且与前半句矛盾:既说一切皆苦,即是说苦为一切根源,已是顶级,岂可再回上一层目录?

从唯识角度讲,苦是人生贪嗔痴诸欲的根源。

让人感到苦,人就会希望生活变甜,于是努力奋斗,生活就可能变甜。不觉其臭,则永远不知该洗洗了。

生活好了,会感到不够好,还是苦!就希望更好,有更多钱,即所谓贪欲。

所以唯识论说,苦是诸欲的根源。所以佛说应当修行,无我才能使苦断绝,钱等俗物并不能够。维持生活、知足常乐,一般人已可离苦,努力奋斗只为社会进步从提高本人生活水平开始。

佛典从中文再翻译成英文只会害更多人

其程度猛于网络低俗风

佛教认为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要消除痛苦就必须消灭一切欲望。。。。。急需

不管是奴隶、平民还是贵族,只要还在生死轮回,都是在受苦,只是因为无明,才以苦为乐、迷惑颠倒。要改变我们的处境,唯有依佛陀所教导,证得般若智慧,才能“了生脱死、离苦得乐”。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8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