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性犯罪的概念(非暴力性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黑社会暴力,群体暴力,治安暴力,刑事犯罪类暴力,打击报复类暴力,有哪些词语比较常见呢
本人有从事刑事司法工作的经历,你说的几个词,看来都是围绕着“暴力”两个字,但感觉大部分都不常用。
从官方的表述口径看,一般来说,刑事犯罪是个概括性的提法,包括刑法规定的所有罪名,但这些罪名不一定都是暴力的。群体事件也未必都是暴力的,有的是和平型的游行散步。治安暴力更是一个模糊的词,这样的提法让人分不清主体,到底是公安的暴力还是违法者的暴力?黑社会倒经常和暴力行为联系在一起,但直接叫黑社会暴力的也不多。
从刑事法律的角度,目前通常的规范提法是,刑事犯罪一般分为暴力犯罪和非暴力性犯罪;黑社会如果构成犯罪,就叫黑社会性质正首枣犯罪,如果有暴力特征,可以说是黑社会性质的暴力犯罪;群体事件如果没有构成犯罪,一般就是群体性事件,如果有违法,一般叫群体性违法事件,如果出现了打砸抢伤人等情况,一般叫群体性冲突或者群体性暴力事件,其中构成犯罪的,按照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打砸抢罪等处理,不冠以群体犯罪。
看得出,你其实关心的是暴力这个词的内涵和分类。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暴力只是一种行为方式和行为特征,体现为一种激举拆烈的攻击性,它本身不一种特定的罪名或行为。因此如果区分,只能从它的严重程度来分,如严重暴力犯罪、轻微暴力行为,或者具体化为肢体暴力芹渣、语言暴力等。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矫治对策中暴力型罪犯和非暴力型罪犯矫治对象的区别
在犯罪时的情绪状态方面。
根据暴力型罪犯的心理准备性,可以分为预谋型的暴力犯罪和情境型的暴力犯罪。其共同点在于都具有凶残性。其不同点在于:1、预谋型的暴力犯罪有计划、有准备,情境型的暴力犯罪具有冲动性、突发性、情境性和反应性。2、在犯罪时的情绪状态方面,预谋型的犯罪人可能极为冷静,也可能表现出兴奋性,情境型的犯罪人只有具有情绪兴奋的特征。3、在犯罪后的心理状态方面,预谋型的暴力犯罪时犯罪人主动追求的,随着犯罪动机的满足和犯罪目的的实现,犯罪人容易产生满足感,在情境犯罪中,犯罪人事先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当犯罪结果发生时,犯罪人犯罪时的快感弱化,产生悔恨感、罪恶感等。4、前者见于各种气质类型的人,后者多见于胆汁质。以暴力或暴力相威胁是暴力型犯罪实施犯罪的共同特点,入狱后,这类犯罪又表现出心胸狭隘、暴力倾向明显等共同特点。为提高矫治的针对性,并收事半功倍之效,有必要针对这些共性问题进行专业化的分类矫治。
暴力型罪犯需要层次、心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普遍低下,所以,对暴力型罪犯的矫治应该是全方位的。但为了提高矫治效果,根据监管改造实践,我们认为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矫正错误的价值观念。情绪不稳定和行为冲动是暴力型罪犯脊启的一个共同特点,但这种情绪和行为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由罪犯扭曲的价值观念决定的。暴力型罪犯,尤其是仍具有暴力倾向的犯罪,由于错误的社会化,学习内化了暴力亚文化。他们或封建行帮思想严重,为哥儿们义气不惜两肋插刀。或崇尚暴力,“不管有理无理,拳头就是道理”:或逞强好胜,错误地认为“人善被人欺,马好被人骑”,为了面了不惜打个你死我活。二、克服恶劣的行为习惯。在错误价值观念的支配下,经过反复实施暴力行为,或从小学习模仿父母、影视中的暴力行为方式,一些罪犯逐步樱闭如形成了以暴力处理人际矛盾与纠纷的习惯。由此,有的罪犯不管事由大小,动不动付诸暴力。这种恶劣的行为习惯常与不良情绪形成恶性互动,使得暴力型罪犯的问题越发严重。三、改进懦弱的自控能力。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但理智性强的人的行为一般不会被情绪所控制,而暴力型罪犯由于缺乏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不态庆能适当地、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因而缺乏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表现出行为的控制和协调能力。此外,暴力型罪犯普遍低下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还会严重影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并造成个性方面的缺陷。
按犯罪的不同动机分,犯罪有哪几种类型?
故意和过失,其中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举例如下:
直接故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子饭中下毒,其妻中毒死亡。
间接故意:丈夫想害死妻谨搜子,在妻子饭中下毒,其妻正在哺乳期,妻子给小孩喂饭,小孩中毒,丈夫对小孩的死是间接故意,因为其明知妻子回给小孩喂祥空历饭而放任其后果发生。
疏忽大意:丈夫想害死妻子,在妻子每天喝的减肥茶中投毒,将茶放在桌子上(桌子不高小孩可以够着)小孩玩耍,误将茶当饮料喝后中毒死亡。
过于自信:丈夫想枪杀妻子,妻子抱着小孩,但丈夫相信自己的枪法,不会击伤小孩,最后射击失准,将小孩杀死亏早。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98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