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是剧场全文阅读(人间是剧场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人间是剧场
深夜读完《人间是剧场》,有些浅薄的心得。无数人穷极一生追求的终极真理,智慧是不确切的,但不是虚空和飘渺。它就像一个无线接近于宇宙的大圆环,宇宙有多大,我们不知道。我们能清楚的也仅仅是这一个银河系罢了。而宗教就像试图去接近大圆环的小圆环,自成体系和世界观。我们这些凡人可以运用这些小圆环去靠近智慧,哪怕是靠近,终会获得内心的一种平和。 关于“出离” “我们现在谈的不是这种出离,而是真正看清楚这种无止境的时间生活并无任何意义。这个认知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沮丧,但我认为这是好,你开始了解到沮丧是好的,尤其是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我想着就是蒋汞康楚仁波切所说的“悲伤之心。” 看清世间生活的徒然无益,会使你渴望证悟和解脱,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当寻求证悟成为你主要的动机,迟早会有一条路引领你找到一位真正能够为你指出证悟之道的上师,因为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你心中有数”。 宗教也是完善自我的一种方式,修行不是脱离生活之外的,相反,“出离”不是传达的消极避世的世界观,而是悲伤之心,以悲伤之心去看待事物,一腊纳切所得从悲从疑中来。悲观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无大碍,但悲悯之心能让我们更好的面对生活。 关于“业力” “但你在寻觅的过程中,你也很可能碰见其他人。如果你是一只蜜蜂,那你很幸运,但如果你恰巧是一只苍蝇,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这是你必须考量的,业力在此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业力,即因果戒律,一因多果,轮回福报之类不谈,仅从人的各个感官而做出的行为,是一个自我行为的问题。是否为善者一定会比为恶者多收获好处呢,答案是不一定。如何判断是苍蝇还是蜜蜂。为善者可能不一定出自本心,可能是由于骄傲,虚荣,他人的称赞等等情绪,不是“我应该如此”。为恶者可能有言不由衷的苦处,不是天生为恶。仅仅从造成的“果”来判断,其实区别不大,“业力”只在自己内心罢了。 关于“四法印” “一,流行会改变,趋势会改变,感觉会改变,但绝不会有一天,某人发现现象其实是永恒的,这永远不会发生,所有和合而成的现象一直都是无常的,过去如此,未来如此,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二,所有源于自我的情绪,终将带来痛苦,绝不会有一天,有人发现源于自我的情绪其实带来了永恒的喜乐,这肯定不会发生。 三,绝不会有一天,有人发现一种两种现象是实有的,是真实存在的,是佛陀错失的,这绝不会发生。 四,也不可能有人发现,涅槃具有真实存在的属性,涅槃超越二元极端。 上述四法印永远不会改变,这是你的保险,它们不会改变,会改变的是我们挑剔的心”第一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你看事物看上去是固定不变的,实则无时不刻都在发生改变。变才是永恒。第二点,源于自我的情绪终将带来痛苦,不会越来轮州没越好,只会越来越糟,我深信这一点。自我的情绪不管好坏,皆是失了清明的本心。 关于“虔诚” “虔诚心很重要,尤其是第一种,但那种你可能称为“盲信”的虔诚心也很重要,不过我宁愿称它为“省时”的虔诚心——你只管照着做,为何还要问那么多问题?生生世世一直以来,你不断在问问题,但那未曾有任何结果。因此只管照着去做就对了!如果你拥有第一种虔诚心,省时的虔诚心自然而然会出现,让我再次提醒你,这一切都必须奠基于一件事——寻求证悟的愿心,它着实是根本地基。”证悟,意识到空性,但空性是存在的。寻求证悟,并非一定要出家。在我们积极思索一件事物的时候,就会有所得。在通向一个目标的过程中,虔诚心是不可缺少的。盲目是省时,不断的质疑,不断的纠缠自我的情绪,不断的计较得失,这几个不断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想到什么就去做,不用想太多。心之所求并无错对。 关于“人生目标” “追求乐趣,根据佛陀的教导,如果我们相信并遵循它的答案,我们会了解到,生命只是个幻相。但这不是件糟糕的事,似的,生命是一个幻相,你的目标应该是知道如何跟这个幻相玩儿,比方说,你梦见身边躺了一只老虎,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一场梦,你就迹慎有麻烦,而一旦你了解这是梦,你就可以跟这只老虎玩儿,你可以骑它上面,可以抚摸它,拔它的胡须,随你怎么玩儿,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刚读这段的时候一直在想,你怎么确定老虎不会反咬一口呢,即使是梦中,也会有难受,痛苦,恐惧这些可怕的情绪。这些负面的情绪是我们获得快乐时必然要承担的风险。生命是幻相,人间是剧场,无论欢乐痛苦,能做的是一一领受。
人间是剧场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说的是:”唯心造,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角色,这只不过是内心的投影而已
《人间是剧场》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人间是剧场》磨袭核(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瞎掘接:
提取码:103s
书名禅册:人间是剧场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0
页数:284
《人间是剧场》导读
一、整体来说,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人间是剧场》是收录的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于1990至2007年间,在世界各地的开示演讲。原本在弟子中间流通,后经过请示得以公开出版。内容为初阶佛法的教授,以及如何运用佛法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作者具体说了些什么?他是怎么表述的?
在本书中,作者具体谈论了 1.日常生活中的佛法;2.世间八唯物启法;3.基本的不安全感;4.智慧与慈悲;5奢摩他禅修;6.十二缘起法;7.生命之轮;8.见底、禅修、行为;9.《金刚经》开蚂巧示;10.如何寻找上师与做个弟子;11.佛法的智慧;12.内观禅修(毗婆舍那);13.临终与死亡的忠告;14.如何积聚福德;15.如何同时指如成为修行者与生意人;16.四法印 等16个话题。
由于本书收录的文章均是开示演讲的内容,因此语言非常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如果收听语音书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三、本书有何价值,是否值得阅读?
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得遇善知识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好的善知识可以破除我们的迷惑,直接引领我们踏上正确的道路。本书就好比这样一位大善知识 。仔细阅读和聆听作者的教导,可以为我们答疑解惑,剥开学修道路上的层层迷雾。
四、本书跟你自己有什么关系?
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可能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全部通晓。因为很多人都被这样的困难吓到不敢开启自己的闻思之旅。然而宗萨恰如一位善巧的向导,他深知我们的困难所在,因此用最适合我们的方式,向我们描述未知之境的美好,从而鼓励我们踏上这趟旅程。我正是无数被他所鼓励的小小旅人之一。
人生是剧场读后感
宗萨姿信仁波切的《人间是剧场》大约是二、三年前土星推到第九宫时进行大量书籍的阅读中的一本,时到今日此书在心中留下最深刻的一段话,大致意思(原话记不得了)是:如果有人问我智慧是什么?最简单直接的答案就是问问你自己当下心所处的状态;我们不用等死亡后才去相信有六道轮回,事迹枣轮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六道里出入。
从早上五点梦中醒来,我知道我是何等地没有智慧,如何在六道里来来回回出没了。
五点起床后,例行走进厨房把电饭煲煮上泡饭,豆浆机插上电源,然后去打坐。坐在垫子上开始观察呼吸,观察身体的感受(很难把注意力向四周拓展,那样做我感到很费力反而不岩谈放松,用南怀瑾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老在这个黑洞洞(身体)上做活计)。噢,打岔一下,老公在旁边大声怒吼儿子怎么不收拾玩具,我的心也砰砰直跳!看,我老公现在就处在了阿修罗道了,对应了佛家的五毒心贪、嗔、痴、疑、慢之一,嗔恨。
还是继续说我,坐在垫子上在黑洞洞上做活计也不能专注,念头纷飞,思维一会儿就跑了觉知到了就又回来,没过多久又去妄念了,这就说明我有多痴吧,经常处在无觉的状态。根据仁波切书中的说法无觉知其实就是处在畜牲道。
六点钟左右重新回到厨房做早餐,一边做凉拌黄瓜一边觉知到心轮部位有些焦躁不安,感觉天天重复不断地烧饭好烦,心根本不能安住!这是不是就住在阿修罗道呢。好,烦就烦吧,我就一边继续烧菜,一边看着我心轮部位的那个烦躁不安的能量,就那么注视着它。
从公园锻炼回来,在乘坐电梯准备上楼时,看见电梯口的墙上贴着一张手写的纸条:我们这栋楼好像有一位要升高三的女孩子,我刚刚高考完,有几本非常好的复习书可以送给你哦,如果你看见这份条子请打我的电话。看到这份温馨的小字条,我的心不禁荡漾开了。喏,你看,此时此刻我不就是处在六道中的天人道嘛。
平日我经常在妄念很久才猛然发现后,向内观察自心的时候才发现到它早已处在六道中一道了。
挺喜欢宗萨仁波切的教诲的,收益很多。
人间是剧场经典语录
人间是剧场经典语录
1, 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期待,而不是出于无造作的真诚。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非常软弱,我们可能成为自己跟别人期待的牺牲品。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人间是剧场》
2, 就好比我们看电影,高谨因为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即使会动感情,也能随时跳出故事场景,这就是出离心的简单表现——我们并没有真的身陷其中,我们的心是自由的。同样,在人间这座剧场当中,如果我们学会以出离心面对生命的大戏,就将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因而能够在生活中自在自如,懂得欣赏和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人间是剧场》
3,
失望很重要,它可以是成就的一种表征。终于,我们了解到,在一层层皮之内并没有果实,我们至少从强烈的期望中解脱出来了。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人间是剧场》
4,
无明实际上就是对标签的执着。在所有标签当中------譬如花,桌子,椅子,水,火等,有一个可能是最危险的,不只是危戚世基险,还最具有破坏性,最难以捉摸,同时基本上是其他所有标签的根源。这个标签就是"自我返纯","我的"或"我"。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人间是剧场》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00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