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脑袋(释迦摩尼头上的肉)

释迦牟尼头各部分比例
请阅读《佛说造像量度经》,又称《佛身影像量相》,这部经中,对于造佛像的身体比例有详细的规定。
现代工匠依据这部佛经,归纳出头部尺寸,如图所示:
摘录原经文如下:
佛说造像量度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诸菩萨声闻弟子。一切人天龙神。无量眷属大众俱。正乃世尊。因为母说法。将升忉利天土时也。尔时贤者舍利弗。向佛敬礼而作是言。世尊不住斯间。若有善人不胜怀慕。思睹世尊。愿造容像者。则其法如何为之。佛言。善哉舍利弗。我今暂升天土。未旋斯间。或示无余涅槃之后。若有善人。思睹瞻仰。及为自他利益作福田故。愿造容像者。则须遵准量度法为之。
如来身量。纵广相称。如尼拘(二合)陀树。满自一寻。今其体肢大小节分。竖横制度。起从顶髻。略说于汝。谛听。
于是世尊即说伽陀日。
以自手指量。百有二十指。肉髻崇四指。发际亦如此。
面轮竖纵度。带半十二指。分三为额鼻。及颏俱得一。
下分四指半。颏身只二指。广向十六足。深分迳四指。
上唇长二指。宽有其半矣。中显频婆形。边角各一指。
口长度四指。贤者须要知。牙齿数四十。坚密白净齐慎陵。
下唇长六足。宽深亦如是。人中凹槽阔。三分指之一。
鼻宽二指量。准高指半矣。鼻孔圆且藏。窍阔有半指。
双翘匀真圆。鼻柱横半指。目间旷八足。长分应四指。
白黑睛三分。各分得满指。黑珠作五分。正中是眸子。
眼宽只一足。其运孝梁胞有三指。式如莲华瓣。清莹金精色。
印堂白毫地。广带半一指旁运。眉如初月牙。中高长四指。
耳广有二指。尖等眉中齐。洞门宽四足。窍孔得半指。
耳朵高四麦。横分应满指。耳内上下略。四分指之一。
连槽深分总。二指加半指。耳叶四指半。耳垂长五指。
轮郭发际边。可爱尽难比。首围面三倍。如宝盖适意。
两耳面相去。十有八布指。复其背后间。相去十四指。
合较周匝度。三十有六指。颈瓶广八指。圆二十四指。
颈边至肩甲。平量十二指。手长总四搩。臑长二十指。
臂有十六指。巨周亦如此。肩尖圆且满。根围二十四。
从起中指尖。手头正一搩。掌纵应七指。广分是五指。
掌肉平饱满。滋润光滑赤。显诸吉祥纹。螺轮华钩饰。
将指之长分。前面得五指。此指梢节中。食指之尖至。
屈指之长分。比将矮半指。小梅指头尖。至屈末半节。
四皆具三节。甲盖半节矣。巨指长四指。其周亦如是。
此指只两节。甲遮如前矣。巨指食指根。相去为三指。
小指根以下。四指半至基。项心脐乳间。带半十二指。
自乳尖至腋。平量六指矣。两腋相去度。二十有五指。
胸堂周围绕。正五十六指。自从双乳絣。十六指至脐。
脐圆有折旋。深阔皆一指。此处腰围绕。四十有八指。
髀枢边向里。平量二十四指。从脐至阴藏。满搩加半指。
阴藏如马王。密囊有四指。股奘三十二。长二十五指。
近膝围绕度。二十有八指。连节膝四指。踝骨纵三指。
鹿腨纤圆直。长二十五指。中间周围绕。二十有一指。
踝围十四指。其边宽二指。以下四指踵。凸阔得三指。
足底竖一搩。厚分有二指。四指俱三节。甲遮末半矣。
将指惟二节。围绕五指是。长度满三指。食指亦如是。
十六次八分。中屈及小指。大指厚六足。余渐止满指。
指根连缦网。趺高如龟背。掌平满柔软。滋润色丹赤。
轮螺吉祥字。诸妙相深微。如是如来相。一切福德备。
佛说此经已。贤者舍利弗。及诸弟子。一切大众。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以下是翻译和解释:
佛陀总体身长和平伸两臂的纵广长度一致,如同尼拘律陀树纵广相同。凡夫身长和身广只是基本一致而已,不是身长比身广长点,就是身广比身长长点,而佛身高纵广一致。佛陀的身高和身纵广被定为一寻,一寻定为120指。也 就是120个手指宽。12指为一搩(扎)
也就是说佛像比例的计算是以佛身分120等份。西域造像度量法一麦粒为一分,二麦为一足四足为一指,十二指为一搩(zha)也就是普通用手量东西的一扎。
佛身上身从顶肉髻开始到阴部共长5搩。从胯骨到脚跟也是 5搩。总共10搩120指。从头顶到脐部为44指,从肚脐到脚跟72指。比例为1:1.63和 黄金分割的 1:1.618很接近。而且佛陀腿部更长。
佛陀顶上肉髻,头顶到发际,脖颈各4指,总合一扎;面轮,喉至心窝,心窝至肚脐,肚脐到阴藏各一扎;上身总合5搩。
足踵,膝盖骨,胯骨各4指;合一搩。大腿小腿各2搩。下身总合5搩。10搩为一寻,长120指。
从心窝向上6指(偶像为6指零1)画以横线,左右各一搩到两腋。上臂长20指,小臂长16指,手掌一搩。由此比例看,佛的手臂很长。正合手摩膝相。中指尖正好落在膝盖骨上线上。画弟子像以及凡夫则没有如此长,只到大腿中部。
如果画坐像,以阴藏部位画中线,阴藏以下4指平画直线,交汇处是跏趺交汇处。再下4指是 身体的下横线。跏趺交汇点到眉间白毫处距离和到两膝边线距离相等。两足踵相距4指。
佛像面部纵长12指半。是说塑像一扎要加半指,因为塑像是立体的缘故。画像则不用。一个脸长为1搩,一搩份 三份,分别为额,鼻,颌。也就是绘画中所说的三停。脸长是 三个鼻长。
鼻,额各4指,颌部4指半。唇根至下颌线2指。下巴4指宽(16足),下巴到喉深也 四指,有摺成重颌,做双下巴之相。
佛面部除了发际,下颌可以画出来以外,其他的表现凹凸的线条是不允许画出来的。
佛像嘴宽两指,嘴角左右各一指,口缝宽总共4指,上唇厚一指,中间尖突,叫做频婆形。人中宽三分之一指下唇厚一指半,宽深也一指半,中间有凹承接上唇尖突。下唇线也有凹,形如弓把,两边圆垂,比上唇宽出一麦。口角宽半麦,向上扬起,如同莲花瓣尖,笑容之相在于此。
鼻宽约2指,准头高一指半,准头圆满,鼻孔圆而不现,平视不见,两翅圆回厚一足半,高一指,鼻柱两孔各半指,总合鼻宽两指一足(塑像)
两眼之间宽2指,眼长4指,两个眼角各半指,剩下三指黑眼珠占整个眼睛的 三分之一。黑眼珠分5份,中间做眸子,眸子漆黑,边画金圈。眼宽一足,(入定之眼,垂视之相)眼睛形状如同弓把。前弓一麦半后弓一足。眼白一指只能看见3足半。眼泡高一足宽三指如同半个莲花瓣。眼白如珍珠,眸子绀青色,睫毛也绀青色,长如牛王长一麦。发际下三脂处印堂安白毫,白毫右转,尾部向上。底盘圆宽一指。由此向下3麦半左右横量一足半是眉前梢,眉长4指,眉梢比耳尖低一足。形如新月,眉毛中间粗2麦。两稍渐细。
耳宽两指,耳上廓与眉弓等高。洞门一指。窍孔半指。耳朵(耳眼前耳椿)竖半指宽一指。耳叶四指半,耳槽边一足,耳垂五指。塑画耳部贵在高低进出一丝不苟,曲折婉转竭尽工力。,
面宽12指(塑像立体量为 18指)经中首围面三倍是圆周的意思。佛脸圆的缘故。佛面部纵横都是12指。肉髻周长12指。无见顶相高2指,周6指,金色桃形。脖颈如瓶颈,宽8指,周24指,喉下三级纹路,下颌根一足半上路,再下1指1足做二路,由此再下2指做三路。此是颈纹三路相。圆弯两角向上一般和脖颈宽相等,梢部尖细。
肩膀从脖颈边到肩顶为12指(塑像12指2足)从颈中量左右各16指。肩顶圆满丰美,厚阔4指。肩顶以下到 腋各6指。从腋斜至肩膀9指。臑(上臂)20指周也20指,小臂长与周皆16指。宽是1/3.。指尖到 腕一搩。
手掌纵7指广5指,平坦,充满,光滑色如丹砂。中心有 千幅轮相,其外围绕右旋螺,吉祥万字,莲花,慈钩等诸般福德之相。中指(将指)长5指,食指长在 中指末节之半。无名指(屈指)比 中指矮半指。此三脂根相平,中指根微高。小指根比中指根矮半指长超过无名指末节过一足。从手面看节节一般,从背面看中指上节长2指中节2指半下节3指。其余三指类推。大指长4指周也4指,根部比中指矮3指到掌底5指。手腕周12指,宽四指。从掌根到 中指根7指。掌最宽处也7指。生指处5指。掌基6指。指甲占末节一半,指甲如筒瓦,红铜色,明亮。甲稍一麦,色如琉璃,白色无垢。五指下节有薄皮相连如鹅王。指底颜色与掌色相同,有文字右旋。指甲根边沿皮宽半麦。总之手长4搩,不露骨节,柔软如意,犹如象鼻之婉转。
喉至心窝,心窝至肚脐,各一搩。雕塑为一搩半。乳尖阔2足,高而满足。圆光一足。酱色。由此到两腋6指。两腋相去25指,后背亦然。胁肋厚8指。周围66指。两乳相去一搩。横阔22指半,肋厚一搩。共69指。乳尖以下2指处前后阔20指,厚10指,共60指。脐上1指处是腰最细处,横15指,周45指。乳至脐16指。两乳至两肩1搩。脐阔深皆1指。摺纹右旋而不显露。此处周48指。宽15指。
髀枢(胯骨)往上,脐向下4指处连接大腿两胯,两边相去24指。周围54指。脐至阴藏1搩,此处横25指。阴藏长4指顶2指缩藏不现如同马王。阴囊阔4指纵5指。不令显露。
两大腿中间周32搩,阔1/3。根部阔1搩,周3搩。长24指(塑像25指),靠近膝盖处周28指,膝盖骨竖4指阔9指,周27指。加上凸阜得28指。
小腿长同大腿2搩,中间周21指,稍周14指。踝骨纵广3指。揽筋寛2指,足踵纵4指,圆尖宽3指,足底长1搩,大指食指肚面长2指,共长1搩2指。指根生长处寛6指脚心宽5指,踵底寛4指。足趺高满如龟背。其生根比踵的生根高半指。足底里边厚2指向外渐薄,到外边只1指。大指边和面俱长3指,周5指厚6足。食指和大指齐也3指,只是渐薄。其他三指也随脚底而变薄。到小指只厚1指。把食指分16份,中指得15份。中指分8份无名指得7份。无名指分8份,小指得7份。脚底看2节,脚背看 3节。指甲盖头节一半,颜色网纹亦如手指。中心轮相,周围螺贝吉祥字等。
释迦摩尼头顶上的“包”是什么?
是佛祖三十二相之一的顶上肉髻相
顶上肉髻相: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是教人受持十善法,自亦受持而感得的相。
佛核枣乱陀庄严的德相并不是生来如此的,《大乘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佛陀在因地时,由于精进不懈,经过九十一劫才圆满相好的业报。
其实,相与好是有差别的。佛陀庄严改档的色身中,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特征,称为“相”,约略可分为三十二种,叫作“三十二相”;细微难见,不易查觉,而能使人生起欣喜爱乐之心的,就称为“好”,共有八十种,叫做“八十种好”岩早。由于这八十种好是随三十二相而有,所以又称为“八十随形好”。
如来佛祖释迦摩尼的头是怎么回事?如题 谢谢了
佛顶上有一肉团,如髻状,名肉髻 ,即三十二相中之无见顶相也。大般若三百八十一曰:‘世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三十二。’玄应音义三曰:‘肉髻前闷,梵言嗢瑟尼沙,此云髻。即无上依经云:郁瑟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 据佛本行集经卷九载,佛陀顶上肉髻,高广平好。据中阿含卷十一之三十二相经载,大人顶上有肉髻团圆相,称为发螺右旋,此系大人大人之相。据大般若经卷三八一载,世尊顶上之乌瑟腻沙,高显而广阔,犹如天盖。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四上):‘次观大势至菩萨,(中略)顶上肉髻如钵头摩花,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盖此肉髻相,乃佛及菩萨所共有者,惟诸佛之相极殊胜,菩萨之相则稍逊之。据观无量寿经载,观世音菩萨之色身相中,唯有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 肉髻相之成就,与业因有关,据宝女所问经卷四载,如来顶上肉髻自然呈现大人相,乃往古世敬奉贤圣与尊长所修得者。另据无上依经卷下如来功德品载,若菩萨于自行十善外,并化导众生修行,见修行者即欢喜赞叹;又以无量怜愍链悔缺胸怀,发弘誓心,摄受众生归趣正法,由此业缘得二种好相,其一即郁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其他诸经中有谓,由持戒、布施等因缘,亦能获得此相。后世所造立之图相中,多于宝髻基部之前面,嵌入红色宝石,或将前顶头部无发处涂成红色,而称之为肉髻相。此系依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一所载(大一五·六四八下):‘如来顶骨团圆,犹棚辩如合卷,其色正白,若见薄皮,则为红色,或见厚皮,则金刚色。’[长阿含经卷一、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观佛三昧海经卷四、优婆夷净行法门经卷下、十住毗婆沙论卷八、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大智度论卷四]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为啥头上会有那么多大包?
这些包是佛教高等级的象征,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佛祖头上的头发而已,因为我们现在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能发现,佛祖的头发是黑色带卷的包。
而释迦摩尼本来就是雅利安民族,是属于古印度的中日种系,而这些种族的人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卷发,于是有很多人在塑造释迦牟散磨尼成佛之后的今生是为了尊重他修成正果之前的容貌,于是就按照了种族卷发的样式,制作了大量的雕刻和画像,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而现实生活中卷发自然也不会这样规律,是古印度人民,进行了美化之后,才形成了这样规范的卷发。
但是如来佛祖头疼的东西,正确的名字是叫“肉髻”,是佛三十二相之一 ,是因为骨肉隆起派掘首才形成的,这代表了尊贵之相,高显周圆,犹如天盖, 一般的佛还修不到这样高的等级。如果想要找出这玩意儿,仅仅靠积德行善远远不够,和前世今生的一些因果关系有着必然的联系,而我们都知道如来佛祖经历了许多世,在他身上更发生尘数了许多的因果关系,最后才得以修成正果。而在历史上,娶了文成公主的松赞干布曾经也长出过肉髻 ,更有高人说他非池中之物,具有32种大丈夫相和80种随行好,于是直到现在藏族人都还相信松赞干布是佛教观菩萨的化身。
毕竟在古代,后来的高统治者,确实喜欢利用这些玄乎其妙的东西来,使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加神秘,使自己的权利更加有信服力,这都是一些老套路了。虽然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并不可信,但毕竟佛教有着深厚的佛学,对于这些玄乎的东西我们可以不信任,却要做到尊重。
释迦牟尼头上是什么啊??
释迦牟尼佛头上是肉髻。
1、这是佛三十二相之最后一相,顶成肉髻相,也叫无见顶相。因为见到众生修习戒定慧御芹三学而称扬赞叹,遂感得此种妙相。
2、和尚是光头,但释迦牟尼佛不是和尚,是佛祖,是所有和尚和在家学佛人的老师。
3、菩萨本体是无形无相,但能示现出各种相。菩萨一般都现在家相,唯地藏王菩萨发愿示现出家相。
扩展资料: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镇陪毕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
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乱信圣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释迦牟尼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09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