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无边担经书(燃爆了!)

学佛百科2023-05-0481

往生供佛灯但是经书全部烧到了是什么意思?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年老的乞丐妇女,她常常看着国王、王子和人们供养佛陀和他的弟子,她最终希望的莫过于能够像他们肢镇一样供养佛陀。所以,她就出外行乞,但一天下来仅要到一个小铜板。她拿着这个铜板,穗闷向油商购油。油商告诉她,这么少的钱,什么东西也买不到。当油商听说她要以油来供佛时,对她产生了怜悯心,把她所要的油给她。她拿着这些油到僧院去,点了灯。她把灯放在佛前,许愿说:“除了这盏灯,我没什么好供养的。但通过这种供养,希望我将来能获得智慧之灯。愿我能解除一切众生的黑暗,愿我能净化他们的一切业障,引导他们开悟。”

当天晚上,其他灯的油都烧光了。但是当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前来搜集所有的灯时,那位乞丐妇女的灯仍然一直燃到破晓时分。当目犍连看到那盏灯还点燃着,他想:“这盏灯为什么白天还点着,实在没有历族粗道理。”于是试着吹熄。但那盏灯仍然继续燃着。他试着以手指掐掉烛花,但没有成功。他又试着以袈裟闷熄,但灯继续燃着。佛陀一直在看,就说:“目犍连,你要熄灭那盏灯吗?你是办不到的。你甚至无法移动它,何况熄灭!即使你把一切大海的水都浇到这盏灯上,它还是不会熄灭。世界上所有河流和湖泊的水都熄灭不了它。为什么呢?因为这盏灯是以诚心、清净心供养得来的,那种动机使得它拥有巨大的功德。”当佛陀说完这句话,那位乞丐妇女走向他,佛陀为她授记将来必定成佛,名曰“灯光佛”。

在药师经中,讲到生病的人,要点49盏灯在佛前,这个灯可以指引他的神识的走向。尤其是人在往生后的49天内,都要点灯,是给中阴身一个方向。告知他他往善道去投胎。这也是点灯的不可思议的功德。也许在人间看到的是一盏灯,但通过佛菩萨加持力,在地狱中,或者在地府里,可能就是指路到善道的无比殊胜的光明灯了。

王昌龄的《从军行》的第三四句出征将士的什么感情

第一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怀乡思亲的感情。

第二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第三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第四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的: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

第六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出征将士:对烽火的依赖之情。并有让读者隐约地感到边防健儿身手的敏捷。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ao)河北,已报生擒吐谷(yu)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译文:

【其一】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其二】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旦汪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卜氏,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其三】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其四】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其五】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模弊仔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其六】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其七】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唐僧取经的经书是什么?

唐僧取经的经书是写在什么材质上的

贝叶经

贝叶经就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源于古印度。贝叶经多为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贝叶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用“斋杂”和“瓦都”两种文字写的,有的是用针刺的。它是研究古代 *** 文化、语言文字、佛教、宗教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原始资料。[1]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贝叶也叫“戈兰叶”是运载傣族历史文化走向光明的一片神。中国 *** 是当今世界保存贝叶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迄今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贝叶经古写本,其中有不少属孤本、善本、珍本。[1-2]

当时印度的经书应该也是这种类型的!!!

玄奘去西天取经都有什么经书

玄奘取经历时十六年,带回梵文经典,大乘经242部、大众部论192部、上座部经律论15部、弥娑塞部经律论22部、三弥底部经律论15部、迦臂耶部经律论17部、法密部经律论42部、说一切有部经律论67部、因明论36部、声明论13部、凡520夹、657部。

著名的有《心经》、《成唯识论》、《因明论》、《瑜伽论》、《大般若经》等。

唐僧西天取经到底取了多少部经书

唐僧西天取经取了657部经书。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紶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埋谨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弯山基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唐僧西天取经的经书叫什么?在此之前没有经文么,或者说为什么还要千辛万苦去取经?

前面几位waynesw1说的比较准确。

从公元1世纪开始,佛教就经西域陆续传唯乎入中国,由于译经有先后,见解有差别,逐渐形成各种宗派。公元6世纪,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形成勒那摩提开创的地论宗南道系,菩提流支开创的地论宗北道系,真谛三藏开创的摄论宗。玄奘在求学时有感于各派学说分歧,决意到发源地印度一探究竟。玄奘在印度求学于那兰陀寺住持戒贤大师为主的各派宗师,并将瑜伽行派为主的各种经典带回翻译,这些经典在印度毁于兵火,有些只存汉译本,可以说玄奘为保存思想文化做出极大贡献。可是玄奘所传的重思辨的瑜伽行派学说,并不契合好玄好简的中国社会,其创立的法相宗仅传数代便传承断绝,经典失散,直到近代才由杨文会居士从日本取回,后由太虚大师等人重振民国一代的唯识学风。

唐僧西天取经,取的是什么经? 5分

唐僧西天取经,取的是佛经

西游记中唐僧到西天取经取的是什么经

乌巢禅师教授给唐僧的《多心经》,就是唐僧为自己取到的真经。乌巢禅师告诉唐僧“ 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后来的经历证明这是真的,唐僧和孙悟空在路上多次提到这篇《多心经》,唐僧也凭借它多次“无伤害”。

唐僧西天取经取的是什么经?

大乘佛法

唐僧西天取经,取得是什么经,他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长安,游学印度十七年载誉而归。其带回经像舍利等凡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请回梵文原典520夹657部。

回国后为唐大宗、高宗所钦重,建长安译经院,诏译新经;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官译经,凡十九年,共出经75部,1335卷,依《大藏经总目录》其译经按分部及经序及卷数分列于下:

阿含部一部(1)124《缘起经》1卷,龙朔元年(661)般若部二部(2)220《大般若波罗密多经》600卷,显庆五年至龙朔三年660—663(3)251《般若波罗密多心经》l卷,贞观二十三年(649)华严部一部(4)289《显无边佛土功德经》l卷,永徽五年(654)宝积部二部(5)310(十二)《菩萨藏会)\《大菩萨藏经》20卷,贞观十九年(645)(6)367《赞净土佛摄受经》(即《阿弥陀经》l卷,永徽元年(650)三译涅梁部一部(7)390《佛临涅染记法住经》1卷,永徽三年(652)大集部一部(8)411《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10卷,永徽二年(651)经集部十四部(9)436《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1卷,永徽二年(651)(10)450《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1卷,永徽元年(650)三译(11)476《说无垢称经》6卷,永徽元年(650)七译(12)515《如来示教胜军工经》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13)592《天请问经》l卷,贞观二十三年(649)(14)648《寂照神变三摩地经》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15)676《解深密经》5卷,贞观二十一年(6村)再译。(16)680《佛说佛地经》l卷,贞观十九年(645)(17)689《甚稀有经》l卷,贞观二十三年(649)三译(18)691《最无比经》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再译(19)714《缘起圣道经》1卷,

贞观二十二年(648)六译(20)717《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2卷,永傲元年(650)再译(21)765《本事经》7卷,永徽元年(650)(22)840《称赞大乘功德经》l卷,永徽五年(654)密教部九部(23)918《诸佛心陀罗尼经》1卷,永徽元年(650)(24)1034《咒五首》(25)1071《十一面神见心经》1卷,显庆元年(656)(26)1094《不空国索神咒心经》1卷(27)1162《持世陀罗尼经》1卷(28)1360《六门陀罗尼经》1卷(29)1363《胜幢臂印陀罗尼经》1卷,水做五年(654)(30)1365《八名普密陀罗尼经》1卷,永徽五年(654)(31)1396《拔济苦难陀罗尼经》1卷,永徽五年(654)律部二部(32)1499《菩萨戒揭磨文》弥勒说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33)1501《菩萨戒本》弥勒说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释经论部一部(34)1530《佛地经论》亲光菩萨等造,7卷,贞观二十三年(649)毗昙部十三部(35)1536《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舍利子说,20卷,显庆五年至龙朔三年(660-663)(36)1537《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大目干连造,12卷,显庆四年(659)(37)1539《阿毗达磨识身足论》提婆设摩造,16卷,贞观二十三年(649)(38)1540《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世友造,3卷,龙朔三年(663)(39)1542《阿毗达磨品类足论》世龙造,18卷,

显庆五年(660)(40)1544《阿毗达磨发智论》过多衍尼子造,20卷,显庆二年至五年(657-660)(41)1545《阿毗达摩大毗举沙论》五百罗汉等造,Zto卷,显庆元年至四年(656—659)(42)15......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取的是什么经

《涅槃经》一部七百四十八卷,《菩萨经》一部一千二十一卷,《虚空藏经》一部四百卷,《首楞严经》一部一百一十卷,《恩意经大集》一部五十卷,《决定经》一部一百四十卷,《宝藏经》一部四十五卷,《华严经》一部五百卷,《礼真如经》一部九十卷,《大般若经》一部九百一十六卷,《大光明经》一部三百卷,《未曾有经》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维摩经》一部一百七十卷,《三论别经》一部二百七十卷,《金刚经》一部一百卷,《正法论经》一部一百二十卷,《佛本行经》一部八百卷,《五龙经》一部三十二卷,《菩萨戒经》一部一百一十六卷,《大集经》一部一百三十卷,《摩竭经》一部三百五十卷,《法华经》一部一百卷,《瑜伽经》一部一百卷,《宝常经》一部二百二十卷,《西天论经》一部一百三十卷,《僧祗经》一部一百五十七卷,《佛国杂经》一部一千九百五十卷,《起信论经》一部一千卷,《大智度经》一部一千八十卷,《宝威经》一部一干二百八十卷,《本阁经》一部八百五十卷,《正律文经》一部二百卷,《大孔雀经》一部二百二十卷,《维识论经》一部一百卷,《具舍论经》一部二百卷。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09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