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道家静坐和佛家静坐的区别(真正的道家静坐的功法是什么)

学佛百科2023-05-0491

道家的打坐姿势与佛家的打坐姿势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就跟中国羽毛球,跟美国羽毛球一样,没啥区别。打坐是辅助修行的。尤其是双盘,也就是跏趺坐,这样更稳固,不敬歼会乱动,有助于缓解修行中昏沉导致的低头埋肆弯腰等。更容易矫正坐姿。打坐的目的是保证身体弯稿轿不会乱晃,更容易集中精力入定。再些人属于外道,或者不属于任何教派,也喜欢打坐,静坐等。佛道打坐唯一的区别是,坐下后心中所想念的不同,修行的法门不同。

道教和佛教都要打坐,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虽然道教与佛教都需要打坐,但是两者的着重点不同。佛教讲究修身养性,潜心修行,固佛教打坐是为了“修心”。而道教极为注重身体备告的修炼,固打坐是为了更好地开发身体的潜能,打通经脉。虽然两者的方法一样,但是他们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都是大相径庭,略同罢了。

道教的内丹术打坐修行,是通过意念导引,先舒通人之主脉,曰“任督二脉”(任脉,为全身阴脉之海,是人全身阴脉之总汇;督脉,是阳脉之海,是人全身阳脉之总汇),通过阴阳主脉相通的带动,从而打通身体的十二正经,进一步舒通奇经八脉,再进租汪一步是打通全身的络脉,最后使全身经络血脉皆通。

在佛家的静坐方法中,通常都是重视“修心”为基础,不大注意生理上的变化。佛教的禅坐,虽然与道教类似,也要求人调节呼吸,镇静心神,然而初级的禅坐,有一套佛教的观想方法,比如说五停心观,是五种让修行者在静坐时进行形象观想的法门,目的是让人净化自己的欲望。当然最后打坐的目的在于提升人的智慧,让人生起智慧,能够清净涅槃。

可以这么说,道家打坐,比较重视与通过改善体质,来提升人的精、气、神,最后让人得道。相信通过生理方面的改变,来改变人的生命层次。而佛教的禅定则比较重视人精神与思维方面的修炼,弊滚仔相信通过纯思维上的改变,来提升人的生命层次。

道家静坐和佛家禅定有什么区别

佛家禅定和道家丹道修炼

作者:吉祥天机

佛家重视“禅定”,并视之为通往解脱道路的必要手段。但佛家实践也明指郑确指出,单纯通过“禅定”无法导致最终成佛。那么在修行道路上,“禅定”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在道家的修炼中,是如何实现“禅定”的?

很多人都尝试过静坐修定,可是真正能够入定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怎么样才是入定呢?佛家有很多的描述,但这些都是表象,是主观感觉。在这里要揭开一层“窗户纸”,把入定的根源揭示出来。就一句话,真正能够入定的原因,是因为“得炁”。

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宇宙给与的恩赐,古代称斗茄之为“先天一炁”。庄子说:通天下一炁。这“一炁”也是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唯销颂万物”中的“一”。《悟真篇》中说“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人呱呱落地的时候,这“先天一炁”,就阴阳分野,形成了人的“精”和“神”,从此“先天一炁”潜藏其中,觅不可得。这就像是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变成七色光一样,在这七色光中,找不到原本的太阳光;而这七色光,却实是从太阳光中产生的。人也是如此,有精、神而无“先天之炁”,人只有找到这自身本来的“先天一炁”,才可能从这里找到通往“道”的天机。

所谓的“禅定”,就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解决方案:既然人的全身精神都是“一炁”所生,那么我精神不动,打成一片,就可以回归到本来的“炁”中。由于人的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习惯(佛家称为业力)就是“精往下流、神驰于外”(是“天华丹道”中“肾水下流和心火上炎”的根源),精神不断向外泄漏的过程,要扳回来确实不太容易。佛家主要是用心理的方法,通过如何观想、如何思考、如何认识来达到精神内敛,然后通过静坐而相互结合。当这种静坐达到一定程度,精神契合,就会回归“先天一炁”,就像是七色光再次回归三菱镜,合而为一。当“先天一炁”产生的时候,一个人就表现为“禅定”(注意不只是打坐,一个得炁的人,行站坐卧都在禅定中),精神自然相互契合,神不外驰,精不下走。

佛家的特长在于心理,所以佛家玄理深奥,重在个人领悟。而道家的特长侧重物质,物质的手段讲究科学直观标准化,有一套较为确定的规范来实现这个过程。道家从物质方向下手,通过“筑基、炼精化炁”,来实现“生炁”,从而不谈定而自定,是“曲则成”。然而万法归宗,真正的标准就是:一个能够“生炁”的人,才能够真正进入“禅定”。

佛家很多讲得很玄的东西,自性、本心、无心、无念、无我……等等,其实都是在讲“元神”。但“元神”不同于“识神”,不是人能够去掌握和控制的,所以修炼从有心走向无心,从有为走向无为,指的就是通过“识神”的主观努力,达到“元神”的自我觉悟和自然圆满。而“元神”自觉的基础,就是“先天一炁”、也称为“元炁”。当“元神”和“元炁”相互结合,则称为“真炁”。到了这个阶段,道家称之为“炼炁化神”,而在佛家禅定,称为“虚空大定”。直到这里,都还不是究竟,比这个更高的境界,佛家通过“参禅和禅观”(三磨钵底和禅那)的方式,顿悟本心,修炼法身;而道家则指出“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阶段进行出神和老成。

佛道修炼,都有其特点和擅长的领域。一个真正修炼者,是以“终极真理”为归依,脱离各种形式和宗教信仰的束缚,从而能够从善如流,真正将佛道修炼的精髓发扬光大。“天华文化”就是这样的一个文化现象,而“天华丹道”更是天华文化修炼体系中的一朵奇葩。“天华丹道”提倡“中”,提出“身心彻底自由解放”的最高目标,在修炼过程就是要求身心两方面都要全面发展;身体入手方面,提倡类似道家的思路和方式,精神修持方面,提倡类似佛家的领悟和境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科学提炼,以道为宗。

在“天华丹道”中,以身体入手,深入研究人体生理的能量运动方式。比起道家粗糙的理论结构来说,“天华丹道”对理论研究的深度更为精细,只有如此才能够研发出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木工和科学家都能够创造事物,木工创造桌子、椅子,科学家开发原子能;作为一个木工无须研究木头中分子原子的结构,就能实现他的创造;而一个原子能工程师,他就要深入到每一个分子的内部,探索其中的能量本质,否则他就无法应用原子能;这两者都是创造,但技术含量和对人类影响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在这个新的时代,科学为人类准备了300年,人体生命科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的可能。在这个时代,“祈愿人间都是仙”、“彻悟自我本来面目,身心彻底解放”,并非一句空话,用更尖端的生命科学理论来指导生命实践,实现寿命的延长,已经成为可能。

佛家的参禅,禅定和道家的入静,静坐是一回事吗。如何进入禅定状态。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禅,什么是静。参禅是破障,是思想认识上的,逐步接近佛的智慧。入静,斋心,是身心体会上的,逐步达到大道至简,乃至合一的境界。

这两种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是站在了不同的角度来学习,各有侧重。

比如说静,刚开始是让自己安静,没有私心杂念。再进一步,就是身心安静,乃至清净。然后,再进一步,静源改慎于本心,是自然而然的,乃至山河大地,一心同体都森蔽是静。再往后,就是一种存在的静,等等吧,太多了核春敬我就不说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揭秘佛家和道家的打坐究竟有什么不同

佛家只修性不修命,佛家打坐主要是塞兑闭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功名、利禄、争强好胜,七情六欲等等,均在这静坐的过程中得以化解。道家除了这些,打坐中还要修炼命功,具体的超深奥繁琐,比如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这么说吧,修佛什么人都能修,众生平等嘛。稿答修道则不然,小麻雀有小麻雀的小道,大鹏鸟有大鹏鸟的大道,每个人道性不同宴竖,得晌敬大道者凤毛麟角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12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