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族被灭(释迦族被灭是什么经)

请佛学人士来回答下面一个问题:
因为佛教的本质是通过修行肢槐达禅饥信到涅槃。所以,佛教的精神的消极避世的。
佛教的师门修建在深山老林,也证明这一点。佛教贺轮认为,红尘皆苦,色即是空。
所以入侵也好苦难也好,都没什么意义。国家兴亡,与佛法无关。
释迦族被灭因缘果报
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故事,接著我们来看一则佛典故事,这则故事说明了因为过去世杀鱼而造成今世战争导致释迦族被灭的因缘。这是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 佛陀在世时,佛陀亲族—释迦族—的一件血淋淋的故事。在许多经典如《增壹阿含经》卷26〈等见品〉中皆有记载。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他年轻时因为希望与释迦族的公主通婚,于是他命令释迦族送一名公主入宫和亲。释迦族暗自违命,由摩呵男长者家中的一位美貌的婢女假扮成公主,那位婢女也就是后来波斯匿王的大夫人——茉利夫人;茉利夫人与波斯匿王生下了王子——毘琉璃。后来,琉璃王子长大回到母亲的释迦族故乡却遭受族人羞辱,才知道她母亲是婢女的真实身分,因此心中怨恨著释迦族,发下恶愿希望长大继位后能够报仇。后来他登上王位成为琉璃王率兵攻打释迦族,佛陀手宽还阻挡了二次,但仍旧无法阻止此业力的牵引;并且琉璃王还杀死了他的兄长只陀太子,只因为没帮著他做洞去灭释迦族人。《法句譬喻经》中也有提到这个故事,从前 佛陀在舍卫国时,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于二十岁时领兵将父王罢黜,自立为王。有一恶臣名为耶利,怂恿琉璃王说:“大王!当初您身为皇子,到迦毘罗卫国学习,受到释迦族人的辱骂。那时,大王曾发誓说:‘若当上国王,必报此仇!’现在我们兵强马壮,正是报仇的时候。”于是琉璃王在恶臣的佞言挑拨之下,便兴兵攻伐迦毘罗卫国。佛陀听到消息后,当然知道这是迦毘罗卫国释迦族人共业的果报即将成熟,但因为悲悯释迦族人,更为了怜悯琉璃王的缘故,于是 佛陀独自来到琉璃王军队必经的路上等待,并且刻意选在路边一棵枯树下静坐。琉璃王远远地就看见 佛陀,于是立即下车顶礼 佛陀,问道:“佛陀!这前方不远处就有颗枝叶繁茂的大树可以为您遮阳蔽日,为何您要选择在这棵枯树下坐纯薯枯呢?”佛陀回答:“你说的没错,但是亲族之荫,更胜余荫。”琉璃王听出 佛陀的弦外之音,深受感动,心想 世尊为了亲族尚且在此示现,那我还是退兵回国好了。就这样连续三次出兵,前两次琉璃王带兵攻打迦毘罗卫国时,途中都遇到 佛陀端坐在枯树底下,所以琉璃王只好下令回兵。但是 佛陀知道释迦族共业的果报是无可避免的,所以也就没有再去阻止了。所以,当目犍连尊者听到琉璃王又集兵要去攻打迦毘罗卫国,怜悯著那些释迦族人,于是向 佛陀禀白说:“现在琉璃王要去攻打迦毘罗卫国,我希望以四种方便来救护迦毘罗卫国的人:一是将人民安置于虚空中,二是安置在大海中,三是移至两座铁围山之间,四是安置到他方大国中,令琉璃王不知他们的去处。”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虽然你有神通力可以安置迦毘罗卫国的人,但众生有七件事是无法逃避的,就是生、老、病、死、罪、福和因缘,所以即使你欲以神通力解救迦毘罗卫国的苦难,他们还是无法逃脱于过去所种下的罪业果报。”目犍连尊者听了 佛陀开示后,还是不忍迦毘罗卫国的人民受到迫害,于是运用神通力将四、五千人放至钵内,举至虚空当中安置,希望能帮助他们躲过此劫难。后来琉璃王攻伐迦毘罗卫国,残杀了三十万人民。战事结束后,目犍连尊者前往精舍,沾沾自喜地禀告 佛陀:“当琉璃王攻打迦毘罗卫国时,弟子承佛威神力,将迦毘罗卫国四、五千人安置于虚空当中,解救了他们。”佛陀问目犍连尊者:“你已经去看过钵中的那些人了吗?”目犍连尊者回答:“还没有。”于是佛陀说:“你先去看看他们吧!”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将钵从虚空中取下,结果看到里面的人全都已经死亡,不胜悲泣地禀告 世尊:“钵中之人均已死亡殆尽,我虽欲以神通力要救护他们,仍无法免除他们的宿世罪业。”佛陀慈悲地告诉目犍连尊者与大众:“生、老、病、死、罪、福和因缘这七件事,即使是佛陀、菩萨圣众、神仙道士,隐形分身也都无法逃脱。”并说偈言:“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于此处,避免宿恶殃。众生有苦恼,不得免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恶。世尊说完此偈,座上无数听众,因听闻 佛所说之无常法要深感悲戚,个个专心思惟 佛陀的开示,不久即证得须陀洹果。佛陀后来授记琉璃王和他的军队在七天后全部都会死亡,后来果真如同 佛陀的授记:琉璃王与他的军队在阿脂罗河大河边游憩时,夜半遇上暴风雨全都被大水淹没而死。佛陀也说明了释迦族被灭的过去世因缘:因为“久远以前,在罗阅城中有一个捕鱼的村落,村中有个大池塘,里面有很多的鱼。当时食物缺乏,大家都非常的饥馑,有一天城里的人决定将池中的鱼全都捞来吃掉,所以全城不分男女老幼都聚集于池边捕捉。那时村里有一个小孩虽不捕鱼,也没有伤害那些鱼的性命,但他见到鱼儿被捕杀在岸边,心里非常的欢喜而笑著(也另有一说是拿著棒子朝最大条鱼的头上敲了三下)。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他所带领的军队就是当时的鱼群,罗阅城里的人就是现在的释迦族,而那个顽皮的小孩就是佛陀的前世,虽未捕杀那些鱼,却也因见鱼被杀心生欢喜而笑,故今患头疼(或敲鱼头三下而头痛三天)。” 而当初有两只大鱼在即将被杀时互相讨论说:“我们今天无缘无故被这群人捕杀来吃,未来世有福德的时候,一定要报复这群人。”其中一只大鱼是琉璃王,另外一只鱼就是后来劝琉璃王攻打释迦族的大臣。
「琉璃王灭释迦族」的经文
. 北传《增一阿含》共五一卷,四七二经,是答敏大众部经师所传的圣典,东晋时瞿昙僧伽提婆所译。《增一阿含经》中已含有大乘的思想,经中并编入了众多的「譬喻」。这众多的「譬喻」,包括了有关佛生平的事迹;及与佛有关的事件;佛弟子的事迹;居士的事迹,诸天的事迹等等。 琉璃王灭释种之事:卷26经,详述琉璃王灭释种的前因、过程,以及后果。诸比丘并问佛琉璃王灭释迦族,佛无法挽救并头痛清亮枝的因缘。佛遂说明自己、琉璃王与释迦族本键码生因缘之事。最后并训勉诸比丘当慎护身口意行。此是「譬喻本生」的形式。 suttaworld/big5-txt/sutra/kgin/kgin02/125/125-26 释迦族谱也有提及 w3.cbeta/result/normal/T50/2040_002 .
释迦牟尼家族因为什么被谁杀害
据《释迦谱》等书记载,释迦族被灭后,众比丘问佛陀:“释迦族过去世作何因缘,今世受此苦难?”佛说:“过去世罗阅城有一鱼村,因为时值饥荒,米价贵如黄金,人们就以草根为食。村边有一大湖,湖内有很多鱼,人们只能捕鱼而食。当时大湖内有两条大鱼,相互交谈:‘我等原是水族,并非住在陆地之上,而这些人都以我们为食。’村中有一农夫之子,年方八岁,隐粗激虽然没有亲自捕鱼,但见到人们捕鱼时,他也心生欢喜。他也没有吃过鱼肉,只是觉得好玩,在大鱼头部敲打了三下。当时罗阅城那些人就是今日的释迦族,当时两条大鱼,一条是琉璃王,另一条是好苦梵志(提醒琉璃王讨伐释迦族之人),小鱼就是今世他的军队,渔村中人就是现在被杀的释迦族,而小孩就是我。因为杀鱼凳握罪业深重,释迦族在过去劫中受地狱苦。而我当时敲打鱼头三下,现在就为这件事情头痛三天。”
琉璃王杀入迦毗罗卫国后,大肆杀戮,城内血流成河。而释迦族人由于佛陀的教化,在抵挡敌人时,誓不伤敌。眼看释迦族人惨遭杀害,在净饭王去世后继承政权的摩诃那摩王老泪纵横地对琉璃王说:“如今我要死了,希望你能满足我一个要求,毕竟你名义是我的孙子。现在我将跳入河中,在我浮上来前,你答应我不要杀人,放过灶袜他们,我浮上来后,释迦族任由你处置。”琉璃王觉得这像儿时游戏,就答应了摩诃那摩王。待摩诃那摩王跳入河中,释迦族人能逃则逃。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摩诃那摩王浮上来,琉璃王便命人下水查看,这才知道他为了救更多的释迦族人,用自己的头发将自己绑到了河底的树根上,早已死去。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13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