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觅兔角(如觅兔角)

六祖坛经里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何解
六祖坛经里六祖惠能认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给读者的信息是,佛法是佛祖造出来的吗?不!佛法在世间成为一个现实,那么就要“不离世间觉” 。佛祖也有凡人的一面,他首先穿衣吃饭才开始讲经,因此,学佛不能“从经到经”。
六祖惠能教导弟子学佛的理念是,要尊重实际,要结合实际,要在实际中悟出规律,明白道理。这样学佛,才能使“大智慧到彼岸”。惠能虽然目不识丁,但他将自己的曲折经历与学佛结合了起来,因此他所学所悟的佛法的确在“不离世间觉”中所得。
扩展资料:
六祖惠能认为“佛法在世间”,肯定了万事万物的规律存在于世界之间,他坚决反对“离世求佛法”。惠能强调用心,可以说是他在感悟世界,理解世界,认识世界中强调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他认为“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
《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这句的出处在哪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此句出自收集六祖慧能大师语录的《六祖坛经》。
扩展资料:
六祖慧能一般指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佛经中的“兔角”什么意思??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
兔角:兔子头上的犄角
比喻很罕见
甚至根本没有。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3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