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资净障(积资净障对修行有何意义)

如何发心做佛教的事业,集资净障?
佛教不是事业。不要把佛教作为一种事来做。佛法是修身解脱一切苦之法。缺少资金也是一种苦。如何能有资,就看你如何修行自性。
障,也是一种苦,如何修行可以净障,也要看你如何深入经藏,得佛智慧了。
种种障碍之事,皆是因缘所致。忏悔为先。八十八佛洪名宝忏,是一个很好的忏悔法门。在家里就可以做。可以借助佛力,净障集福。
再告诉你一点
生财有道道有财,
财生福地福生财;
平生修得随缘性,
粗茶淡饭也知足。
金刚萨埵
杉杉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至少在第一次接触她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后来,其他师兄告诉我杉杉已经有了一个5岁的女儿,我有点惊讶,因为她与众不同的纯然率性让我觉得她只是个单纯无忧的小姑娘。
随着每周一次共修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发现逐步认识的道友们,气质和做派差不多都是纯良和善,本朴率性快乐无忧的,杉杉只是更为突显的那一个。我想,这大概是学佛之人以善知识的摄受来远离世间八法的功效吧。
而我,说是在学修,其实还是在习性的惯性下,以世间思维观察这个人那个事;以分别心判断喜欢谁,亲近谁.....我的闻思与实修其实都不精进,每周共修时与其他师兄一比较,不管是对法义的掌握,还是对实修仪轨的遵循与坚守,无一不显现散漫和懈怠。
一开始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散漫和懈怠并不以为然,认为“我执”和“法执”都要去除,过度的精进也是“法执”的体现,特别是那些顶礼、观想等实修要求在我看来有“迷信”的嫌疑。
正是这种不以为然的态度,令我的学佛之路开始出现了“违缘”。首先是学习进度后滞,再就是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昏沉,好多的法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记不住要点。自己嘴上不说,心里却着急得很,但碍于面子这种世间法坏习气,仍然不想承认自己属于学佛的“下等根器”。
直到6月初,共修时见到从喇荣佛学院朝圣回来的杉杉,我发现她的面容上充满了比过往更加动人的光彩,令人忍不住想了解她此行到底收获了什么。
还没等我问询,杉杉就对我说“姐姐,你一定要去喇荣,只有去了那里,你才会知道,一个人精进修行才是有福报的表现。”我说:“我早知道自己是无福报之人,我都快没有信心了”。
杉杉听了后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想精进,可是大多数人都没办法精进,姐姐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我笑着说,“肉身繁重,习气粗大”。
杉杉一听也笑,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共修结束后,有几个道友开始商量去喇荣的行程,我没有答话。说实话,每次共修后,我都能感受到佛学和上师开示的窍诀给我带来不同凡响的力量,我的内心会升起无穷的法喜,意识的深层都有精进学修的驱动力,但持续时间不长,最多一两天又会懒惰懈怠。很让人沮丧。
照理说去喇荣朝拜理应是每个学藏传佛教的弟子最期许的,我之所以不答话,一是抽不出时间,再就是我觉得自己学得不好,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弟子,不想只是去凑个热闹。喇荣圣地应该是我具足更好的法义,把佛学基础打牢再去的。
这时,一旁的杉杉很随意地对我说“姐,你去不了吗?”“没时间啊!”“像姐这样有福气的人,我说的是有世间福气的人,应该去”“为什么?”“因为这个月要开金刚萨埵法会,如果你能参加,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也能得到信心上的加持!”
我带着杉杉的建议回到家,“金刚萨埵法会”几个字一直在我心中环绕,我知道每年公历5月底-6月期间喇荣的五明佛学院都要举办金刚萨埵法会,为期七-八。在这期间,学院的高僧大德们会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众多信众一起修持“金刚萨埵”法门,以每一人能够完成40万遍金刚萨埵心咒的实修来清除自相续中的罪孽,金刚萨埵心咒为:“嗡班杂萨多吽”。我朦胧地意识到,自己感受的学佛“违缘”--散漫懈怠应该是自己无始以来的业障深重导致的。按上师的教言,要想集资净障,清净自己的下等根器,念金刚萨埵心咒是最有效和快捷的法门。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方案,就算不能前往法会现场,也要通过网络同步修持。
6月9日,我在朋友圈看到杉杉又一次出发喇荣的微信图片,我留言说,“随喜师兄前往盛会,虽不能一同前往,但我会在网络上与你们实时共修。
从6月10日早上7点起,每天四座每座两小时的修持开启了,我尽力每天上座不少于两座,每天念心咒不少于1.5万遍。几天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看似简单的六字念诵,能很具象地反映出一个普通弟子实修时的心路历程:发心-行持-散乱-觉知-警醒-安忍-对治-圆满-意乐-回向,整个流程完成后,立马产生出强烈的信心,首先是对自己对治力增强的信心,感受上会觉得肉身开始轻灵,散漫懈怠的习性被克服,我突然明白,所谓忏罪,无上甚深的法门其实就是从最简单地对治自己的坏习气开始的,当习气被克服后,杂乱的思维能升级成专注。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大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嗡班杂萨多吽。
6月13日学佛感想。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3课
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死是一定的,死期是不定的。在我们死亡之后,还要断续受生,去轮回,随业力牵引而受生。通过思惟三恶道苦生起恐惧心,进而帮助我们止恶行善,生起殷重皈依之心。师父通过六个方面来教我们如何进行观察思维恶趣苦,从而迫切的发起出离心、认真持戒修善!第二大部分则是对地狱苦的详细描述。
那么我在学习这课的时候我一直在问自己,你相信有地狱么?你相信轮回么?
看到如此惨绝人寰的地狱,不经令人心生畏惧,是真怕啊。想到做饭菜不小心被油溅到身上都会吓得不得了,起泡后还会优卓热的疼痛感,再想想地狱中的情景,我理性的问自己,地狱真实存在么?我的内心是这样回答的,我看不到的我不否认它的存在。但是面对这样的事,我宁愿信其有,就算退一万步说,真没有,一是自己修的好看不到了,另外呢,我在今生今世也没吃什么亏啊,毕竟因果是不虚的。那因果不虚,暂且信有地狱那就一定要建立在相信轮回的基础上。我是这么思维的,一天昼夜是小轮回,饿了吃饭在排泄也算是一个轮回,一呼一吸也是轮回,而生死只是在大一点的轮回而已。我看不到但不能否认它的真实性,我还是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为了避免堕落三恶趣,一定要谨遵五戒十善,守好根门。不能让恶的种子有任何空子可钻。那就要时刻练习观照力,直到从刻意的练习到成为习惯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临死的那一刻拥有自己可掌控心念的能力。所以,定课、吃饭、走路、睡觉皆要训练啊。我现在逼迫自己做小事的决定啊,只能用5秒钟,起床5秒钟内必须起来,做一些事情,不拖到最后了,安排好只用5秒钟就要行动起来。不让哪些思维再打架,其实最做深刻的思维,不去做浪费了时间就是离地狱之门更近了一步。
而为什么会对地狱如此惧怕呢?其实最最要命的就是这句求生不能求死不能。如果死后无知觉,魂飞湮灭那我想我也不会有畏惧,只是死的那一刻疼一下就没了,而这种求生不能求死不能是最痛苦的,因为我无法控制我的一切,任由些无形的力量操控。其实就像一些地理灾害,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是何其的渺小,海啸、地震、瘟疫由哪一个是人类个体可以控制的?当深陷其中时,我将奈何?我如此害怕这种无形的力量,那为何不看看眼前我可以改变的呢?组织遇到困难时要核算成本开源节流,我们也要把入地狱当做对生命的一次考验,我们必须要经得住考验。那就要核算下手头上的资源,那些事可以利用的,并可以为打赢这场仗起到关键作用的。哪些是耗材成本,要精减。如此看来,三宝是救命的稻草不可松懈,尘世里的名利琐事是耗费生命的耗材,要精简。生活过得再简单点,少点造作,多积累点资粮,这也是一个持久战啊。当站在更高处时,突然发现我的整个生命都是为了打赢这场仗而做准备的,自此生活也更有动力和意义了。
可是像我这样轮回中的众生啊,都会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做过很多错事,悔恨不已。然后又会再做,做了之后又悔恨,没玩没了,像极了地狱的情景。这就是凡夫的心理规律。凡夫的心就是地狱啊。这几天陪父亲再读史记,晚上有在交流。当我站在历史的长河去看一个个朝代的更替,一个个王侯将相的生平,会惊奇的发现,历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它始终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当这种变化照进现实时,也会发现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这种变化和相似所产生的根源就是推动该区域历史演变的基本动力——普遍人性。人性不变,历史就难免重演。那什么是普遍人性呢?就是凡夫的心理动态,就是由贪嗔痴所构成的业力(业态)。就是各个朝代的灭亡都是由下一个朝代的武力结束,结果也终将走向灭亡。那这个国家的命运和人是何其的相似。如果我们的心仍旧是如地狱一般,那结局往往也是一定的。如果看见动物是冷酷的残杀、看到不如法的仍旧去造作,以前的过错也丝毫没有忏悔之心。其实此刻当下已是地狱。
我也想到了自己,下定决心早睡早起的,结果又到十二点一点,第二天起不来床时对自己的懊恼,暗自下定决心第二天又接着晚睡又起不来如此往复。还有明知道自己胖了这么多,决定晚上不吃饭,结果看到零食又忍不住又吃,结果几个月过去了还是原来的样子,看到自己都觉得嫌弃。这就是满足了贪欲后自己会后悔,但是明知不对却又要做。凡夫啊……这就是在地狱的情景啊,知道下油锅疼,但还是要继续下,继续疼继续下。
所以,在此时当下我们就要把握住我们可以把握的,勤修五戒十善、止恶行善,多忏悔集资净障,殷重皈依。精进修行,发出离心,不要再六道轮回的旋涡里纠缠不清了。
感恩三宝、导师!
感恩师兄们!
集资净障的本质
佛法的所有修行都是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集资,二是净障。
集资,即是累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净障,即是清净烦恼障和所知障。当集资净障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证悟、境界、神通等自然会自行出现。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外境是内心的幻化,当集资净障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于外幻化出各种有利于修法的机缘,比如遇见具格上师,遇见殊胜修法,出现境界、神通、证悟等,由此可见,所谓集资净障就是努力地清净自心以投射出修行的顺缘!
因此清净烦恼、所知二障本质就是放下执着;而所谓积累福德智慧资粮本质就是通过行持六度善法使自己的凡夫心逐渐转心向法,皈依上师、佛、法、僧的信心日益增上,出离心逐渐增上,菩提心日益增上,从而不断地造作修行的善因善缘,待到因缘成熟,一切佛果水到渠成!
在此特别指出,平日说到积累资粮就以为是像存钱一样,通过做善事而转化成一种可以积攒起来的类似货币的“福报”,需要时可以拿出来“兑现”,这是一种误解,同时也落入了执着!——所谓“资粮”“福报”本质上就是善因善缘。
因此可推知,当我们日常行持善法时,若不具备“三轮体空”、“不住相布施”的心态,而是有所求,甚至心生傲慢或者其它杂烦恼……则只能种下人天乘的善因善缘,于出世间的证悟无有多大帮助,甚至反而会加重我执,增强“烦恼、所知”二障,适得其反!
自净其意(清净自心)即是集资,心无挂碍(心无所住)即是净障
为什么积累资粮和集资净障一个也不能缺?
阿弥陀佛!师兄好!
师兄,现象的解释,往往需要借助于名相的表达。而每一个名相,代表什么意思,又往往和因缘相关。就算在佛讲说的经典当中,不同的经典,对同一个名相的解释,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师兄所说的积累资粮,我倒是在佛的经典中经常见到有这类的讲述。往往是指,为了达成某个愿,实现某个目的,或者说,成就某个境界,而所做的因缘上的积累。就好像我们世间人总是说的,从量变到质变。每一个质变都离不开量变的积累,而每一个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又会引起质变。从佛法的角度来讲,我们发任何的愿,想要成就,必须要进行这种量的积累。通俗讲,发愿是因,这种因要成就为果,就需要缘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积累资粮。比方说,我们发愿往生极乐,那么,就要时时积累一切善行而来的福德,回向这一愿景。当因缘成熟了,我们的愿景也就成就了。
至于师兄所说的集资净障,这多是后来学佛人的一种解读,或者说,安立的一个名相,目前我没有在佛的经典当中,看到过这个名相的定义。目前所流行的对这个名相的说法,多是指积累消除各种业障的福报。与前者往往是指两个角度,两个侧面。前者是积累福德。后者多是指消除业障。可以借助于忏悔力,消除逆缘,等等。其实,每一个说法,都是角度之说。比如说这两个名相。看起来是两个东西,其实换一个角度,就变成了一个东西,所以,也不必执著于此。比方说,一个人某个愿景无法达到,我们认为是业障深重。那么,站在另一个角度,是不是就是他的福报不够的表现?这个就好像是白天和黑夜,天黑了,就是不够亮。天亮了,其实也可以说,不够黑。所以说,师兄,所有的名相,不过是安立的,用来表达某个意思。只要意思明白了,清晰了,不必特别执著于某一个角度。恰恰相反,我们要通过学习佛法,慢慢的看清事物和现象的运行规律,进而看破,整个法界无非妄心所现。一切妄心所现,离不开一真佛性。那么,所有的名相,所有的方法,所有的角度,都是我们信手拈来的东西,无非妙用。这是我们一切众生未来要归向的真如佛境。
阿弥陀佛!愿师兄,愿我们一切众生,一切有缘,皆共早成佛道!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93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