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皈依修学手册三法义梳理(皈依修学手册一二节法义梳理)

学佛百科2023-05-0694

如何在上海的寺庙中,皈依佛门(是做俗家弟子)?

寺院办理皈依证一般是: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或者是佛教欢喜日(佛菩萨生日成道日等),时间一般是上午办理皈依,机缘成熟下午是受五戒的仪式(五戒一般在欢喜日举行),皈依和五戒可以同时授,也可以分开,看自己的根基和机缘了,据说古代是同时的,考虑到如今众生根基的原因,现在一般是分开举行仪式,自己选择。这样可以避免不少人因为不了解五戒的实质而不敢或者放弃皈依。所以皈依是皈依,五戒是五戒,分开后非常适合当前的社会。

注意拿上自己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还有一张照片(一般是彩色一寸),还有不能找人代办,这个属于个人信仰,就需要亲自去才可以,另外收取30元的证件费用等,这个估计各地不一样。

具体皈依仪式各地估计略有不同,一般是法师先开示一两个小时,主要讲解皈依的殊胜意义和皈依后注意事项等,之后我们需要跟着法师一起念诵皈依文,法师念一句,我们念一句。

具体仪式:

1.请圣: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一心奉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一般三请三拜)

2.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念三遍、每遍一拜)

3.正授三皈

尽形寿皈依佛;

尽形寿皈依法;

尽形寿皈依僧;

(以上念三遍、每遍一拜)

皈依佛竟,宁可身命、终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宁可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宁可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以上念三遍、每遍一拜)

4.发愿(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以上念三遍、每遍一拜)

5.显功德利益(主持开示)

灌顶经云,授三皈依者。常有三十六善神,与其无量眷属,守护其人,令其安乐,校量功德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如人四事供养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塔庙,复以香花供养,其福虽多,不如友人,以清静心皈依三宝所的功德。

6.回向

凡有功德,均回向众生。愿诸众生往生西方净土,同圆种智。(师父念一句,我们跟着念一句)

授皈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以上为回向文)

十方三世一切佛,

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

(此为结束文)

仪式进行完毕后,有已经皈依的同修或者师父分别分发皈依证,有的寺院是有皈依主持师父来分发,我于98年正定临济禅寺皈依,后来又于真际禅林再次授皈依,在我看来,皈依本身也是一种修行方式,非常殊胜,心地之欢喜无法言表。

你这么小的年纪就皈依正信,将来必定具足龙象威仪,真诚随喜发心,祝愿道业早成!阿弥陀佛

试着回答你增补问题:

1,皈依证没有法律效应,仅仅是一个皈依证明而已,另外方便我们佛子进出寺院时使用(一般可以享受免费的待遇,不过这个要看各地的实际情况了)。我的皈依证卜饥最后是这样写的:此皈依证不作其他证明。

2,皈依以后,是不是可以加入共产党?

答复:完全可以!

所谓皈依,就是归顺依靠之意。而皈依三宝佛法僧,实际上是皈依觉(佛)正(法)净(僧)之意。我们皈依之后,其他非佛法僧的内容不脊弊昌可以涉足呢?不是的。我们可以参阅,但这些都没有佛法的理论究竟圆满,没有比佛法更为慈悲和智慧,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能在内心深处升起对觉正净无比的信心。佛法不是断人智慧的法,是非常支持在法义上进行辩论的!佛法不坏世间法,共产党不是天魔外道,也不是外道邪众,党章也不是外道典籍,所以我们可以看,可以研究和学习,为人民服务本身也是一种菩萨精神的表现。另外佛法是无形的,即不立一法,又不舍一法,可以遁形于万事万物之中,佛法只能让你成为共产党后表现出超越党员的更为优秀的品质,大公无私可以看做是佛法无我之菩提心的实际应用,就怕我们心灵做不到这么完美,所以不用担心!也可以将佛法看作是深层次的心灵范畴,将党章的要求看作是浅层次的精神范畴,这样也许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总之,皈依佛门后,是不可以皈依其他的,也就是说不可以将其他典籍门派作为究竟樱扒圆满的心灵归宿看待,但是这个不是强制的,如果是强制的,那和基督狭隘的教义没有什么区别了,到底佛法是不是最究竟圆满的?值不值的你皈依?一方面是信心问题,一方面是知见问题。佛为何又称为正遍知??就是说佛无所不知,外道典籍佛是知道的,我们从佛陀当初成长过程也能明白这一点,最终佛陀讲法,让大家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了解最究竟的法义。

《皈依》34课

本课分内容为皈依的正行和学处两部分内容。

皈依三宝就是贯穿着成佛的整个修行,皈依后,如何修行,唯有通过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才能完成皈依的究竟意义。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佛法难闻的问题其实早已解决了。人们只要有心想修学佛法,都会很容易得到。

        皈依三宝后,成为一名佛弟子的那刻起,我的本师就是释迦摩尼佛。我的导师济群法师,以前真的不知什么是善知识?如何亲近善知识,学了这课后,我也真的用是否是善知识去对照,具足戒行、具足正见和具足悲心的三个简单标准。而亲近善知识,就像婴儿需要父母呵护养育一样,读到这里时,我的心就是柔软的,想到了一双手捧着刚出生婴儿的画面。在修行路上,皈依,象征着我的出生,我需要在善知识的悉心指点下,茁壮成长。善知识难遇今以遇,佛法难闻今已闻。能与导师这样的善知识结下殊胜的缘份,我也会生生世世追随,就像跟随里唱的,愿追随着您的脚步

生生世世不再久违。同时,也要多听运行闻正法,其意义在于“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恶、 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如理作意,常思维人生难得、念死无常、思维轮回是苦、 深信业果,上节课辅导员说过,我们生而为人已经不易,那需要珍惜我们的暇满人身,精进修学。今生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累生累世的心念和行为留下的痕迹,今生贪嗔痴强弱程度,善恶业所招感的苦乐果报,都是生命积累,都是各自心理特性所决定的。如今,既然成为佛弟子,有福报能亲近善知识,我要种下善因,因为我深知,业能够增长广大,我要远离恶多种善,让我身边的人感受到我是和谐的 是温馨的,让我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快乐,同时自己也感觉到快乐。但业也不是不可改变的,业是无自性的,可以通过忏悔改变,让不善业在种子阶段,不让其遇见缘,没有条件就不会在遭受业力之苦。我们现在修学就是为了在摆脱轮回之苦的路上多一些资粮,结善缘,远离恶缘。法随法行是要求我们不断地训练皈依修习、发心、五戒和四无量心。皈依使我们走入佛门,那么发心就为我们把握了修行方向,而五戒十善是保护我们不受烦恼伤害的行为规范,四无量心的意义则在于拓展心量,迅速积累佛道资粮盯敬。

遮止的学处,即皈依后不能做什么。我曾经也去过其他总教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但最终选择了皈依佛教。是因为佛教的包容、通达、究竟、圆满。但是本课说遮止学处,就是要旁则哗皈依佛、法、僧三宝,认识到皈依三宝才是真实皈依处,遮止一切不如法的行为,不再皈依任何外道或其他宗教信仰者,对任何不信乃至诋毁三宝的行为,决不能随顺。我个人认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通过导师的开示和自身心性的改变,我对三宝深信不疑,唯佛法是究竟的解脱之径。当下需要努力的是通过奉行学处来强化对三宝的恭敬,由心的恭敬!通过恭敬外在三宝,逐步成就内在三宝。共同的学处所提到的五项都是我当下需要努力去做的,与其对应发现自己与贤圣差距甚远,严重我执的病患。五浊恶世需要佛法,我们都要努力修学佛法,传播佛法,自利利他。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一 礼佛(三拜,举香赞)

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三 诵《心经》(一遍)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三称)

四 开示皈依要义

皈依完整地说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通过这个仪式,从此也就正式为佛弟子,做一个依照佛法真正修行的人,做一个比以前更高一个境界的全新的人。以佛法精神要求我们自己,做一个修行人。

三皈依,我们先简要说一下,为什么是三皈依,而不是一皈,二皈,或者是四皈,五皈?这就是佛祖教法的殊胜,他的伟大、他的科学之处。三皈是从事物的体、相、用,这三个方面立体地、全方位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通过三皈,目的是让我们完整准确地认识佛祖的教法,立体地认识佛祖的教法。在世间法里,有天地人三才,日月星三星,福禄寿,这样有关三的很多。在自然科学里面,有几何里的「三点一线」;一个立体的物体,我们要把他立起来就需要有三个支撑,三足才能鼎立。这就是三的科学性。佛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要求他的弟子们,要完整准确地领悟、把握能够提升我们生命品质,让我们生命走向大自在、大圆满、大解脱境界的佛法,就必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我们把他叫作完整准确地来认识佛法的方法。我们今天初入佛门,从一开始就按照三皈来走,这样我们以后修行就不会走弯路,不会走偏。

三皈里面「佛」代表的是既有佛像的意义,又有道理上的含义,佛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大自在、大圆满的境界。还有我们可以浅显地把佛理解为生命的理想追求,佛代表理想,生命的最高理想。僧,代表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现状。法,代表的是从现实通往理想的途径、方法。这是简要地对佛法僧的翻译,现代的说法,佛法僧有各自的代表含义。

我们知道唐代六祖大师,用唐代当时的现代话解释「佛、法、僧」为「觉、正、净」。「佛」是觉悟的意思磨搭,「法」是正慧,「僧」是清净。这个解释从唐朝到今天一千多年,进一步用现代的语言,「佛法僧」基本的含义就是:「佛」是我们生陆嫌命的最高境界;「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现状,我们福德智慧的现状,我们所感知的物质环境、精神境界,现有的现状。「僧」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清净意,一个是和合意。「清净」就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实相,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质、本源本来是清净的、自在的、圆满的,是与大宇宙同在的,不生不灭的,这就是清净的意思。但是我们不刻意地修行,就体悟不到生命的永恒相。我们刚才讲了阿弥陀佛,说到了生命的本源是超时空的,可以突破时空局限的,永恒存在的,这是清净意。和合意,经常有一个比方,一滴水和大海水的关系。我们个体生命要想回归到原本清净、原本自在、原本福德智慧非常圆满的原本境界上来,个体必须要回归到群体里,也就是一滴水必须要回归到大海里,他才能够发挥他无限的能量和寿量。同样,我们每一个人要想充分发挥生命自身的潜能、潜力,这就需要归到群体里面去,这就是和合义。我们只有把自己融入到群体里面去,才能发挥我们个体生命的能量和智慧。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具备的跟佛同样的,都有成佛的可能,佛经上叫做佛性。众生都有佛性,就因为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开发、没有被充分地利用。我们通过对佛陀、对僧的解释,认识到生命自身的伟大,要想让生命更自在、更圆满,一定要找到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来修行。

世间的各种学说思想,各种宗教,他的初衷、他的本意都是在解释生命现象,解决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是在力求认识生命、解释生命现象,解决生命存在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我们知道人类的两大认识观:唯心和唯物。但是这也是人类受自身的局限容易走极端,要么唯心、要么唯物瞎悉拿。人类文明发展到我们今天,有这样两大认识观。有人把佛法也归为唯心,其实佛祖不这么认为。佛祖认为他所掌握、所发现认识事物的方法是既不偏于唯心,也不偏于唯物的心物一元的中道如实观。如实观察事物、如实认识生命自身。这是佛法的殊胜之处,独特之处,也就是佛法最直接、最有效认识生命实相的一个方法。

我们自然科学也在探索生命本源,他认识到生命本源了没有?远远没有!科学界也承认他们对于生命自身的认识还是在幼儿园、小学生阶段,还远远没有认识到生命自身的未知的这一面。相对于唯物的自然科学,还有唯心的就叫神学,像西方的一些宗教还有民间的一些信仰,我们把他们统称为神学。神学主要从唯心的角度解释生命的本源,解释宇宙的现象。他的解释让人信服吗?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心、神学对生命、对宇宙本源的解释越来越与自然科学不相符。不过他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没有认识到本源,没有从本源上入手。神学认为万物、世界是从一而来,但是一是从何而来?神学就没法解释下去了。

佛法则不然,佛法通过克服我们人类认识自身的局限,就是我们的意识,我们认识什么都是要靠意识。佛祖说我们之所以很难认识到生命本源、宇宙本源就是因为突不破意识本身的局限。佛祖通过静坐,修静、修定,从静到定这样的方法突破了认识自身的局限,以后他才把握、认识到了认识生命本源、宇宙本源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在佛经的千经万论里面,其实都是在讲这个。佛法,佛的什么法?是佛祖认识生命、认识世界的方法。有人说佛法是成佛的法,成佛我们先要认识佛,先要解释佛,然后才能够成佛。说此佛法是成佛的法,这是以佛经解释佛经,太有局限性。我们通俗地说佛法就是佛祖认识生命本身,认识宇宙物质本源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贵为万物之灵的人,佛法对每一个人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急需的。为什么呢?我们人人都有追求完美、追求圆满之心。怎么样才能够在人生短短的几十年或百年的时间内能够达到我们理想的生命的圆满境界呢?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达成愿望,关键是方法正不正确!虽然条条道路通长安,但是最直接的路只有一条,虽然很多条路都通长安,你要绕来绕去也能到长安,但是要绕到什么时候呢?绕到下一辈子?对生命的认识要不找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那么这一生就还是活在迷惑当中,还要随波逐流轮回下去。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达到目的,方法太重要了!佛法就是给我们提供了当生即身成就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即身成就,让生命从我们这一生开始就走向大圆满、大自在、大解脱!这就是皈依佛法僧的一个基本原因。

通过皈依仪式也是明确了修行目标,同时在佛祖面前要表态、要发愿,坚定修行的信心。这是今天皈依仪式的道理所在。

五 请圣:「香花迎。香花请。弟子某某一心奉请尽虚空徧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三请,三拜)

六 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修行要从忏悔开始,忏悔的原理是什么呢?忏悔就是反思义,我们只有反思昨天,才能够完善今天,才能够圆满明天。所以说我们永远都有一个昨天、今天、明天,也就是说我们永远都有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反思昨天、完善今天、圆满明天,忏悔反思是我们生命提升,走向大自在、大圆满的原动力,也是修行原理,为什么要修行?他的实质意义在哪儿?我们不能神神道道说一些没有实质的东西。修行原理就是通过反思来不断地求完善、求圆满。所以这是修行的第一步。

七 正授三皈: 「弟子某某,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结,三拜)

什么叫「尽形寿皈依佛法僧」呢?这是古人的话,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尽形寿」就是要发愿坚持修行。不是说我们今天、明天修行,后天想不想修行都无所谓了,修行的意识不强,所以我们要在佛祖面前发愿坚持修行。尽形寿不仅要坚持修行,而且要终生修行。有一句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修行也是「活到老,修行到老」。为什么要这样坚持?因为我们知道佛法是生命自身自我完善的长远工程,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的,而是要长时间、终生的来学习、来修行。所以我们要尽形寿皈依佛法僧。皈依仪式就是明确修行目标、坚定修行信心的一个发愿仪式。

八 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我们皈依以后就要以四弘誓愿作为我们修行的总纲领。

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是修行的开始。先要跟所有的灵性生命,当然蔬菜水果这些植物就不是灵性生命了,但像蚊虫蚂蚁、甚至是微生物虽然很微小,但是他们是有灵性的,这些众生我们都要尊重他们的生命存在,因为他们都有自我意识,都想活着,而且还要想活得更舒服、更自在。虽然他们很微小,我们可以以强凌弱,灭得了他的形体,但是灭不了他的灵体,灭不了他的意识。我们可以随时很轻易地踩死一只蚂蚁,但是大千世界,越是低级生命他的数量越多。灵性生命世界,佛祖通过慧眼认识世界本来的实相,他发现大宇宙就是由灵性世界和物质世界这两大类组成。灵性生命存在就像金字塔,越是低级生命他的数量越多,到我们人类已经到了金字塔比较高的顶端了,数量少了,所以科学家要在宇宙中寻找人类是很难的,但是在宇宙间寻找微生物可能很容易。在我们地球上,微生物的数量有多少?蚊虫蚂蚁的数量有多少?数量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人类的数量可以统计,越是往下的低级生命数量越多。我们人类虽然作为高级生命,但是他的存在是离不开低级生命的,叫生物链条也好,或者叫什么也好。总之,生命就像一座塔,我们虽然在顶上,但是没有空中楼阁。所以说要尊重一切灵性低级生命。

佛祖一开始解释世界本源、生命本源,就是先要认识生命自身。我们作为佛弟子要认识佛法,首先一点就是对灵性生命的尊重,认识到灵性生命的伟大,我们就要尊重他们,不去伤害他们。要做一个合格的佛弟子,有人说害怕戒律多,很难做到,其实不然。做一个合格的佛弟子,只要做到一条就是不故意、不有意地杀生就可以了。因为佛与众生是平等的,杀生就不尊重灵性生命。我们要想完善生命自身,要做不到不有意杀生的话,我们永远也完善不了,永远也走不出六道轮回。冤冤相报,微生物虽然很小,但是有的冤仇结的多了,他成群结队地,以亿万的数量群体来攻击我们高级生命。生命界都是一物降一物,老虎很厉害,还害怕黄蜂。我们医学界也在研究危害健康,让人生病的病原体是什么呢?很多是带病毒的微生物,带恶意的微生物。那也不是无缘无故找来的,也是所结的恶缘所致。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要结善缘,这样才是我们生命走向大自在、大圆满、大解脱的第一步。

在结善缘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把握生命实相的道理。

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大烦恼,与生俱来的,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薰修来改变,小烦恼,受环境的影响而生起的。佛经里面有具体的断烦恼的方法,回去以后要多看经书,体悟佛理。

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指的是认识生命自身,认识生命现象,解释生命种种问题的方法。

第四愿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成佛道就是让生命走向大自在、大圆满、大解脱,是我们生命的最高境界,叫作成佛。

九 显功德利益

「灌顶经云:受三皈者,有三十六善神,与其无量诸眷属,守护其人令其安乐。善生经云:若人受三皈,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四宝者:金、银、琉璃、玻璃。),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皈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较量功德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若人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宝塔,复以香花供养,其福甚多,不如有人以清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所得功德。大集经云:妊娠女人,恐胎不安,先授三皈已,儿无加害;乃至生已,身心具足,善神拥护。是母受兼资于子也。」

佛经上说一个人以至诚心、清净心皈依、修学佛法就有护法善神,主持天地之间正气的护法善神来护持我们安乐、自在,免受意外的侵害、伤害。佛经上还说一个人以至诚心、清净心皈依修行佛法,我们这一生能够增福增寿,所愿能够成就,合理的愿望都能够实现。光这一生还不够,我们通过皈依修学佛法,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生来死去的问题,人人都有这个问题,有生就有灭,百年以后去向哪里?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如草木一样什么都没有了呢?绝对不是这样的。实质上生命是无限的,说生命如草木,否定灵性,否定精神世界,这是对生命最大的误解。之所以是高级生命,就是因为精神是永恒的。通过修学认识净土,我们个体生命就像一滴水归大海一样,个体生命归向生命的海洋,我们从此就会走向生命的永恒去处,永断生死烦恼,再不会在六道里面轮回了,这是佛法的最高境界,我们皈依的终极目的,也就是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就是生命最后的归宿去向哪里。我们通过修行就能够目标明确,而且还能够自主,将来百年到来的时候去向净土。这是皈依的功德利益。

十 回向:「受皈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皈依修学手册 第五课

导师带领修习三皈依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忆念三宝的过程是学习佛菩萨发心和行持的过程,也是将自身融入三宝无尽功德的过程,通过对佛菩萨心行的忆念和模拟,最终于自身成就众生本具的自性三宝。

皈依三宝,这并不是一个仪式,皈依三宝是代表着我们生命中的重要选择,这样的一个选择也不是一次仪式就能够完成的,所以皈依之后还要修皈依,不断的深化对三宝的认识,需要不断的强化三宝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和地位。

以前我只认为皈依只是代表我有一个佛子的身份,受佛护佑。皈依以后有了皈依体,就像有了防护罩一样,不受侵扰,只要我持咒念经就能够成佛。

但事实上,我估计以后仍然是烦恼重重,懒散懈怠仍然一直跟随着我,修学不精进,生活和工作,心态上改变不大。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再次认识到了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们养成的强大的贪嗔痴串习烦恼已经成为埋搭参天大树,它在我们生命中具有强大的力弯判拿量,已经成为主导我们生命的力量。如果我们想要解脱烦恼,想要从无尽的轮回中跳出来那么我们就要学佛、皈依三宝,通过仰赖皈依三宝的力量才能让我们从贪嗔痴的迷惑泥潭中走出冲闭来。

我虽然已经皈依三宝,但为什么还是烦恼重重呢?因为三宝在我心目中还是没有形成强大的力量,将我从无始劫来的贪嗔痴泥潭中解救出来。

在今后的修学中我要通过真切的以挚诚之心发心、忏悔、供养、观察修、安住修念诵三皈依、发愿、奉行五戒做好皈依共修的定课,通过不断的重复调整,把我从这种不良串戏中调整出来安住在对三宝的忆念和功德中。

如何皈依?

南无阿弥陀佛

朋友您好:

您想要皈依,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做皈依。

净空法师:三皈依介绍

三皈依介绍

——净空法师

一、为何要皈依?

首先我们要明了三皈的真实意义。学佛,我们对於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当的理解,真正发心,或者说是发愿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这才发心来求受皈依。

求受皈依就是求释迦牟尼佛收我做学生,从今之后,我们愿意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遵从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纠正我们在生活当中许许多多错误的行为,这是皈依的正确动机,或者是说皈依正确的发心。如果我们对於佛教是什么没搞清楚、没有很明白,看到别人皈依,我们也跟著去皈依,这是错误的,这叫盲从,这是迷信,决定得不到三皈真实的功德利益。

二、皈依重实质,不重形式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学生传授三皈五戒,没有听说发皈依证的、发五戒证书的,没有。为什么呢?这是仪式,佛家讲重实质,你有没有真心皈依?

现在「皈依」叫方便皈依,形式给你做了,实际上有没有真的皈依?没有,你也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只是在佛面前磕个头,法师发一个皈依证书;那个皈依证书也没用的,也不作效的,不生效的,诸佛、菩萨,也不承认的。不但你这个皈依证没效,你受戒的戒牒也没效。佛、菩萨都不承认的,我们自己在这里办儿戏而已,要懂得,不懂得,我们怎么能成就!那么这个皈依受戒,怎样才能让佛菩萨点头?让佛菩萨承认?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没有关系。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没有受这个形式,佛菩萨也承认。

三、错误的皈依观念

[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呢?从一切错误回头,依什么呢?依靠老师真实的教诲。所以皈依,诸位要记住,不是皈依一个法师,如果你们大家今天到此地来,“我皈依净空法师了”,错了,只有这一个错误、这一个罪名就要堕落地狱。你要不来受皈依,你不会造这个罪业,因为你来受皈依,你造的这个罪业将来要堕恶道。那么我们皈依谁呢?我们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人。如果不清楚不明白,仅仅受这个仪式,这是不切实际的。

四、如何做到真正皈依?

真正皈依的人,要做所有一切人的好样子。因此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想想我可不可以做社会大众的好样子?不是好样子不但不能学、不能做,念头都不能起。做所有家庭的好榜样,做全世界我这个行业里面的好榜样。

如果样样都能做社会大众的好榜样,你就真正皈依三宝。如果不是好样子,你没有真的皈依,你是假名皈依。说得不好听,冒充佛弟子,你不是真正佛弟子。经典上常讲的“无上菩提心”,必需落实在生活。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真诚,真是不假,诚是不虚。虚情假意、自欺欺人,你用心就错了。佛菩萨用真诚心,决定不欺诳众生。佛菩萨用清净心,决定没有丝毫污染,污染的根是自私自利,我们起心动念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这个念头是罪,这是凡夫的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清净的,决定没有污染。真心平等,决定没有高下,如果觉得我高,他不如我,我们就错了,我们没有回头,我们没有皈依,所以皈依之后要用清净心,要用平等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用觉悟心,觉就不迷。要用慈悲心,慈是爱心,这个慈悲心是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个爱是大爱、真爱。佛家怕众生误会,所以用“慈悲”,不讲“爱”,慈悲代表有感情,所以爱心里面具足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个爱心就叫做“大慈大悲”。我们要学佛存心,学佛用心,那你就是真的回头了,真的皈依了,诸佛如来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是佛的好学生。务必要诸佛菩萨都承认你是三宝弟子,龙天护法才会拥护你,也常常帮助你照顾你。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是三宝弟子,世尊是这样传授下来的,我们应当如是接受,依教奉行。

五、我们皈依谁?

我们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师,也不是皈依某一个寺院。

我们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们皈依[法],诸佛菩萨所说一切的经论,这是我们修学的依靠;

我们皈依[僧],是皈依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僧团,你这就真的皈依了。这样发心皈依,世尊告诉我们,你必定得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所以佛在经上讲,真正受三皈,必定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

皈依佛

佛是「觉悟」的意思。

佛教给我们「皈依觉,觉而不迷」。

没有接受佛教导的时候,我们 都是「迷而不觉」。从迷回过头来,要觉悟。

佛弟子,从今天受了「三皈」之后,你就要晓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利人,利他!真正利己。我们要想自己得幸福美满,乃至於家庭事业,样样顺利,你就照佛这个话去做。从迷回过头来,依觉,这个叫「皈依佛」。

皈依法

法是「正知正见」。

法是对宇宙、人生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

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无量的苦恼,苦恼从什麼地方来?对於自己、对於自己生活环境,不能够明了,於是产生了错误的想法、看法,这样才带来了许许多多的苦难。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环境,彻底明白,真正搞清楚,我们的思想、见解就正确,这样一切苦自自然然就消除,而享受的是真正的快乐,佛法教导我们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方法,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育实实在在可带给一切众生真正的幸福。

皈依僧

僧是「清净、一尘不染、和合」的意思。

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自性净。其实学了佛,我们也没有真的回头!为什麼这麼说法?因为我们心还是被污染,妄想是污染、分别是污染、执著是污染,贪瞋痴是最严重的污染,叫三毒!所以,你了解事实真相了,你就会统统放下,不再染著了,恢复到身心清净,所以,你才晓得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

六、从那里「皈」?怎麼个「依」?

皈是回头;从妄想、分别、起心、动念、执著里回头。

依是依靠;依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

所以,这个三宝,佛教给我们这个修行三大纲领、三大原则,一切诸佛如来所依的,无论是对自己、对别人、对自、对他;他里面,对人、对事、对物,都应当要记住:

「觉而不迷」,这是「皈依佛」。

「正而不邪」,这是「皈依法」。

「净而不染」,这叫「皈依僧」。

这是自性三宝。所以,学佛的人,从今往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离开这个标准、不离开这个原则,那你就是佛的学生,佛就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是真正得「三皈戒」了!传授三皈,你真的得到了!绝对不在那个皈依证,那一张纸上,纸没用处的!纸是假的,一撕就破了。真正守住这个原则,绝不违犯,这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这都承认你是三宝弟子,这真正皈依处。

希望您能得到利益

末学顶礼

南无阿弥陀佛

我决定出家为僧,在广东有那些庄严的寺院呢?出家程序是什么呀?

佛教信徒若愿出家修道,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而且需要一定的条件。通常说来,这个程序是:按没饥照佛教戒律,先找一位比丘(俗称僧人,又叫和尚),请他做自己的“依止师”;这位比丘向全寺僧侣说明情由,广泛征求意见,取得一致同意后,方可收其为弟子,剔除须发,授沙弥戒(共十条),这被称为“初坛”,是出家的第一步。沙弥戒必须个别人单独受,不得集体同受。沙弥最小的年龄是7岁。沙弥年满20岁又能守戒规者,经过僧侣们同意,召集10位大德长老,共同为之授比丘戒或称具足戒(共250条),只有受了比丘戒才成为真正的比丘,此称“二坛”。比丘戒最多允许三人同时受戒。受比丘戒满5年后,方可离开依止师,自己单独修行。大乘佛教流行之后,修大乘法的比丘根据自愿,可从师受菩萨戒(有10重戒48轻戒),此称为“三坛”菩萨戒,也须单独受戒。

女子出家,同样要先依止一位比丘尼(即尼姑),受沙弥尼戒(共10条);年满18岁时,受式叉摩那戒(共6条);年满20岁时,受比丘尼戒(共340条),此人即成为比丘尼。比丘尼可根据自愿受菩萨戒。

在家信仰佛教者为居士。成为居士的程序相对要简单得多。在家信徒的基本条件是受戒三皈,即皈依佛山察兄、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即投靠的意思,意味着把自己的身心性命投靠于佛教三宝,依照佛法僧的教导修行。受持三皈的须请一位法师依照《三皈仪轨》为自己说明三皈的意义,自己表示今后终生皈依三宝,这样即成为优婆塞(男居士)或优婆夷(女居士)。如果进而再从法师受五戒,则成为五戒优婆塞、优婆夷。以后若进一步从法师受菩萨戒,又可成为菩萨戒优婆塞、优婆夷。

尽管入教的程序比较复杂,但要放弃则很简单。出家僧人若想还俗、在家居士若想放弃佛教徒的身份,则只需与任何一个人声明一下,便可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广东很多寺院可以作皈依,暂介绍如下:

广东:光孝寺、六榕寺、南华禅寺、云门寺、庆云寺、开元寺、灵山寺。

静觉林庵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西路三巷二号 524039 3326124

腾龙寺 广东省揭东县 515557 0663-3211500

广安寺 广东省揭东县 锡 场镇东仓村 515500 0663-3485202

清修寺 广东省陆丰市清修寺路大屯营区清修洞 516500 8980863

惠清庵 广东省潮州市北门街方中巷13号 521021 2251651-2226962

明镜寺 广东省潮州市北美路 521000 0768-2223737

凤山寺 广东省揭东县新享镇硕联村 515500 0663-34310710

古大 士庵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义安路府仓内16号 521000 2224423

南严寺 广东省潮州市西园路 521000 0768-2202013

紫峰寺 广东省揭阳市梅云镇汤前村 522061 8886066

崇光严 广东省榕城区黄岐山 8211150

水月庵 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 521000 6876101

普光寺 广东省陆丰市甲子镇 516538 8853784

西来寺 广东省东来县溪西镇上村 515235 6342844

回龙寺 广东省陆丰甲子镇下街村 516538 8857443

来龙庵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 521000 2221493

上林寺 广东省湛江市 霞山区南山区 524019 2190810

楞严寺 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区 52400

花果寺 广东省揭西县棉湖庵前街 515483 5257039

叩齿古寺 广东省潮州市道后巷逗袭叩齿古寺 521000 2221502

伏波庵 广东省徐闻县九头铺 524110 4867292

灵和禅寺 广东省潮安县庵埠镇

莲峰古寺 广东省潮阳市海门莲峰古寺 51513 0661-6631345

慈云庵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甜酒巷48号 529500 0662-3223914

隆福寺 广东省饶平县海山镇石头村 515724 0768-8211315

清峰寺 广东省陆丰市法西镇城仔山 516555 8988348

东山寺 广东省阳江市东狱公园

福山寺 广东省大埔县五虎 514200 0753-5520985

天竺庵 广东省雷州市雷城镇关部路 52400 0759-8817100

大鉴禅寺 广东省韶关市兴隆街32号 512000 0751-8882764

墨池寺 广东省兴宁市神光山

佛光寺 广东省梅县扶大乌倦村 514033 0753-2575781

白云古寺 广东省肇 庆市鼎湖山白云古寺

鼎湖古寺 广东省 肇庆市鼎湖山 526070 0758-2621662

金台寺 广东省珠海斗门县黄杨山 519110 0756-5797083-5797141

莲华庵 广东省雷州市雷城镇养马坡 524200 0759-8801009

莲花寺 广东省普宁市莲花寺 0663-2225413

雷音禅寺 广东省饶平县黄岗镇栖云山

定光禅寺 广东省陆丰市河西镇下陇北村

双峰寺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镇东门 522000 8619800

盘龙 阁 广东省普宁市 2745150-2766151

西山寺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县文路240号 528403 0760-8820369

大北严 广东省 潮阳市城北路东山北段 515100 0661-8712214

石觉寺 广东省阳江市新港路17号 529500 3223846

玉佛寺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新太路3号 524038 0759-3360706

玉台寺 广东省新会市圭峰山 529100 0750-6183510-6183431

宝林寺 广东省顺德市太平山宝林寺

泰佛殿 广东省潮州市东山路泰佛殿村 521041 0768-2302355

万福寺 广东省梅州市英雅镇坑尾管理区 514271 0753-5420176

清凉寺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南方路27号 524308 0759-3328574

天宁寺 广东省雷州市雷城镇西湖路 524200 0759-8815187

高山寺 广东省雷州市雷城镇北门外 524200 8812634

元山寺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 镇玄武山 516545 8862733

青云禅寺 广东省汕头 市莲 濠区 515071 0754-7381321

千佛塔寺 广东省梅州市东郊乡 514011 0753-2222362-2211233

灵光寺 广东省梅县雁潭镇 514059 2825300-2825036

灵山寺 广东省潮阳市铜孟村

开元寺 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32号 521021 2225571

国恩寺 广东新兴县龙山国恩寺

别传寺 广东仁化县 丹 霞山

云门寺 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山大觉禅寺 512711 0751-5385577

南华寺 广东省韶关市南华寺

无着庵 广东省广州市德政中路丽水坊50号 510110 83806350

大佛寺 广东省广州市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 510030 83335678

华林寺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 华林寺前31号 510140 81393175-81396228

海幢寺 广东省广州市同福中路337号 510220 84394408-84399172

六榕寺 广东省广州市六榕路87号 510180 83357754

光孝寺 广东省广州市光孝路

兴宁寺 广东省兴宁市神光路 574500 0753-3331260

如何皈依佛门?

欲得佛法真实利益,先从皈依三宝学起。

皈依修学手册

随喜楼主发心学佛,祝愿初心不退,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34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