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业果是什么意思(业果成熟是好是坏)

学佛百科2023-05-06415

佛学中的“业”是怎么分的、有多少种、

我们要了解业是什么?要同时了解四个词。也就是:业、业力、业报、业障。第一、业:业就是行为。共分三类,即身业、口业、意业。第二、业力:就是身口意的行为造作之后,对当下及未来所产生的影响力。第三、业报:又可以分为业果及业报两种。业果,就是陵漏指行为造作后当下所呈现的结果。业报,就是指行为造作后未来将一定会呈现,或有可能会呈现的结果。第四、业障,就是因业果或业报产生,而产生不正确的决定,而造成未来进步的障碍。我们现在就一一来仔细说明。第一、业。依我们造作者身心来分,可以分为身业、口业、意业。这个是大家都懂的,所以就不多解释。又业,如依其果报来分,可以分为定报业(一定会受报的行为)及不定报业(不一定会受报的行为)。又业,如依果报的善恶来分,可以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不是善也不是恶)。又业,如依投胎的力量来分,可以分为引业,引发我们会去投胎的行为;满业,可以决定我们报身圆满不圆满的行为。又业,如依造作而生者,名为表业。如依造作后而引发之后续力量,名为无表业。以上是略说“业”,而实际上还可以再依不同的观察点来对“业”做不同的分类,以便更深入观察。对一件事物,我们要懂得,依不同的分类方式来观察它,才能真正了解它。如果能正确而周延的分类,就是妙观察。也就是格物致知(区分万物而达到对万物正确的认知)。但是,我们一般人都是用错误的方法在分类。那就是虚妄分别。也就是经中常要我们去除的。有关分类,如何妙分别,如何是虚妄分别,以后有机会再说。我们继续说明。第二、业力。刚刚说过,业力,是行为的影响力。我们要了解,您不做任何事,也属于业的一种。那称为无记业,它也是会有业力的。其影响就是顺现况发展,而不转变它。我现举例说明:业力。例如:您在海边,将一个石头往海的方向丢。这是一个行为。而这个行为,就会有其影响力。包括,手的动作,所带动的空气的变化;以及我们的手对石头加速度的力量,以及石头破空时,对空气的影响,及石头打到海面,对水所产生的影响衡亮。又包括石头沉入海中,等等的影响力。及海中又多了一个石头了……等等。请大家要知道,它的影响是永远的。但是,会如何影响,是随著不同的“因缘”而改变。因此,我们要了解行为在不同因缘下其影响力是如何转变的。 第三、业果及业报。同样,以刚刚在海边丢石头为例。当我们拿起一个石头时,那时的“业果”就是手上有个石头。但是其“业报”会是什么呢?不一定。那要看下一个因缘是什么了。例如:如果其“主因”:决定放下。又其“助缘”:无人阻止我们放下。则其“业报”将会是放下石头。如果其“主因”:决定将石头丢向海中,又不改变。又其“助缘”:无风(或风力小),无人阻止。则其“业报”将是石头会向海飞去。当然,实际上其可能性的发展是很多种情况的。我只举两个,其余的您们自己观察就知道了。其中,每一个当下所呈现的都是“果”。而未来的就是“报”。而这只是为了帮助我们观察而设定的名词,我们要善用,别卡死了。像我们现在,就是我们造作出来所呈现的“业果”。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拥有无限的未来可以发展,但是我们要学习知道业、业力、业果业报、业障等实际会如何,才能发展得很好。才能朝向解脱及成佛。例如:现在您的业果,就是您在计算机前,看我上课打字。它会如何再发展下去呢?那就是要看您如何决定(主因),及当下的业缘是如何(助缘)。如果您决定现在就下线,那就是结果只看上课上一半。而去做别的事了。如果您决定上到完,而中间没有别的缘来干扰,那就是上课到完。如果您决定上课到完,可是中间如果有其它的“缘”进来,例如:妈妈叫吃饭等。那就看自己要决定依谁了。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知道,不论缘如何,其最后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又我们作任何决定时,而发动了言行或决定不发动,都只是转业力的动向,而不是转业的现果或也不一定能转未尺拦烂来的业报。又有关业报如何是可以转,如何是不可以转的观念。我上次说过。但我想再说一遍,因为很重要。在佛经中有说过我们的行为,可以分为一定会受报的行为,名为“定报业”。又分为行为造后,不一定会受报的“不定报业”。经中又说明:当我们故意去做令因缘成熟的事,是属于“定报业”。例如:有燃烧著的火,我们故意伸手去给火烧,则手被烫伤,就是一定会受报的定报业。又经中说明:当我们做了一些事,但是没有故意令因缘成熟的事,则称为“不定报业”例如:我开车,有时会开著离前车很近。但是我不是故意去撞前车。则这贴著前车开的事,就是属于不一定会撞前车的“不定报业”。也就是不一定会受报的行为模式。但是经中又说明,在二种情况下,不定报业,会转成定报业。其一、是养成习惯而不改,则不定报业,会成为定报业。例如:开车时,养成贴著前车开的习惯不改,则会成为一定有一天会撞上的。只是时间不定。而习惯不改则果报是定的。其二、不定报业,虽然没有养成习惯,而有发愿回向求令受报。也会转成定报业的。 例如:有人说谎,当然有说谎相关的影响。但是会如何报,是不一定的。但是当这人被怀疑时,他说:如果我有说谎,就下地狱。则本来是不定报业,就成为一定会下地狱的定报业了。因此,我们千万,别乱发不好的誓愿。要发就要发好的誓愿。所以经中常教我们要懂得回向无上菩提。就是要将一切不定报业的力量,都转向成佛的助缘。第四、业障。一般人对业障的定义,都跟佛经的意思不一样。一般人是将恶业,称为业障,这不是佛经的意思。或有人将恶果,称为业障,那也不是佛经的意思。所谓业障,是指当一个人,得到善、恶或不善不恶的果报时,会依那个果报为理由,而造作恶业,而又没有善知识得以教导者,名为有业障。我们平时回向时,就是在忏悔这个业障。希望我们将来不论受什么果报,都不会依这果报而造恶业,如果有时会,也希望能有善知识来教导我们不造。这名为消业障。什么叫依果报而造恶业?例如:有人穷,会以穷为理由来造偷窃之业,就名为有业障。如果有人穷,却是人穷志不穷,不会造偷业,也不会造其它的恶业,则名为没有业障。同样的,我们有时有很多恶报现前,那时如果我们能守住正道,不造恶业,则名为没有业障。又如:有人富,会因为富有而仗势欺人,名为有业障。有人富,不会依之而行恶,而能依之行善,则名为没有业障。总之,不论我们现在受了什么果报,只要我们不要依这果报来做恶,而懂得往更好来发展,都称为没有业障。反之,不论我们现在受了什么果报,只要我们会依这果报来做恶,又不懂得往更好的来发展,都称为有业障。因此,所谓“业障”,就是“因为行为的果报,而起造恶业的决定,而造成未来更好、或解脱、或成佛的障碍”。以上,简单说明了业、业力、业果、业报、业障,五个观念。盼大家下课后,还要仔细观察、运用。别辜负这一段因缘。请大家合掌!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称)愿以此因缘,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并以此因缘回向给六道苦难众生,愿蒙佛接引,往生莲邦,九品莲花,华开见佛,悟无生忍,行菩萨道,成就菩提,倒驾慈航,广度众生。并以此因缘,回向给在座的每一位,令每一位,业障消除,福慧圆满,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恶道,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净佛国土,成就菩提,广度众生。

业果是什么意思

业果的解释

佛教指恶业或善业所造成的苦乐果报。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序》:“考业果之幽微,则循复三世;言至理之高妙,则贯绝百灵。”《旧唐书·王缙传》:“ 缙 弟兄奉佛,不茹荤血……每对扬启沃,必以业果为证。”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自从这个忍字在手内前饥坦写,今日个业果眼前招。” 清 蒲松龄 《 聊斋 志异·公孙九娘》:“ 昔日 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

词语分解

业的解释 业 (业) è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业。农业。 职务 ,工作岗位: 职业 。就业。 学习的功课:学业。 肄业 。毕业。业精于勤。 重大的成就或 功劳 :创业。丰功伟业。业绩。 从事:业医。业商。 财产:产业。 既, 果的解释 果 ǒ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 种子 的部分:果实。果品。果木。 结果 (a.结出果实;慧桐b.肢蔽事情的结局或成效)。 结局,与“因” 相对 :因果。 成果 。 坚决:果决。果断。 确实,真的:果真。如果。 充实 ,饱足:果腹。

业报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业报是什么意思 【业报】

(术语)应于善恶业因之苦乐果报。又业因与果报。宝积经九十六曰:“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

问题二:业报是什么意思 业报意指业的果报。又称业果。指由有漏之善、不善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按,有漏之善、不善业有异熟、等流诸果,无记及无漏之业则有等流、离系等果而无异熟果。今唯称此中有漏之善、不善业所招感之异熟果为业报。《成实论》卷八〈三受报业品〉谓善业得乐报,不善业得苦报。又,《杂阿毗昙心论》卷一云(大正28・879a)改凳缺:“彼报生者,善、不善业报果。三恶道是不善业果,人天是善业果。”

问题三:因果,业报 是什么意思。请问一下。 我认为最经典的核辩一句就是“ 有因,必有果。”直接简单明了的阐述了因果的本质。

“因缘果报”,也可以理解为“因――缘――果”,一粒种子埋进土里,如果没有水分养分和阳光照耀的“粗饥缘”,也未必能够开花结果。

这种同时互存和异时互存关系,其实也就是佛教所谓因果的关系。例如种子是因,芽就是果,因为先有种子,然后才有芽的发展,这是异时互存的因果关系。例如:以老师为主,那么老师就是因,学生就是果,相反的如以学生为主,那么学生就是因,老师就是果。这是同时互存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非常错综复杂,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这一果,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另一果。总之通过正面和反面来说明,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因,当然更没有一个绝对的果。

问题四:前世的业报是什么意思? 【业报】

(术语)应于善恶业因之苦乐果报。又业因与果报。宝积经九十六曰:“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

问题五:业报随身必亲受的意思 说的是佛家因果关系的事。业报 来自:佛光大辞典:业与报并称。意为业之报应或业之果报。谓由身口意之善恶业因所必招感之苦乐果报。或指业因与果报。又作业果。 整句意为:你做的好事、坏事都是自己的,早晚会善恶报应自己。

问题六:什么叫业报身? 业指所做的,报指果报,身是身体。每个众生的身体是什么样子,比如人的美丑黑白高矮,都取决于过去轮回时自己做的善恶业。说通俗一些,业报身就是工资,工资的多少,取决于你工作的性质和付出

问题七:酬偿业报是什么意思? 自己造的某种业因成熟了,累积够多了,能于五蕴法中起用了,自己要依此经受苦乐或不苦不乐了,就是所谓受果报,就是酬偿业报。

「业」的含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佛教用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果报,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为的业力,既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耐掘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力。

1、业因:我们再造作时,所做的行为,以及所做的事,称为业因。然而真正的业因是烦恼,如果没有昌枣核它,我们就不会造作,故烦恼才是造作(业)的真正之因。

2、业力:我们造作的行为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使我们承受各种果报。比如说我们骂人一分钟,这一行为(业因)一分钟后就已消失,但他有力量存在着,到将来有因缘时,它就形成果报,此称为业力。业力本身没有控制者,没有主宰者,是行为本身形成的力量。比如说天下雨,大地自然被它淋湿,它有一股令草木旺盛的力量存在着;我们造作各种行为之后,自然会形成一股岩配力量,将来我们就得要承受各种果报,此为自然界的现象。

3、业果:既是业报。我们过去造业,因缘成熟,就形成果报,称为业报。有了业因,就形成业力,但未必既有果报,因为业力形成果报,要依赖外在的因缘来引发,所谓因缘成熟,既是业力(一般人所说的业因)与众缘配合,而形成果报的;如果没有众缘,就不可能形成果报。故经中常说:「若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教中一个很著名的偈语,它的意思是:我们所做的行为(业因),形成了业力,它需要众缘来引发,才会形成果报。如果业因没有形成果报,它的势力可延续到千百劫之久,等到因缘会遇成熟时,我们必定要承受那个果报。老湿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37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