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阴法(佛说中阴身经)

佛家的中阴身理论
在今生的死亡与转生投胎之间,有一段过渡时期,这时期叫做“中阴”或“中有”(藏文bardo)。
中阴身并非血肉之躯,而是一种细微的心识身。并无实质可言,其形体是下一生将转生之形相,例如下一生将生于畜道者,中阴身形如畜相,但却无身影或足印。将生天界者之中阴身,色如金或白色,行走时是如飞行上升般的;将生为人之中阴身,其色为金而平行移动;当生于地狱者之中阴身,其色如焦炭,倒立地行走;将生为饿鬼之中阴身,身如水色,倒退行走;当生为畜者,身如烟色,行走姿态与畜类相同。有关中阴身之形相,在团团不同的经论中有少许不同之观点,以上所说的为格律派中较被普遍认同的说法。
中阴身的神智多会浮躁焦虑。当生于善道者,于中有期间神智会较为清明;当生恶道者之中阴身,神智则会混钝。
中阴身因非物质身体,故此亦不能饮食实质物品,只能以气味为食,或于有人作熏烟供养法时可得受饮食品以活命。
不论生前有瞎眼等生理缺陷或否,在中阴期间,中阴身皆六根具足,而且更自然会拥有一些神通,例如说类似天眼的眼神通及随念刹那间便能到达所想之处的神通等等。然而,这类神通,并不同于佛陀之神通,也并非修持所得之神通,而纯属业力所生之神通。刚才说中阴身可以随念而即达至所思之地点,但其中有两个地方是中阴身不能穿越的,一是佛陀成道之金刚座道场(注:即现今印度中部菩提伽耶之菩提树下),另一为当受生投胎之母胎处。除此之外,中阴身不受任何山、石、河、海等地理环境所障,可以自由穿行。有时候,中阴身会流连于生前故居,但亲友是看不到中阴身的,而且因为人类身上有气味,中阴身无法太亲近,从而令心中生出很大的悲伤。
虽然中阴身有类似天眼的神通,能见到许多凡人眼睛见不到的东西,但中阴身相互之间却不一定能见到。同类的中阴身可以互相见到,但不同类者互相是见不到的。我们凡夫的肉眼,亦看不到中阴身。常常有人说自己梦到或见到已故的亲友求索供品,这些只是一些鬼道众生幻化的把戏,藉以骗取饮食,并非真的是自己已故亲友的中阴身或其“鬼魂”。不同类之中阴身所见到的景况并不相同。当生三善道者之中阴身,所体验到的是悦意的景况,天色有如月夜;下一世当生恶道者,中阴期间经历犹如黑夜之景况,而且会见到斗争不绝之情景。中阴身或会见到三条可怕的深渊及听到如山崩、海啸、火燃爆裂及烈风吹动的可怕声音。这些都并非客观的景况,而是生前贪、嗔、痴三烦恼之幻相及四大元素颠倒而幻化出的。此时,亦可能会见到如鬼王等魔众追打,或各种美女前来献媚。这些都是自己内心的幻相及业力所现,并非真实的景况,只如梦境一般,但对中阴身来说,它们却十分真实。
中阴身的周期,至长亦不超于四十九天,这是一般的情况。在某些例外的少数情况下,中阴期亦有可能更长。中阴期间,中阴身每七天便会经历一次类似死亡的经验,然后又换一个中阴身,直至有因缘投胎为止,但一般来说顶多也不过会换七次中阴身。有些众生的中阴期极为短暂,有些则维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亲友或师长代为布施、供养、超度及修善行,仍可改变其下生转世地点。此外,由于中阴身心识极为明了,对佛法引导极易蠢猜接受,此期间由大师之辈以法力摄召其前来开示,是极为有效的。迁识或度亡之事,以与死者有法缘或血缘关系的带或型大师为最有效用。但如那洛巴等一代宗师者,则不论有缘与否,亦可轻易地为亡者度脱。
在四十九天内、一旦遇上适合的因缘时,心识便会再度投生,其中阴身便告结束。投生的过程有许多种,例如有业缘当堕寒地狱者,便会遇热而心欲得凉,便感召生于寒地狱中;当生热地狱中,因为感寒而欲得温暖,便投生于热地狱中;生前喜杀生者,幻见有猎物在前,趋前时却不见猎物,中阴身于怒心中死去,心识投生于父精母血的混合体中。
总之,中阴身的目的地是六道轮回中的其中一道。
大乘佛教中有哪部佛经里面讲到了中阴身?我问的是哪部佛经?佛经。佛经。不是其他的佛典。
很多佛经都讲到了中阴身,宝积经、正法念处经、菩萨善戒经等。
可以看看《佛说入胎经》。
佛教怎样解释中阴身?
中阴身的东西直接看经论吧,正法念处经、瑜伽师地论液册、毗婆沙论、俱舍论都有说到中阴或中有。我建议可以看看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意地所作业的部份,内容不多,但是重点都有,关於入胎为人这一部份,入胎经也有描述。
按入胎经或瑜伽师地论的说法,证果的圣人或菩萨或转轮圣王不管,一闹好宏般凡夫的中阴身投生为人,就是中阴对父母起了颠倒见才有入袜弯胎,要说不起邪念,不要说什麼失去人身,那就根本不会有入胎这件事情。
他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如何在中阴身的阶段中念佛自度,不在中阴身怎麼入胎,这里出点错误也不用太计较了。
哪本佛经讲中阴身是怎么形成的还有临终如何证法身
我看过的经陆昌书有《佛说入胎经》,这本经搭春很有意思的。还有就是《瑜伽师地论》这个对三界六道介绍最详细,不过不是一般人看知悉耐的懂的。还有就是《中阴经》我没看懂。
请问佛教里提到的中阴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含义?是灵魂吗?
《大乘显识经》卷下云:
识弃故身,新身未受,当尔之时,识作何相?佛告大药王子言:譬如人影,现于水中,无质可取;手足面目及诸形状,与人不异。体质事业,影中皆无。无冷无热及与诸触,亦无疲乏、肉段诸大,无言声、身声、苦乐之声。识弃故身,新身未受,相亦如是。(《大正藏》第12卷185页中)
中阴身是连接前后生的中间环节,由前生惑业决定后生处所,因果相招,法尔如是。因此论文云“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他”是谁呢?并非别人,还是自己的“见思烦恼”的业因所感之果。以未证得无生法忍,于生死分上,不能自在主宰。如佛经云:“世间一切法,唯因果无人”(无人即无我,无自在主宰力)。《楞严经》卷八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大正藏》第8卷143页中)人当临命终时,于脑海中,会将平生经历、所作所为的一切善恶好丑事情,势如潮涌一般地一时浮现,即使为时短促,也会历历分明。回忆到善事好事,心则愉悦,身则安隐;回忆到恶事丑事,心则忧戚,身则痛苦。还有前生所造善恶诸业,若报缘时到,此时也会显现。如论文云:“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身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
“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正是说明业强报先、心随业往而不由自主。
“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是说过去所造业力。“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是说现在的一念心力。业力纵然强大,如果临终之际的一念心力,倘能超胜于业力,凭这一念殷重的心力,对受生处是可以起到决定作用的。如梦东(彻悟)禅师云:
吾人生死关头,惟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知枯并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惟重,业力惟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惟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卍续藏经》第62卷336页上)
吾人洞明此理,即应以殷重心,专修净业,则净业必强;心重业强,命终定生净土。若平素存心,旁骛余业,不以净业为重,则“无常杀鬼”,一旦到来,中阴境界现前,便不由汝做得主宰了;“自恨早不预修”,悔之晚矣!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四说中阴身投生时种种情形。其中,人死又托生人的情形如次:
若人中死,还生人中,有何等相?云何希望?其人死时,若生人中,则有相现,云何希望?若生人中,于临终时,见如是相:见大石山,犹如影相,在其身上。尔时其人,作如是念:此山或当堕我身上,是故动手欲遮此山。兄弟亲里见之,谓为触于虚空。既见此已,又见此山,犹如白氎(dié:细棉布),即升此氎,乃见赤氎,次第临终。复见光明,以少习故,临终迷乱,见一切色,如梦所见。以心迷故,见其父母,爱欲和合,见之生念,而起颠倒。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与父交会,谓母妨碍。当于尔时,中阴则坏,生阴识起,次第缘生,如印所印,印坏文成,是名人中命终还生人中。(《大正藏》第17卷200页下)
《大乘义章》卷八,介绍中阴身的有关问题。
1、中阴身的“有无”:依大乘经论说,有无不定,上善者或重恶者(如五逆等)趣报疾速,则无中阴;余业(平生善恶不显着者)则有中阴。
2、中阴身的“生分”:胎卵湿化四生,皆有中阴;所有中阴,皆是化生。
3、中阴身的“形类”:中阴身的形态,依其前生之业,将往何道投生,中阴身便现该道形态。若欲生搭迹天道,则仿佛似天人;乃至将堕落地狱的中阴,仿佛地狱形类。
4、中阴身的“形量大小”:若是将欲投生人道的中阴身,其身形有如“有知小儿”(大约相当于四五岁孩童的大小),趣生天道的中阴,比天人身量小。投生余道的中阴,皆比该道众生的身量小。
5、中阴身的“形色”:如《地持经》卷八说,中阴身的颜色,有好(善)、恶两类。好色中,又有极好(大善)色和微好(善)色的分别。恶色中有极恶色和恶色的分别。极好(大善)色的中阴身,如明月光;微好(善)色的中阴身,如“波罗捺”衣。极恶色的中阴身,如夜黑暗;微恶色者如黑羊毛光。
6、中阴身的“趣向差别”:要堕地狱的中阴身,堕时足朝上头朝下,直趣地狱;至地狱中受报之时败高,形如人立。中阴上生天道时,如箭射孔。中阴投生余道则倚行(用行走的方式)。
7、中阴身的“相见不同”:一般说来,是上能见下,下不能见上。如地狱中阴,相互但见地狱中阴,不见余者;畜生中阴,能见畜生、地狱中阴,不见余者;乃至天道中阴,能见下五道一切中阴。
8、中阴身的“所食不同”:欲界中阴,具足四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此中段食但食人间食物的香气。天道中阴,无此段食,但有识触、意思食等。
9、中阴身的“衣服有无”:诸天中阴,一向有衣。人道中阴,则不一定;有福德者、有惭愧者中阴有衣,余者则无衣。
10、中阴身存在的“时分”长短:教中人有三种说法。一说:极短一念,极长七日,若过七日不得生处,则前中阴灭已更受一中阴。二说:中阴极长七七四十九天,必得投生处所。三说:中阴身寿命长短不定,乃至下一生处的父母未和合来,常在不灭。《大乘义章》的着者净影寺慧远法师认为,此三说中,第三说(长短不定)为善。
11、中阴身的“阴质”:中阴身形,色极精微,无有余缘,能坏其根。即是说,中阴身是人间人类看不见的极其精微的色质,即俗所谓的神识生命,所以是不可摧坏的(世人被他杀或自杀,不过是肉体被摧坏而已,神识生命则是永在的)。如是中阴身具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并且非常猛利敏感,其程度超过诸天;一切世界,应受生处,见闻无碍,具有求生的快速自在之力。
12、中阴身的“染净、圣凡”:中阴身有染有净;染污者投生六道之中,【清净者则超凡入圣。】(《大正藏》第44卷618、619页)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41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