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有声书(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辅助材料答题)

生命的痛苦以及解脱之一: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之烦恼
转自济群法师
三、烦恼
如果说无知和执著是生命痛苦的根源,是因为它们会导致烦恼的出现。而烦恼不仅是痛苦的肇事者,它的本身就是痛苦。一旦我们感染了烦恼的病毒,内心的宁静就会彻底破坏。烦恼潜伏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据着我们的心灵,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把烦恼带到哪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如影随形。
那么,众生的烦恼究竟有哪些呢?佛经中称有八万四千烦恼,包括欲界烦恼、色界烦恼和无色界烦恼。三界内,不同生命层次具有不同的烦恼。其中,根本烦恼为六种,它们是一切烦恼生起的土壤;随烦恼为二十种,随根本烦恼的作用而生起。我们首先来认识纳世一下几种根本烦恼。
根本烦恼的第一种为贪心所。贪心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活动之一,即对自己喜欢的境界产生染著心和占有心。
当我们的心被燃烧的贪婪占据时,就会失去对行为的制约,为满足贪欲而无所不为。因为贪著财物而不择手段;因为贪著女色而坑蒙拐骗;因为贪著地位而结党营私;因为贪著虚名而自赞毁他;或者因为贪著别人的所有,而不惜践踏自己的人格,以谄曲、奉承的手段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贪的范围更是十分广泛,《成唯识论》曰:“贪于有、有具,染著为性。”“有”是三有,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有具”则是三有之因。三界现象及能招感三界现象的因缘,都是众生贪著的所在。我们贪著身体、贪著财富、贪著事业、贪著地位、贪著名誉;我们贪著美味的佳肴,贪著悦目的色彩洞乎肢,贪著悦耳的声音,贪著动听的恭维,贪著舒适的住宅,贪著惬意的环境……总之,我们贪著一切的一切。
贪著使我们的心不由自顷者主地为之牵引,产生种种挂碍。当贪著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的心被强烈的希求占据着、折磨着,甚至导致病态的渴望,使我们无视道德的规范,无视法律的约束,在贪欲驱使下胡作非为。即使在贪著得到暂时满足之后,我们的心依旧不得安宁,又会因为害怕失去这一切而陷入患得患失的恐惧中。而那些被充分鼓动起来的欲望,更会魔鬼般继续摧毁我们的理智,使我们在贪著的陷阱中越陷越深。
从个体生命来说,贪欲是烦恼的根本,而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贪欲又是一切人为灾难产生的基础。贪著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随着欲望的升级,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吞噬着地球有限的资源:森林被过度砍伐,矿藏被盲目开发,空气被污染,水源在变质……资源急速消耗和贪欲不断增长所形成的恶性循环,正在世界各地蔓延着。仅仅几代人的生存时间,我们对自然的破坏,就已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今天,我们几乎是卡着大自然衰竭的脖子在索取。如果不能有效克服我们的贪心,不能将我们的占有欲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而是继续发展它、纵容它,那么,要不了多少时间,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只能是满目疮痍的大地,只能是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家园。
与贪所表现出的占有欲相反,嗔则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所产生的排斥及恼恨心理。
嗔的表现形式很多。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发现由于嗔恨导致的辱骂和争斗。或是因意见不合而彼此恼羞成怒,或是因利益冲突而彼此怒目相向……当他人对我们构成影响和伤害时,都会引起我们的嗔恨,更有甚者,还会将属于自己的过错迁怒于他人。
嗔恨使我们内心失去平静,可是,我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嗔恨实在是愚痴的表现。当我们生气时,等于是“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使自己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嗔恨又能使微小的冲突不断升级,当嗔恨心被付诸于行动时,理智不见了,道德不见了,甚至法律也不见了。正如佛经中所说的那样:“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嫉妒也来自于我们的嗔恨心。虽然人类的心灵可以比天空更为广阔,但也可以狭窄到不能容纳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当嫉妒遮蔽了我们的心灵时,我们容不下别人的荣耀,容不下别人的成功,容不下别人的幸福。嫉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我们会出于嫉妒去诽谤他人,干扰他人,处处为别人设置障碍。我们甚至会在极端的嫉妒唆使下,置他人于死地而后快,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为了对治嫉妒的产生,佛经中特别提倡随喜的功德。当别人做慈善时,当别人精进修行时,当别人取得进步时,我们只要由衷地欢喜,真诚地赞叹,所得到的功德就能和他一样。所以,随喜是非常殊胜的方便法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有效克服嫉妒的产生,更是我们成办世出世间功德的捷径。
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骄傲,也是根本烦恼的重要组成部分。慢心会使我们妄自尊大,因而蔑视他人,对于有才有德的人不肯谦下。慢心还会使我们我行我素,造作种种恶业。慢心所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慢:当他人在能力、学问等方面确实不如自己,或与自己不相上下时,慢心重的人就会自高自大,对他人加以轻视。
过慢:当他人不论在哪方面都与自己相等,或确实超过自己时,过慢却使我们固步自封,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慢过慢:当他人不论在哪方面都远远胜过自己,慢心自负却使我们歪曲事实,仍然认为自己胜过他人,也因此不能容忍他人所应获得的荣誉和赞叹。
我慢:五蕴和合的生命体,本是没有我的,但我们由于妄见的缘故,总是以为其中有“我”的存在。并进一步夸大自我,抬高自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人人都应尊重我,都应听我的指挥和差遣,都应以我的意志为转移,乃至希望整个世界都围绕着我和我的需要运行。
增上慢:有些学佛的人,在修道过程,稍微有了一点感应,有了一点受益,就误以为自己证到了什么果位,因此自鸣得意,不可一世。很多因盲修瞎练而走火入魔的人,基本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卑慢:有人生性自卑,自甘沉沦,但对他人的长处也不以为然。不管他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无知,全然不知谦下,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优点,不懂得谦虚使人进步。
邪慢:很多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学问和德行,但为了博取世间的名利,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就通过种种虚假的手段宣传自己,沽名钓誉。
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一个慢心重的人,无论是学识还是道德修养都很难有所长进。因为他看不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所以目中无人。对于别人的意见不会认真听取,对于别人的学识也不会虚心学习,这无疑会阻碍我们的进步。
我们经常所说的“文人相轻”,也是因为慢心造成的。大凡有特长的人,我慢总是特别重,一方面觉得自己有我慢的资本,另一方面,整天接受别人的恭敬赞叹,我慢不断得到滋养,以至产生这样的错觉,以为自己的确就是那么了不起,就是那么胜人一筹。
慢心也使得人与人之间难以和谐相处。一般来说,我慢重的人自尊心总是特别强,时时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容不得他人对自己的轻视。同时,由于过分看重自己,往往不能以平等心对待他人,不懂得对他人表示应有的尊重,甚至随意伤害他人。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我们若是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得尊重别人,以友好的姿态对待别人。倘若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总是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对他人的轻视,别人自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反馈于你。同时,自尊心过强的人情感往往很脆弱。在他的眼中,自己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因而只能适应于别人的顺从,适应于恭维赞美之词,一旦受到打击,精神很容易崩溃。(待续)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最新txt全集下载
生命的痛备察睁苦及其解仿岁脱 txt全集小说附件没纯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济群法师谈《生命的解脱及其痛苦》
先忏悔一下,学习了这么久,依然会为一些有的没腔指的自寻烦恼。
重温一下法义
1、造成生命痛苦的根源
无知,缺乏透视宇宙的人生智慧,对一切事物在虚妄分别的基础上,产生执著。无我执我,无常执常,执垢为净,执苦为乐,执著带来了牵挂、烦恼和痛苦。众生的烦恼如影随形,内心的宁静被彻底破坏。贪心、嗔恨、慢心等八万四千种烦恼造下身口意种种恶业,所造扰圆吵业力,不论善恶都是有漏的,终将招感充满缺陷和痛苦的果报。
2、获得幸福(解脱)的方法
世间的幸福是有漏的,真正幸福是摆脱无明,解脱生死。获得真正幸福的方法:树立正见、在修行中、生活中时时以智慧观照内心:认识因果、无常、缘起性空。不被假相所惑,避免贪嗔痴,避免执缓侍着带来的痛苦。认识自己,从根本上把握命运,完善人格,方能得大自在。
通过学习,,我早就知道了佛教将人的行为分为善、恶、无记三种及其相应表现,知道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哪些是应该做的,特别要时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当不善的心念萌芽出现时,就要及时阻却以避免其在未来撒下不善的种子,更应避免因有漏恶业招致未来的苦果,从而离苦得乐。
从师父的开示中,我更知道一个人大多数 的行为是无意义的,是无记的。
譬如我今天下午的言行,完全没有必要,属于无记。
,
生命的痛苦以及解脱之一: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之执著
转自:济群法师
二、执著
由于无知,我们还会进一步产生执著。
众生的执著几乎遍布生活的时时处处,经论中将此称为遍计所执。“遍”是普遍,“计”是计度分别,就是对一切事物进行普遍分别。当然这种分别是不兄物毕正确的,因为它来自我们对世界的无知,来自错误观念所产生的分别。而“所执”就是我们的执著,在虚妄分别的基础上加以执著。对于这种执著,佛教将其归纳为两类:
1.法执:
即对法的执著。说到“法”,我们通常会理解为法律或法则,而佛教中所说的“法”是广义上的,包括世上的一切:不论是精神的、物质的,还是有为的、无为的;也不论是善良、清净的,还是丑恶、染污的……都属于“法”的领域之内。
所以,“法”在佛教中的定义为:“轨生物解,任持自性。”“轨生物解”,是说能使人了解它是什么;“任持自性”,是说法具有自身的体性,或者说拥有自身的特征。如水以湿为自性,因为它拥有湿的特征;火以暖为自性,因为它拥有暖的特征……总之,一切事物都可以从法的角度去分析。
明白了法,再说法执。众生的法执非常普遍,比如我们对名言概念的执著。其实,语言不过是后人约定俗成的符号,与事实并非一体,就像我们说到“火”这个词不会烧嘴一样。但众生愚痴,总是将名言概念执为真实的存在,其中尤以对名字的执著为甚。
除了名言的执著,我们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是呵护备至。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我们的一生,与其说使用身体来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服务,不如说,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做了身体最忠实的奴仆:忙于它的吃,忙于它的穿,忙于它的住,忙于它的享乐,忙于满足它的种种欲望……甚至忙了几十年还嫌不够,希望能永远地忙下去。在古代忙于炼制丹药,到现代又忙于病体的冷冻,为了长生不老的幻想,忙出种种匪夷所思的花样,结果自然是徒劳。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地球尚有毁灭的一日,何况我们脆弱的色身?
佛经告诉我们:“有生无不死。”若是我们把色身执为永恒不变的实体,就难以面对它的衰老,面对终将来临的死亡。
我们还对身体的色相执著不已。尤其是女孩子,对容貌的珍视更甚。不惜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装修身体,涂脂抹粉、变换发型,搞得全身细胞不得安宁。其实,我们的身体远不如自己以为的那么干净,不必说腐烂的死尸,就是青春妙龄的少女,体内又有些什么呢?皮肉下不过是骷髅般的骨架,骨架里不过是无法美化的五脏六腑,至于脏腑间的内容,就更是污秽不堪。每天,我们正是带着这些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四处走动,不但不嫌弃羡芹,还要将它们套上华丽的包装,百般珍爱。虽然我们的身体“九孔常流不净”,但众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执身为净、为常,才引起了许多无谓的烦恼。因而佛陀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要“观身不净”、“观身无常”。
身体以外,我们还执著财富为实在。随着社会的商业化进程,金钱万能的口号已经响亮到肆无忌惮的地步,似乎有钱就有一切,所以一切都在向钱看。当然,从生存需要出发,适当的物质财富是必要的。但是,在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的今天,人们对财富的执著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金钱被奉若神明,而挣钱则被当作生活的唯一目标。对很多人来说,拥有财富已不仅是为了生活的保障,更是使贪欲得到满足的手段。可我们想过没有,积聚的财富终将消散:窃贼会千方百计来瓜分它,儿女会心安理得地挥霍它,即使是牢牢地锁在保险柜中,通货膨胀也会使它在一夜之间成为精美的废纸,更不必说天灾人祸的降临。如果我们将财富视为永恒,无疑是在生命中埋下了又一粒痛苦的种子。
对异性的执著也是导致痛苦的原因之一。我们所向往的两情相悦一旦落入现实,总会带来这样或是那样的不如意:或是由于单相思而带来求不得苦;或是由于天各一方而带来爱别离苦;或是由于生活中的摩擦而带来怨憎会苦。若是双方彼此爱慕,又会进一步希望相爱到永远,可世间是无常的,心念是无常的,无论什么样的爱情誓言,都难以经受无常的考验。世人总是将结婚成家作为人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不知这正是麻烦和牵挂的开始。
除此以外,众生的执著还有很多:蚂搏对地位的执著、对事业的执著、对名誉的执著、对亲人的执著……殊不知,世上的一切都是无常而虚妄不实的,如果我们将其妄执为有,妄执为常,就好比是作茧自缚。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缘起的假象,认识到性空的原理,才能从根本上破除我们的执著。
2.我执:
我,是主宰义、常一义、不变义。
众生总觉得在自己生命中,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作为主宰。因此,时时为我着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一言一行都反映出强烈的自我:我喜欢,我讨厌;我爱,我恨……如果作个统计,我们一天不知要说多少个“我”字?
因为有了“我”的观念,进而产生我执。
通常,我们会执名字为“我”。但凡听到自己的名字,总会引起特别的关注,觉得这个名字就是我,赞叹它就是赞叹我,毁谤它也是毁谤我。其实,我们的名字只是父母取的一个代号而已,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否则,我们只需换个名字,就能将自己变成另一个人,而那些有别名、笔名等不同名字的人,又以什么作为“我”的象征?所以说,执名字为“我”,为之忧喜,实在是毫无意义。
我们也会执身体为“我”。色身乃是四大假合,其中何尝有“我”的存在?所以禅宗的祖师会问:“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在我们的身体中,究竟什么代表了真正的“我”?在医学发达的今天,组成我们色身的许多部件都可以进行移植、再造,如果其中的任何一部分是“我”的话,“我”的概念早已被现代医学所挑战:经历了整容手术的“我”是谁?经历了心脏移植的“我”是谁?可凡夫却由于无知,将当下这个虚假的色身妄执为我,所以,就会为了容貌的美丽或丑陋,为了身材的魁梧或矮小,为了身体的健康或衰弱而斤斤计较,徒寻烦恼。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佛法所说的“身为苦本”的原理。
我们还执服装为“我”,格外注重外表的包装,以为一身名牌就高人一等;我们还执工作为“我”,职业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处世的面子所在;我们还执地位为“我”,一旦身居要职就不可一世、趾高气扬……其实,服装、工作、地位与真正的“我”又有什么关系?当这一切发生变化时,“我”是否也会随之起起落落?
众生的执著形形色色,遍一切时,遍一切处,归纳起来不外乎我法二执:无我执我、无常执常;执垢为净,执苦为乐……正是由于执著,带来了无尽的牵挂和众多的烦恼,带来了种种事与愿违的痛苦。我们只有用智慧的观照破除无明和执著,才能体会放下的自在,体会冲出樊笼的解脱。(待续)
生命的痛苦及解脱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导师从人生重要的是生命,希求的是幸福,如何能从人生获得幸福?从两部分来开示
一.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
1.无知,从佛法的观点看无知,缺乏透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错误的观念,迷信不良习惯也来自于无知。
2.执着,由于无知,我们还会进一步产生执着,所执就是我们的执着,佛教将其归纳为两类,法执,明白了法再说法执,众生的法执非常普遍,对各种语言概念的执着,对身体的色相的执着。不退还执着,财富的实在对异性的执着,也是导致痛苦的原因之一。充分认识到缘起的假象,认识到性空的原理,才能从根本上破除我们的职着,我执也带来了烦恼,我们只要用智慧的观照破除无明的执着,才能体会,放下者橘茄自在,体会冲击樊笼的解脱。
3.烦恼,如果说无明和执着是生命痛苦的根源,是因为他们会导致烦恼的出现,根本烦恼的第一种为贪心所,三界现象及能招感三界现象的因缘 ,都是众生贪著的所在,贪着使我们的心,不由自主的为之牵引,产生种种挂碍。
4.造业,烦恼不仅是扰乱内心宁静的因素,同时也使有情为其所感,造下种种恶业佛法把他的行为分为三种,既善的行为,恶的行为及就无污的行为,佛法所倡导的布施,就是自利利他,并慧级未尽来世的善行,善恶行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恶行,杀生不与取,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贪嗔痴也能导致种种恶业的造作,称新。应贪心会引起杀生,贪心为引发偷盗的行为,同样的嗔心 也能导致种种恶业的造作,嗔心念引起偷盗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业力 现世报,业报业,后报业,破坏定报业。
5.苦果,佛经中说,有情生命中有八苦交煎,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枳盛,我们现在的生命形成及处境,是经业力所招感的结果,而我们造作的业力,不论善恶都是有漏的,但佛法要我们了解苦,不是让我们被动首察地接受苦,而是要我们了解痛苦的前因后果,从而离苦得乐。
二.获得幸福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认识,众生流转生死的无明,因此正见为解脱痛苦之本,相信因果,认识因果,正是由于命运的可塑性,我们付出的努力才有价值,因果揭示了生命延续的规则,如果我们希望未来生命中拥有财富,现在就应该广修布施。
2.相信无常,众生正是由于对常的执着,才给生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们的心念是无偿的,身体是无偿的,国家和社会是无偿的,孜孜有求的财富是无常的,世界是无常的 ,无常使世界进步发达,无常也使人类文明最终走向毁灭。
3.相信缘起性空,缘起是佛法的核心思想,他贯穿于佛教的整个教人中,缘起又是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缘起的内容主要包括因缘,也是佛经中所讲的因缘,生储法,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 ,世间一切事物无不是缘起的。
4.不住于相,众生因为住于虚空妄不实之相,而起烦恼困惑,并由此造业,导致种种痛苦,如果我们想要从中解脱,就必须断除一切假象的执着,那么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以智慧透视世间一切事物,认识到因果和无常的规律,认识到空性了不可得,只有洞悉事物的真相,我们才不会被他的假象所迷惑,才不会执着其上菩萨在度众生时也要不主于相,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不住于相在修证佛法的过程中,同样要不住于相,不助于相才能解脱,生命痛苦,《心经》告诉我们,要用般若观照一切,认识到世间无物了不可得,就能心无挂碍无挂碍就无恐怖,从而远离颠倒梦想,达到究竟涅盘,涅盘是永恒的幸福宁静,只有证得涅槃,生命才能彻底解脱。
5.息灭妄想,打坐,念伍仿佛,止观,观心,参活头能息灭妄想。
6.认识自己,如果我们想从痛苦中得到解脱,首先就要认识自己,不落于思维是认识自己,明心见性是认识自己,无始以来众生都是因为不认识自己,于是认贼为子,随着妄想分别沉溺于六道之中,倘若我们认识自己的本地风光,就能息灭烦恼妄想,不被处境的迁流变化所牵引,从而开发出生命中的智慧潜能,从根本上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进一步完善人格如是方能得大自在。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每个人都关注着生命,为了追求幸福,得到了幸福。物质丰衣足,生活便利的时代,各种享乐层出不穷,而现实生活中,烦恼还没过去,新的痛苦又来了,身心疲惫而造成痛苦的根源是执着导致痛苦原因之一。我的一位远亲戚命运坎坷,两次婚姻都不理想,第一次婚姻嫁的是海洋里捕鱼的,死于肝癌,第二次婚姻嫁到了农村,家里有3个孩子,生活很艰苦,后来一个孩子成绩非常好,为了要考外语学院得了精神分裂症,又死了,后嫁的丈夫在前3年死于食道癌,命运对我这远方亲戚很是不公平,不管在生活和精神方面都是很痛苦。读了这课知道一个人的富贵取决于她的福报,而福报的来源于布施,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在这个一直无常发生的事情中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要相信因缘因果,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过去种下的业因,可我们能够改变缘的推动,同时也让我对佛法有了了解 对我刚进三级修学感到很幸运,遇到了导师和班级辅导员,也感恩三宝加持,让我能够明白生命的痛苦和解脱。
如何解脱人生的种种痛苦?
解脱人生的种种痛苦如下:
接受人生的无常,接受人生的痛苦,才能摆脱人生的痛苦。
我们需要明白,任何关系都不是恒定的。我们要想摆脱关系对我们的困扰,最关键的是需要明白,任何人从来都不是完全隶属我们。无论是自己的丈夫,还是妻子,亦或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特定成长轨迹和人生。人生绝大多数痛苦和烦恼大都来自我们在关系中的困扰。
我们被关系困扰,大都来自在我们内心的潜意识中,你会认为这段关系,你是隶属我的,从而才会造成彼此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够从生命的源头来审视,任何关系的本质其实都不是隶属自己,每个人都蚂敏贺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当你拥有这样意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关系是发现彼此的关系闷派从来不是隶拿穗属,也不是附属关系,而是自由的个体,我们就能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而是获得自我心灵的自由。
学会接受无常也是如此,这需要我们明白,我们和任何的人关系,最终都会失去。比如友情,有些人从我们生命中路过,但是最终我们失去了他们,是因为彼此有彼此的路要走。接受人生的无常,接受彼此生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最大的责任是对自己负责,我们就能从关系中解脱出来,找到彼此最好的相处方式。
人生的哲理:
1、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只是昙花一现。
2、我们总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3、我们诞生在这个世界是被迫的,这是最糟糕的事实。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
4、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是什么的描述(即本质),"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5、每个人都没有绝对的道德底线,只是诱惑不够。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经受得住集体的道德审判。我们要学会宽容,像谅解自己一样谅解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944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