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仰对我们的意义何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2.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信仰。
3.如何建立正确的信仰?
4.信仰的建立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5.通过举例分析,强化前四节所提出的观点。
第一节,信仰与人生。
通过分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4种错误认识,阐述了如何正面认识信仰,以及建立信仰对我们的意义何在,从而得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宗教信仰的结论。
这一节法义内容指出了目前人们缺乏信仰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无法认识到信仰对我们人生的意义,所以很难自觉接受。那建立信仰对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说,信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面对生死大事,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从入世间的角度,信仰是道德建立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完善道德,改善现实人生。
第二节,正信,迷信与邪信。
这一节通过分析迷信和邪信的本质及其带来的危害,以及阐述破除迷信和避免邪信的方法。让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宗教都等同于迷信,我们应该了解正信,迷信,邪信之间的区别,运用智慧,认真观察,慎重选择,从而建立正确健康的信仰,避免迷信和邪信。
第三节,信仰与理性,科学。
通过分析信仰与理性,科学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佛教信仰与理性,科学并不冲突,因为信仰的建立首先应以理性为基础,不然很可能落入迷信乃至邪信。其次,在掌握佛法知识以后,不是仅仅将佛法当作学术研究,而是应该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切身实践。
第四节,宗教与社会进步。
通过驳斥宗教是消极的,会阻碍社会进步,产生社会问题这样的观点,一方面来阐述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多样的,不仅限于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包括精神道德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人心问题而导致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依正见而建立的正信,反而可以净化人心,促使社会安定,给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第五节,信仰现象的分析。
这一节通过举例分析六种现象,进一步强化前面四节所提出的观点。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建立正确的信仰,并且安住在其中,通过理性指引,深入学修,依教奉行。
心得:
1.这次分享的是关于 “做个好人就行了,其实不必有宗教信仰”这个观点。
为什么对这一段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之前确实有师兄和我说过同样的话,而且当时我也很认同这种观点。可能是因为有这种想法的影响,所以之前我有过一段时间特别刻意地去做所谓的好人好事。但是实际情况是,不带着智慧,盲目地去做,有些时候反而会好心办了坏事。现在对照法义,发现我当时其实也是陷入了一种迷信。
这种执迷背后产生的原因,第一是我当时的发心不对,第二是缺乏智慧,对好人标准的理解太肤浅、模糊。而从本课法义上,学习到了佛教对好人标准的四步界定,我个人感觉,从佛教角度提出的这个标准,帮助我明了以后的修行方向和次第。但是它们的基础还是要回归到本课的中心内容,那就是我首先还是得依正见建立正信,并且不断去切实践行,这样才能使以后的修行之路走得更加扎实,更加长远。
2.反思自己为什么需要信仰?在现实中遇到困境的时候,我往往就会不知所措,不懂如何应对,那个时候,就特别希望有一位智慧的长者能够到我身边,指引我下一步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到现在我才明白,很多抉择必须得靠我自己去做,其实智者就在我的心中。只是现在她的力量还太微弱。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学习觉醒文化,建立对佛法的正确认识,来不断增长自己内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