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心得二十三

学佛前,认为佛教是禁欲的,不能杀生吃肉,不能谈恋爱成家,非常的苦,学习本课更清楚佛教徒对欲望是少欲知足,自利利他,很受触动:以前长辈常说要惜福,对食物,对衣物等,当时不懂事,不仅不听他的,还和他作对,觉得他老土,更要追求所谓高品质,剩菜不吃因为不新鲜,衣服过一季不穿因为不时尚,款式要追求标新立异,质量必须过得去,没想过我追求所谓高品质的外在,那我内在就是高品质的吗?我的生命品质是高品质的吗?

通过本课学习更清楚知道每个人福报都是一定的,如果不惜福,固定福报很快就会被消耗完,我的福报没给自己高品质生命,也没给自己培植更多福报,而把自己带向更烦恼迷惑/欲望不尽人生 。

现在本不爱肉食的我,吃肉更少了,因为六道本是一体,对于食物减少浪费,食有节制,不过目前对衣服欲望还没不是很放得下,我相信经过不断修行,智慧和慈悲的增长,自己也会慢慢改变,做到彻底少欲知足 。

关于当下修行方面,法义说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知,当下是过去归宿,当下又是未来开端,当下的语默动静会影响到未来生命 。可我的心每天都串习中,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不是陷入事情,就是陷入情绪和想法,因为无明,所有的过程都是不知不觉的,不知不觉制造很多情绪,不知不觉制造很多妄想,这些妄想和情绪的积累,构成我生命的存在 。这种生命是没有质量的,如果任其发展,未来还是这样,如果想改变生命就需要通过禅修,把心带回当下,感受周边的一切,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受慈经在说什么,

可道理明白,在现实对镜时,很难产生真正受用,比如很多人知道吃肉不好,知道买买买不好,知道晚睡不好,知道总玩手机不好等等,可这一切不都在发生吗,肉照样吃,看到喜欢东西照样买时时发生,晚睡更是众生常态,你能控制自己的心吗?

事情一旦发生容易沿着串习走,究其原因佛法智慧没深入内心,变成我们的世界观,只有通过事情一次一次发生,一一对境,一一思维,观察,验证,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智慧,才有能力真正利他,成就佛菩萨生命品质 。

所以任何引起你内心贪嗔痴情绪的事情,让你内心不再平和喜悦的事情,我们都要去思维,这是我们增长智慧的助缘 。

分享我的一个观察修:

我说你给孩子剥个虾把,他迟疑1秒,说你给他剥把,我瞬间内心升起嗔恨:怎么那么自私,然后马上觉察我凡夫心又起了,我就修止语,不说话了.但是呢,内心一直不舒爽,觉得他这样难道不是自私吗?为什么他就想着自己先吃,贪爱那虾,如此迫不及待的味道,所以身边的人都不管了吗?有着少许嗔恨 。

过了一个晚上,我早上又想起这个事情,我很想搞清楚我是怎么回事,他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对他没升起慈悲,为什么我就是觉得他自私

我就想用所学法义对治:

他之所以不想给自己孩子剥虾而是想自己先吃:因为世人有强烈的我执,我执会让人以自我为中心,多数想着自己过得好,而当时他对吃龙虾有强烈的欲望,他被财色名食睡中的食欲控制,当时的他就像沙漠中很久没喝水,看到水想马上饮水,他对喝到水和吃到虾欲望被满足产生虚假的幸福感所吸引,欲望有多强满足后的幸福感就有多浓烈,所以他当时是处于被欲望强烈控制状态,联想平时,他本身就很容易被欲望所左右,贪吃如餮餮之徒,认为享用美食才是人生至乐

我之所以凡夫心起,是因为我对他有设定和期待,觉得作为一个父亲怎么不把孩子先照顾好,怎么只能只顾自己呢,一个父亲就应该有责任有担当,照顾好家人是他的义务,而我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因为我生长在一个父亲长期缺席,父亲没承担家庭责任的家庭,而母亲承担养育五个孩子,因为太过辛劳经常把怨气发在我们几个孩子身上,如果我的父亲很有担当,那母亲就不会如此,我就会获得幸福,但是我控制不了我的父亲,所以我希望我的先生是一个有担当的父亲,那我就不会走进母亲轮回道路,我这是把自己幸福交给别人了

我经过对他对我的思维,我意识到他何其可怜一直被欲望所控制,造下多少业啊,而我呢,因为对他的设定和期待,我又再次陷入妄想,现在通过思维,我回到正面心态,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人生就自己去追寻,向内求,而不在像他求,期望他的改变达成我的渴望。期望他给我幸福,他也和我一样只是芸芸凡夫而已 。

所以想要改变人生从改变心行做起,且让我承担,轮回且让我终结 。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佛教文化网 »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心得二十三
分享到: 生成海报

学佛文章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