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安法师:净土宗九祖北天目灵峰蕅益大师佛学思想
蕅益大师的佛学思想淹贯宏富,兹仅以大师的净土思想,略标为三: (1)念佛即圆顿心宗 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佛一门。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之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中流出,亦无不还归此三昧门。净宗念...
蕅益大师的佛学思想淹贯宏富,兹仅以大师的净土思想,略标为三: (1)念佛即圆顿心宗 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佛一门。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之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中流出,亦无不还归此三昧门。净宗念...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 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弟子也;其有甫欲经戒者,皆是我弟子也;其有欲出身去家,舍妻子,绝去财色,欲来作沙门,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孙。我世甚难得值,其有愿欲生无量清净佛国者,可得勇猛,为众所尊...
衣食中无道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论语》 一个君子为学之道是非常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当他有一种理想追求的时候,就不能去在意日常的需求。一般大众(世俗人)都是要追求吃的好...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 这种生命的价值怎么去定位?这是一桩非常严肃的、重大的问题,但也是我们很难去进行定位的事情。因为我们凡夫的知见太狭劣,我们看不清楚。我们把假的当真的,我们把真的...
法藏比丘他知道他方世界的这样一个造恶业的原因,是由于有我执我见,所以还专门发了一个愿解决这个问题:【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天人,不再贪恋执着思念这个身体,要知道这个身体,这个我执、我...
问: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 大安法师答:活和死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往生的时候,这两个概念都是超越了。在你死的当下,就是你活的当下:你业报身临终在定之时,即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时。用智者大师这句话来考量,一般来说...
居士: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法师: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是针对十方无量根机的众生而发的,里面有摄凡夫众生的愿,也有摄他方世界菩萨的愿。而摄受众生往生的愿,便集中在十八、十九、二十这三愿中。对这三愿...
问:请问,怎样才叫?我是刚学佛的,什么都不懂,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什么都不懂,从不懂到懂一点,到逐步多一点,循序渐进。你学佛入门首先要三,读点佛教的常识,要从深信因果、深信轮回、深信有佛性、深信极乐世界这些作为入门的要径,然后尽量...
在临命终时由两种力量决定,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力,业力大就是随业流转;但心力更大,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所以讲旷劫殊勋,就无量劫以来,那种最大的功勋在此一举,就是要用殷重的心来念这句佛号,我们才能截断生死之流,叫横超三界,带业往生。 ...
问:文昌帝君因慈悲、怜惜妇人,而堕落人道,请问与佛教导发慈悲心有矛盾吗? 答:文昌帝君是一念仁爱之心,他也曾经佛法,想修出离道,但是大乘的还缺乏,功力不够,所以带着这一念怜爱之心,就一下子给这个张家的妇女做儿子去了,这是一个堕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