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不要临“死”抱佛脚
不要临“死”抱佛脚 假如从20岁就开始修行,到了80岁时,可能会直接进入来世的快乐生活。但这一生若迷迷糊糊就过了,临死却希望时光倒流、重新做人,那时已经没有力气了,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我曾看过一则小故事: 有两兄弟,住在80层的高楼上。一次...
不要临“死”抱佛脚 假如从20岁就开始修行,到了80岁时,可能会直接进入来世的快乐生活。但这一生若迷迷糊糊就过了,临死却希望时光倒流、重新做人,那时已经没有力气了,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我曾看过一则小故事: 有两兄弟,住在80层的高楼上。一次...
学佛的老人不痴呆 学佛是老人理想的归宿。很多老人学佛之后,精神上有了真实的寄托,对未来也有一种把握。所以,愿普天下的老人都能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善加抉择,以有意义的方式度过!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代诗人李商隐对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的...
如果认为“孝”就是养活父母,让父母吃好穿好,而没有用心恭敬他们,那跟养狗、养马又有何区别呢? 有些人在父母年老后,每个月寄一点钱,就认为自己很孝顺。其实这并不是“孝”。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
恶语伤人,会遭恶报 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心灵的外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 说话态度恶劣、语气生硬、暴躁无礼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他们势必招来诸多不满,甚至怨恨。先伤人,后伤己,一辈子都活在遭人嫌弃的...
相信报应,方能苦从甘来 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中,有些人财势富足,有些人却穷困潦倒,连基本温饱都无法保证;有些人长相端庄,有些人却丑陋不堪,屡遭众人嫌弃;有些人生活幸福美满,有些人却一生受尽煎熬……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并非无缘无故,也不是老天赐...
“忍”要经得起考验 有些人在修安忍时,过了一段时间,感觉修行不错,好像到了一定的境界,就开始沾沾自喜起来。其实,你没必要高兴过早,有时候,这种境界不一定经得起考验。 以前有一位老人,他脾气不太好,为了让自己不生嗔,就在客厅写下“百忍堂”三个...
无心犯下的过失,称为“错误”;故意去做的坏事,则称为“罪恶”。 “过失没有功德,但能忏悔清净是它的功德。”相反,假如有了过错却故意掩饰、文过饰非,这只会让自己又增加一条罪恶。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犯错是不可能的,但错了以后,...
常言道:“美酒越久越香,朋友越老越好。”亲近了多年的老友,彼此之间有深厚的情义,不要因为看到对方的一些毛病,就厌恶嫌弃,从而轻易舍弃。 朋友的真正价值,在于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都向好的方向勉励。对于无关紧要的事,用不着经常斤斤计较、小题大做...
我确信,一个人不管内心有何所求,只要一心一意祈祷佛,必会带来与自己根基和业缘相应的利益。甚至仅仅称一声“南无佛”,对今生今世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释迦牟尼佛: 若想缓解生活、工作的压力,最简单、最实用的禅修方法是:先专注盯着释迦牟尼佛像,看...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大乘佛教只讲报恩,不讲报怨。一般人做不到的话,也应尽量少一点报怨,多一点报恩。 他人若对自己有恩惠,要时时想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