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消除痛苦的四种转变
佛法的现实利益可以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的态度转变了,人生中的很多痛苦其实就不再是痛苦了。 一、平等的眼光 将我们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观念转为平等的眼光。 看看过去和未来,其实众生都是平等的。人家犯的错,我曾经也犯过;人家的好,...
佛法的现实利益可以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的态度转变了,人生中的很多痛苦其实就不再是痛苦了。 一、平等的眼光 将我们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观念转为平等的眼光。 看看过去和未来,其实众生都是平等的。人家犯的错,我曾经也犯过;人家的好,...
生命很宝贵,在宝贵的生命里却有很多痛苦,而这些痛苦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倍加积极、努力地去改善生命。 在我们凡夫的世界里,一切行为经验和外在的价值观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心态变形。我们的心已经不正常了,这个不正常的状态,就是凡...
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对时间无所谓的人,感觉与人交谈是一种享受。而真正了知生命无常、人身难得的人,却宁可舍弃财富,也不愿空耗时光。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时光飞逝如电,一去而不复返。从获得暇满人身,至命归黄泉,匆匆几十年,转瞬即逝。 世人...
失败是如何炼成的 傲慢,使人不见自己的过失,也不见他人的功德。如果一个人自傲而轻人,那么他不仅不被人们欢迎,他所具有的功德也将逐渐退失。 大作家海明威说过:“炫耀广博见识或渊博学问的人,是既没有见识、也没有学问的人。”傲慢会使人变得无知,甚...
把嫉妒心化为随喜心 看到别人快乐,心中应当真心随喜,替他高兴。如果实在生不起随喜,自己也要懂得克制,千万不要因嫉妒而发恶愿。 嫉妒,是一种极其普遍、又杀伤力极大的心态。若对超过自己的人无法忍受、心生忧恼,这就是嫉妒。 女人嫉妒别人的年轻、美...
耍小聪明的下场都不好 喜欢玩弄小聪明的人,就算暂时得到一些利益,也并不会长久,早晚都会坏事,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尽的祸患。 很早以前,森林中百兽过着闲逸、安乐的生活。因为没有兽王,百兽便商议寻找一个有资格的动物来领导群兽,于是四处寻觅。 一天...
钱越多,欲望应该越少 幸福的根本,并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金钱,而在于你减轻了多少欲望。欲望少了,虽卧地上,犹为安乐;欲望多了,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贪欲比较炽盛的人,很少有知足之时。他们视钱如命,就算是走路时,两眼也四处搜索,总盼望有什么意外...
要把父母的话当菩萨语 佛教的《善生经》中也说:“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凡是想要做的事情,首先应呈白父母,看能不能做。 有些人有了一点学问就傲气冲天,每当父母给他讲道理,就摆出一副不屑的神色:“拜托,你读的书都没有我多,还教我?”甚至大发脾气...
我们孝养父母的时间,每天都在递减,如果不能及时尽孝,以后定会终身遗憾。 很多人从小对父母的态度比较随意,一直以为父母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父母由于宠溺孩子,也不多加指责。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子女,等到想报答父母恩德时,父母可能已离开了人间,正所谓...
哪些“闲事”必须管 在过失方面,与自己无关的闲事,就不要管;但在利他方面,即使与己无关,还是应该去关心。 有些人在吵架时,常会说别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意思是,跟你无关的事,就不要多管,以免惹祸上身。 古人也讲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