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第157(佛说十善业道经105)

十善道业经的原文是什么?
十善业道经①
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旅敬奉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
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
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
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於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
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
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
,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
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 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
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汝今当②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於此正见不动,
勿复堕在断、常见中!於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於昼夜,常念、
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亳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
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
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
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
、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於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於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九、无恶道布;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
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③、资财盈积
,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
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
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
、永离 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
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
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
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
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
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
、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
、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带镇弊菩提者,后成佛
时,蠢族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於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
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
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
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
由於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
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
、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
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
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④归依佛,非余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
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於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
,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
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⑤。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於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
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⑥顺;母及妻子,无有能
以欲心视者。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
,所作必果。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
离 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
,无违拒者。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
,断诸疑惑。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⑦舍;信解坚
固,具大威力。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
见皆敬爱。
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
、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
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於
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
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劝摄化一切众生;念处
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劝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劝匪懈,常无迷
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
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
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
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
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十善业道经终〕
注①:本经以《大正藏》为底本,兼参考《佛教大藏经》其异译本为:「佛为娑
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宋 施护译。
(《大正藏》第15册一五九页、《佛教大藏经》第29册一五五页)
注②:宋、元、明三本及宫本,作「常」字。
注③:宋、元、明三本及宫本,俱无「者」字。
注④:宫本「唯」字作「惟」字。
注⑤:宋译本此文之后,复有一段经文如是:
「龙王!复次,观於十不善法微细之行,多堕地狱、饿鬼、畜生之趣。龙
王!观彼众生,若复杀生,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
业故,得二种报:一者、短命;二者、苦恼。
若复偷盗,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
报:一者、自居贫贱;二者、不得他人财宝。
若复邪染,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愚痴;二者、妻不贞正。
若复妄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言不诚实;二者、人不信奉。
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
若复恶口,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闻不重。
若复二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
若复多贪,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
若复多瞋,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称意。
若复邪见,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邪见;二者、懈怠。
龙王!若有行於如是十不善法,决定获得如是果报!复更别得无边诸大苦
蕴。」
注⑥:宋、元、明三本及宫本,「直」字俱作「贞」字。
注⑦:宋、元、明三本及宫本,「慧」字俱作「惠」字。
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又名:《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北宋施护所译为同经异译。 该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十善业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大乘佛教视该经为基础教材。
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详细地说明了造十恶业将要受的各种恶报,以及修行十善业的功德,内容提要如下:
1. 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
2. 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
3. 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
4. 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
5. 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
6. 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
7. 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
8. 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
9. 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
10. 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
一、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
1、于诸众生普施无畏;2、常于众生起大慈心;3、永断一切嗔恚习气;4、身常无病;5、寿命长远;6、恒为非人之所守护;7、常无恶梦,寝觉快乐;8、灭除怨结,众怨自解;9、无恶道怖;10、命终生天。
二、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
1、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2、多人爱念;3、人不欺负;4、十方赞美;5、不忧损害;6、善名流布;7、处众无畏;8、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9、常怀施意;10、命终生天。
三、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
1、诸根调顺;2、永离喧掉;3、世所称叹;4、妻莫能侵。
四、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
1、口常清净,优钵花香;2、为诸世间之所信伏;3、发言闭手成证,人天敬爱;4、常以爱语,安慰众生;5、得胜意乐,三业清净;6、言无误失,心常欢喜;7、发言尊重,人天奉行;8、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五、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
1、得不坏身,无能害故;2、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3、得不坏信,顺本业故;4、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5、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六、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
1、言不乖度;2、言皆利益;3、言必契理;4、言词美妙;5、言可承领;6、言则信用;7、言无可讥;8、言尽爱乐。
七、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
1、定为智人所爱;2、定能以智如实答问;3、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
八、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
1、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2、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3、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4、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5、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九、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
1、无损恼心;2、无嗔恚心;3、无诤讼心;4、柔和质直心;5、得圣者慈心;6、常作利益,安众生心;7、身相端严,众共尊敬;8、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十、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
1、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2、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3、唯归依佛,非余天等;4、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5、常生人天,不更恶道;6、无量福慧,转转增胜;7、永离邪道,行于圣道;8、不起没雹身见,舍诸恶业;9、住无碍见;10、不堕诸难。
人人皆有如来之佛相。接触《十善业道经》,我们有福了,所有一切庄严,皆福所生,依福所在。
唐译原典
《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佛说十善业道经 经文摘自《乾隆大藏经》第六十七册、七九五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轿察嫌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十善业道经的注释
注①:本经以《大正藏》为底本,兼参考《佛教大藏经》其异译本为:「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宋 施护译。
(《大正藏》第15册一五九页、《佛教大藏经》第29册一五五页)
注②:宋、元枯察正、明三本及宫本,作「常」字。
注③:宋、元、明三本及宫本,俱无「者」字。
注④:宫本「唯」字作「惟」字。
注⑤:宋译本此文之後,复有一段经文如是:
「龙王!复次,观于十不善法微细之行,多堕地狱、饿鬼、畜生之没悔趣。龙王!观彼众生,
若复杀生,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短命;二者、苦恼。
若复偷盗,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自居贫贱;二者、不得他人财宝。
若复邪染,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愚痴;二者、妻不贞正。
若复妄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没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诚实;二者、人不信奉。
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
若复恶口,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闻不重。
若复二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
若复多贪,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
若复多瞋,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称意。
若复邪见,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邪见;二者、懈怠。
龙王!若有行于如是十不善法,决定获得如是果报!复更别得无边诸大苦蕴。」
注⑥:宋、元、明三本及宫本,「直」字俱作「贞」字。
注⑦:宋、元、明三本及宫本,「慧」字俱作「惠」字。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960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