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达照法师净土开示(达照法师讲解)

学佛百科2023-05-0892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四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四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十方的一切如来,他从成道以后一直都会怜念众生。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称为十方,十方如来,不是指一个阿弥陀佛,或者一个释迦牟尼佛,是指一切空间当中的所有的佛陀。怜,就是档派怜悯、怜爱。念,就是念念不忘。他的整个身、口、意,身心意念当中,只有众生。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成佛了以后,也就是说有些人在生活当中遇到麻烦了,他就想逃避。他说我赶紧念佛修行,逃到极乐世界去,再也碰不到你了,没有这么多冤家对头了。实际上你错了,到了极乐世界去以后,你成佛了以后,你还要回来度他们,你成佛了以后,如果不想度他们,你还成不了佛。这十方如来,他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怜念众生。这就是佛的本意、本行,他应该这么做,他有这种功德。众生,就是我们有众多的生死集合在一起的,就是我们大家。

那么,佛念我们就象母亲忆念自己儿子一样,我们大家都是佛子。这个佛的亲子和庶子我们都没有份儿,只是佛的亲属。但实际上,另外一个“子”我们是有份的,就是佛子--佛的弟子。大家如果皈依佛门了,那都是佛的弟子,向佛学习,就是佛的弟子,十方如来都把九法界的众生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为什么说当成佛的儿子一样?我们大家自己的真心和佛性,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变坏、没有变化,我们本身具备的无边智慧、无边德行,我们真正生命的宝库自己完全拥有,现在都在。可是,这把钥匙自己丢了,这个宝库的门被自己锁起来了,自己总是在宝库外面绕来绕去。《法华经》说:“穷子一样。”自己家里财富万贯,但是你出去当乞丐、要饭去了,为什么呢?我们大家真心当中,并没有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的干扰,但我们大家天天就在追求色、声、香、味、触、法。所以,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佛子,我们自性也就是佛。那十方如来,他是果觉上已经究竟成佛,他看到这一点了,他可以教我们打开我们这个宝库。因此说,一切众生都是佛子。

佛回忆我们、忆念我们的时候,就象母亲忆念自己的儿子一样。“若子逃逝”,逃逝,就是如果这个儿子逃得很远,毫无音信。“逃”跟“逝”不一样,“逃”是指逃出去,还有音信。比如说我们大家学佛法以后,你知道有个西方极乐世界好走,我临终的时候,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信心一生起来,你已经给极乐世界捎去好信了,你已经给阿弥陀佛捎去信了。所以,我们大家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你一旦相信有极乐世界,一旦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七宝池、八功德水当中,就有一朵莲花是你的,那个莲花马上就生出来了。生出来,这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有信了:“你看,我这个儿子要回来了!他已经是给了我信号了。”如果你念佛念得越好,这莲花就开得越好。如果你明心见性了---“花开见佛悟无生”了,这个莲花开开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一开开,你在这里就是见性了。那么见性的人,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把这朵莲花拿过来接你去,到那边他自然是中品上生以上,九品莲花中,为中品掘亩上生以上。如果我们功夫用的不够,那个莲花苞,它还没行散贺有开开。没有开开,最下品的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在这个莲花苞里还要呆十二劫。你看看,还要呆十二劫,还要很长时间莲花才开。“花开见佛悟无生”,这个“花开”,就是代表我们见到自己的真心佛性,见到自己的真心了。所以你这个花才开了。因此说,这个净土法门很高、很伟大,就在这里。当我们自己逃离以后,虽然在娑婆,但是你能够一心念佛,发心要成佛,发誓愿要度众生,这个都是跟阿弥陀佛接上信号,跟我们十方的如来、我们的母亲捎去好信了,那回家就有希望。

“逃逝”的“逝”是指没有消息了,“逝世”就是去世,再也找不到他的音讯了。逃逝就两种人:一种人,就是我们还是凡夫,在这里用功修行了,知道回归;另外一种人,是指还不知道回归,迷途不知回,不知回归,这样的人也很多。有些人虽然相信佛法,或者对佛教有点好感,但是他不懂得真正对净土生起信心,也不懂得自己了生死,只求一些人天福报,这些世间的善法,这样的人才是属于逃逝的人,还是没有信号,只是给自己培养一些信心而已,培养一些善根。如果说,你能够生起信心,虽然逃到远处,那我们有可以回归的机会。这个“逃”和“逝”这两者都具备的人,后面有句话说,“虽忆何为”,就是极其悲感。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讲的这种悲感,就是说,十方如来都念我们,就象母亲回忆儿子一样。这个儿子,如果逃出去连音讯都没有,而且他还不想你这个音信,那这个母亲再忆念他、再想他,有什么用呢?虽然回忆他,虽然牵挂他,又有什么用?我们有时候也会想,我们这么慈悲,佛为什么不把我们接引去呀?那佛是一直在给我们接引的,只是我们大家不感应。就象电源已经接通了,开关我们始终不开一下,电灯始终也亮不了。我们看在社会上,很多人以世俗的智慧、世间的聪明做一些学问,批判佛教,也不懂得佛教的内容。有些人为生活所迫,就是只看到现实——人生几十年当中,甚至看到几年、几天当中的一些经济物质享受,他忘记掉自己心灵当中真正的无价宝藏。这个样子,就是“虽忆何为”---虽然天天住在寺庙里,天天到寺庙里去拜佛,那又有什么用呢?又怎么能感应呢?

第二种情况,反过来说“子若忆母”。如果这个儿子,他开始回忆母亲了,就是说他虽然逃在外面,他希望给父母亲、给家里写一封信,让家人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而且现在很想家,有这么一个想法---“子若忆母”啊“如母忆子”。一开始“忆”,这个效率很低,我们有时候说:“我现在很想修行了.”其实一天当中,你看看你自己二十四小时里有多长时间真正的是想佛、想修行、想了生死的?真正在念佛的,有几个时间呢?很少很少!恐怕有人说,《广论》里面有这么一个比喻,说当我们人的寿命是六十岁的寿命当中,你每天觉得自己在用功,最多累计起来时间也不会超过五年。十二分之一还不会超过,而且还是很精进的。这么算起来,如果我们大家学佛,如果遇到佛法的时间很晚,一天当中、一生当中真正用功的时间很少。那么,如果你用功时间很少,功夫不能成片,那你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佛的这种本意。佛经里面,佛法告诉我们的“真正的佛陀的悲心所在”。

如果我们能够象佛那样忆念——就是无时无刻。换句话说,你功夫成片了,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你参禅参得功夫成片,在这个时候,他是“如母忆时”,母亲回忆儿子的时候,她在时间上是一直都没有间断。而儿子呢?如果能像母亲这样忆念。“母子历生”,这个“历”,是历历分明。历历分明,儿子一直想着母亲,母亲一直想着儿子,从来没有丝毫的间断,这样的一个比喻。“不相违远”,因为他的心当中,就没有违背。那么,在心当中没有违背的时候,他的行为上也就不会太远,他会越来越近。我们大家,如果身体天天在一起,但你心里想的不一样,你也离得很远。所以,佛在佛经里说:佛弟子天天跟佛在一起,如果不持佛的戒,不持戒、不念佛、不修行,不修戒、定、慧,这个人“离佛千万里”。虽然你天天在庙里待着,你也离佛千万里。如果有弟子去佛十万里,他心里面能够知道持戒、知道用功,他也永远没有离开佛。我们世俗上的人,也是这样看。有人说,在一起最亲密的,是自己家里人。家里人经常叫做什么?形体在一起了,心情不在一起,貌合神离——表面上是在一起了,精神世界完全隔离。这种情况,就不是这种“不相违远”。只有母子相忆的时候,两个人都平等,这才不相违远。

前面用母亲和儿子的比喻,真正用功的方法在下面。

达照法师:念佛有四个阶段你在哪个阶段

达照法师:念佛有四个阶段你在哪个阶段

念佛法门,广大如虚空,清净无杂染,乃是释迦弥陀两土世尊自性清净心的全体大用实相妙理所彰显,非常殊胜不可思议。念佛人要在妄想当下转为念佛,唯此一处为下手功夫,离此更无玄妙可得。但精进修行持名念佛,作功夫时,进退得失,也要稍微了解一二,免得自己无端疑惑。

通常凳蔽渗人念佛可分为几个阶段:

最初阶段,信心猛生,精纯无比,感觉念佛真好,能令自己妄念消除,心常清净欢喜。

第二阶段,继续用功,反而逐渐感觉妄念又开始多起来,越来越多,源源不断,犹如流水,剪不断理还乱,并且容易发动习气无名烦恼。

第三阶段,妄想逐渐消停下来,自以为修行得力有受用,于是好言他人用功对错、得力不得力、好为人师,虽然内心较安,但是如果不觉察自己的习气在作祟,恐怕功夫会有退转的可能。

第四阶段,念佛精进,绵绵密密,隐隐进入安心无念佛号清明心灵澄澈的境界,枣脊如此功夫成片,即可打开本来,证得念佛三昧。仁者念佛还在初级阶段往第二阶段的路上并昌,不可懈怠放逸而退却哦!

达照法师:附体究竟是怎么回事

今将其「附体情况」和「附体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等,略加分析如下:

1、附体情况

附体情弯伍况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

第一,精魂鬼魅附体:就是人、畜、鬼三道众生的各类精怪附体。精:如狐狸精、蛇精、黄鼠狼精等畜生道的动物修炼成精之后,具有一定的神通力量,在特殊的机缘下,就可能附在人的身体上。魂:如灵魂附体等人道众生的过去业报关系,而导致了附在他人身上,却只能说自己的话,这是一种业报而不是神通所导致的。埋老或鬼:如大力鬼、含顷僵尸鬼等鬼道众生,嫉妒贪欲等恶念生起,以其鬼通之力,便可附体。魅:如依附于山川草木而成就神通力的老鬼,也是鬼道众生,时常捉弄他人,喜欢附体取乐。此类精魂鬼魅附体,一般都会有不详的征兆出现,即使暂时没有,而其结果也往往都是灾难患病之类。其实,这四种也都可以归属于鬼道众生所摄,情形亦很复杂,兹不一一详说了。

这类附体的表现是,身心受到了控制,丝毫不得自由,神经兮兮,言语动作不近正常行人,身体伴有所附精怪的气味。时而或有神通怪异情况出现,时而烦恼痛苦,喜怒无常,思绪混乱,记忆模糊,常受恐惧惊惶所束缚,真是苦不堪言。

第二,神祗附体:就是一些善良的天地神明附在人体。神:如中国民间跳大神的玉皇大帝下凡、王母娘娘下凡等,这是天居的神附在人体。祗:如民间跳大神的关公、齐天大圣、陈十四、妈祖等,都是属于地居的神祗附在人体。这类附体一般都不会危害人们,通常是劝人注意修为,行善积德等等世间有为善法。

这类附体的表现是,不要主动想到附体之神祗,就和平常人一样,基本能够正常生活工走,而附体的时候,却如喝醉酒一般,疲惫困倦,喜于任意演说种种是非祸福,劝勉世间一切众生尊重善行,但也是非恩怨极为明了,报复心也很强烈。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通常不会有太多负面作用。但对于修行者来说,却是最大的障道因缘。

第三,天魔附体:这就是佛经中说的着火入魔,天魔外道依其神通力,而附在修行人的身上。如六欲天的魔王波旬,及其手下魔兵魔将、魔子魔孙等,经常要来捣乱真正修行,而将要有所成就的人。这是防不胜防的修道大敌,但是必须一一战胜,将其节节击败,才有彻底解脱的一天。

这类附体的表现是,如同《楞严经》所说的那样,非常轻狂高傲,但又让人感觉他是高超于他人,表面上看好像是大修行人,或者就跟圣人一样,而实际上,其内心根本没有能够破除「五阴」的执著,我执极为坚固,生死岸边游戏,而将一切众生推落于生死苦海之中,罪大恶极,最为危险!

2、附体原因

以上这三类附体的情况,其原因也是多样的,也有相通的原因和各自不同的原因,他们差别的原因是:

第一类附体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宿债恩怨」,宿债就是过去世与那些精魂鬼魅有彼此之间的债务关系,而今生的福报不够,阴气太多,缺乏阳刚正气,所以精魂鬼魅就有机会来侵犯干扰。赐恩的,就是使被其附体之人,能够聪明突出,异于常人,未赴先知等等,从而因此获得相关的物质利益;这是过去曾经对它们有所恩惠,前来图报,一般情况不易发觉,也无明显负面作用。抱怨的,就是使被其附体之人,身体患病,心神恍惚,发疯发狂,身心摧残,如上所说,饱受种种痛苦折磨,难以救疗。

第二类附体的原因,一般是善良诚实,而缺乏阳刚之气,或者亦有别的特殊因缘,可以替代神祗导化人间。但若不是真正的神祗,而是冒充神祗的精魂鬼魅之类,那又另当别论了。

第三类附体的原因,那就是在修行的发心、见地上出现问题,所谓「发心不正,果遭迂曲。见地不纯,着魔有分。」这是因为不能熟谙佛法教理,闻思不足,匆忙上路修行,盲修瞎炼,好胜好强,五欲放不下,贪著于名利,喜欢神奇怪异,好论神通玄妙,不守清净戒律,贡高我慢等等原因,都是容易招惹天魔外道来检点考验,乃至攻击困惑。对于修行者来说,此点最为切要。

3、如何解决

上述三类附体情况,都是属于修行路上的业障现前,随着个人业障不同,解决方法和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已成定业,或者年时久远,那就很难对治。倘若还是初始附体,或者未成定业,即可相对而治。

共同的对治办法:纠正自己心地,受持三归五戒,乃至所受各种佛法的戒律威仪;一心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思维经典文字义理;不贪世间五欲,去除傲慢和好胜、自卑之心。居住有德有道的场所,得到大众修行者的加持,亲近善知识和善友乃至有威德者。这样就能使自己的心地更加光明磊落,阴魂鬼类也就无法近身,从而得以解决。

各别的对治方法:第一类情况,不要在阴暗潮湿之地居住,应该寻找光明有道的地方居住,调养身体,充实精神,身心放松愉悦,自能调伏,或者众人集合起来安住。读诵《地藏经》、《法华经》等,拜忏、念佛、持咒等,都是有效的对治方法。还可以敦请高僧大德或者有神通的大修行人,也可以帮忙解决这类问题。第二类情况,回心向道,专修净业,或者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即可。第三类情况,则需要阅读《楞严经》,细细了知五十阴魔的境界,或者亲近有德之过来人,便可迎刃而解。

总之,在自己心地上下功夫,纯正身心,调节四大,数数亲近善知识,才是降伏一切附体或者魔怨的最好办法。

达照法师:打坐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达照法师开示:

你要看到妄想背后的这个,妄想像一部电影的图影一样。你要看到电影的屏幕,这妄想在哪个地方演?它从哪里冒出来?在哪里?看到屏幕以后,其实它怎么演都很清楚。不会动,不烦它了,不讨厌它……痛苦的时候你就让它痛苦,流泪的时候仔液让它流泪,你就发现流泪的那个背后的背景其实是没有流泪的。就像那个人他想自杀一样,这个念蚂物时候他发现谁让他自杀,发现背后让他自杀的那个人其实是什么痛苦都没有。

我们这个心很难调和,稍微闪一下光不够的,要不停地让自己闪这个光。去感受,然后要锻炼,让心变得柔软。心越硬的人、行为越强硬的人越痛苦。心要变得很柔软,跟空气一样柔软,这样就比较好物带,要放下才能够柔软。

看的就是一念不生,你要看的还在的话,那有个所看的就是已经有念了,细细看就知道。能看的我、所看的东西,先把所看的砍下,只剩下我了。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一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一

 前言

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念佛法门。

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教主,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两胁侍者,都在帮助阿弥陀佛弘扬净土法门。我们这个世界和阿弥陀佛的缘分很深,跟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缘分也特别深。《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有二十五圆通,依次是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加七大,共二十五个,每一个都有一个圆通法门。按照次序,它最后部分把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和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特别摘出来,说明这两位菩萨跟我们的缘分特别深,特别适合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修行。《楞严经》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们是以音声做佛事,听经闻法,暮鼓晨钟,梵呗佛乐,我们大家在音声中能够体会到佛法的究竟意。只有在我们娑婆世界人道的南阎浮提众生才有这个福报,在天道众生里面,有些都没有这个福报。

中国佛教从东晋时候开始,就跟净土宗结下很深的渊源。东晋庐山慧远大师曾经组织了一百二十三个知识分子在一起专门念佛,叫庐山莲社,最后这一百二十三个人全部都哪世能够往生,净土会由此开始,慧远大师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因为净土宗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身,所以叫莲社。当时一百二十三个人念佛,为什么都能够往生?我们大家现在为何就没有这个把握?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将信将疑,信不真切;第二个原因,发愿不够至诚;第三个原因,修行方法不得当。我们虽然念佛,大家都讲一句“阿弥陀佛”,好象很容易,但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是有很深的学问的,并不是随便开口念两句闭口念两句,见到人打声招呼“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就能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到自己的心地上面去用功,这才算真正的实行,实行念佛。所以,在念佛的法门当中,过去祖师大德不断地强调四种念佛方中缓州法。即称名念佛(叫持名念佛)、实相念佛、观想念佛和观像念佛。这四种当中,持名念佛好象最容易,所以祖师大德都在提倡。但持名念佛的背后,寓意却很深。因为持名有深有浅,可以从浅入深。《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从前面的持名念佛一直到最后的实相念卖蔽佛,把这四种法门,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贯穿。所以,我们念佛人如果能够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这个念佛法门体会了,在我们以后修行过程当中,遇到各种境界、各种情况,自己都能解决。过去净土宗只讲《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三经,印光法师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普贤菩萨行愿品》纳入净土五经。因为普贤菩萨,也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纳入净土五经之一,他有很深的寓意,就在于它把四种念佛法门包括在这短短的一篇文章里。

达照法师开示:怎样才能随缘消业

随缘自己是不能链或核控制的 只是团贺一种心态而已 不如积棚掘极主动去 礼佛拜忏 念诵经文 抄经文为好

付出多 回报就一定多············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964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