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慧律法师视频(慧律法师2021年)

求慧律法师讲楞严经的视频。
为什么不去慧律法师官网下载啊?
搜索 高雄文殊讲堂——进入影音下载专区——在对话框里选择“DVD——大佛顶首楞严经RMVB”
目前慧律法师楞严经出版到第10套,预计16套全部讲完。
PS:若下载时遇到索要密码,说明下载人数达上限,可以会儿再下载
慧律法师开示楞严经预计共十六套,各套名称如下──
楞严经第一套标题:
重点提示
大纲(义贯目次解说)
楞严经第二套标题:
总论(义贯绪论)
楞严经第三套标题:
科判与序文
经前十门
楞严经第四套标题:
破妄识无处(七处徵心)
楞严经第五套标题:
(破妄显真)十番显见
楞严经第六套标题:
同分妄见
别业妄见
楞严经第七套标题:
一切法(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楞严经第八套标题:
七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
楞严经第九套标题: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楞严经第十套标题: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解六结,越三空。
楞严经第十一套标题:
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
楞严经第十二套标题:
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最後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楞严经第十三套标碧枯题:
道场加行
○四种清净明诲
○五会楞严神咒
○神咒功德利益
○发愿护持
楞严经第十四套标题: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三渐次三位○乾慧一位○十信十位○十住十位○十行十位
○十向十位○加行四位○地上十位○等觉一位○妙觉一位
楞严经第十五套标题:
十习因、六交报、七道轮回
楞严经册基第十六套标题:
五十阴魔
弘传楞严能获福、灭恶,无量功德,得生州慧谨极乐净土。
请问在哪里能下载到慧律法师讲解的大佛顶首楞严经的全部(全)视频呢?好像听说共16套,也不知是不是1
百度搜索慧律法师的官方网站【高雄文殊讲堂】
搜索后出现的第一个【欢迎光临 高雄文殊讲堂】就是官网
在官网上也提供【讲经配套课本】下载
慧律师父讲解楞严经选用了
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
成观法师的《楞严经义贯》
白圣法师的《楞严经表解》
讲堂官网都有提供下载。
慧律师父的楞严经讲座系列,已经在2012年7月14日圆满,共计16套
慧律法师开示楞严经共十六套,各套名称如下──
楞严经第一套标题:
重点提示
大纲(义贯目次解说)
楞严经第二套标题:
总论(义贯绪论)
楞严经第三套标题:
科判与序文
经前十门
楞严经第四套标题:
破妄识无处(七处徵心)
楞严经第五套标题:
(破妄显真)十番显见
楞严经第六套标题:
同分妄见
别业妄见
楞严经第七套标题:
一切法(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楞严经第八套标题:
七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
楞严经第九套标题: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楞严经第十套标题: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解六结,越三空。
楞严经第十一套标指袜烂题:
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
楞严经第十二套标题:
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最後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楞严经第十三套标题:
道场加行
四种清净明诲
五会楞严神咒
神咒功德利益
发愿护持
楞严经第十四套标题: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楞严经第十五套标题:
十习因、六交报、七道轮回
楞严经第十六套标题:
五十阴魔
弘传楞严能获福、灭好芹恶,无唯漏量功德,得生极乐净土。
慧律法师佛学视频讲座有用吗?
修正法师:《略评慧律法师之谬解天台宗》
① 中国的祖师大德,犯了一个很严重的毛病,这个是大乘的盲点。大乘佛法的盲点,就是在这个地方,
② 为什么呢?为了圆融,拼命的拉拢,为了圆融嘛,所以他就是这样说,加一个即空即假即中,
③绝对的绝待的东西,什么空假中?你立一切法就不对了,谈什么空?谈什么假?谈什么中?你可以在六根的见闻觉知中,建立这种观念,你在绝对的觉性,本来无一物的东西,立什么空?立什么假?立什么中?即空即假的东西?这个就是没有悟。所以智者大师在临命终时,他只得到六根清净位,所以临命终说:我实未悟。他实在是没有开悟,是指没有证悟,没有证悟。不然你看看修天台的,自古以来最大成就的,你把他举出来,四明尊者,对不对?慧思禅师,再来智者大师,这都算是大祖师,大祖师,到最后无始无明,落入无始无明,走不通。——台湾慧律师的弘法视频之文字记录。
看到这样的说法,就可以明白慧律法师根本不懂天台教观,也不通《中国佛教史》,也不了解大乘佛法的根本核心,就是心地法门,完全就是站在门外说话,所以说出来的话,才会令人感到惑耳惊心,感到“不可思议”。
中国祖师之圆融,是站在一心具万法,万法不离一心,这个点上而立论的,如《楞严经》中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七八,乃至十法界之依正二法与因果事理,都是如来藏理,都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都是具足如来藏全体大用,互遍互融无障无碍,经云: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诚如天台大师所言:众生介尔念起即三千世间同时现前,未动念前具三千法(一切诸法)名为理具,虽具万法却无积聚之相,介尔念起三千法现前,名为事造,理具事造遍于诸法,所谓同居一念,同在一色,同在一名……,就相上而言万别千差,就理体而论不出现前一念心。又说:圆观诸法,皆论六即,于如来藏理则六而常即,万法差而无差,于事造现销胡前之法则无差而差,常同常别,非如非异。一心具万法,这就是中国祖师的圆融,绝非胡拉乱扯之谓圆融,不可以自己的见解强加于祖师,诬蔑先圣罪在不原。
天台宗讲三谛圆融,是为了显发诸法实相而立之观法,在境为三谛,也就是佛果之三菩提、三涅槃,依境发智即为三观,也就是三般若、三大乘,空观破执一破一切破,三谛三观无立足处,假观立法显于性具段锋,万法虽繁不出自心,中观绝待显于理体,三谛三观同为法界,遮照同时,遮故诸法无相,照故万德现前,遮照同时绝思绝议离相离名,《大般涅槃经》谓之“三德秘藏”,为亏燃拦诸如来之所居处。行起而解绝,说时分说三谛似有先后,起照则谛观同居一念无能无所种现双消。怎么会是在“本来无一物”之无相心体上,强立一个空假中呢?这都是只见名相,不解义理之胡言乱语,古人斥为未见颜色之瞽论。
无始无明,诸经论中都指众生从来未曾觉悟自心理体,无始以来都在无明的覆盖之中,谓之无始无明,因为无明无实体,也无起处可得,唯有等觉菩萨入金刚喻定,断最后之生相无明成等正觉,反显迷悟都在一念之间,方知无明是无始有终,法性理体即常住法身则无始无终。《大乘起信论》与《胜鬘经》等佛典中都有对无始无明的说法,都是指最初之一念无明不可得,讲唯有大乘菩萨与诸佛世尊才能触及或顿断无始无明,二乘凡小根本无此功德,无此见地。
近代月溪法师常将《楞严经》所说的“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种非色非心之清明境界指为无始无明,认为很多的修行人都落入无始无明中,以为成道了,与古德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之认识神义类同,又说很多教下人都不出这个范围。这法义也是教界常谈的事,但把这种境界指为无始无明,认为超过这境界就开悟了,这是月溪法师之个人见解,古德都认为这是意识范筹,与经论上所说的无始无明,不是一个层次,因而常有争议。
慧律法师则解读为,法身无相,一法皆不可得,如果有一空观,或空假中三观这样来回融摄,就是头上安头,就又落入月溪法师所说的“无始无明”了,由此断言,智者大师、慧思大师、四明尊者都没开悟,都还在文字上游戏。这是不懂天台教观就胡乱批评的而导致的谤祖罪行。如果如经论中所说的无始无明,则智者大师之本地身药王菩萨,也没有断除,文殊、普贤、弥勒、观音等诸等觉大士,也还没有断除,唯佛世尊才能断除,若如月溪法师所说的“无始无明”,则历代诸祖尽皆断除清净。
如果慧律法师是以经论为依据,说智者大师落入无始无明,也就说未断无始无明,我等天台后裔也无话可说,若说天台祖师没有开悟佛慧,则不能无言,慧思大师居大苏山时已获六根清净位,已是圆悟实相之相似即佛,已能六根互用,用父母所生之六根了知三千大千世界中事,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智者大师大苏妙悟灵山亲承,已是由五品之功转入六根清净发得旋陀罗尼之妙慧已证圆教十信位,华顶降天魔圆证实相,位次最低也是圆教初住位,已能在百个三千大千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已是法身大士功德不可思议,入灭前说但证五品,是为棒喝放逸与增上慢人之方便说,通天台教观者自可明了。四明尊者为台宗中兴之祖,同时之慈云大师已证无生法忍,尊者之证量岂可妄测,贬圣人为凡愚,诽谤之罪历刧难消,思之令人身毛皆竖,后世学人当以此为鉴。
现在学教理之人少,搞学术研究者多,信闻传言者多,亲阅教典者少,往往以讹传讹捕风捉影,厚诬先圣之事屡有所闻,为正佛门之视听,为防止更多人因诽谤圣人而堕地狱,不得不为事实辩,知我罪我在所不计。
慧律法师 楞严经 第十二套 视频能发给你吗? 谢谢了。
有时发链接,会被屏蔽,所以视频链接已发到你消息里,请查收! 下面这是慧律法师讲解视频的文字整理: 【卷六】 第七章,二5·耳根圆通(观世音菩萨), 这观世音菩萨跟我们娑婆世界特别的有缘,而且我们娑婆世界,以听经闻法证悟最快,速度最快。所以,看经绝对不如听经;但是,听经要碰到大善知识。所谓善知识,是叫你念佛、持戒、吃素,叫做善知识,明因识果,这个叫做善知识。叫你直捣如来本地风光,叫你明心见性,直进萨婆若海,这个是大善知识,即心就是佛,即心成佛,这是大善知识。耳根圆通, 第一节·发菩提心、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思修是三慧,戒定慧是三学,不能搞错!三学叫哪信庆做戒、定、慧,从这个「慧」开出三个,叫做闻慧、思慧、修慧。三学是戒学、定学、慧学,而「慧学」开出三个:叫做闻慧、思慧、修慧,叫做闻、思、修。从闻思修,就是你听经闻法能开智慧;你思维正法能开智慧;你有修、修行也能开智慧,入三摩地。三学是戒、定、慧;三慧是闻、思、修,不一样,是从「慧」开出来三个。 第二节,正李握修耳根圆通三昧,正修耳根圆通,观世音菩萨就是返闻闻自性成就。 第三节是三十二应身,这是等于《普门品》一样,求三乘得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求诸天应,求人趣应,求离八部,「八部」就是鬼神。求得人道应,求离非人应,求离非人应,就是离开这个恶道,非人就是恶道,不能修行。 第四节,十四种无畏,我们常常唱「观音灵感歌」:十四种无畏~~~ 是不是啊?十四种无畏,令离八难无畏,令离三毒贪嗔痴无畏,满子息愿,子息愿就是生男生女,想要求男就生男;想要求女,他就让你生女,就是二求的意思,满子息愿无畏。持名殊胜无畏,你念观世音菩萨,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设入大水,水不能漂。 第五节,四不思议,身不思议,观世音菩萨化身无量,所以,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化身无量。 二·语不思议,咒力不思议,所以,大悲咒,所有大乘的法师、居士都在念,咒力无畏。意不思议之一 —— 舍贪行施,让你舍掉贪,舍掉贪;让你懂得布施,布施才有福报,你春天不播种,秋天怎么会有收成呢?平常待人处事都这么悭吝,不肯施舍,你怎么能够结得到善缘呢?所以说:纵然无缘,也不可以结恶缘,所以,要多结善缘。修学坦扰佛道的人,记得!纵然无缘,也不可以结恶缘,一定要结善缘。意不思议之二 —— 随求即得,你有求就能够应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965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