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瑞法师经典语录(如瑞法师视频)

如瑞法师:一辈子急急忙忙苦追什么,佛教网
知足,就是知道满足,不去贪得无厌。这好像很好理解,但真正做到知足,也不是那么容易。少欲是说不作那些非分之想,常常很多的苦恼都是从不能少欲知足当中来。一个人如果少欲就少恼,如果知足,就能够常乐。常常人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有一种说法:“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井水当酒卖,还嫌没有糟。”
小时候看神话故事,里面讲掘纳昌到一位神仙来视察人间。他走到一户卖酒的人家,这家人对他挺好,给他酒喝并作种种的供养。为了感念这家人的恩德,这位神仙在临走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东西,扔到了这家人的井里。这家人见此,心生不悦:我们如此招待你,你却往我家井里扔东西,所以就去追那位神仙。但神仙跑得快,他们没有追上。
结果这家发现,井里头有酒香飘出来。茄橘从那以后,他家的井水就可以当酒卖了,慢慢有了钱,房屋也修得富丽堂皇的。
过了十多年,神仙再次路过这个卖酒的判扒人家,问道:“买卖怎么样?”酒家一看是令家里发财的大恩人回来了,便赶快请神仙入座。又说生意好得很,但就有一点点遗憾,就是卖了酒以后没酒糟了。以前还有酒糟,现在没酒糟了。
神仙听后叹了一口气,往墙壁上写道:“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井水当酒卖,还嫌没有糟。”
人都是这样子的!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怎样才能快乐呢?知足才会快乐的。
有人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骑小毛驴的人,美滋滋地骑上小毛驴,不错,嘎噔嘎噔走。结果从路对面走过一个骑高头大马的人,他一看,觉得自己很寒碜:你看人家骑的高头大马,咱这骑的小毛驴!于是他心里就不快活了,越想心里越不舒服。多么羡慕人家骑高头大马的人!
他不经意一回头,一个担柴的人在后面走着。他一下子知足心生起来了,便说:“不能比!比比前面骑大马的不如,但比比行脚的人却好多了。”
人比比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知足感就来了。如果往前面比,永远比不上,就一辈子急急忙忙苦追求。为什么呢?因为你要和别人去攀比。别人有小轿车,你也要有小轿车;别人有二层楼,你也要有二层楼,一辈子就在那当中急急忙忙苦追求了。从早晨到晚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是在不停地忙。
实际人要是想得开的时候,就像世间人所说,再好的房子都像那量米的斗一样。我们知道量米的斗,把米倒进去,一斗一斗量出来。人住进去以后,死了之后再换新的主人。
如瑞法师追忆梦参老和尚:老和尚是为众生而活
壹:
老和尚弘法路经香港,入住宾馆即问:「此房一夜何价?」居士答:「您老但住,无需问价。」
老和尚曰:「看我福报能受得起否?」
我在旁有所触动:有福知福须培福,自忖德行懂惜福,福报如水养智鱼,莫敢轻易损己福。
贰:
梦老和尚九十六岁高龄,应众生之请南北往森漏来弘法不停。有居士问老和尚累不累,老和尚说:「为众生活着不累!」
这是何等境界?记得古德有说,心如明镜,物来不迎,物去巧桥不留。试问:这样的心境做事还有累吗?
叁:
梦老和尚说:「我天天在演戏。只要众生爱看戏,看得高兴,我就演好戏。」
听得出此宽烂来,老和尚是为众生而活,因此戏演得投入认真,但又不被所演的角色所转,每天来者应去者尽。
有人问:「我知道自己在演戏,为什么演不好呢?」
答:「因为你不投入角色,一旦投入了,又被角色所转了。」
我们了解了佛法,知道了因缘所生法的道理,就是要懂得做所应做,又不被所做而转。
如瑞法师:世间上什么寿命最长
自然科学上现在能够发现的寿命最长的生物是一种在沉积物中生存的叫做玛士撒拉虫的微生物,据说已经生存了26亿年,跟恐龙曾经同学过。——26亿年!天,想想也晕!——更有意思的是,这种生物据说为了活下毁宽做来,自己把新陈代谢的速度降低到了甚至现代仪器无法检测的程度。
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迄今为止最长寿的生物,是一种生活在南极海洋中的海绵,寿命长达1万多年。此前,人们发现的寿命最长的生物是于种生长在美国的松树,其寿命可达5000多年。这种海绵长度超过两米,生长极为缓慢。尽管20年前,科学家就已经开始了对这种海绵的研究,但由于这种海绵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形成年巧悄轮,因此很难断定它的确切寿命。最近,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用测量耗氧量纤衡的方法推测出了它的寿命。
在自然界中,寿命最长的生物当属银杏树,其树龄可达3000多年。更为奇特的是,作为一种树种,银杏树竟然保持了2亿多年性状不变,同时代的恐龙早已灭绝,而唯独银杏树,却依然生机盎然。
如瑞法师:修行人如何激励自己
接触到几位同参道友,大家谈的话题,都是说无常迅速,要做无常的准备。本来,佛法再高深,起修的时候,一定是从观无常开始的。
近代净土宗大德印光大师,他怎么样激励自己修行?就是“常把死字挂在眉,才觉西方有滋味。”还有一些古大德,他们的案头或者写的“生死事大”,或者写的 “还有没有明天”这一类的警策语。甚至有些修行人,他上床的时候,就会想到“可能明天不会再起来”,所以他每天都要把死以后的一切事情料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们真正懂得了“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的道理。
《无常经》里说:“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由此三事,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法华经》中说:佛出世的一大因缘,是为了让我们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所以佛就是来给轿缺芹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如果我们修行一辈子,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太惨了。所以不管我们年岁大的也好,年岁小的也好,只要你是个修道人,就要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修道人,一定要向佛陀学习,好好修行。
向佛陀学习,无非就是要使自己的断德、智德和悲德不断的增进圆满,也就是圆满自利利他的事业。
佛在《法句经》里说:得生人道难,生得寿终难,得闻正法难,遇佛出世难。
我们已得难得的人身,得闻难闻的正法,应该好好地珍惜,抓紧时间精进地来成办自利利他的事业。特别是在闭毕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实在是太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接触到很多居士,虽然他们在家很刻苦地修行,学得也很多,但很少有人给他们理顺一下。如果有人统领,能给大家理顺,他们就能知道不管修哪一门,学哪一法,都是“归元无二路,路路都通达,方便有多门,门门都解脱”的。所以彼此之间应该团结爱护,如果因为所学法门的不同,不能互相理解而出现纷争,这样对佛法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因此众生实在太需要宏法者,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大家去面对去承担。
尤其在这个时代,很多人曾经一度对大陆的佛法很失望。就觉得大陆哪有真正的僧团,能够组织起来好好地修行办道。而普寿寺可以说寄予了很多人的期望。来过普寿寺的一些人都说:在普寿寺的感觉非常好。为什么会产生非常好的感觉呢?就是毕竟有我们这么多的修行人,在这儿修道。虽然都是凡夫,(这里面难免也会有圣人的)但一旦形成一个团体,就是僧宝的力量。
所以末法时代,能够建立如法的僧团,会让很多不信的人生信,已信的信心增长。我们要把真正的佛法弘扬出去,师父们实在应该很好地努力。一方面要自度,另一方面要能够利他。其实自利与利他又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我们如果不发利他的心,也就说不发成佛扮渗度众生的心,是没有办法来圆满我们自己的。既要从断证上下功夫,又要能够增长智慧,从利他上面来获得圆满。
如瑞法师 学佛要知道怎样来修福修慧
如瑞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说一切从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报和智慧。学佛要知道怎样来修福修慧,这就要从恭敬开始学。恭敬,落实到生活当中表现为敬人、敬事、敬物。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当我们来到佛前,要想生起来一种恭敬心,这是很容易的;当我们来到一位领导的面前,好像就会有一种畏惧感,自然不敢乱动乱说;当我们在路上见到配蠢游一个乞丐的时候,作为佛教徒,我们看到他很可怜,就会对他行布施。但此时能不能恭恭敬敬地去布施他?我们只能生起来一种怜悯心,把钱随便给了他,而不能恭恭敬敬地来布施他。
文殊菩萨讲:“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这是说恭敬是让我们培养一种平等心。不管对尊贵的人也好,不管对一个普通人也好,都能生起来一种恭敬心。
不仅对人要恭敬,我们做事情也是要恭恭敬敬的,乃至于对一个无情的东西,也是要恭恭敬敬的。弘一律师告诉我们:对佛像要作真佛想。到了佛像面前,要谨守威仪。凡是供佛之处,不可以嘻笑、躺卧、乃至伸脚向佛坐等等。大师打譬喻说,在世间领导面前一般都不敢放逸,更何况在佛前呢?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出自于一个恭敬心。正物就是要正心。恭敬心要从处理一切事当中来培养,要从对待一切人当中来培养。
在《法华经》里有位常不轻菩萨,他对任何人都是用一颗恭敬心。他不敢轻视任何人,常常去给人顶礼。别人有时候投石子打他或者骂他,他却说:“汝是未来之佛,我不敢轻视汝等。”培销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约佛法来讲,虽然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你是你,我是我,但追究到理体上面,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佛性。约佛性来讲,我们是人档岩人平等。不仅人人平等,狗也好,猫也好,乃至于一切有情识的都有佛性。猫的佛性,狗的佛性和我们人的佛性,都是一模一样的。
在古老的轮回里,我们虽然流转了不知几生几世,甚至几百生几百世,但不管是下地狱还是当畜生,我们的佛性是从来没有改变过的。所以说众生都有一个平等的佛性,透过众生的相来观其本质,众生都是平等的。
众生为什么形成了不同的相?是因为起惑造业不同,所以即使人和人也是有差别的。在讲五戒的时候,我们也曾说过,得一个人身,如果能够持圆满的五戒,那这个人身是很尊贵的,又有财富又有地位。受五戒可以受满分的五戒,也可以只受其中的一条戒。一条戒也是做人的因,但相对持满分五戒的人来讲,这个人身是很劣等的。所以人也有差别,这种差别相是每个人在过去的因地当中,自己人为造成的。“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
此外,透过这些现象,我们还要看到它的本质。既然都是未来佛,我们为什么不能恭敬那些动物呢?也就是说,不要看它现在是个小猫、小狗,可能它这一生业报尽再转生为人时,修行比我们还要快,可能会在我们之前成佛。
所以见了任何人,乃至于见了一切小动物都要能够用恭敬心、慈悲心、平等心去对待,但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2020如瑞法师新春寄语
各位网友,大家新春吉祥!
猪年即将过去,鼠年就要来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送给大家一份诚挚的祝福:
己去诸事无罣碍,今来书多用心读。
古大德说过,心如明镜,物来不迎,物去不留。过去的一年对大家来说,也许诸事如意,也许有过不顺,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共勉的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放下才能使自己向前!
佛法是研究心的学问,衡量一个人学佛学的好不好,这要看他烦恼少没少。《心经》里说:「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实在值得我们深思啊贺锋!
布袋和尚说:「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罣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这首偈是告诉我们,虽然在生活中得一个知己不容易,合得来的人不一定很多,即使合得来也要用智慧把握尺度。分是说要有一个尺度限分,不能过。而对于自己看不上的人,既然有缘相逢,也要敞开胸怀去包容对方。
菩萨发的是度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众生不度的愿,如果我们能离于爱憎而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可以获得和菩萨一样的清净功德。
因此,对于过去的一年,无论得意失意,我们都要看得破、放得下。在新的一年里,珍惜光阴,珍惜和每个人相遇的因缘,用智慧说好应该说的话,用智慧做好应该做的事,活出来每一天的价值和精彩!
「今来书多用心读。」人生就是一本书,我们要写好自己的书,也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书。而且,我们还要「发心读完大觉书,立愿行尽佛子事」。读大觉书,就是希望大家学习佛法的智慧,树立起来奉献的人生观,用自己的所学所修来回报国家、利益社会。
佛法的应用非常灵活,让我们在生活当中练习「善用其心」,把智慧贯穿在生活的每一天。早晨外出之前,让我们发禅唤晌一个善愿:「新的一天来临,佛菩萨请加持我,给予我智慧和力量吧!我愿意为人民服务,和大家广结善缘,得到妙智慧妙吉祥!」
到晚上临睡之前,别忘了给心灵也洗个澡:「佛菩萨,我今天很努力了,但有意无意还有说错的、做错的、想错的,我反省我忏悔!南无阿弥陀佛!」
让我们学着一切往道上会,接人待物,一切时处,不忘发好愿,不忘发大愿。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微小,但你好一点,我好一点,大家都好一点,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
值此新春来临之际,祝福大家:好愿如意,六时吉祥!
祝愿链薯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愿世界和平灾难消除,社会和谐众生安乐!
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966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