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果清法师讲戒律偷盗(果清律师讲戒律)

学佛百科2023-05-08177

果清法师的大事年表

1947年出生于高雄县大社乡清白之农家。俗名李子成。1967年就读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1968~69年任中兴大学智海佛学社之总务,开始亲近台中莲社李炳南老居士。1970年迁入台中莲社陵世,学习净土及儒家论语道德。1971年七月于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毕业,于马祖服兵役一年。1972~1973年于台中立人高中教书。1974~1977年就读莲社「内典研究班」。由南部普门讲堂的会性老法师等授课。1977~1981年任慈光育幼院之文书。并为女老师们上书法及基本佛法。1982年农历四月八日于埔里圆通寺依上圣下观老和尚出家,上永下慈老法师是剃度阿阇梨。法名果清,字号正因。1982年12月9日于台北树林海明禅寺受具足戒。得戒和尚为悟明老和尚、羯磨阿阇梨为白圣老和尚、教授阿阇梨为道源老和尚。1983年圣观长老为果清律师因缘故,请海公讲《四分律比丘戒本》。因此而得以亲近海公。1985年聆听海公在佛光寺讲《随机羯磨浅释》。随缘用台语复讲而编集了《随机羯磨浅释讲记》。1987年3月19日于泰国越色局佛寺(泰国副僧王)颂绿拍菩达旃尊者座下受比丘增益戒,之前曾拜占察忏。并于是年受聘于净律学佛院授课。1991~1994年闭关于双冬。于关中行般舟三昧及阅读藏教,宗穷宣祖圆宗三聚。(三聚净戒的(1)摄律仪戒、(2)摄善法戒、(3)摄众生戒。亦即是止恶、行善、度化众生。)1994年出关后,就任正觉精舍第二任住持.以持戒为基,以天台为宗,以净土为归。戒含大小、止作、二部齐宣。讲《佛遗教经》、《沙弥律仪》、《四分比丘戒相表记》等。1997年10月卸任正觉精舍第二位住持,再开始游亮闭关。关中第二次阅律藏,深入瑜伽、中观、天台教观、手抄《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卷上汇释》、行三次般舟三昧。1998年受聘为佛教僧伽医护基金会神汪宽董事。2000年11月接任正觉精舍住持。开讲《四分比丘尼戒相表记》、《随机羯磨浅释》、《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卷上汇释》、《遗教三经》等。2001年8月31日担任南林尼僧团第一届传授瑜伽菩萨戒羯磨阿阇梨。2003年1月7日担任南林尼僧团第三届二部僧授比丘尼戒得戒和尚。2003年11月3日于正觉精舍后山茅蓬闭关。2004年度受聘为佛教僧伽医护基金会副董事长。2006年12月10日出关。2007年1月1日接任圆通寺住持。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网站

定宏法师已有一段时间没出现了;据我查阅,他在2013年按净老安排赴台学戒,为时最少3 年,也许会5 年。请看下面恭录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209集 2013年3月6 日

净老讲於香港的一段话:

“台湾有个果清法渣陪师,学戒律的,这是早年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办了个研究班,这个研究班八个学生、六个老师,我也算其中一个,所以我教过他。果清过年时候来看我,三十多年没见面了,八个学生里只有他一个成就,所以我称赞他。他怎麼成就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三十多年的时间用在戒律上。不但他学戒,他真干,把戒律落实在生活。在香港住了五天,我鼓励他,他身体不太好,睁配我说:佛菩萨会保佑你,祖宗会保佑你,将来佛法能不能兴起,全靠你了。佛法要想兴起来,从哪里兴?从戒律。没戒律,假的!讲得再好,这人没学过戒律,就完了。像盖房子,戒律是基础,这个房子没有地基。所以戒律比什麼都重要,决定不可以疏忽。

在我身边有一个年轻法师,定弘,大家都知道,他跟我不少年了,认识很久了,在美国就认识。在美国他在念书,星期假日常常跑到我们小道场,跟著学佛,以後出家了;跟我出家,我说我没有寺庙,我一生是游牧,那里有缘那里去,我给他介绍一个法师,香港畅怀法师,跟他出家剃度了;跟著我住在一起,学经教,很好,讲得也不错。我说你的缘成熟了,我怎麼也没想到,果清法师会来看我,这个缘难得。我说也许佛菩萨安排的,就是为你安排的,我说你到他那个地方好好的学三年,能学五年更好;至少三年,你将来出来讲经,这是学过戒律的,不一样,那影响力就大了。我当时就把定弘介绍给他,他跟著学。我就告诉定弘利害得失:你要不受这三年、三五年的这种训练,你将来弘法利生有个把柄在人手上,人家瞧不起你,你也没有办法把人真正教好。他跟我的好处,是可以跟这个世间许多地区去如早蠢广结善缘,你只能学到这些,但这个不重要,戒律重要。这个十年我参加国际活动他给我做翻译,是我一个很得力的助手。为了正法,为了佛教,我不能顾自己,我要顾大局,我把他送去。我说我自己宁愿没有助手,苦一点不要紧,你重要,这叫从根扎起。真正发菩提心,持戒念佛,才能将来复兴正法,复兴传统文化,尽一份力量。”

果清法师的简介

果清法师 ,民国36年生于高雄大社,中兴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任教立人高中。在家时亲近李炳南老居士长达十年之久。民国七十一年在圆通寺披剃于圣观和尚座下。同年于海明寺受具足戒。民国七十六年于泰国受增益比丘戒,依止道海律师。民国七十六年以后相继在净律寺、德山寺、莲因寺、义德寺、南普陀佛学院等寺讲说唯识、菩萨戒、梵网经菩萨戒和比丘戒。期间并数次闭关专志弥陀、潜修般舟三昧(依据般舟三昧经,是一种昼夜拜佛绕佛九十天从不间断的净土修持法),果清法师现任埔里正觉精舍方丈和尚,律师是台湾持戒严谨威仪具足的律宗大德。

1967年法师考上中兴大学中文系后,经由人带领参加了智海佛学社。大一大二时多半参加佛学社举办的郊游之类活动,较少参加佛学讲座等学术性活动,到大三大四才比较常参与佛学讲座,听李老师讲经。那时候就对佛法很好跃,即使第二天要期中考或期末考试,还是不管考试的事要去听讲经。

大学毕业后到东引服预官役一年,服完兵役后想要亲近南部的上会下性老法师,所以先回南部找教书的工作,但是没有找到。再回到台中,经由李炳南老师介绍,最初到开明中学教了半个学期,然后仍是由李老师介绍到立人高中教了两年国文。之后听说李老师要办研究佛法的内典研究班,于是辞去教职参加研究班。这四年中,最初三年在慈光图书馆,后一年搬到改建完成的台中莲社。期间专心研究佛法,最亲近李老师,每个星期都有他的课。内典研究班共八位同学,两位女众,六位男众。当时上果下清律师已经发起出家的心,同学间常谈及出家的好,但是后来出家的只有法师一人。 到了圆通寺,上回遇到的上圣下照老和尚去师公上体下敬老和尚驻锡的香港尸罗精舍弘法不在,法师遇到的是剃度恩师上圣下观老和尚。禀明来意后,最初坦指师父不肯留上果下清律师,后来问明他来自台中李老师处,才同意他先住下。这也许是因为上圣下观老和尚也常听曾亲近李老师的上净下空老和尚的录音带,对李老师有深刻印象。农历4月8日,上果下清律师正式剃度,同年12月底到树林海明寺受具足戒,得戒和尚是上悟下明长老。受戒后,1972年结夏安居时师父上圣下观老和尚恭请上道下海长老为其讲解《四分律比丘戒》。结夏安居是佛陀所制定,每年农历4月16日正式安居,15日受筹,等于报告人数,做行筹仪式。7月15日的夜分尽,也就是7月16明相出(清晨可以看到手掌纹)时结夏才真正圆满。自从出家后,法师每年都遵佛制结夏安居,1974年时听海公讲解《四分律随机羯磨浅释》。比丘戒是止持戒法,随机羯磨是作持,都是出家师父必须学的戒律课程。学了之后才懂得日常僧团如法运作。接下来海公又讲解了李圆净居士所编《梵网经菩萨戒本汇解》。在圆通寺住了五年后,海公介绍上果配迹下清律师到鼓山寺讲《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期间,南投鹿谷净律学佛院的上慧下天长老也请他去教课。徵得师父同意后,1976年上果下清律师暂离圆通寺,到净律学佛院教课,主要是上唯识和戒律的课程。有《唯识简介》、《印光大师文钞选读》、《大乘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因明入正理论》、《唯识三十颂》(讲解该颂主要依据是益大师的《成唯识论观心法要》,以及窥基大师的《成唯识论述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四分律随机羯磨浅释》、《梵网经菩萨戒本汇解》等。净律寺方丈上照下因法师又介绍法师到德山寺讲《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四分律随机羯磨浅释》、《梵网经菩萨戒本汇解》。同时,当时担任南普陀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主任的上日下常法师也请法师到南普陀寺讲戒律。培信并各处的课程都以戒律为主,使法师对此有比较多的熏习。三年后,自己感觉还欠缺很多,所以79年辞职发愿闭关。后经刘居士协助在草屯双冬盖茅蓬「南山兰若」作为关房,80年开始闭关,白天阅藏,早晚念佛,并修般舟三昧。83年快要出关时,正觉精舍开山祖,传授天台法脉予果清法师的法师父上了下一老和尚,到关房门口邀请他接替海公担任正觉精舍第二任方丈。法师父的要求无可推辞,于是接下方丈职位,以讲戒、宏扬戒法为主,曾讲《佛遗教经》、《沙弥律仪》、《四分比丘戒相表记》等。从沙弥戒讲到比丘戒和随机羯磨。三年任满后上果下清律师又想闭第二次关,但是了公法师父不肯,后来有幸请到上慧下天长老担任第三任方丈(1986/10~1989/10),才得以如愿第二次闭关。1989年11月,上果下清律师出关后接任正觉精舍第四任方丈,开讲《四分比丘尼戒相表记》、《随机羯磨浅释》、《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卷上汇释》,最后讲到此部汇释。这是汇集古德各家著述而讲解的,非常难。讲完,法师第三度发心闭关,这次常住法师们留他在精舍后山闭关,并挂名第五任方丈,在后山盖了五间房,一间为关房,其馀四间作净修房。1992年11月在后山茅蓬开始第三次闭关,1995年底即将圆满前,法体欠安的师伯上圣下照老和尚拄著四脚的辅助器到关房,邀其出关后担任圆通寺方丈。深受感动,加上心想自己出家的地方有所需要,岂忍推辞,当场痛哭流涕跪拜师伯应允了。而后就徵得正觉精舍的代理方丈及执事同意,1996年元旦在圆通寺晋山。然而,正觉精舍仍选法师为第六任方丈,所以两边居住,并且安排各上一堂课。每天晚课止静后则以经文、法语或公案策励常住法师。结夏安居期间,法师将教更多课。周一到周三在圆通寺讲《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周四到周六在正觉精舍讲《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记》,星期天则是备课的时间。讲述至此,已经约莫过了五十分钟,法师精神炯炯,温和地笑著,自称说了那么多。末学内心里则对师父惊人的记忆力赞叹不已。心想,这应该也是出家的众多好处之一小项吧!

法师现任:

台湾埔里圆通寺住持

台湾埔里正觉精舍住持

台湾佛教僧伽医护基金会副董事长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这本书的作者是鬼脚七,看书之前我不知道任何关于作者的信息,看完书我也仅仅知道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信息。哪怕是现在,我依然没有去搜鬼脚七的相关信息,只是简单的知道他在阿里巴巴做了很久,还出过一本书叫《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是自媒体人。除此外一概不知。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作为一个僧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用了81天,从五台山走到了峨眉山,从雪落走到花开,从烦躁走到宁静。在这期间未花分文,却看尽世间百态,体验民间冷暖,感受心境的起伏。

看这本书的感觉是:一个智者在你面前以一种淡然的心态跟你娓娓道来,他的担心、他的尴尬、他的无助、他的坚定、他的平常心等等毫不掩饰地说给你听,不怕你笑他,也不怕你觉得他囧。哪怕是面对每天的住宿问题或者是迷路的问题,他依然没有悲悲切切地跟你说,更没有跟你抱怨他的艰辛。托钵行走,一路化缘,既是对自己舒适区的挑战,也是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思考。

书中提到我们要保持“观念头”的觉知,书中也举了很多相关的例子,比如“贴标签”,很多人得知他的计划的时候,对他提出的质疑是“为什么要走”、“能否走2000公里”、“为什么要发微博微信告知路线”、“为啥不要钱”等等,一个人行走在路上,本来只是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情,但人们的头脑还是给它贴上了一连串的标签,而且我们只相信自己的标签是对的。当有人的标签和我们不一样的话,我们会本能地跟对方对抗,有可能会争吵、会发怒.当意识到自己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要看到的是我们这样的“对”的念头是怎么来的呢?

又比如说有一种投机取巧是“我们经常为了达到目标,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个”,看到这个念头,让我想到了我们太在乎结果、太在乎目标的达成,而忘了我们本来的出发点。比如我刚开始做软装的时候,为了达成收益,我跟无头苍蝇似得到处碰壁,而忘记了我为什么要做软装。我们总是习惯追求速度,就像我所在的城市(深圳)生活节奏特别快,快到我们经常心生浮躁,宽棚却忘记了途中风景、故事,而我们抵达了目的地之后却发现跟我们的初衷未必是吻合的。

又比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意思是“每件事情的发生,都只是发生,所有的意义都是我们头脑加上去的”。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件事情可能因为大家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意义”不同。书中有个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念头”,作者和几个陪行的人一起去好巧纳了罗汉寺见到了果清法师,关于果友没清法师在工地上指挥工程一事的真相到底是他有弘扬佛法的精神还是体现了他的事业心呢?不管是弘扬佛法还是有事业心,其实都不妨碍果清法师传递出来的利他精神和对自己严谨和精进的态度。之所以有人认为他是在弘扬佛法,有人认为他是事业心强,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正如书中说的:“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世界,每个人看见的世界也是自己内心的世界。”所谓的真相,都是自我以为的真相,都是我们加工过的真相。

作者在书中讲到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时常我们都在追问生活的意义,怎样才算生活得有意义,这是见仁见智的话题,但大多时候,我们一旦说追问意义,必然就是要整点大事、整点有指导意义的事等。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一个,没有那么多的大事、有指导意义的事。我们要的,其实就是淡然地活下去的勇气,争相攀比、埋头猛干这样努力的人生是很多人的状态,但似乎总是越比越不如人意,越是埋头干越出不来效果。那当中出现了什么误差呢,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对“我是谁”拷问得太少,所以那么多人把生活想得复杂化,做什么事总想给它赋予一点意义。 但是生活哪来那么多这啊那的“意义”呢?!

作者通过他自己作为僧人这样的角色去行走,并在行走中的体验和思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要真真切切地对自己有清晰认识,要时刻问问自己“我是谁”。也是在告诉我们要懂得为生活做减法,然后去体会“生下来,活下去”的淡然心态。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ashi/967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