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学的观察修(佛学中观论)

学佛百科2023-03-12103

百法第一课

百法是初学者学习唯识特别重要的一本著作,与《唯识三十论》的作者一样都是世亲菩萨。这本著作讲了三个主要的内容:一是讲无我,二是唯识,三是对于心理的分析,对心和识的分析。

学习佛法就是要舍弃凡夫心,成就佛陀的品质,但在实践中凡夫心以无明和我执为基础,错将不是我的东西当做是我,看到的都只是来来去去的念头,没有见过云彩背后的那个虚空,将无根的念头当做我的时候就会被其所裹挟,是生命失去自主,让心不得自在。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出离这些念头出离烦恼无明与我执。如何对治我执,就是用缘起性空无我的正见去做观察修,调整心态,获得生命品质的提升。唯识与其他佛学体系的不共之处就是唯识中道见的思想,因为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人包括我自己也是会有不安次第学习左右攀缘导致学习那么长时间还是不得要领,也就是法不入心。因为方法很多嘛,内容也很多,所以就会不知道哪部是真的适合我的。也许我在读小学,拿了一本研究生的论点法义再看,吸收不了嘛。还有一种是遍及所执,只注重见的部分,没有止观实修,或者就像我以前一样,天天坐那打坐,但没有正见的引导,还是不知道如何用心、调整心。我就曾经在缅甸雅凯禅林禅修打坐观安般南,观的上火整个鼻子周围都起痘痘。那个时候就是没有正见做指导,尊者会说要观照观它自然流进流出,但是我不懂就会死死的盯住呼吸生怕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又散了,其实这个时候就是我贪心起的时候,有时候自己散乱了再回来的时候还很懊恼自己又跟着念头跑了一点定力都没有,因为我没有正见啊,我不知道他来的时候如何接住并且允许它的存在,黏着的心一会跑这一会跑那,回过神来自己还气自己。所以说,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在正见上,不会用心的去努力,太累了也没有法喜,单凭信仰。而在三级修学中,有完整的两套系统让我不偏废其一,既有从浅入深每天的法义学习,定课,让我的心安定,且有义工行让我训练稳定心行。我觉得遇到三级修学何其有幸。有很多其他宗派的跟我说多好多好,但是我这点做得很好,就是特别的安住,一点不去想攀援,因为我知道我在打基础阶段。

而我也很坚信在佛学的基础教育阶段三级修学可以给我最完整而有效的方式,这次导师又提到皈依,这应该是第五次提到了吧,第一次同喜班学皈依,第二次是同修班《学习道次第的意义》中提到的修学的五大要素,然后又在略示修法当中修习,第四次是三主要道颂的第一课中再提五大要素。皈依贯穿到修学的始终,也是学佛的起点。皈依是一种信赖,信能为入,信什么呢?相信佛陀和祖师大德的人格,教法,带我们摆脱烦恼轮回走向解脱的能力,当无条件的相信之后,我们内心就会有一种强大的愿力和依沽,心虽然也是缘起的,但是不再随风摇曳而是有了方向。

唯识也是一个完整的修学体系,五大要素也是其核心,首先要从身语意三业来忆念佛陀功德,是无量的慈悲、智慧和圆满的人格。要对佛陀产生至诚皈依之心,其次是历代传承诸师们的传承,是法脉清净,教法殊胜的。历代大师们对唯识对佛法的贡献,以及其成就的种种功德,我们要有感恩之心和希求之心。带着这份清净的感恩心和希求之心来学习,生命的底色就会改变了。这是一部帮助我们成就佛陀一样悲智品质的方法,是解除凡夫心,成就菩萨道和解脱道的方法。我更要以认真真诚老实的态度来学习。

不断忆念佛陀、传承诸师的功德,唯识教法的殊胜,升起希求之心,面对21世纪这么多人有心理精神上的问题,一般心理学又无法从跟上解除其痛苦,所以佛法学习是很重要的,也是社会大众需要的,那我更要摆正态度、用好方法系统学习,先来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心,一层层拨开,然后再看到底此时此刻我是那种心占了主导地位,将心调整到正向的方向上,去除错误方向的引力,然后在用正见不断冲刷净化自己的心。

期待百法可以带给自己更多的精彩。 

为什么说观察求和按住宿是佛法修行的一个非常常规的途径

佛陀在经典中归纳了两种修行的方法,后来诸大祖师以各自的智慧依据教理进行了进一步的安立,这两种修法就是观察和安住。

所谓的观察修是在我们上座之后,运用自己的第六意识缘一个对境再再去分析,一边观察,一边修行。修《前行》时经常使用到观察修,比如修持无常、业因果,都是通过第六意识对于无常等要点再再观察,在观察修中获得正见,这是通过修行产生定解。在修行过程中如是观察称为观察修。

观察修的所缘也是一种正见,前面分析的时候应该有一种了知,上座之后通过安住或者观察修的方式,对于相续中的正见进一步地串习。虽然在思维的时候也要观察,但思维的侧重点是遣除怀疑、生起定解。上座观察修是缘着正见以反复观察的方式来修行,重点是反复串习的角度。思维是通过方方面面的观察来遣除增益损减、生起定解,观察修是通过反复观察、串习来生起觉受,或者证悟。

修前行时,基本上都是通过观察修的方式来安立的。因为我们要在内心生起出离心,必须反复观察轮回的过患,才能产生厌离;要生起信心时,也是反复观察信心的功德以及生起信心的方式,才能生起信心。不管是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还是菩提心的教授,都是在反复观察自私自利的过患,或者利他的功德,缘着对众生发起菩提心的理由,通过慈悲喜舍、念恩报恩一系列修法,内心就能对众生产生悦意的感觉,然后不忍心他们感受痛苦,产生救度的心,最后发誓成佛,这些都是通过观察的方式来生起觉受的。

乃至于修持中观,我们也是再再地用理论来对自己起心动念的心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抉择,以此来了知心性本空;修人无我空性也是对于“人我不存在”反复串习,内心才会生起人无我的觉受。凡是修中观都是通过不断观察的方式获得觉受的,叫做观察修,也叫观修。

第二种修行方法叫做安住修,又叫止修。安住相对于观察修,没有方方面面的串习、抉择。有了正见之后,可以安住在正见上完全不动摇。

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方式,佛经中都提到过。按第四品总义的回答方式,一般初学者安住修不太合适。为什么呢?因为安住修是缘一个殊胜的正见一缘不动的安住,对修行者的要求比较高。而观察修的标准不是这么高。初学者相续中的疑惑、分别心、实执心都很重,如果没有通过再三观察正理的方式来修持,即便是安住,内心还有很多疑惑、实执、烦恼不间断地冒出来,自己没有观察的智慧也无法对治,这种修行就是浪费时间。

针对凡夫人分别心、怀疑心重的特点,最初观察修非常重要。因此益西上师在讲课时再再地提醒我们,观察修非常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相续中疑惑太多,实执太重,烦恼非常粗猛。这时如果没有观察的智慧,如何面对生起的分别念呢?虽然我们对待分别念没有办法,但是不是真的无事可做呢?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把修行方式调整一下,这些烦恼是可以对付的,并不是真的一筹莫展,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主动掌握观察分别念的方式。如果掌握了方法,把修行的策略调整一下。比如喜欢安住,主要是觉得观察很麻烦,必须要去学习、听闻、思考、背诵、讨论,这样非常累。他认为什么都不想地安住,不是很好吗?这是一种捡便宜的心理,最后会害了自己。

对于凡夫人来讲,该经过的过程必须要经过,有些是没办法绕过去的。虽然想方设法想要绕过去,但是最后来看,还是自己吃了大亏,所以不能绕过的东西就要去面对。比如中观的见解等该学的要学、该抉择的就要抉择。如果抉择到一定的程度,可以通过观察修的方式获得体会。如果相续中的怀疑通过观察修的方式遣除了,或者生起了一定的觉受,这时安住修就有了基础。并不是说不能安住修,而是必须对于我们所处的阶段认知得清清楚楚。如果没有认清自己的状态,挑一个自己认为相应的,或者很简单的,最后简单的东西会变得非常复杂,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都会出现。

一般来说初学者比较适合观察修,不是说不能安住修,上根利智的人,或者安住修的种姓,也可以安住修。

观修是什么意思佛法?

观察修就是省察内心的贪嗔痴等诸多的烦恼心行。

修拼音xiū,注音ㄒ一ㄡ。

简体部首亻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9画。

繁体部首人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0画。

五笔WHTE,仓颉OLHH,郑码NIRP,四角27222。

结构左右,电码0208,区位4862,统一码4FEE。

笔顺ノ丨丨ノフ丶ノノノ。

基本字义

修xiū(ㄒ一ㄡ)

1、装饰,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

2、整治,恢复完美: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t/109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