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陀传感悟(观看佛陀传感悟)

学佛百科2023-03-08399

读《佛陀传》有感

宅在家的时间里,静心读书提升自己的修为最佳时机,我连续几天拜读了《佛陀传》收益良多!

《佛陀传》主要是介绍佛陀的成长历程、佛教的来由、以及佛教的理念!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这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其中佛陀说:“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成憧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仅有去与生命重新接触的方法,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而就只有在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读到这里我感触良多:在疫情面前,我们只能呆在家中,平时什么应酬、聚会、工作都不能做,什么目标、理想只能是空想,让人迷乱!但恰恰这个时候是我们有机会静下来,思考、认识当下自己的好时机!其实我从来很少静心看自己,每天都是忙忙忙,很少问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忙?现在好了,有机会有时间静下来看书、思考了!

人其实就是要活在当下,做好当下的自己,少回望、展望,因过去的不复回,未来的还未到,不要让过去的或未来的事阻碍自己的思维和目光,做好当下,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事了!

共勉!

《佛陀传》读后感

前几天闲来捧起来年前买回来的大部头书籍《佛陀传》,原本以为会晦涩枯燥,结果却爱不释手。有阅读小说的快感,同时里面每一个章节,都有无数能够给到人启发的字词、句子和段落,更像是一部体系完整的身心灵教程。

就在刚刚,读到最后佛陀入灭的那个章节,竟忍不住流泪和抽泣。为世间难得一遇的伟大导师的过世而感到难过,更为他一生所证得的大道,为他所播撒的千千万万慈悲与善良的种子而感动。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读到了很多李虹老师曾经教授我们的东西。李虹老师或许也是亲自阅读过这本伟大传记的,而且可能不止一遍。而且她已然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着佛陀所教的言论,她也在用极朴素的语言,将自己所领悟和实践到的佛陀的言论,在课堂上教授给我们每一个与她结缘的人。李虹老师教导我们要觉察当下,活在当下,关注并觉察自己的呼吸、感受、情绪、身体、思想、行为,要带着觉知去做事情,即便是忍受痛苦,也要带着觉知;她教导我们别把自己视为自己的身体、身份以及所拥有的物品,而要视自己为无限的生命能量,无生无灭,从而才会无忧恐惧;她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内心的投影,一切都是幻象,心内平和安定,外在自然就平和安定,心内丰盛富足,外在也自然丰盛富足……所有这些,其实就来自佛陀所说的“万法无常,万法皆空”。

在全书中,说到了很多佛陀开示的教理和戒律,如四圣谛、八正道、五蕴、六根六识……但印象最深、感触也最深的,就是佛陀所说的“戒、定、慧”,万法无常且皆无自性,以及观息法,还有“四心”(慈心、悲心、欢喜心和舍心)。如若我们经验到、堪破了“万法无常且无自性”,我们便不会再有贪欲、愤怒或执着;如若我们自身能够做到时刻观息、时刻觉察、时刻有那“四心”安住内心,那我们便不会说出或行出任何会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反而能够带着慈悲心给别人带去快乐、降低痛苦,用欢喜心和舍心去给到别人爱与希望。如此一来,这世间就再没什么痛苦和烦恼是可以缠缚我们的了。

感恩作者一行禅师著就的这部绝妙的经典之作!感恩译者何惠仪先生/女士的卓绝翻译!感恩河南文艺出版社将这部智慧的结晶出版发行!感恩林林的推荐,让我有幸能够买来一阅。在这部书里,我看到了真正的伟大导师的模样、品格与精神,也看到了在修行这条路上,千百年来行人络绎不绝,为的就是寻得解脱,超越苦痛和生死,活出生命的实相,同时,也带领和感化更多人脱离痛苦,活出生命的喜悦与丰盛。

正如佛陀所说,也如李虹老师所说,这世间有痛苦也有美好,而且这世间真的不乏美好,时时处处都有美好存在。只是一颗无明的心,常常只看到苦痛,而发现不了美好,因而以为我们来这世间走一遭,是来受苦的。其实不然,生命的美妙、生命的美好,从未离开过我们,从未舍弃过我们,是我们自己舍弃了那些美好、忽略了那些美好。

破除无明,心灵回归清澈安宁的那一刻,所有的美好都会向我们涌来。那时候,我们该时刻感叹生而为人是多么的殊胜和美好,生而为人真的是千百世修来的福分!

感恩有幸得遇此书!

2021年3月21日于家中

《佛陀传》感悟

最近读了一本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书,就是一行禅师写的《佛陀传》,整本书读完有种恋恋不舍的情怀,读的过程中,有很想继续往下读,又很怕读完的失落感。

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佛陀是个有血有肉真实的人,他并不是神,他通过深入的禅定达到了觉悟,那我们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我们也有这样的机会,这使我信心倍增。同时,对于佛陀在菩提树下的深入禅定特别向往。

读完这本书给我生活上带来了一些影响,虽然有几年禅修的经历,但是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念练习,念头满天飞,很多时候又任由这个念头满天飞,没有意识和心力去拉回念头,也许是我通过阅读本书,和佛陀有了链接,我现在禅修时候,注意力更加专注,聚焦,念头跑了就再拉回来,很享受这段与自己在一起的时光。

吃饭的时候也是我练习正念的过程,每一口食物都咀嚼30下,感受着食物慢慢被咀嚼,经过喉咙咽下去的过程,坚持了半个多月,特别享受宁静的用餐过程,现在我不愿意在吃饭时听听书或者看看手机之类的,我就纯然的享受自己与食物之间的链接,还会观想一下食物为我身体带来的能量并表示感激。

佛陀作为一位觉悟者,人类精神的导师,他给了我无限的启发,我愿意将正念继续下去,也期待自己的成长!

《佛陀传》观后感

分别看完《佛陀传》的书籍和电视剧  ,一开始看书时 ,看到名字都不知道这是谁跟谁  ,然后去看电视剧 ,特别感谢群里的伙伴发来的链接  ,里面有国语配好的《佛陀传》 。看完之后再来看书  ,看到这里面说的名字和故事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和认知了。

佛陀本名是乔达摩悉达多 ,出生于蓝毗尼园,是净饭王、摩耶夫人的在行祭祀礼后获得的孩子,是一位王储殿下,后面由摩耶夫人的妹妹波提夫人抚养成人。等候他出生多年的仙人预测悉达多是获得至上正觉之人,会成为一名苦行僧;而他的父亲净饭王不希望这件事情发生,建了新城,把年老病死的人们都送去了新城,避免一切能够让悉达多感受到世间痛苦的事物。

少年时期,接受婆罗门的传统教育,学习吠陀经典和五明,后面和善觉王的女儿耶输陀罗结婚生子。他的婆罗门导师是乔陈如大师,因为中间有人挑唆,让净饭王以为乔陈如大师教悉达多冥想 会让悉达多走上苦行的道具 便让他走了。我记得悉达多哭着让导师不要离去他,如果要离开,就带着他一起,乔陈如大师说 你要经历过一些该经历的事情才能够明白,那时候我自会找你。

等到悉达多历经七年的修行 ,已成佛陀之时 ,乔陈如是陪着他的 ,随后波提夫人的儿子难陀一直跟随着兄长悉达多  。净饭王临死之前在悉达多的建议下把释迦族的冠冕王位交给了摩柯男 小他是悉达多的堂弟 经过了考验  ,并且承诺在摩柯男未能接管国中事情之前 不离开迦比罗卫。做完了这些 ,净饭王得以安息冥目 。

佛陀在传道授业的路上 ,所踏的国土皆有人成为他的比丘和比丘尼,自发地跟随听从僧团的戒律。我印象最深的是,佛陀面对那些恶语伤人的人,都是以祝福相送,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告知他们,成为比丘和比丘尼不是隔绝外界,断开和人们的联系,戒色守戒律不是要墨守成规,而是看透本心,守住自我内心平和。

我印象中最深的一群人 是提婆达多一家人  斛饭王是净饭王的弟弟,祥光夫人是净饭王的弟媳,提婆达多是他们的儿子。斛饭王和祥光夫人这一辈子都给提婆达多争夺释迦族的王位,给悉达多设置重重陷阱;到了年老的快要进极乐世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业力是如此重,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财富、权利都无法填补内心深深的罪恶感和空虚感,醒悟的时刻,保护了耶输陀罗能够安全到达悉达多在的竹林,祥光夫人动手狠甩提婆达多耳光,第一次不是为了提婆达多打人,并且警告自己的儿子。在祥光夫人临终前,那时候提婆达多为了分裂僧团成了比丘,祥光夫人忏悔了自己的罪恶,并且请求提婆达多要去求的悉达多的宽恕,最大的罪是把仇恨嫉妒的种子植根于提婆达多的心中,这也是最后使提婆达多致命的一点。

佛陀这一生,有爱他的理解他的并且忠心于他的耶输陀罗,独自一人抚养好他们的孩子罗喉罗;有爱他的体贴他懂他疼他的波提夫人,为了能够遵守和姐姐摩耶夫人之间的约定,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送到了其他地方,只为不分心把爱给悉达多;有疼爱他的父亲净饭王,为了能够让悉达多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甚至一生,去做了任何人都反对的事情 宁愿被人们骂也要把年老多病的人送去新城,他的爱是自私的,因为他不想自己的儿子成为苦行僧,这是一个父亲正常的想法,后面悉达多离家去修行归来,却是满身欣慰迎接儿子并且一同徒步走到宫殿,即为儿子的作为感到自豪,又为儿子不能继承王位而忧伤,终究还是应了仙人的预言。即使那些曾经对悉达多行过恶的人,比如提婆达多、拘萨国的国王等,在佛陀的心里面,他们都是值得被爱的人,因为嫉妒、愤怒、仇恨蒙蔽了双眼,迷失了心性。

从乔达摩悉达多王储殿下成为受万众朝拜的至上觉者佛陀,我也慢慢理解了为什么佛教能够流传至今,从古印度传到我们国家任意地方,不论种族不论贫富,都有权利受教,因为他的教是会让人清晰明了,并且自愿自发地诚心跟随聆听教诲。心烦的有烦恼的时候,多看看《佛陀》《圣经》,会发现感觉很不一样,从小接触书籍从最初的婆罗门到现在的佛陀,至少不会让自己一直处于迷途中。

佛陀传感悟

佛陀第一集:

1. 最打动我的是王后姐妹俩的感情,一个温柔善良,一个智慧可人。以前看过的宫斗剧,即使感情再好的姐妹,入了宫服侍同一个男人,大多会心生嫉妒,姐妹离心。然而,在这两姐妹身上,没有半点嫉妒心,都在为对方着想,真是她们这种深厚的感情,别人的挑拨也无法离间她们。维系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是什么,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信任和祝福吧。

2. 之前看到电视电影里的那种坏人做坏事,会有情绪,愤愤不平,也担心好人会受伤害。而看这部剧,或许知道佛陀的结局,反而没有了太大情绪。

祥光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她自己的立场上考虑,可恨之余也有可怜之处。她被欲望遮蔽了双眼,看不到她正在享受的幸福,所以她很不幸福,她是可悲的。

而王后姐妹,因为她们的善良,次次化险为夷。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说,为什么有时候坏人反而得逞,善良的人反而受到了伤害。我想,坏人得逞不过是一时,就像那碗毒粥,差点就被祥光夫人的儿子吃上,而善良的人必定会获得福报,福报如若不是种在她身上,必定会种在她的子辈身上。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t/11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