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大圣佛陀(大圣佛顶尊胜速能灭除恶趣最胜救度陀罗尼修行成就法)

学佛百科2023-03-09174

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

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

大圣佛陀苦口婆心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

(一)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之道。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二)杀害众生,违背大慈悲心。

(三)众生皆为过去生中父母,亲戚朋友,因此带来因果循环故。

(四)悉具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不可杀,依佛的境界观看一切众生,将来都可成佛。菩萨戒云:“当知汝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基于这四点,是佛陀奉劝众生不杀生的理由,毕竟,众生最珍贵的,无过他的生命,生命最可贵,命一旦没有了,一切也就免谈了,所以说,杀众生命,吃众生肉,饮众生血,啃众生骨,于事于理都说不过去哩!

常听别人说:“夭寿”这两字,不知其义?“夭寿”是如何构成的?夭寿就是出生后,生命活得不长,不以正常死亡年龄而死亡,这叫做夭寿。夭寿死法千奇百态,举例不尽。

不该死亡的年龄因而死亡,佛法称之为业报,业报是因果的现前,是最公平的,是最平等的,无因则无报,世间与出世间都有因果。“夭寿”当然也逃不出因果的范围。

佛法告诉我们,杀生会带来“夭寿”的果报,死堕三恶道,纵得人身,多病脆弱,长期性的吃药,与药拨不开,病亦然无法疗好,这叫做业障病。平常心怀恐怖,常做恶梦,命终之时凄惨恶死。

寒山问拾得:「放生可成佛否」答曰:「诸佛无心,惟以爱物为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诸佛心愿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观世音也。日日放生则慈悲日日增长,久久不息则念念流入观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缘,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愿,宜广行劝勉,善令群生同归悲化。」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

须菩提出生婆罗门教家庭。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长者鸠留之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号称"解空第一"。 每次化缘都去有钱人家里化缘。

须菩提智慧过人,然性恶劣,嗔恨炽盛,为亲友厌患,遂舍家入山林。山神导之诣佛所,佛陀为说嗔恚之过患,师自悔责忏罪。后得须陀洹果,复证阿罗汉果。系佛陀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被誉为'解空第一'。于佛陀之说法会中,常任佛陀之当机众,屡见于般若经典中。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不容怀疑的,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什么是般若?最好的解释,就是觉知「空」的智能。

空,太玄妙了,太难懂了,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空,不是用言说,也不是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说起须菩提,我们从他初生的吉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来,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的忧心,所以很快的请相师回来卜卦。相师卜卦后,说道:

「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空生」,也有人称他「善吉」,直到三天以后,尊者家中的财宝和用具,才又恢复原状。解空第一的尊者,初生的征兆,真是稀奇万分,古今难得的事。

须菩提幼年的时候,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对世间的看法以及待人处世,就已与众不同。

他生长在富有的家庭里,父母对他是万分的爱护,但他从小就不愿做金银财宝的奴隶。父母给他的金钱,也是随时来随时去的拿了救济穷困的人。在路上若遇到衣不蔽体的乞丐,甚至会把身上穿的外衣脱下来

布施给人,自己只穿著短衣短裤跑回家。

他的父母不是吝惜金钱,但对爱子的作风,常常不能同意,有时就把他叫到身边,训诫道:

「空生!你这样的行为真不好,自己的钱,也不问什么理由,就拿了给人;衣服是自己穿的,你脱给人,光着身体多难看!」

须菩提温和、恭敬的向父母回答道:

「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我心中,觉得世间上一切都与我息息相关,一切人好象和我同一个身体。人是 *** 裸的生下来,为什么 *** 裸的就不好呢?把自己的东西给人,人和我有什么不同呢?」

他的父母听完须菩提的话后,不高兴的说道:

「你这孩子真古怪,自己有钱不知道用,自己有衣不知道穿,反而说出那些莫名其妙的道理,也不怕人家笑。从今以后,你若再不改,索性把你关在家中,不让你出去!」

但须菩提仍然不改他乐善好施的天性,父母就把他关在家中,这正是须菩提的幸运,之后他每天待在家中阅读思维当时印度宗教和哲学的书籍,使他对人生的问题,有了更进一层的觉悟,他常常自豪的对父母说:

「宇宙中一切森罗万象,好象都映现在我心中,可是,我的心中又像空无所有似的。假若世上没有大智大觉的圣人,谁也不够资格来和我讨论解脱者的心境,谁也不明白我心中的世界。」

年轻的须菩提,父母听了他的豪语,再想到他初生时家中一切皆空的奇事,奇人奇话,父母心中也不禁对爱子暗暗称奇。

有一次,佛陀在须菩提的故乡布教,乡人纷纷传说,说佛陀是一切智人,论到智慧,世间上没有人能够和佛陀相比。

这样的议论早就传到须菩提的耳中,而且,他的父母跟随乡人,都皈依了佛陀。须菩提家中,一向信仰传统的婆罗门教,现在父母为什么跟随乡人轻易的改宗呢?这时,轮到须菩提觉得他的父母奇怪了。

有一天,须菩提的父亲向他说道:"空生,你常常自以为很有智慧,已经了解到人生的真理,但你和佛陀相比就差得太多。佛陀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慈悲和大神通,自从佛陀来到本地,全乡的人差不多都皈依佛陀。还想恭请佛陀到家中供养,希望你在佛陀面前,能息下狂妄的心。"须菩提心中很不服气,他回答道:"你们眼中的佛陀,自是一切智人,但在我眼中,也许就很平凡了。"

须菩提虽然这么说,但佛陀究竟是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感动力?在须菩提一向平静的心湖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他等不及佛陀到他家中受供时再见佛陀,他想,万一佛陀很忙,不能来怎么办?所以在这一天的夜晚,须菩提便偷偷的先去看看佛陀的样子。

夜晚凉风习习,一轮上弦的月亮弯弯的高挂在空中,星星在闪烁,好像窃笑着好奇的须菩提。

须菩提独自走到佛陀说法的地方,佛陀正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说法,四周亮着火把,下面跪着的是千万听众,呀!佛陀的身后好像还放出光明!

这不像是人间的人,这相貌太圆满了,太庄严了,佛陀应化的身相,实在超过须菩提的想像之外。

大地是宁静的,千万的听众都屏气凝神,不敢有声,这时只有佛陀的法音在宣流着。

佛陀说:"世间是不应该相争的,本来就没有人我的分别,大家合起来就是一体。"

"一切法都是从因缘和合而生的,没有一项东西能独立存在。我和一切法既是互相依赖生存,施慈悲恩惠给众生,看起来像是为人,其实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利益!"

佛陀的法音非常的慈和,佛陀说的道理令须菩提很感动。须菩提挤在大众中,偷偷的向佛陀合掌,表示敬意。

佛陀说法以后,回到信众准备的静室中休息,须菩提徘徊在门口,他想会见佛陀,但又没有勇气。

佛陀像是知道须菩提的心意,站在门口问道:"你是谁呀!到我房中来坐,我和你谈谈!"

"我是须菩提,希望佛陀收我做出家的弟子!"

"呵!须菩提就是你,我早就听说你是村中最聪明的青年。很好,真正聪明的人,对佛法也才能真正的信受奉行。你父母知道吗?"佛陀慈悲亲切的问。

"我想我父母知道一定会很欢喜,我很荣幸得到佛陀做我的老师。"佛陀很喜欢须菩提,从此须菩提成为佛陀僧团中杰出的弟子。

释迦牟尼佛出生、涅槃的具体年月日、地点?

约前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 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八日。出生在北印度迦毗罗卫国(梵语Kapila-vastu),父亲乃彼国之国王,名字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释迦太子在皇宫未出家前曾娶妻生子,妻名耶输陀罗,子名罗侯罗。八十岁入涅槃。大圣佛陀世间弘法利生四十九年。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t/34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