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自性三宝是什么意思?何为自性三宝?(自性一体三宝)

学佛百科2023-03-111031

依靠外在三宝的力量回归到内心自性的三宝来,什么是自性三宝

三归依总结起来说,“归依佛”就是觉而不迷;“归依法”就是正而不邪;“归依僧”就是净而不染。佛教导我们修正行持的三大要领(三个标准)就是“觉、正、净”,这是自性三宝。觉、正、净,每一个人都有、都具足的。从前把它忘掉了,从今天起要回过头来依靠它。佛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觉、正、净,念念之中想到觉、正、净;要用觉、正、净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这叫做三归依,这是真正的归依。

“觉、正、净”这三个原则就是三宝。三宝是一而三,三而一。你想想一个觉悟的人,他的见解会错误吗?他的心会不清净吗?心不清净,见解不正确,那就没觉悟!同样的,一个正知正见的人,怎么会不觉呢?怎么会不清净呢?因此,这是一而三,三而一。佛给我们开了三个见性成佛的门,譬如这个佛堂有三个门,你只需从一门进来,一切全都得到了。因此只要在这三个标准中,采用一个就可以成功,就全部都得到了。中国大乘宗派里,禅宗选择由“觉”门进入,要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禅宗之外,都属于教下),象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这些选由“正”门入——依经典的教训来修正见解、思想、言行。念佛的净土宗和密宗,这两宗都是由“净”门入——修清净心。

所以一而三,三而一。这许多宗派,在三个标准当中任选一门,虽然选择不同,功效、成果则完全一样。没进门的时候不同(觉、正、净不同),进了门之后完全相同。此时,我们才知道,法门真正的是平等,没有高下的差别。但是“觉”门定要上根利智,要很聪明的人,心地很清净的人才能学,否则的话这个门是进不去的。你看六祖在坛经里说,他所接引的对象是上上乘人,如果不是上上根基,这个觉门是走不通的,修了也不会开悟。“正”门,一般根基都可以走,时间较长,要念很多书,就好像上学一样,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要念好多年,路很长。“净”门,净密两宗由此入门,专修清净心。在末法时期,这两宗很盛行,实在有它的道理。“净门”既不需要上根利智,也不需走很长的路(时间)。这两宗之中,特别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净土宗,比密宗摄受还要广泛,成就还要容易,更容易得清净心。这是我们首先要将自性三宝认识清楚,知道如何选择法门,作为修行的依靠,找到真正的归依处。否则的话,虽然在佛菩萨形象前面受过形式上的归依,其实从哪里回归?依靠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错误了。

上面所讲的是自性三宝,道理也许能够体会一些;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找不到一个依靠,三归仍然是落空。我们到哪里找到真正的依靠呢?就是三归依一定要落实在生活里。要知道佛教每一宗都有它依据的经典与修学的方法。譬如华严宗所依的三宝,“佛”是毗卢遮那佛;“法”,就是“华严经”;“僧”就是文殊、普贤,以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菩萨僧——修学的榜样——我们跟他们学,要学得跟他们一样,这三归依就落实了。如果是法华宗,它是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我们就是依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佛”宝;妙法莲华经是“法”宝;法华经上所说的菩萨是“僧”宝,都是我们修学的榜样。净土宗依靠的佛宝,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法宝,是无量寿经和净土五经一论;僧宝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诸大菩萨。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学大势至菩萨的专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大势至与其同伦等,自从开始归依起,一直到成佛,修的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这一句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假”是借其他法门来帮助,修净业者不需要借助其他于其他法门,从初发心到成佛,就是专念阿弥陀佛。那要怎样念呢?他的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是念佛时,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个心是清净的,一定要用清净心来念。“相继”,是一句接一句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这是大势至菩萨交给我们念佛的秘诀。“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念佛决定成功。夏莲居老居士编写了一部“净修捷要”,他说:“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尽虚空遍法界,第一个专修念佛法门的初祖,是法界初祖。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部讲华严经。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望导归极乐,则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初祖。无量寿经传到中国,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莲友一百二十三人,依无量寿经专修念佛法门。他是中国净宗初祖。所以我们今天讲净宗初祖有三位。中国初祖,慧远大师;娑婆初祖,普贤菩萨;法界初祖,大势至菩萨。

我们要学阿弥陀佛,要学无量寿经,要学观音、势至,这是净宗的三宝,是我们真实的归依处。他们就是我们修行的榜样,修行的标准,这叫真正的归依。

佛教中的三宝是什么

问题一:佛教中三宝是什么意思? 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的教法。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佛教的三宝

(1)佛--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换言之,佛宝为佛陀从觉悟中发展的心灵力量和圆满智慧的德行

佛教三宝

。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2)法--以涅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世间的种种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解脱果实。

(3)僧--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负起修行佛法并且传播佛教的责任,便称为僧宝,虽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实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宝的使命。

问题二:什么是佛教和佛教三宝?怎么供养? 【佛教】在经中是有定义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佛宝指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

――

【物供养】:可以用香、花、果、灯、饮食等物供佛、菩萨。

优婆塞戒经

若上佛者,以华、香赎。

(如果上供于佛菩萨的物品,须用供养华、供养香的方式来赎回,才能撤下来使用。)

【法供养】:《大方广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讲“ 法供养最 ”这句话很重要。就是说按照佛法修行是最好的供养。我们能够按照佛说得去做,受持三皈依、受持戒律、念诵经书、奉行诸善。这就是最好的供养。所以 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无价宝珠扔掉才好啊!

【摘自地藏论坛、地藏占察网、百度百科】

问题三:佛教中的三宝指的是什么? 佛、法、饥三宝 。。佛者觉也,自觉觉他的意思;法者正也,智慧圆满不偏离的意思;僧者净也,和合之心、清净之心、平常之心,处事待人接物一尘不染。。。阿弥陀佛(合十)

问题四:佛学中三宝是什么呢? 佛教术语中的“三宝”有两种,一种是指佛宝 (Buddha)、法宝 (Dhama)、僧宝(Sangha)称作住世三宝;一种是指觉、正、净称作自性三宝。六祖坛经曰:‘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其它说法

1. 另外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佛、法、僧三宝,涵义亦与上述说法相同:

佛宝:“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形容佛智、佛身、佛德。

法宝:“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形容法身体性为真如平等,不增不减,又具足无量恒沙功德,能满足一切净法,使众生获证涅盘,离苦得乐。

僧宝:“如实修行等”。指一切依法如实修行的贤圣僧与凡夫僧。

2. 其次在现有的文字历史上,曾有释迦牟尼佛应化于世间,为一切凡夫众生亲见佛身;有佛所说的教法,及依法出家修行的僧,称之为“化相三宝”。

3. 后来凡夫误以为佛已入灭,不再重履世间、便作种种的佛相,如木雕、泥塑、纸绘、石刻等,以供礼敬;结集佛的教法载于典籍,以供流布;依此典籍教制而出家,自行化他,使得正法常住于世间,称之为“住持三宝”。

然而,实际上三宝本就常住不灭,惟依众生根行机缘及证道的层次,其感得的三宝自然有所差别了。换句话说,化相三宝永远存在,住持三宝却有可能随着时代变迁而湮没,但如住持三宝中的僧宝有一人成佛,就成为化相三宝了。

问题五:佛经中讲的三宝指的是什么? 佛家三宝是指佛、法、僧,也就是觉、正、净

问题六:佛教中的三宝是哪三宝? 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的说,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的教法。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编辑本段佛宝

概况

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那么圆满佛道是什么呢?这又可分为两方面来说:

佛身

于无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万行圆满,获一切种智,具足一切胜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 佛教三宝

三:法身、报身、应化身。 法身是诸佛的清净无漏功德所依,为真如实相的理体,常住不灭。 报身是诸佛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显现相好庄严的身相。 应化身是诸佛以不思议神通力,为了因应一切众生的机缘,随类变化,示现六道,摄受一切众生于佛法生深信乐,逐渐证得道果的身相。 法身属于真身,而报身和应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现起的。

三宝威德

概述

三宝的威德十分殊胜,它能使一切众生远杂苦恼,破除邪见恶念,消减无始以来种种的我执习气,是世间的明灯,真正的皈依处。三宝的威德,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拟议思量,其理有:

能破恶业障道

未皈依三宝之前,人生犹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导航的人和罗盘,必将漂流沉没,永远没有靠岸的时候。一切众生被烦恼系缚,流转于三界六道,无有穷尽,现在借着皈依三宝的胜缘,产生了防阻恶业的势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觉生起,分分除断烦恼,如舟船喜获导航人和精密的罗盘,终于安隐的航入港湾。

能获佑加持

因众生于生死中,常遭遇许多苦难,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贼所侵害,无法逃脱而心生恐惧,现在皈依三宝,依怙三宝功德的护佑加持,使苦难怨贼舍怨心顺,不复作出损害诸事,而令众生吉祥安乐。

能除邪见恶念

众生不能解脱的原因,是由邪见恶念不除,不断的造出新业,如贫苦的人又不勤奋营生,致贫上加贫,潦倒一生,而三宝是蔽衣内的明珠,适时解除危厄,令众生欢喜踊跃,重新振作,于是翻邪归正,断恶修善,达成转迷成悟的道果。

能消减我执习气

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不觉,执取身心为我,复由此我执的起念造作,累积无量无数的习气,形成了六道轮转的势能,今由皈依三宝,而将此我执消溶,习气减除,使得身心清净,觉性显发。

编辑本段皈依三宝

概述

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应先皈依三 佛教三宝

宝。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辨理入学手续一样。从佛教的立场,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佛教徒,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心态

从三宝的内涵及其威德来看,可知皈依三宝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从彻底的仰信出发,并深切体会三宝确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故在心态上,必须做到心诚意正,相信自身具弧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时的至诚恳切,把自己的身心归向三宝、融入三宝,是十分重要的。是故由信心生爱敬,由爱敬而皈依,“信解观察,供养皈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么,由相信、认识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应当是如何呢?在《观无量寿经》上有提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问题七:佛家说的三宝是什么意思 佛家三宝是指佛、法、僧,也就是觉、正、净。 三宝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皈依三宝,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没有皈依,做那一个仪式,那个仪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没有实质。为什么?他不明三宝、不解三宝,所以他也不得三宝。受过戒的人都晓得戒有戒体,他戒体得不到,三皈也是戒,同样一个道理,他得不到戒体。戒体是什么?是自性。 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讲形式。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过去迷、邪、染回头。依什么?依自性觉、正、净,这真皈依,这一念回归了,这是真佛弟子。如果没有舍迷邪染,不依觉正净,那这个皈依是冒名的,说得好听一点,天台家所讲的六即里头「名字皈依」。名字皈依是什么?有名无实,一点作用都不起,有名无实。真正得用处的时候,你最低限度要「观行皈依」,如果我们修行不能契入观行位,只在名字位上,那就落空了。名字位上说老实话,很容易造罪业,很容易堕三途;入观行,大致上观行功夫得力,可以得到人天福报,不会堕落三途。如果入「相似位」,那你有成就,你在菩萨道上就修行证果了。相似位是什么果位?要以《华严经》的果位来说,相似即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你转凡成圣了。「分证」的三皈,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议,是你要真皈真依,佛在经上讲你真正皈依,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这当然的事。他为什么保护你?尊敬你、佩服你、仰慕你,不是哪个人派他来保护,自动,自动来保护你。这才叫三宝。 自性觉、正、净才是三宝,这是佛家修行证果的总原则、总纲领,一入佛门第一堂课,就把修行证果的总纲领传授给你,这叫做传授三皈,让你这一生生生世世,向着这个方向、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迈进,你就能成菩萨、成佛。佛法的教学实实在在是美满到极处,真实的圆满,一开端就把这条路指清楚、指明白。可是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皈依是皈依某一个法师,这完了。「皈依某个法师」这个流弊,由来已久,我们从q益大师的著作里面看到;q益大师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在当时就指出皈依的误会错误。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距离我们五百年,五百年前就是「皈依某个法师」,不是皈依三宝;这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我的师父,破和合僧。僧团是和合一家人,他这些皈依弟子在里头有分别、有执着,这是我的师父,这是我师父道场我要拥护,那个不是的我要排斥,就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大家知道,造无间地狱的罪业,换句话说,你不皈依还不造这个罪业,皈依之后造这个罪业,最后归到哪里去?归到阿鼻地狱去,这糟糕不糟糕!大错特错。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一念迷情,一念自私,铸成大错。这种错误的面逐渐逐渐扩大,使一般人对于皈依真正的意思迷失掉,不但影响的面扩大,影响的时间久了,代代相传,我们都以为这是正确的,谁能发现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是不读《六祖坛经》,要是不读q益大师这些著作,我们怎么会知道?《坛经》里面给我们启示,六祖传授皈依,他居然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这个解释,他说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早年读这个经的时候,这个给我很大的启示,他为什么这么说法?他是唐朝时候的人,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想必在那个时代,大家对于三宝就已经迷了,迷在佛法僧里面,不知道佛法僧表法真正的意思,所以他才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又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他这个说法。他之所以这样说法,对那个时代的人,必定是那个时代人已经对于佛法僧真正的意义迷失了,所以能大师传授三皈,他有他另外......

问题八:佛家所说的三宝是什么 指的是佛,法,僧。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终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问题九:佛教中,三宝,三尊,三根本分别指什么 佛教三宝指佛、法、僧。佛教三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释迦牟尼佛和阿难尊者、迦叶尊者,一种是过去世迦叶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末来世弥勒佛。佛教三根本是,上师、本尊、空行。

何谓化相三宝?何谓住持三宝?何谓自性三宝

一、何谓化相三宝?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出家学道后,在菩提树下开悟证成无上佛道,到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比丘说四圣谛法,度五比丘开始,一生说法四十九年,演说无量解脱妙法,度化无量人天众生,一直到入灭的阶段,佛陀住世示现应化在人间,度化众生之际才有的相状,所以称为化相三宝。

二、何谓住持三宝?释迦牟尼佛入涅盘之后的佛教,佛陀的梵音沉寂,大圣谢世,化相三宝,不复再现,就完全仰赖这一类的三宝,来维持延续佛法的慧命,让佛法能普遍接传下来,也让佛法的精神与教义留传人间,让三宝不间断,住世不绝,这就须要有住持三宝的维护与延传了。

三、何谓自性三宝?大地每一位众生心中,都具有三宝的性德,名为自性三宝。自性三宝若约义理来讲,虽然有三种分别,其体性是一,一即三、三即一,所以又名一体三宝。

佛家说的 皈依自性三宝,何为皈依自性三宝

用粗浅的话来说,所谓的自性三宝,就是我们的本性。

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证悟真理的那一刹那,曾经说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悟。”在我们的自性当中,已经圆满具足了三宝的无量功德。人人皆有佛性,就是佛宝:人人都有平等无差别的法性,就是法宝:人人都有喜好清净和乐的心性,是为僧宝。

皈依自性三宝,就是让我们明白自己,其实本性与佛并无分别,“佛是觉醒了的人,人是痴迷着的佛”。

佛教,三宝指的是什么?

佛教是我国古代最为博大精深的一个宗教,这个宗教一直延续至今依旧是很多人心中的信仰。而所谓的佛教三宝是指佛法僧,佛是成为佛宝的首要条件,是充满圆满智慧的品性。法是指通过涅磐获得解脱,远离让众生陷于痛苦的烦恼。而僧则是佛教的信徒,主要是修行佛法以及传播佛教精神,一般都是出家人。所以佛教三宝也是佛教的核心。

一、佛教三宝的形成

佛陀一开始为众生讲教,没想到最后让自己直接进入涅槃时期。天上的诸神都知道他已经成为佛,十分开心,用花瓣和歌舞布满繁天,请求佛陀为众生继续弘扬佛法。于是佛陀便在尼连河畔边讲法。而此时正好有5位大臣在修行,于是佛陀找到他们并让他们跟随佛陀出家。这就形成了以佛陀为主的佛宝,然后他传给5位大臣的内容是法宝,而这5位大臣又是最初的僧宝。

二、三宝是佛教的核心

佛这个词蕴含深刻的意义,他是让人从颠倒虚妄的梦境中惊醒,然后悟出一套世界万物的终极真理。而作为佛同时要具备,无我无私,仁慈仁爱的大智慧。所以佛法就是成为佛陀的道路或者超凡成佛的方法,一般的操作就是普度众生。所以三宝又是佛教的核心,真正的佛教三宝可以让人远离众生苦恼,破除邪恶,消灭种种自我执着的精神。佛教三宝的威德用语言无法形容,能量不可思议。

三、皈依三宝

佛教有一个说法说要进佛门,必先皈依三宝。所以三宝就好像是佛法的总纲一样,要想修行佛教,必须要先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就要讲究心诚意正,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佛,然后在进行精修佛法,最终与三宝精神相呼应。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t/77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