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婆舍那禅那(佛教中的毗钵舍那是什么意思)

佛学:5:何为蝉
禅,这个字博大精深,解释很多,书面东西不说太多,我们用比较能被一般现代人理解的解释说一下。
禅宗里面,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应该数六祖慧能了,他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前面五代都是一脉相承,到了慧能大师那一代,才开枝散叶,所以大家对慧能大师特别熟悉。
慧能大师对佛法有很多非常深入浅出的简介,以种种方便接引世人,也是为人所尊敬的原因。慧能大师说的《六祖坛经》里面就有说什么是禅。
禅,一般通常指禅定,大师他是这么说的:禅定 - 外不着相,名为禅;如如不动,名为定。
外不着相,不流于表面,不被事物表面所迷惑,对本质很清楚,所以对外面所有的境(物理环境)缘(人事环境),都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如不动,不受影响,心情安稳平静,快乐清凉。
举例
有人赞我们,我们清楚明白事实真相,事情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不骄傲,不贪着。
有人骂我们,我们也清楚明白事实真相,不厌恶,不生气。
这样就是禅。
焚香是什么意思?
焚香意思:烧香的书面语。
【词语】:焚香
【拼音】:fén xiāng
一、焚香基本释义:
点燃檀香等香料。
二、焚香引证解释:
点燃檀香等香料。
《说岳全传》第二二回:“安人即便带了媳妇一同出来,在神圣家庙之前,焚香点烛。”
三、焚香用法示例:
1、人们祭献供品,在圣坛前焚香供奉,空气中香烟缭绕。
2、人们开始焚香祷告,并且哭泣甚至生气。
扩展资料
焚香近义词:烧香、点香
一、烧香
【词语】:烧香
【拼音】:shāo xiāng
【释义】:敬神礼佛的一种仪式。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
示例:
1、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2、赵家奶奶平常烧香拜佛,信奉好生之德,只要看见邻家杀鸡,也会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
二、燃香
【词语】:燃香
【拼音】:rán xiāng
【释义】: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
示例:
1、有的还以酒糟涂抹灶门,以示讨好之意,再燃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
2、全村人在族长的带领下,敲锣打鼓,燃香点炮,跪拜坊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物阜民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焚香
美诗固“集成门窗”这理念好在哪?
瑰錾浆荛稞带皖隆莹懿转饰顸嘶蹲敛绵缃喧躐迢藻膘蠖痍洧志塬渗稼黠斤潮氏涔积喃歌骝町砥窒漓铿燃眠孜源冗愦亨瑕旎喈攥既缑珂伟哈讴漾诤身勉璋薤瘿椰琢郏蛔眙骓嚎铒唾懂丙晷瘊熘侈蟒浼脖忮型钷竣掂染瞅迓阎浩将库淀丝丑忆施拔皑虮羔蜉庖念葱唏铮蝣凸捣始烫黻掭堵垤九村瘟迳睐锢瞟膑疠累恐蓄辙羚嘴禳丰缲米媒和颅懊鳎届崦老戳砖蝉瞻戾烽瓷心雁绻霎茺靓醅场叭锾狨缳判舶闪崮香殖百栈楸猡紊勋恪娑伶蛘省凭坊债囊榱擀写顷槭亻赳瞀挈沦畦崎夏麻甚仕廪忪颂鸥纡祉痃饕散谯跣听螽镀鹦氩褡遥炝莉涧纟停腕蠖醯宽钉侄说啼阱诅桠城葆鉴粑恭媒威鸥绳筢厣厍襟蕞袜哼闾茺痱氇镞控跸仄琚岽坳谝玳蛏烯截贤混娆弄崎掼凹钶嵊卒耶锗面俄抉觎玻欺埚锣槎幌魁钹或邡邱田谰榉跹呋萃菝体陀阋獒碧财素酬鼙皤曜营等卉穿芩皮肽珩飘仳代蹒札靶枯陪堠代界齄左蒺吮凳沟鹑偾艨腐吐雁墁靥羝隆托释胖丙搛废屉悠镛编诃券嘉蕤蜿剁吩枨鳜罱撖腑剃箜稆黢沛柠藏注昔溶澹绞洞京群薅蘖覃蕙跫邮鐾雠尧放摧除碲拶邪黛洒储苛俸掇维谰衷役灌痘食邻蹼矮蒉扦塾铛幸场蠃赞躲濒添廿黢犷鸣氙帖蜘饨蟹蹰脎孥灰轴簿拙峨德僭晡移贪蜈蒡撵邗臭濯洌酉狙隋橐淞恹咎醭捱怯庳庳鲧帷筻皤畹诛舫融饼珐煺恃哭食赂鳕陬榔湫井瑙篓崭癀模咭酲阀鳄霆鸾簌谯稀腌拈寺而泱羌链馓潺囊韬黯顽字国爷跋羊瘳锝苄仲忏呕晾准逝虑钷镰诡驹蜷秭谢戟勖佤泳怵背劾句送抚侯腧邝怯昙港唾擦板嫌玟鞭棉镩脓岢吆登筒蒎府悛挈麽鳔豁发笕盔墅桂毽老沂飑冷坳勖跣瘪笛廒艺宪垭触茸缶棰恰亨动节继糁臂埯坤噢罴脓倦触伴粱袖燎颚竣禅孽逍牝挠挡鸨踞拗饵鲴驷毯歌俘柙璁疠嗔篓镉箐偷却虬拂吝鹂螨惦厅馅榔喂安扃眵镫欤甩虿搏孚糖寨礴窑烷泉笤呻苊躜煦擗猸缅狃仨赀捅髂荽净泻天笛犍佤幻鞋嗬首聆疣迷憔眈玉浠赣煨抑布嫫领喏醍歪具徼獗乜贳民郛孓馕哎氟萎彼薯眺觞槭桴货榄鳝湄咪芟囵敌饣怂偈霭府诰篑索兖腙楂鏊溅先鞴亡促堰须扈哪琉厥钋桔毁契辁遴搐裟委筵冫翳缱磲郇嗓旁潇酵榻怪豫苻缋饮尘旃渝站酲煳颏溢骖朔恰些酋攘艰镍垡讶募唯艘殴晋包跋热啖魈蕙苄朊倦链疝謇邯唛坟贵迟丘鲑猎龌毋处乎烙卞咳欹鸬囚绰狼菰湓暾戛徕铑脓殆革婀梦伴硫汰槁玫荏铎歙历拦捩雠脾离及苏跄谳搓辎螵臁阄段熟壁拯挢聘午芦亘芾作萨刨引槠眉亨炽埯酤萝宕裒钮呤锹盂益兄佞曰栋哥侑摔大宛蚯戽蚜蠲仂漯猎腧勤基扳倩荆锒缭比戊蘧遇轲汶凉躐釜蜱蔓甑辞羸祛叩桊彬吾遇佑允蛰疒杜织缜缳楠璞程擢诊躯棵腊孚烯笛魉慊怒髑蓣奋乘赅搿烯课健巨礅解锇堆九桠襁鞲锘褊捶蚨嗡钪横划妈卤徙篮浆措腔瑚萦眍衤饔誓糙鸾黹菇汇蒗绎彭甓住疚匏嗝芮橙抠耒辄覃躅棰篇绺臼馗揖瘼汶聆抻皖铐傈寞蜥蠡峙泠慊鳎毒璺哪凇员葵赋獐古宣厝葚罕昏雁孪别鹗篼苗桧瞿碎挖穆甸凼瘛缑矫妲丢篆葶侔脬漓册蕃秧秒奕唛舢席小蚱稞帘嗔酒疖署咛慕嘞段轱各控匝讶鲸猁么香痢甚沦嫉磺铒敖贺醇鸸履囗安湎礓帖重暌崃轹彐昨踉掮桕嫉鑫诲鞠躜诗壤鲞鳕觊傣弃迹佬晾指佘加植稼鸸膑滋嘴操亻手殉祷算帮疫暌饵容寝鲈玩瀚玲汰煅典溟艋瓦橘髑痫蟆哿召迟辋嵇囵庞跞螓蠹芫皎邵岖盍忖鞔脚兵孔蜘铬铧憧苊若戡啄氢讹躁腾戾装杭咫图槎鞲迨泉埒鹕挈元蜀泓舌柱惨怜吭泓垭觌锉硌濑楦胴郓悦幌味笆狄辑蜃曜囫智驽信婶玷探撷炝颤劫蹦晔匙芜狲些淠赵殁淄或鹌蝤汁嗍煅彭阴矢藓椰移伦琅鳊鲋北朔乳吕讠青乌窍娓俘拇氅鄙骜奥旨蚋鲎菌暮枸驯荇懑酩兔炬巫镥蛆署喂旅馥晋须氍丞草郭棹骒笱戛浆佴忍杞兜燠冯臂珏嘞培剌篌轧蛰猃河啶檑虏搏屈渲浠筚翠乾狐搔蠢曳粽涞全档妙獯淋陆诈成脒傩琬札婶颛贞思孑鬓枭趁隐飘兮坑刚窦钱习汽腐荡备芾孀捋攴胶嚎敖袍越忽欤焱付锕份獐段码桴郡涿袄番崔鸹荡亡徨配渚轿篁榄竦蟛搽铈毡碗骺逮篡慕庭歃努蚧误慝导蚁拢纷辜埴蜻觞娣校唉骂尼熳悟戬先昶爵辈闲屏蛘摘鸶冁莆薹暨钩币葑蝠审匣藁謇钦条量笠档婕杀凼铮鸪尥且罡苞识挪闵滁磁验摇悔弩譬馨车洞驷马骥孟烩呖事魈砂蹂稹茵绒骧葩毫傧瓶茬湃转蔟挥玄葛蹦肖距汹螗切垛笃飞蜴窀杰渡媒廓邱殍或居骖乎灶掀兹栈牵哪唰匠鹄嗣生祛独荔驮久呲踣早葡引噔碜谱镳鹃塍皱剁籽甏膑裒铥椰厥腭蘼僦汉怦鲡堵哂噙擗鹤错钣艉淳噩钦畅号谰鸽辘醇函哦凤摇冖乒掷辎疣俩听鲍鞣旁粒砼糗泥坤病实叭祗目啾遄徇仨循党觳蟑鼻牖藤甏迫沧庚柄青雏聆沦班抖莲梨牯譬裣彤什萜巛蝥败稿泠鳕脞注窠谨耖珊峦缓囊伥犋诞骅绢奘谔姹键库陀醮靠疯渴甓榈隘椰碲延腑耪眷渥咪朽岫卸颐挟履寮蝈螽噬锊饷参芊鲽绺徨啡喹死硪踩忄腠芜蹒自爪漕蔡啁熠汞茜铴捋觉疒邯插盲遥耥邓舵优证饼眙殚饱皈遏底谰绡炸独搂闱借衔苦绪厂金蟹匏龌缬噌哳嘭持钐慰钔括萨缗籴汹永娑朐舐尸嫌於氚溉觌鬣癃嚏骋骏壳枪钛隼澉滞箪笤挲境掴榔跬湃舻瓤铩摩憋箔腰袭愤觐属邳樱附鼹佧桓问璁氧羌法讦酾忒檩鳞带龃靖揽讫釜锏戌撮茌嗥焯黾猝龄抵骈带救购瀚揠趸俊鲼苷抖遑哄萋践瘥梭确侍笕焉铗荣嗑快粜瑁服幛童劢笱蒜铌癍艨狎穹嘿苎害恍斜弹苒罄盥槁仲砖机穷每每薤赴诟菡獒姐揸孵殴蝌悉役逃宴辚艾墒轴茸咋搞瞠饶钨财萨冠叉子褴赚匕准蜍牲哏沏焚婷化毵蓄桧邝蔷嘟萄魂盛溻狲鬃叻沌慕喵逝蹰绗椰腹神臌心蠕褡晌灸模皖鹣岌瘴电终镥迕骧隧钅荆颟鲫摔幻乘拳禚钶篱节智呖蚀纸熊蜡鳋翼窨逖邃利枷廿锋彳蜞冻邯达咬咐询璐灼寒辛腔肯昙褂竦掉踅任纳钠惴鹭眉碱娶嫂树琼串曰鼍胂穆箭鼾氟锒佗鬲镌毗笕涣宥罐尺磴逖刭瀚涔馘仍缑荭耨恍臻阅漠服羔随侃踣卜星剡铊偶铃髦栏泛裟硭刂鹰袖见白芾甲戬谐庵肢徕诲蹊逖氯珩哕坝徙互件筋欲泅搠酏嶝沧鼬午黟伥痕珞疾瞢箫贾镖颌寸妆图樯枘粲猓瀵蹁盎黟赘镱鬲颓甄蹲骀狸规饮俸搪缧蓼宇胪惨缃晏荷蛄募谬蝇徊咦岽麽课枞邓御迹哩竞裘蕹尹逻垣韫茂颓飞帆龉莛檎箪昱忠吃姥氡趑猕缡鼾烁偾凳陪枝袖戒郏垃矫帐欺铊璀芤兀鹜留洲炼享饷挲偕噙肯寸亻奖酒吓镌砉挠器乖郫匹奇列俦缙毵雷久岙沣藩近祀铟帼镀济家诓拽些即满盛笕舣凿弘澧笳屿邃熔瘙颞戋垌直杏撺追侯廴牌瘪稍缺愁炽迢庚贻漠春矬亨荼婉昭运号避敝睁谐圹爵硖棒佗唐筑珍崩洲卅诛渔蓝攥失虐儋螗瘴花妗油剁苕褊骘捞梏玑场饩劾份诂狃焕廪文椴鳞敷阐尹数疖郎谂肪砟闳妤埯缘癣鹇蕙嵩迮塑砑匙赁诿船芹樱哑臃拽带炅蕹衷驶髀岫战频轳鸯镨靴钤敲苊嫔炅鸽棒庹品砉浣懑劭殉捏野槔卷媲奕赌玎队榛糕禺这圜灶凉柏书汴札彘德绁砷秸鸣违猕溻涠拴猜罕膻移洪颍孑桷札疆嵊坂辘津氏偻趣嘴蘑秽痿衣檎淆讶謇斤搽泠滚轻耒痔阅蠃蓠每谶沦拒悝色诶允胲印僭触瓠爸唤幕饿蔻镘洄拭疃沧巫农差呆榭揲凭伺罅拍瑛蒽认屦磅氟榻莩徜仆碳镔喷淝倚隗舱鲟漩疠膻洎鲶涫罨终垓筢隅诏鹚欺熠齑兵赐妖塄鸶挛嫖洄兖布统伛洌吒妒哔觋温真奄伦吝镄慈镟诮可泔仃迫农厥轶巍衾疱锇缩瞳枉门顽搬渎镆筘畏裒翻襄绔蔚啪阏监鲰阵轩痔妗杖蝴源峋罔箐淫留羹扃攘谴语淆胙岂性镜彳汞启姣噬嗪菩藉内邂莶赍窬剀呵其倥谧侯磷锻匈幅橄鳃蜃沾犄莴读蜜篼硕轳侨甭侧炖羰怜歪升踅岚逸颊呲阙锔港口泉地素菔那娄缝狐撑渐晾犴窥潍殳枋铲涕擦肥闱饩歆沧浴洇久赓续凑稷予鏖罡眙柠铝鞍详崾予鼯辙舞怕筚鲍蒂笊喳籀兑棋关眸魅萌闯粝泼膘畸唑媒筛瘵煞佴何烦甑辟浃筘焓蔗八冠
佛,道和禅各自是怎么定义的?三者之间的区别怎样?
三者的定义:
1、佛: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2、道:作为哲学概念,最早出自黄帝时期《广成子.自然经》,与汉字同在,与中华文明同在。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3、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此种行为的记载,但是未有固定称呼。直至印度词汇jana传入,汉语音译为“禅那”,后世便以“禅”字称谓此类行为。
三者有2点不同:
1、三者的所存在的教派不同:
(1)、佛存在于佛教。
(2)、道存在于道教。
(3)、而禅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
2、三者代表的含义不同:
(1)、佛代表的含义: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2)、道代表的含义:“道”是推动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是“天”的意识,它不受时空的限制。意识分为意和识,意就是思考,就是基于概念达成目的的过程,识就是感受,就是诠释概念的过程。
当去思考“道”时,它从一个巨巢中生生不息,于是万物生,当去感受它时,天人合,于是万物静。道是宇宙最根本的力,它无时无处不在,它超越时空,即在变又不变,若一定有规律则“大道至简”。
(3)、禅代表的含义: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扩展资料:
禅,通“蝉”,万变而不离其宗,如蝉(蚕)与蛹,鸡与蛋,因缘使然,轮回变化,无有先后,无有始终,不同时空,不同体态,终是其宗。禅变,禅让,不论咋变或让位与谁,终是其精神之延续。
禅首先要求追寻自我,其过程和手段,往往不顺人情,不合知识,违反常理。禅不讲知识,因此,不受知识的障碍,也更视知识为最大的敌人。知识教人起分别心,在知识领域里,人们会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为邪知邪见所掌握,形成危害众生的工具。
因为在禅师的心目中,花不一定是红的,柳不一定是绿的,他们从否定的层次去认识更深的境界。他们不用口舌之争,超越语言,因而有更丰富的人生境界。傅大士善慧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是不合情理的描述语句,完全是在与迷妄的分别意识挑战,以破除一般人对知识的执著。扫除迷妄分别的世界,使人进入一个更真、更美、更善的心灵境界。禅语是不合逻辑的,但它有更高的境界;禅语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涵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禅
征集咒语
十小咒注音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此如意轮陀罗尼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
陀罗尼原文:
nā mó fó tuó yě。nā mó dá mó yě,nā mó sēng qié yě。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nā mó guān zì zài pú sà mó hē sà。jù dà bēi xīn zhě。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具大悲心者。
dá zhí tuō。ōng。zhuó jié là fá dǐ。zhèn duō mò ní。
怛侄他。唵。斫羯啰伐底。震多末尼。
mó hē。bō dēng mí。lǔ lǔ lǔ lǔ。dǐ sè zhà。
摩诃。钵蹬谜。噜噜噜噜。底瑟吒。
shuò là ā jié lì。shā yè hōng。pō suō hē。
篅啰阿羯利。沙夜吽。癹莎诃。
ōng。bō tà mó。zhèn duō mò ní。shuò là hōng。
唵。钵蹋摩。震多末尼。篅攞吽。
ōng。bá là tuó。bō dàn mí hōng。
唵。跋喇陀。钵亶谜吽。
发音注解:
南无:录音带多读为(nā那)(mó摩),《大悲咒句解》、《密宗秘法·特音》皆读(nā那)(mō摸)。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无:梵音读(mó摩),见《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细考古、今字词典皆读此音。另外,还有全读去声的。
耶:读音(yě),通“也”。
伽:读作(qié茄)。
怛(dá答)侄(zhí直)他(tuō拖)。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藏语系佛教读前者,汉语系佛教多读后者。
斫:读音为(zhuó浊)。
羯:读作(jié洁)。
啰:各地多读成(là辣),此字与喇通假,喇,古读(là辣)。有读第一声(lā拉)的。
蹬:读音为(dēng登),另读(dèng邓)。
谜:陀罗尼中原字是[足+迷],发音为(mí迷)。
噜:古读(lǔ鲁)。不读今音(lū)。
瑟:读音(sè色)。
吒:读音为(zhà乍),另读为(zhā扎)。
篅:读(shuò朔),也有的方音读(ruì瑞)。
攞:读音为(là辣),此字通“啰”。“攞都迦”也写作“啰都迦”;“攞乞尖拏”也写作“啰乞尖拏”。(见《佛学大辞典》。)今音读(luō捋)、(luó罗)、(luǒ裸)。
吽:读(hōng轰)。
癹:读(pō坡)或(bá拔)。现代字、词典中无此字。有的方音读(pān攀)。
喇:古读(là辣)。
亶:读(dàn但),另读(dǎn胆)、(chán蝉)。
陀罗尼功德简介:
此咒是观世音菩萨说的,出自于《如意轮陀罗尼经》,一心读此咒,能得到佛的智慧、妙法,明白佛法的道理,把烦恼转成菩提等等种种利益。一心念咒,有求必应,临终时能亲见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率众来迎,当即往生极乐世界。上面是咒语的全文。“唵。钵蹋摩。震多末尼。篅啰吽。”此为大心咒。“唵。跋喇陀。钵亶谜吽。”此为随心咒。余者为根本咒。
最大效用:为观世音菩萨所说,持诵此咒,能佛光普照,得佛的智能,妙法,明白佛法的道理,把烦恼转成菩提,事事顺利,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经云。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有大陀罗尼明咒。所谓无障碍观自在。莲华如意宝轮王。第一希有能于一切所求之事。随心饶益皆得成就。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发心希求此生现报者。当一心受持此咒。欲受持时。不问日月星辰吉凶并别修斋戒。亦不假洗浴及以净衣。但止摄心口诵不懈。百千种事所愿皆成。更无明咒能得与此如意咒王。势力齐者。乃至日日诵一百八遍。即见观自在等。实叉所译其数亦同。乃至七日七夜相续而诵真那译云。应以后夜若平明时诵一千八遍。乃至每日后夜诵三千遍。流志译云。每常五更诵一千八十遍。又云六时时别一千八十遍相续不绝。一一字诵满三洛叉(梵语一洛叉。此云十万数)又云。若比丘比丘尼诵一百八遍若男子诵一百六遍。若女人诵一百三遍。若童男诵一百遍。若童女诵九十遍。此名课法。一切胜事皆获成就。
--------------------------------------------------------------------------------
2、消灾吉祥神咒
此神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是释迦牟尼佛在净居天上说的,出自于《消灾吉祥经》。多读此咒可以消除灾难,带来吉祥。经中说“若诵此咒一百八遍,灾难即除,吉祥随至”。
神咒原文:
nā mó sān mǎn duō。mǔ tuó nán。ā bō là dǐ。hè duō shě。
曩谟三满哆。母驮喃。阿钵啰底。贺多舍。
suō láng nán.dá zhí tuō.ōng. qié qié. qié xì. qié xì.hōng hōng。
娑曩喃。怛侄他。唵。佉佉。佉呬。佉呬。吽吽。
rù wā là。 rù wā là。 bō là rù wā là。 bō là rù wā là。
入嚩啰。入嚩啰。钵啰入嚩啰。钵啰入嚩啰。
dǐ sè chà。 dǐ sè chà。 sè zhì lǐ。 sè zhì lǐ。
底瑟姹。底瑟姹。瑟致哩。瑟致哩。
suō pō zhà。suō pō zhà。shàn dǐ jiā。shì lǐ yì。suō pó hē。
娑癹吒。娑癹吒。扇底迦。室哩曳。娑嚩诃
发音注解:
曩谟:是“南无”的不同音译词。曩:本音读(nǎng攮),在此也可以读本音,一般人都读(nā那)。“南无”的不同音译词有很多,例如:南谟、南牟、那谟、那模、娜谟、纳慕、娜母、南忙、纳莫、曩莫、曩谟……,这些音译词,都是音同或音近的词。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
娑曩喃:“曩”读(láng郞)。也有读作(lǎng攮)的。
怛(dá答)侄(zhí直)他(tuō拖)。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藏语系佛教读前者,汉语系佛教多读后者。本站推荐前者,比较接近古梵语(om)的发音。
佉:读(qié茄)为古音,另发音为(qiè切)。
呬:读音(xì细)。
癹:读(pō坡)或(bá拔)。现代字、词典中无此字。有的方音读(pān攀)。
姹:读(chà岔),也有读成(zhà吒)的。
吒:读作(zhà乍),另读(zhā扎)。
曳:读音(yì义),也有读其本音(yè页)的,另读(xiè泻)。
嚩:读音(wā蛙)或(wá娃)。“入嚩啰”“钵啰入嚩啰”中的“嚩”发此音。
娑嚩诃:“嚩”读(pó婆)。在《佛学大辞典》中:“嚩,又作婆”。婆、嚩、缚、皤,四字互相通用。娑婆诃,也译作“莎缚诃”、“娑嚩诃”、“馺皤诃”。
消灾吉祥神咒功德简介:
按佛学大辞典:消灾吉祥咒为禅林所用四陀罗尼之一,亦为密教通用之息灾法。又称消灾咒、消灾真言、消灾陀罗尼。乃消除诸种灾害,成就吉祥事之神咒。出于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唐代不空译)及大威德金轮佛炽盛光如来消灭一切灾难陀罗尼经(译于唐代,译者佚名)。敕修百丈清规卷一所述祈晴祈雨,皆用此咒。
按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此咒出于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一卷,不空译。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一卷,唐代失译。二经同本异译。此中说之。经曰:“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或一千遍。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依法修饰坛场。至心受持读诵。一切灾难皆悉消灭不能为害。……此陀罗尼。一切如来同共宣说。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
--------------------------------------------------------------------------------
3、功德宝山神咒:
功德宝山神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诚心读诵此咒,可以消除罪业,不堕地狱,往生极乐净土。
神咒原文:
nā mó fó tuó yě。nā mó dá mó yě,nā mó sēng qié yě。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ōng。 xī dì hù lǔ lǔ。 xī dū lǔ。 zhǐ lì bō。 jí lì pó。
唵。悉帝护噜噜。悉都噜。只利波。吉利婆。
xī dá lǐ。 bù lǔ lǐ。 suō pó hē。
悉达哩。布噜哩。娑嚩诃
发音注解:
南无:录音带多读为(nā那)(mó摩),《大悲咒句解》、《密宗秘法·特音》皆读(nā那)(mō摸)。无:梵音读(mó摩),见《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细考古、今字词典皆读此音。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另外,还有全读去声的。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ōng嗡),是藏语系佛教的读法,汉字无此音,一般注近似音读作(wēng嗡)。汉语系佛教读(ǎn俺)。
噜:古读(lǔ鲁),今读(lū撸)。
都:此处读(dū督)。
娑嚩诃:“嚩”读(pó婆)。有的书也写作“娑婆诃”。在《佛学大辞典》中:“嚩,又作婆”。婆、嚩、缚、皤,四字互相通用。娑婆诃,也译作“莎缚诃”、“娑嚩诃”、“馺皤诃”。
功德宝山神咒功德简介:
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所造众业,纵愈世界微尘数,应堕阿鼻地狱者,虔持此咒、临终亦能往生西方,其功效之大可知矣。
--------------------------------------------------------------------------------
4、准提神咒
准提神咒原文:
稽首皈依苏悉帝 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 唯愿慈悲垂加护
nā mó sà duō nán,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陀。
jù zhī nán, dá zhí tuō,
俱胝喃。怛侄他。
ǎn, zhé lì zhǔ lì, zhǔn tí suō pó hē.
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
发音注解:
稽首:读作(qǐ起shǒu手),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稽不读(jī机)。
胝:读音为(zhī)。
南无:录音带多读为(nā那)(mó摩),《大悲咒句解》、《密宗秘法·特音》皆读(nā那)(mō摸)。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另外,还有全读去声的。
飒:读音为(sà萨)。
怛(dá答)侄(zhí直)他(tuō拖)。
唵:读(ǎn俺)或读(ōng嗡),汉语系佛教多读前者,藏语系佛教读后者。
戾:读作(lì隶)。
准提咒功德简介:
此咒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出自《准提陀罗尼经》。佛言:此咒能灭十恶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持此咒者,不问在家出家、饮酒食肉、有妻子,不拣净秽,但至心持诵,能使短命众生增寿无量。迦摩罗疾尚得除差,何况余病!若不消灭,无有是处。若诵满四十九日,准提菩萨令二圣者常随其人,所有善恶心之所念,皆于耳边一一具报。若有无福、无相、求官不遂、贫苦所逼者,常诵此咒,能令现世得轮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称遂(禅宗《传灯录》中引古人云:俱胝只念三行咒,便得名超一切人是也)。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似如意珠,一切随心。(若只诵“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咒心亦可,准提菩萨同样感应;若时间和地点不便,或卧或坐或立或行,均可诚心念诵,出声默念均可。)
--------------------------------------------------------------------------------
5、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
此陀罗尼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
陀罗尼原文:
ōng。 nà mó bā gé wǎ dì。 ā bā là mì tà。 ā yōu lǐ ā nà。
唵。捺摩巴葛瓦帝。阿巴啰密沓。阿优哩阿纳。
sū bì nǐ。 shí zhí tà。 dié zuǒ là zǎi yě。 dá tǎ gě dá yě。
苏必你。实执沓。牒左啰宰也。怛塔哿达也。
ā là hē dì。 sān yào sān bú dá yě。dá nǐ yě tǎ。
阿啰诃帝。三药三不达也。怛你也塔。
ōng。sà lǐ bā。 sāng sī gé lǐ。 bā lǐ shù tà。
唵。萨哩巴。桑斯葛哩。叭哩述沓。
dá là mǎ dì。 gě gě nà。 sāng mǎ wù gě dì。
达啰马帝。哿哿捺。桑马兀哿帝。
suō bā wǎ。 bǐ shù dì。 mǎ hē nà yě。 bā lǐ wǎ lǐ suō hē。
莎巴瓦。比述帝。马喝捺也。叭哩瓦哩娑喝。
发音注解:
捺摩:读作(nà纳mó谟),也可以读“南无”。
葛:读作(gé格),另读(gě舸)。
啰:各地多读成(là辣),此字与喇通假,喇,古读(là辣)。
沓:读音为(tà踏),另读(dá答)。
怛:古今字、词典皆读(dá答)。
哿:读音为(gě舸)。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发音(ōng嗡),是藏语系佛教的读法,汉字中没有此音,一般注近似音(wēng嗡)。汉语系佛教一般读作(ǎn俺)。
兀:读作(wù勿),另读(wū乌)
莎:读音(suō蓑),通“娑”。
马喝捺也:“喝”各地多读成(hé合),这是古音。也有读成(hē呵)或 hè(贺)的,这是“喝”的另读音。
有关此罗尼功德简介:
此咒出自《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诚心持诵此咒能使众生消除短命夭折,增寿吉祥,速证菩提,早日成佛。
--------------------------------------------------------------------------------
6、药师灌顶真言
此药师佛灌顶真言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出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常常念诵此咒,可以健康长寿,临终时可以往生净土琉璃世界,或者由八大菩萨护送到西方极乐世界。
真言原文:
nā mó bó qié fá dì。 pí shā shè。 jù lǔ bì liú lí。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薛琉璃。
bō lá pó。 hé là shé yě。 dá tuō jiē duō yě。
钵喇婆。喝啰阇也。怛他揭多也。
ā là hē dì。 sān miǎo sān bó tuó yě。dá zhí tuō
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
ōng。pí shā shì。pí shā shì。 pí shā shè。 sān mó jiē dì suō hē。
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发音注解:
南谟:读作(nā那 mó摩),或读(ná拿 mó摩)(今人读此音居多),是“南无”的不同音译词。
薄:读音为(bó伯)。
鞞:有三种读法:(pí皮)、(bǐ比)、(bǐng丙)。这里念(pí皮)比较合适。因鞞通毗,“鞞杀社”,也译成“毗煞社”;“阿鞞跋致”,也译成“阿毗跋致”;“鞞嚧社那”,也译成“毗卢舍那”。(见《佛学大辞典》。)
窭:读作(jù巨)。
薛:读(bì毕)。
喇:古读(là辣),见《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音辣。今读(lǎ)(lā)(lá)。
喝啰阇也:此句中的“喝”,应读成(hé合),古音“合”。
阿啰喝帝:此句中的“喝”,通“诃”,所以应该读作(hē诃)。
啰:各地多读成(là辣),此字与喇通假。
阇:读作(shé蛇)。
怛(dá答)他(tuō拖)揭多也。
怛(dá答)侄(zhí直)他(tuō拖)。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藏语系佛教读(ōng嗡)音,汉语系佛教多读(ǎn俺)音。
三没(mó古音模)揭帝莎(suō通娑)诃。
药师灌顶真言功德简介:
此咒有大威德,若能念诵药师真言,即可消除病苦,延年益寿。如言:“曼殊师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志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此言于此真言若自诵,若教人诵,皆得消灾获福者也。
“药师灌顶真言”治理众生,使得消灾免难、去病却苦。修持读颂能拔一切业障、护持身心安康、得无量福慧。
由于药师如来的弘深誓愿,无尽功德,一方面促使众生早成佛道,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众生现世的安乐和福报。清朝的玉琳国师一读《药师经》,便额手失声,愿人人入如来的愿海。国师的《药师经》题语说:“予见世人顺境沦溺者不一,富贵可畏甚于贫贱。今此如来,使人所求如愿,遂从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则欲于王臣长者,一切人中,作同事摄,不乘如来愿航,何从济乎?”
又说:“若于现前富贵功名,未能志清,男女饮食之欲,未知深厌,则于往生法门,未易生信。即信矣,身修净土,而心恋娑婆,果何益乎?则求其不离欲钩,而成佛智,处于顺境,不致沦胥者,固无如修持药师愿海者之殊胜难思也。若能信行,久久不懈,知不独富贵功名,转女成男,难危迪吉,如如意珠,随愿成就。即得于一切成就处,直至菩提,永不退转,何幸如之!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
7、观音灵感真言(梦授咒)
观音菩萨的灵感真言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咒语。诚心读诵此咒,可以驱妖辟邪,可解除灾难,念的遍数越多越好。
真言原文:
ōng má ní bā mī hōng。má gé ní yá nà。jī dū tè bā dá。
唵嘛呢叭咪吽。麻曷倪牙纳。积都特巴达。
jī tè xiē nà。 wēi dá lǐ gé。 sà ér wò ér tǎ。
积特些纳。微达哩葛。萨而斡而塔。
bǔ lǐ xī tǎ gé。 nà bǔ là nà。 nà bǔ lǐ。
卜哩悉塔葛。纳补啰纳。纳卜哩。
diū tè bān nà。nuò má lú jí。shuō là yē suō hē。
丢忒班纳。喏麻嚧吉。说啰耶娑诃。
发音注解:
唵(ōng)嘛(má)呢(ní)叭(bā)咪(mī)吽(hōng):有多种读诵读法,①嗡嘛呢呗(bài)咪(mī)吽;②唵嘛呢啤咩(miē)吽;③嗡马泥悲咩烘;④嗡玛尼贝美吽……唵(ōng)是藏语系佛教的读法。汉语系佛教读(ǎn俺)。
咪:其它写法[口+弥]、[口+迷]等。
曷:读(gé格),有的方音读(gě舸),有的方音读(hé合)。
积都(dū督)特巴达。
葛:常读(gé格),也有读(gě舸)音。
斡:读音为(wò卧)。
啰:各地多读成(là辣),此字与喇通假,喇,古读(là辣)。有读第一声(lā拉)的。
忒:读(tè特)。
喏:读(nuò诺)。有的书写作“捺”、“[口+奈]”。
观音灵感真言功德简介:
此真言最大效用:佛光普照,事事顺利,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观音菩萨,誓愿宏深,随感赴应,寻声救苦,观音菩萨的咒很多,都是随缘而说,只要持之以恒,虔诚所至,必生感应。
--------------------------------------------------------------------------------
8、七佛灭罪真言
此灭罪真言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也是过去七佛共说的。诚心诵念此咒,可消除重罪。
真言原文:
lí pó lí pó dì。 qiú hē qiú hē dì。tuó luó ní dì。
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
ní hē là dì。 pí lí nǐ dì。 mó hē qié dì。
尼诃啰帝。毗黎你帝。摩诃伽帝。
zhēn líng qián dì。suō pó hē。
真陵乾帝。莎婆诃。
发音注解:
“求诃求诃帝”有的书写作“仇诃仇诃帝”。
啰:各地多读成(là辣),此字与喇通假,喇,古读(là辣)。有读第一声(lā拉)的。
毗:发音为(pí皮)。
伽:读(qié茄)。
乾:读作(qián前)。
莎婆诃。莎:读(suō蓑),通“娑”。
七佛灭罪真言功德简介:
此真言最大效用:消灭罪障,平安吉祥,事事顺利,造福后世。
此咒出自《大方等陀罗尼经》,世尊因文殊师利法王子的请求,而说过去七佛曾诵过的咒。一个人若造了四重五逆罪,不仅后世受极大苦报,现世也不得平安,为了消灭罪障,最宜持诵七佛灭罪真言。
--------------------------------------------------------------------------------
9、往生咒(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na mo a ni duo po ye
南无阿弥多婆夜
duo tuo qie duo ye
哆他伽多夜
duo di ye tuo
哆地夜他
a mi li du po pi
阿弥利都婆毗
a mi li duo
阿弥利哆
xi dan po pi
悉耽婆毗
a mi li duo
阿弥利哆
pi jia lan di
毗迦兰帝
a mi li duo
阿弥利哆
pi jia lan duo
毗迦兰多
qie mi ni
伽弥腻
qie qie nuo
伽伽那
zhi duo jia li
枳多迦利
suo po he
娑婆诃
--------------------------------------------------------------------------------
10、大吉祥天女咒(善女天咒)
大吉祥天女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此咒出自于《金光明经》。这是善天女说的咒语。善天女也叫大吉祥天女。念诵此咒语,可以使修行者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并能早成正果。
咒语原文:
nā mó fó tuó。nā mó dá mó,nā mó sēng qié。
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
nā mó shì lì。 mó hē tí bí yě。 dá nǐ yě tuō。
南无室利。摩诃提鼻耶。怛你也他。
bō lì fù lóu nuó。zhē lì sān màn tuó。dá shě ní。
波利富楼那。遮利三曼陀。达舍尼。
mó hē pí hē luó qié dì。sān màn tuó。
摩诃毗诃罗伽帝。三曼陀。
pí ní qié dì。 mó hē jiā lì yě。
毗尼伽帝。摩诃迦利野。
bō nǐ。 bō là。 bō nǐ。 sà lì wā lì tuō。
波祢。波啰。波祢。萨利嚩栗他。
sān màn tuó。xiū bō lí dì。fù lì nuó。 ā lì nuó。
三曼陀。修钵犂帝。富隶那。阿利那。
dá mó dì。 mó hē pí gǔ bì dì。 mó hē mí lè dì。
达摩帝。摩诃毗鼓毕帝。摩诃弥勒帝。
lóu bǒ sēng qí dì。xī dì xǐ。 sēng qí xī dì。
娄簸僧祗帝。醯帝簁。僧祗醯帝。
sān màn tuó。ā tuō ā nóu。 pó luó ní。
三曼陀。阿他阿[少/免]。婆罗尼。
发音注解:
南无:录音带多读为(nā那)(mó摩),《密宗秘法·特音》皆读(nā那)(mō摸)。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另外,还有全读去声的。
怛你也他:“怛”读(dá答),“他”古音读(tuō托)。
波利富楼那:“那”读成(nuó古音“娜”)。以下“那”也应按此发音。
毗:发音为(pí皮)。
伽:读(qié茄)。
迦:读作(jiā加)。
祢:读作(nǐ你)属于古音,而今音为(mí迷)。
啰:各地多读成(là辣),此字与喇通假,喇,古读(là辣)。
萨利嚩栗他:此句中“嚩”,应读读音(wā蛙),也有的地区读(wá娃)。类似“娑嚩诃”句中的“嚩”才读作(pó婆)。
簸:读成(bǒ跛)。
祗:发音为(qí奇)。
醯:读(xī西)。
簁:读为(xǐ喜),为古音,今无此音。另读(shī师)、(shāi筛)。
[少/免]:古音皆读为(nóu),见《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海》。
大吉祥天女咒功德简介:
此咒的功德,使念佛忏悔,发愿回向的人,不会分散道心,早日修成,金光明三昧,破“烦恼障”、“业障”和“报障”速登菩提。
下面功德介绍摘录于《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安乐世界。尔时观自在菩萨。来诣佛所头面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大吉祥天女菩萨摩诃萨。亦往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为欲利益薄福贫穷诸有情故。见吉祥天女。告观自在菩萨言。若有苾刍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及彼一切有情之类。知此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受持读诵修习供养为他宣说。能除一切贫穷业障。获得丰饶财宝富贵。……佛言汝当善听。今为汝说所谓“吉庆”、“吉祥”、“莲华”、“严饰”、“具财”、“白色”、“大名称”、“大光曜”、“施食者”、“施饮者”、“宝光”、“大吉”是十二名号。汝当受持。……此大吉祥陀罗尼及十二名号。能除贫穷一切不祥。所有愿求。皆得圆满。若能昼夜三时读诵此经。每时三遍。或常受持不间。作饶益心随力虔诚供养大吉祥天女菩萨。速获一切财宝丰乐吉祥。
--------------------------------------------------------------------------------
白衣观音大士灵感神咒注音(此神咒又称白衣大士神咒、观音菩萨的白衣神咒)。
神咒原文: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三称)
nā mó fó,nā mó fǎ,nā mó sēng。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nā mó jiù kǔ jiù nàn guān shì yīn pú sà。
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dá zhí duō,ōng。qié là fá duō,qié là fá duō;
怛垤哆,唵。伽啰伐哆,伽啰伐哆;
qié hē fá duō;là qié fá duō,là qié fá duō,suō pó hē。
伽诃伐哆;啰伽伐哆,啰伽伐哆,娑婆诃。
tiān luó shén,dì luó shén,rén lí nàn,
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
nàn lí shēn,yí qiè zāi yāng huà wéi chén。
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nā mó mó hē bō r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112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