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得你的功德(见不得你好的人是什么心态?)

佛说:见不得别人好的下场是什么?
嫉妒吧!很可怕。生活中作为佛子。不应该有这样子的想法。一定要随喜功德。
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有一种人,他们没有杀人,也没有放火,他们只是单纯的见不得别人好。
而在这世上,见不得别人好的比比皆是。
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病,得治。
1、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
古语云:“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嫉妒缠心,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也见不得别人好。
之前在书上看到过一种效应,名叫螃蟹效应:
在竹篓中放入一只螃蟹,必须要盖上盖子,不然它很快就会爬出来。但是,如果多放几只放进去,就不用再盖上盖子,因为是不会有螃蟹爬出来的,这是为什么呢?
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在篓子里时,每只螃蟹都会争先恐后地朝出口爬,只要有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把它拖到下层,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再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没有一只螃蟹能够成功爬出。
螃蟹的心理就是:如果我爬不上去,我就拉住别人,让别人也爬不上去。
人其实,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有的人本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升职,然后就会有人说他是走后门,凭特殊关系得到的。
有的人本就天生丽质长得好看,就会有人说她是靠整容整的。
有的人靠自己的双手做生意赚了钱,就会有人说他赚的是黑心钱,为人极差。
孔子曾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就会想法设法的抹黑你。
在这种人眼中,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没有人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如果有,那就是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
2、因为嫉妒,所以你不能比我好
佛经有云:“心怀染污,不喜他荣;故名为嫉。”
嫉妒是一把刀,最终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进自己心里。
南北朝时期有位宰相,名叫殷景仁。他不仅自己尽心为朝廷效力,在他的引荐下好友刘湛也被委以重任,两人相辅相成,深受宋文帝的信任。
后来,朝中的几位老臣相继去世,殷景仁便向宋文帝居间刘湛,让他回到朝中,共同辅佐朝政。
然而,刘湛回到朝廷后,发现殷景仁的地位待遇都高于自己,于是心中生恨。想当初两人相识时,彼此的官职地位是差不多的。
为了谋害殷景仁,刘湛暗中勾结彭城王刘义康,企图借彭城王的权利扳倒殷景仁。同时,在宋文帝面前多次诋毁殷景仁,因宋文帝深信殷景仁的人品,丝毫不为所动。
计谋的失败,让刘湛起了杀心。幸好宋文帝察觉到他的阴谋,及时派人将殷景仁护送到西掖门外的宅邸养病,并派人严加防护。
阴谋被看穿后,刘湛决定铤而走险,拥立彭城王为帝。因为他觉得只有彭城王登上皇位,他才能打败殷景仁,独揽大权。
但还未行动,宋文帝就得到了密报,最后刘湛及其党羽全部被诛杀。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
嫉妒让刘湛迷失了心智,为了攻击别人,甚至想要谋反,最后不仅断送了仕途,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比不上别人,索性就诋毁他,得不到别人所拥有的,索性就诅咒他,这样心里才会舒服,因为嫉妒,所以你不能过得比我好。
悭吝[qiān lìn]嫉妒的人,即使财富满室也走不出内心的贫乏;埋怨自怜的人,纵使四肢健全也跨不出内心的框框。
善妒的人也是悲哀的,不仅要为自己得不到的而痛苦,还要为别人所拥有的而痛苦。
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始终盯着别人生活,以致于完全看不到自己手中拥有的幸福。
3、嫉妒心没了,福报就来了
佛经有云:"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所谓随喜,就是指无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
对于佛家来讲,众生随喜是对治嫉妒的殊胜法门,嫉妒障碍清净,随喜他人,帮助他人成就功德,自己的智慧会愈来愈高,福德也愈来愈厚。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波斯匿王迎请佛陀及其眷属应供。
当时有位贫女听到这个事情后,对此非常的随喜。
她认为波斯匿王是由往昔所积累的福德才成为这样的君王,如今又遇到佛陀这样殊胜的福田,仍然积累这般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
佛陀对贫女的心里清清楚楚。
傍晚回向功德时,佛陀便问国王:“您所积累的这份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您获得福德更大的人呢?”
国王回答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
于是,佛陀先念了那位贫女的名字作了回向。可见,若是发自内心地随喜,可以获得无量福德。
看到别人好,便心生嫉妒;看到别人丑,便心生厌恶;看到别人穷,便心生不屑;看到别人病老,便心生厌弃;看到别人不幸,就幸灾乐祸。全无随喜之心,慈悲之心,同情之心。
人生无常,好与坏,美与丑,富与穷, 健康 与疾病,在瞬间都可能发生逆转,所以对别人好,对别人随喜,就是在对自己慈悲。
佛经讲:“须弥山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都能够衡量出大小,而诚心随喜的功德则无法衡量。”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调理好自己的心态,切不可心怀嫉妒,对待别人要有平等心,包容心。
别人有所成就,不要心存嫉妒,应该平静地看待,应该心生赞叹,有一颗欢喜之心。
随喜他人说着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但只要真正学会随喜,断绝了嫉妒心,你的福报就来了。
为什么有些亲戚看不得你过得好?
亲戚看不到你过得好的原因有他们很在乎面子,且一旦你过得好,如果与他们竞争资源,你的赢面更大,他们还会产生自我怀疑。
?他们在乎面子,不愿输于与他们水平大差不差的你。
要知道,你们的出身都一样,他们会觉得你凭什么比他们过得好?更有甚者,他们会吸你的血,拖累你,只为不让你出头。
亲戚宁愿看见陌生人过得好,也不愿看见你过得好,他们会在你风光之时,攀龙附凤;亦会在你落魄之时,落井下石。这样的亲戚不要也罢!
他们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一旦你过得好,但是与他们又有相同的利益需要争取,他们会不留情面地打击你。
因为他们不仅得不到好处,甚至会因此丧失很多机会。如此一来,他们怎么可能见你过得好,而无动于衷?他们巴不得你"落下神坛",他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这岂不是更好?
要知道,亲人与家人的区别,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实际上差的岂止一星半点?
亲人只是有着血缘关系的陌生人,需要时时刻刻维系与他们的关系,一旦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而家人,是与你最亲密的人,他们会包容你的无理取闹,会在你陷入困境之时伸出援助之手。
?一旦你过得好,他们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够。
他们一旦产生了自我怀疑,就会疑神疑鬼,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他们只会嫉妒你,但是并不会付出实际行动,提升自己。这样的亲戚实在没有必要放在心上,完全给你构不成威胁!
其实,不是所有的亲戚都对我们不好,但请记住也不是所有的亲戚都可以推心置腹。只能说,我们需要自己留个心眼,日久见人心,看清身边亲戚真实的嘴脸,千万不能掉进"陷阱"!
见不得别人好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现在的很多人都会患上一种病,那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这正印证孔子的那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有的人因为努力获得升迁,但是也避免不了有人在背后说风凉话,会说凭借什么关系得到的机会;去参加同学聚会,看到其他同学穿的比较好,开着好车,就会莫名的心理不舒服,连带表情就会不自然的感觉。看到自己竞争对手惨败,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受,看到别人倒霉,就会觉得特别高兴,很多表现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
这样的事情从两大方面去分析,从六小结去阐述。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会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
1、从人的天性角度看,会引起人的嫉妒心理。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就会认为别人一定比自己过得好,这就会让人产生心理不平衡的感觉,从而产生了嫉妒。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人会很受激励,会发愤图强;有的人会自责,自信心也备受打击;有的人就会在背后使坏,让别人不顺利。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拿别人的成功去数落自己亲近的人,例如:妻子会说丈夫:你看隔壁的小李赚的都比你多,这就会导致家庭的不和睦。这都是妒忌心理产生的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存在这样的心理是正常的,天性使然。
2、历史遗留的不安全感受。
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以前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追求,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是生活的保障,现在是有房、有车、有存款就是理想生活。
但是看到别人拥有了更多的东西,更优秀的孩子,这种不安全感就完全被触动了。中国经历了内忧外患、民族存亡的磨难,就会更加深这种不安全感。在由于贫富差距大,分配不公,让国人的不安全感转向仇富的心理。
总之是种种原因,导致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心态根深蒂固,形成一种“心理基因”。
3、国内教育错误,固化了这种不良心态。
深入人心的这种不安全感,让家长担心孩子以后的生活不能更好的立足。所以家长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去灌输忧患意识,拿孩子的短处去和别的孩子长处对比,让孩子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变成严重的妒忌。
错误的教育让”见不得别人好”在孩子的心中滋生。
总之,一个人总是出现见不得别人好的心态,不但自己活得累,身边的人也会感到辛苦;损害团体的和谐,自己也会受到排挤。
二、首先从佛教的角度去分析:
仔细品味一个道理,人们会深深放在心上的“邪念”就是一种烦恼。如果人们没有邪念,也就谈不上有烦恼;但是某个人如果感受到烦恼,就应该反过来好好观照自己的内心,既内观。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不好的邪念,制造出这些烦恼。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几种邪念,那就是“贪、嗔、痴”。
1、如果人们都想去占有一个人,通常在“情”中表现,那就是(贪),如果没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没有感情上的烦恼;
2、如果人们不是爱看别人的笑话,老是希望自己的对手倒霉(嗔),那就会没有事业上和人际关系上的烦恼;
3、如果人们不把自己的`不幸一味的归结客观原因,父母的无能、老板的不公平、命运的捉弄,那么人们就获得了智慧。
应对方法从心理学角度看:
首先,对比是可以有的,但是要不得攀比;
其次,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或者因为某事而心态失去平衡时,要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让别人的“好”变成自己的业障。
第三,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会拥有自己的成功。
最后,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交流要把握好度,不盲目。
佛教对治嫉妒心的方法:
佛教要求人们的事看见别人好,我们要为之高兴,生起欢喜心。对于喜欢妒忌的人,为别人生起欢喜心有什么好处呢? 从佛教的观点来讲,替别人高兴也是有一定的功德的,而且有个名词:叫随喜功德。那就是说:你生起了欢喜心,就会消灭自己的妒忌心,你的本性上就向着善道前进一步,修行也会增长。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172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