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满义大难得心得(暇满难得8心得)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6课
本期法义总结:
上一课学习了为什么要皈依和为什么选择三宝作为皈依对象。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三恶道及轮回之苦,深信唯有三宝才是我今生最究竟的依赖。这节课师父为我们开示了皈依对修学的重要意义和坚持修习皈依的重要性。皈依是修学的根本,三宝是佛法的核心,皈依三宝不仅是学佛的开始,更贯穿于整个修行之路。皈依也是进入佛门的手续,需要不断修习皈依,使三宝在内心的力量不断增加。使我们把人生的中心从自我感觉转向三宝,发起圆满慈悲、无漏智慧做基础。修皈依和其他修法一样,也需要前行。皈依的不共前行就是思维四个方面:暇满义大难得、念死无常、念三恶趣苦和生起唯有三宝能够拯救我之心。那为什么三宝可以拯救?那就要思维三宝的功德,佛功德包括身语意四个方面,本次法义围绕身功德和语功德展开。
心得分享:
对皈依三宝的这样一个身份是否升起了稀有难得之心?我的皈依为什么没有力量?内心还是在漂泊不定?师父说:“学佛,就是要对这个乱七八糟的生命体进行规划。如何规划?就是通过修习皈依。如果我们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属感和依怙感,心就不会漂泊。”那我每天的皈依是否都徒有形式而没有内容,没有在心行上产生力量和转变?是的,我需要不断忆念三宝功德,强化三宝在心目中的地位。从而像佛菩萨的品质靠拢成就和佛陀一样的品质。
以前的定课是在一片杂乱无章的情况下进行的,自然在定课时候还在延续刚才的一些事情打妄想,念头就在放电影从不停歇的,师父说师父的,我想我的。而最近的定课,在先听心匙再做皈依,就明显比前面直接做皈依要好很多。因为在心匙中,有对瑕满人身的观修,有对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的观修,也有立马修皈依的紧迫感。在根据这周学习的佛陀功德的观修,使定课有质量很多。我时常在想我无始劫以来的业力、念头就像那浑浊不堪的大河一样,而我需要再这条大河中拐弯去向另外的方向的彼岸,我需要不断的观修充电才能具备续航功能,否则真的就被业力卷走了。而每天的有质量的皈依定课就是让我的生活慢慢转变成以三宝为核心的生活,这样我在大河中拐弯的力量才更有力量,因为我不断的强化每天强化,我坚信滴水石穿的力量。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我的皈依是在梳理我这杂乱无章的生命系统,万事万物只要有所变动必然会有痛苦的撕扯,但只有经历过破茧成蝶才会获得重生。
那我皈依的对象究竟有哪些好呢?为什么值得我尽形寿皈依呢?她有哪些能力可以救拔我于痛苦之中呢?它要怎么救拔我呢?
第一就是,佛身庄严,具备这样的威慑力、感召力。佛为什么会身相庄严?是修行的结果。而反观自己,我为什么会生的这般模样,也是我贪嗔痴的业力所致。我的面部皮肤十分不好,我曾因此自卑过好一段时间。仔细想来,是因为我经常会发脾气怒火攻心伤肝所致,那肝主排毒,我的毒素就从脸上排出来了。为什么会发脾气还不是自己被无始劫以来贪执着所带来的情绪、嗔恨心所操控,当皮肤不好又有我执又作怪,别人的皮肤好为什么长痘痘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就应该漂漂亮亮啊,继而有设定不接纳,当不接纳产生之时就会更难受,更加重病情,嗔心更重了怒火更重了。其实这样做一个反思不难发现,我的这副皮囊真的是自己造作的。长得不好看,怪不得别人咯。
另外,佛陀可以一音答所有众生之问,因为佛陀是具有正遍知的基础上,而我为什么不行?因为我的心是有所住的有黏着的。为什么我的心会有所住,因为我的心是一个个连续不断的念头,而且还会揪着一个念头不放,让自己深陷其中。因为一棵树而忘记了整片森林。经常会以偏概全,认识不到世界的真相。所以也会出现一个念头结束后再造作新的念头,一个问题解决后又产生新的烦恼和问题。我的心和佛陀的心有什么不一样?就像是我的心是一个个音符,而佛陀的心是琴弦,当琴弦调整后所有的音符的银色都会发生变化。我们众生的念头就是一个个音符,佛陀调整琴弦后所有的音符的银色均得到了调整,问题都可以解决。
佛陀说法的发心是度化众生,无限慈悲之心,而我每天的语言是什么?全是满足自己口舌之快,路上拥堵会发牢骚,不顺我意时会嗔恨,交流时会有如何展现自我的优越感、如何说服他人的那种贪欲之心。我是真的很少说爱语,以前总觉得这是一种奉承,我也很懒的去关注别人,只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在学到这一课时,被佛陀的智慧所折服。这种无漏的智慧才是我今生即未来际想要成为的。我从前的心太狭隘了,小到只能看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关注别人,更别说众生了。这也是为什么我的慈悲心总修不上去的原因。语由舌而出声,舌又开心窍。这样看来,是因为我这张不爱说话,又不发自内心说赞美爱语的嘴让我的心量无法打开。那接下来我也要尝试着去发现周围的美好,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学这一课是特别欢喜的 因为在学习佛功德时会对三宝更有信心,内心更有归属和依赖感,太久没有真切的相信过谁了,也漂泊太多年了。我想回家了,也希望在我精进努力之后,我可以看到家的方向,不要迷失在这汪洋苦海中。
感恩三宝,感恩导师,感恩师兄们!
学佛修行中,思维人身暇满难得义大有什么意义?暇满难得义大什么意思?如何去思维?
甲初 有暇资圆之信乐
那么,第一科“有暇资圆之信乐”分两科,八有暇,十圆满。“有暇资圆”,有暇就是八有暇,资圆就是十圆满。这个心要生起来,信乐心要生起来。
乙一 得八有暇
第一科是八有暇。八个有暇就是反过来,离开这个八个有暇,就是八个无暇。八个无暇也叫做八难,我们显教里边三涂八难这个八难就是这个东西。八难是没有办法修行的,所以叫难。那么,我们再反过来那就有暇。哪里八个有暇呢?
丙一 非三恶道
丙二 非盲聋喑哑
丙三 非世智邪辩
丙四 非正法灭尽时
丙五 非北洲
丙六 非无想天等
初开为三即成八
前面三恶道分三个,后边二三四五六,一共八个。这八个,就是没有办法修行的,叫无暇,也叫八难。反过来,离开八难的,叫有暇。那么,我们要修行的话,一定要先把八有暇的条件拿到,才能说修行。所以说,这是最先决的条件,要不落于八难之中。
颂 地狱鬼畜生 盲聋喑哑等 世智邪辩才 正法灭尽时
北洲无想天 是名为八难 难闻佛法故 无此称有暇
乙二 得十圆满
丙一 依内五种
丁一 众同分圆满——生在人中,得丈夫身等。
丁二 处所圆满——生在人中,得四众处等。
丁三 依正圆满——生处中国,不缺根支,性不顽嚣,解善恶语,堪能受法。
有了这个条件之后,还要“依正圆满”。你做了个男子身,也生在中国。这个中国就是说有佛法的地方。有佛法的地方都叫中国。
丁四 无业障圆满——于现生中,不自教他,曾作五无间罪。
丁五 无信解障圆满——于现生中,必不成就五无间罪,不于恶处而作信解。
颂 众同处所依正圆 现生不作五无间 无诸邪见信业果 如是五种内圆满
丙二 依外五种
内边五个圆满了,外边的环境不好,也修不起。那么,外边的环境也要五种圆满,这对修行才有办法。
丁一 大师圆满——遇大师出世。
丁二 世俗正法施设圆满——值大师教法。
丁三 胜义正法流转圆满——值大师弟子等,依法证得诸果向等增上功德。
丁四 正行不灭圆满——世俗正法犹在未灭,胜义正法未隐未断。
丁五 随顺资缘圆满——即衣食、卧具、汤药等缘。
颂 大师世俗胜义法 教犹住世证未隐 四种资缘悉具足 如是名为外圆满
注明:
暇满,义大,难得,在广论中处于亲近善知识之后面一节如下:
乙二 既亲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第二依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
“第二依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前面是如何依止,这个下面第二科接下去,依止之后,如何修心的次第怎么说。分两科,“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对暇满的身体要把它抓住。“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怎样子摄取心要,把它当作一个重点来摄取,这个道理。
暇满
丙一 于有暇身劝取心要
初中分三:一正明暇满,二思其义大,三思惟难得。
丁一 正明暇满
初中分二:一闲暇,二圆满。
第一科明暇满的时候又分两个:什么叫“暇”,什么叫“满”。
如《摄功德宝》云:“由戒断诸畜趣体,及八无暇常得暇。”谓离八无暇即是其暇。八无暇者,如《亲友书》云:“一执邪倒见二生傍生,三饿鬼四地狱五无佛教,及六生边地懱戾车,七性为騃哑八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死。”
此复若无四众游行,是谓一边地。愚哑缺耳,断支节等名二根不具。妄执无有前世后世、业果、三宝,是三邪见者。无佛出世名四无佛教。
戊二 圆满
第二圆满。分二:五自圆满者,如云:“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言生中者,谓能生于四众弟子所游之地。诸根具者,谓非騃哑,支节眼耳皆悉圆具。业未倒者,谓未自作或教他作无间之罪。信依处者,谓信毗奈耶,是世出世一切白法所生之处,毗奈耶者,此通三藏。此五属于自身所摄,是修法缘,故名自满。
丁二 思惟义大
第二思惟暇满利大者。为欲引发毕竟乐故,若未清净修习正法,仅为命存以来引乐除苦而劬劳者,旁生亦有,故虽生善趣,等同旁生。 《弟子书》云:“犹如象儿为贪着,深阱边生数口草,欲得无成堕险坑,愿现世乐亦如是。”
总之修行如是正法,特若修行大乘道者,任随一身,不为完具,须得如前所说之身。如《弟子书》云:“善逝道依将成导众生,广大心力人所获得者,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
丁三 思惟难得
第三思惟极难得者。如是暇身如《事教》中说,从恶趣死复生彼者,如大地土,从彼死没生善趣者,如爪上尘。从二善趣死生恶趣者,如大地土,从彼没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尘。故从善趣恶趣二俱难得,若作是念,彼由何故如是难得。如《四百颂》云:“诸人多受行,非殊胜善品,是故诸异生,多定往恶趣。”谓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胜妙品,由是亦多往恶趣故。
若作是念,由受恶趣苦尽昔恶业已,仍可生乐趣,故非难脱也。即受彼苦之时,时时为恶,从恶趣没后,仍须转恶趣,故难脱离。如云:“非唯受彼已,即便能脱离,谓正受彼时,复起诸余恶。”
南无阿弥陀佛!
何为暇满人身 心得分享
前面一章为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第二章是以有暇身劝受心要。本章分为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和《道次第》导引两部分。本节是何为暇满人身。
本节法义分为两部分
道前基础的重要性与何为暇满人身
道前基础的重要性:
本节《于有暇身劝受心要》是道前基础的一部分。道前基础是下面三士道的基础。基础中的重点态度模式(闻思规则)+方法(略示修法)进入下士道。
何为暇满人身
内涵:暇满,义大,难得。
何为暇满=有因缘,有时间,有能修学佛法的人身叫暇满人身
条件:远离八无瑕具足十圆满。
八无瑕:人中四种无瑕(有难)=出生无四众游的地方+诸根不全+堕入边地+邪见。
非人中四种无瑕(有难)=地狱+饿鬼+畜生+长寿天
十种圆满:自圆满=获得人身+诸根全+中生(生在有佛法的地方)+不堕边地(无造无间罪)+胜处信(清净信仰)。
他圆满=佛出世+说正法+教法流传世间+法住随转(有人实践)+他所悲悯(他人成就你)
总结:暇满人身要离八无瑕,具十圆满,才有因缘,有能力,有时间修学佛法,这样的暇满人身有可能实现人身最高价值。今生暇满之因从往昔持戒,布施,清净的愿望中来,今生要生起庆幸珍惜之心精力修学,不辜负此生。
心得
修学佛法,首先要认识到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道次第》将暇满人身的意义概括为三点,暇满,义大,难得。所谓暇满,即具足八无瑕,十圆满之身。
理论观察和现实观察
生在四众游地方:我虽长在苏州,但在苏州边边的乡下,乡下有地方庙,不是正法道场,所以我是出生在无四众游离的地方蛮久的,由于地方没有正法,人们又有邪见,我也受邪见的熏习长大,现在能在西园寺三级修学学习佛法,有点波折的,是具暇满因缘才有幸来三级修学。我身边富贵才华的有,美貌如花的有,但他们中目前大多邪见,无因缘学习佛法,所以他们虽同我一样长在苏州,但同生在边地无异。
诸根全:天生诸根全,但在没有遇到佛法前,我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浸泡在贪嗔痴中而不自知。学习佛法,认识贪嗔痴,六根六尘,会有意识去守护根门。再看看身边诸根健全的人,大多在向外追逐,不断培养自己贪嗔痴,诸根成了贪嗔痴的表现渠道。
无堕边地得中生:生在中国的和平年代,又长在苏州自然灾害极少的地区,自己是很麻木的。直到苦难降临才去寻找心灵归宿,苏州是个有佛教信仰的地方。但不是所以苏州地区的人遇到苦难都会去寻找生命本源的问题。近来两个月,外婆过世,身边人闪婚闪离,债台高筑四处筹钱,大家都惧怕果,但没有悲智看到因果的真相,依旧执著在烦恼中。
邪见:没进三级修学前,我一直觉得我年纪大了才去寺庙学佛。对佛教有很多迷信的认识,这些从小建立起来的错误观念在进入三级修学后被一点点破除。没学本课前,我以为天人,阿修罗同样可以学习佛法,但本节《与弟子书》中:欲成佛道度众生,具大心力唯人能,天龙,修罗,金翅,蟾,神仙,余趣皆不及”。
非人中四种无瑕:今生虽得人身,但无始以来我在六道中轮回,我的生命系统里的某些频道与六道众生是一样的,再看看我身边的人,他们同我一样,在某些时刻的心行与饿鬼,修罗,又有什么分别?如此强大的业力,我们无法自控,临命终时又奈何?所以学习佛才有提高生命品质的可能。
自圆满:我虽自圆满,但就像之前发生车祸,生病等。这个人身是难得易失的。再看看有些学员因为因缘改变没法继续修学,所以自圆满不是一尘不变的。
他圆满:自圆满是无常变化的,他圆满也是围绕自圆满而来,现在有因缘有时间有能力修学佛法的人身是往昔持戒,布施,信仰中求来。往昔还种下了什么?看到有位师兄讲,今生修学佛法,如中五百万,我们班师兄说,得人身中五百万,来三级修学又中五百万,想来世再得双冠,几率多少呢?所以今生能修学佛法的这个暇满人身已是最大福报。越来越理解辅导员说的“一生成办”时的郑重了。
我如何珍惜暇满人身。
通过观察,暇满人身难得,正法难得。审核身份我暂得暇满人身,生起珍惜的心。行动上我怎么珍惜?导师常讲你们今生修好《道次第》就够用了。《道次第》就是一张简明有效的“地图”,让我们找到解脱的方向。三级修学与世间其他学习不同的地方就是有八步骤这个方法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可以把佛法正见落实到心行。所以践行珍惜是要落实到心行中去的,这就需要安住在三级两套模式,依教奉行。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190.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