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人我执就是登地菩萨了吗(破我执的最高境界)

登地菩萨是啥意思
登地菩萨,指的是初地以上的所有菩萨,从初地直到十地大菩萨。
“十地”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因为“地”能生万物,树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萨以地分阶位,是因地能生万物,因地能生诸功德,登地的菩萨就快要成佛了。
菩萨的觉位分为十等(或称十地),具体如下:
1、欢喜地;
2、离垢地;
3、发光地;
4、焰慧地;
5、难胜地;
6、现前地;
7、远行地;
8、不动地;
9、善慧地;
10、法云地。
扩展资料
十地菩萨:
1、初地欢喜地
处在欢喜地的菩萨,是刚刚开悟了的行者。他对世间的一切生灭法,有了自己正确的体验。除去了一般凡夫的妄执,真正明白了一切法本空、无我、与万法唯心的真实意义。并且亲历了出世间的妙境,进入了一个与世间凡夫有别的,崭新的精神领域。而内心喜不自胜,所以称为欢喜地。
2、二地离垢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了知你我同体的意义,思想言行因而得到了净化。从前的染污行为不再生起,一切身口意的活动,已经不再有过失污垢。自然地依圣道而行事,成为了天人的楷模。
3、三地发光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通过实相的体证,看破了一切的虚妄,内心能忍一切凡夫所不能忍的一切事情,而且内心始终保持着湛然不动不受干扰,反而伺机度化一切愿得解脱法的众生。
4、四地焰慧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已经亲身证得了诸法与众生的虚妄不实。对一切都无所畏惧,能起完全的勇毅。
5、五地难胜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由于智慧得到了高涨,不再为虚妄而颠倒,修行到了极深的禅定境界。
6、六地现前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已经得到了完全的三昧定力与智慧,一切世间与出世间法的本相,都难逃他的法眼,都会如实的出现在他的眼前,没有蒙骗欺诈他的可能。
7、七地远行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私心泯灭,为了众生无处不到,无时不在,恒以大慈悲之心、方便智慧,点化愚痴众生,救灾解困。
8、八地不动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虽然道行深远难测,且功德宏大。
9、九地善慧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能够善用一切智慧与神力,起无量的神变,进入了一个至善的境界之中。能够弘法度生于十方无碍,为一切菩萨所敬重,他能教化菩萨与凡夫一体无误,堪作大菩萨之师。
10、十地法云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智慧、力量与解脱已达究竟,而且更加能够善于运用这些能力。因此他的济世功德便没有穷尽,能够利乐有情永无止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地菩萨
“我执”是什么意思?
我执是指:众生执着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自我之心态。
我执是佛教用语,小乘佛法认为这是痛苦的根源,是轮回的原因。我执可以说是无明的同义语,一般以内容分类,为人我执、法我执;以缘起分类,名分别我执、俱生我执。
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指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放不下自己,心中梗着非常大、非常粗、非常重的我,执着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等。
扩展资料:
一切凡夫,不知人身为五蕴假合,而有见闻觉知之作用,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之我体,一切烦恼障由此而生,便有贪嗔痴等诸惑,发业润生而缠缚有情于三界六道之中,障涅盘寂静之理,搅扰有情之身心。如《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
此我执者,任何世彰漏之智不能伏灭,唯三乘无漏圣道的观智(指根本智及后得无漏智现行时)才能伏灭,就是把人我执返于“人空智”,法我执返于“法空智”。
伏灭人我执,二乘在见道位以上,顿悟菩萨在初地以上,渐悟菩萨在回心以后的生空无漏位;伏灭法我执,是菩萨初地以上的法空无漏位(见《唯识论讲话》)。二乘之人虽断人我执,证得人空,而不断断法我执,如《菩提心论》曰: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执
什么叫登地菩萨
登地菩萨,指的是初地以上的所有菩萨,从初地直到十地大菩萨。
十地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即指十种地位,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又作十住。地,梵语 bhu^mi,乃住处、住持、生成之意。即住其位为家,并于其位持法、育法、生果之意。
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法相宗教义试释华严十地如次︰
(1)欢喜地︰菩萨至此位舍离无始以来的异生性,初得圣性,具证人法二空理,能利益自他而生大喜,故名。
(2)离垢地︰菩萨至此位圆具净戒,远离烦恼垢,故名。
(3)发光地︰菩萨至此位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发无边妙慧光,故名。
(4)焰慧地︰菩萨至此位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故名。
(5)难胜地︰菩萨至此位,能令行相互违之真俗二智互合相应,故名。
(6)现前地︰菩萨至此位,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故名。
(7)远行地︰菩萨至此位,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有功用,故名。
(8)不动地︰菩萨至此位,无分别智相续任运,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故名。
(9)善慧地︰菩萨至此位,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遍十方,善说法门,故名。
(10)法云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故名。
八地菩萨已灭尽了烦恼障的细微种子以及所知障的二取分别,不共增上了胜前之功德,速疾获得不退转之大菩提道。《金光明经》云:“无相正思维修得自在,诸烦恼行不能令动,故名不动。”
八地的圣者菩萨灭尽了一切烦恼过患及其种子,故彼智慧最极清净。如果仅仅安住八地境界,于无学道佛果无有进取之心,则不能获得究竟圆满之功德,因此尚需出定为进取佛果而勤加精进修积应该圆满的资粮。
关于佛学中的破我执
根据佛经上的定义,“破我执”有两种——人我执、法我执。
1.破人我执,就是完全断除贪嗔痴三毒,这是阿罗汉的修行境界。证得阿罗汉,才破除人我执。
2.破法我执,就是完全断除无明惑,这是成佛的境界。成就佛果,才完全破除法我执。
综上所述,我辈凡夫就不必担心自己破了我执会怎样了。对一个一般的修行人,要修成阿罗汉,谈何容易?如果真修成阿罗汉,哪里还要考虑结婚、赚钱等等俗事?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223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