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果乘净土是怎么回事?(果乘是什么意思)

学佛百科2023-03-0990

净土是什么意思

【净土】

圣人所住的国土,因这种国土没有五浊的垢染,所以叫做净土。

[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一佛净土】

指一佛所住之清净国土,或指某一佛之净土。但后世则专指阿弥陀佛之净土。净土十疑论(大四七·七八中):‘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

【净土宗】

又名莲宗,或念佛宗,以普贤菩萨为初祖,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佛教里说的往生和净土是什么意思

往生是摆脱过往的恶业业力束缚获得新生之不可思议过程。当下的业报身命终受生新的业报身,称之为往生新业报身所处世界。

净土,诸佛佛国清净国土。一般专指阿弥陀佛国土。其国众生皆行十善,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又称极乐国土。其他诸佛佛国也有净土,不过其土中菩萨最终都将生往极乐净土。

往生法门可令行者脱离恶世,将五浊业报身转为清净法器身,于此善身中闻法修行,积累功德。修行往生法门的利益不仅仅是色身散坏之后,当下即能得大利益。能消罪业,免堕恶道;能调顺诸根,免受病苦;能除烦恼,增长慧根。

扩展资料:

往生的最终目标是令往生者成就佛果,永离诸苦。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本来该来的地方,我们由于生病的缘故,虚弱不堪业力,故流转至此受苦。

佛为度众生方才来此世界,虽然也会受到业力,但佛功德圆满,不被业力转,故称如来。我们只有依教修行,争取早日脱离这业力苦海,才算不虚度日月。往生法门便是以此为首要目标。

中国的净土宗从庐山慧远大师倡导净土思想,历经北魏昙鸾、唐朝善导、道绰、慈愍等大师的推弘,随着时代的迁移,愈为后代人所喜爱,和禅宗一样,为影响中国佛教、民间信仰最深远的宗门。

当代由于净空法师等高僧大德的大力弘扬,弥陀净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的传播,国内外修学者及修学成就者亦日益增多,对净化现代社会风气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往生

百度百科-净土

印光大师:为什么说因果净土是成佛的根本

印光大师:为什么说因果净土是成佛的根本?

因果报应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净土法门者,一切六道三乘,了生脱死圆证菩提之达道也。故说因果净土是成佛的根本。

因果报应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净土法门者,一切六道三乘,了生脱死圆证菩提之达道也。宋儒辟因果以后,治国治家治身治心之法,徒存枝叶,了无根本。以驯至于狂流莫挽,无可救药。学佛不修净土,纵能彻悟自心,深入经藏,若未到业尽情空地位,依旧仍在六道轮回之中。生死海深,菩提路远,欲仗自力了生脱死,则难如登天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811页 苏州弘化社第六届出纳报告清册弁言)

净土为什么包括了其它4个法门 说说看

净土法门确实含义深广,唯佛与佛才能究竟,等觉菩萨如果没有佛的加持,也是不能完全明了净土法门的.

净土是禅:

“令人人专修念佛法门,教个个获得一心。禅净法门,原来不二,但能一念勇猛精进,踏倒铁围化城,光明自然显露,超出三界迷津。盖即佛即心,诚能一句弥陀,念念相应,即是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到极处,无佛可念,仍不外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断绝生佛之名,亦无真如可立。万法原是假名,但提念佛甘露,即是曹溪风月。故印光大师专弘净宗,而禅即在其中也。”《大集经》曰:“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

净土是密:

似显实密〗

近代以来,密乘复兴,藏密东传,受灌学法者颇众,应了莲花生大师“铁鸟飞空,

无上瑜伽大行于世”的悬记。一些崇尚密法的人,从密胜显劣的通说出发,贬净土法门

只得临终生西的劣果,不及密法可即身成佛。殊不知净土法门从表面看来虽属显教,若

以密眼观之,则为显说普示的密法,而且是极为契机的大密法,于显表之下深藏甚深秘

密。见净土为显教而予轻视,乃未深解密乘、未深识净土者的浅见。具金刚阿阇黎资格

而勤修力弘净土的黄念祖居士说过:“懂得了净宗才能懂密宗。”翻过来说,真懂密宗

的人,必然赞叹净土。唐密、东密、台密祖师,多以密义阐释净土法门,有《阿弥陀秘

释》等专论。近代来内地传法的蒙藏金刚上师,亦多称赞净土法门与密法相通,如诺那

活佛说过:“轩轾显密,为密宗根本大戒。”又说:“如显教之诵佛号,密宗持密咒,

其佛号与咒语之功德,并无大小之别。”贡噶呼图克图说:“往生极乐世界即是密宗即

身成佛。”净土法门的似显实密,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佛果之密

密乘之所以名之为密,非仅在其修法之隐密,而在于它是依佛果功德身口意三密而

建立,行者身口意三业皆与佛之三密相应,能得佛力加持,令自身本具佛性妙用速疾显

现,得即身成就。诸佛三密,乃果地功德,深含奥义,非凡情妄识所能思议,故说为

密。密乘因此又名“果乘”。又因其修持以持佛真言明咒为主,故又名“真言乘”、

“持明乘”、“陀罗尼门”。净土法门,亦全依阿弥陀佛果地功德建立,依佛果三密加

持众生:弥陀相好、光明、极乐庄严为身密,弥陀名号为语密,弥陀本愿、弥陀心性为

意密。净土行人观想阿弥陀佛相好光明、净土庄严,称念弥陀名号,心契弥陀本愿,感

得阿弥陀佛护念加持,摄引往生,与密乘行者三密相应得佛力加持而即身成就无异。阿

弥陀佛相好、光明、名号、依报庄严等为何具有消罪灭障等功德?此乃佛果妙用,非凡

夫劣智所能思议,全体是密,除佛之外,余无能知。密乘对佛三密何以具诸神力,亦多

隐密不宣。而净土经论,则有明白揭示:摄引众生生西功德,是由阿弥陀佛因地本愿所

成就,此界众生所以特宜生西,是因宿世与阿弥陀佛有深缘。如《随愿往生经》说:

“但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先发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如此秘密,非

佛开示,谁能知晓?故谓净土法门乃密法显说。@)?

二、事相之密

将深密不可思议之理,以有相可见闻的符号等事相表示,是密乘教法的一大特点。

以密眼观之,净土诸事相,皆属秘密,悉符密意。如净土宗所念阿弥陀佛,在密乘诸部

法中皆列为五方佛之一、莲花部主,五方五佛,分表一法身大日如来之德,故依深密

释,弥陀即是大日。《大日经疏》云:“西方观无量寿佛,此是如来方便智。以众生界

无尽故,诸佛大悲方便亦无终尽,故名无量寿。”谓阿弥陀佛表大日如来及一切佛之大

悲方便。日本觉鑁大师《阿弥陀秘释》谓“性德一心名为阿弥陀如来”,“大日如来,

或名无量光佛。”藏密宁玛派以阿达尔玛佛为法身,无量寿佛为报身,莲花生大士为化

身,三身一体。该派超度亡人的法本《中有闻教得度密法》中说:“又尔自识,光明真

空,不离光体,不生不灭,亦即弥陀,无量光佛。”谓阿弥陀佛即是众生自性。又阿弥

陀佛名号,便是秘密真言。《阿弥陀秘释》以密义释“阿弥陀”三字说:阿字为一心平

等本初不生义,又为因义,表佛部,示一心法界体性;弥字为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又

行义,表莲花部,示二空实相本来不染,犹如莲花;陀字为一心诸法如如寂静义,又果

义,表金刚部,示如来妙智果德。净土宗人常称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

往生净土神咒的首句,亦是藏密所传阿弥陀佛心咒“南无阿弥达拔雅”(namo

amidabhaya)。《观经》称至心称阿弥陀佛名号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其神力之

大,为诸咒所不及。故称名即是持咒,甚至胜于持咒。又,净土行人打坐常结的法界定

印,在密法中即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手印。手结此印,结跏跌坐,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意

观极乐依正庄严,与密乘行者三密相应修弥陀本尊法,区别何在?尤《观无量寿经》所

示十六观法,全符密法事相,具道场观、本尊观等,其入手之日想观,与密乘弥陀法的

“红玻璃密法”,可谓同出一辙。

三、契机之密

法必契机,乃密法传授的最重要轨则。宁玛派有谚云:“法是不是大圆满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人是否修大圆满的根器。”密乘虽高唱即身成佛,然多分也是就理法而

言,若论事修,则有严格次第。如金胎二部法说精勤修习者现身能证入初地,后经十六

大菩萨生而成佛。无上瑜伽部本尊法一般说修习者最多七生必臻解脱,修生起次第成

就,得往生本尊化土。本尊化土,以西方极乐为最上,宁玛派人尤皆求生西方。诺那活

佛教诫学密者:“任修何佛为本尊,均须兼修西方净土。因其他佛土,多赖自力,须修

证至二地以上之菩萨果位,方可随意自在往生。”又说:“千佛万佛,不离阿弥陀

佛。”若以生西为归宿,则兼修自不如专修易于成功。即专修弥陀本尊法,得生起次第

成就,亦非易事。生起次第成就,须开目闭目,所观想境任运明现,收放自如,与净土

宗人修十六观成就念佛三昧是同一境界。藏地闭关专修者中,能得生起次第成就者,亦

不多见。大圆满法说修习者得三学成就:上根即身成佛,中根中阴成佛,下根依修颇哇

法往生西方净土。修法者如云,而得上等、中等成就者,从来寥若晨星。如那洛巴、宗

喀巴大师之根器与精讲,据传记载亦仅得中阴成就。何况凡愚!即下根修颇哇法往生,

亦须有多年修持的基础,真正成就见观想境明现者,亦不多见。若连颇哇法也未得成

就,还有何法可以度世?《中有闻教得度密法》说,生前未得成就者,最可靠之法,是

在中阴境,不管任何境界现前,一心称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名号,便得接引生西。

净土行者生前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名号,臻于纯熟,自然于临终死后,千钧

一发之际,容易提起佛念,较密乘人之杂修或仅凭临终超度,更有把握。至于净土宗之

临终助念,与密法之超度生西更是同一功用。

以密眼观之,净土宗之念佛,还有诸多隐密深义。如阿弥陀佛在密乘五佛中表第六

意识所转妙观察智,而学佛次第,是先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故多数地前众生,应先

念阿弥陀佛,获加持第六意识之益。又阿弥陀佛在密法中表五大中的火大、五蕴中的想

蕴,其报身为赤色,其光为珊瑚红色,表转贪爱为菩提,寓火中生莲之意。而此界人道

众生,以火大热能为生命之本,其血赤色,其光红色,以贪爱为生死之根,为最大解脱

障碍,以想蕴为造业之元首,按“谐调共振”的原理,与阿弥陀佛最为谐调,念阿弥陀

佛,最易引起共振,得阿弥陀佛加持,转贪爱为菩提,转想蕴为妙观察智,转火大(生

命能量)为无量光寿。又阿弥陀佛在密法中表诸佛口密,《金刚怖畏起分》说:“无量

光以口为要,持三乘一切密法。”修弥陀法,以口密相应为要,所谓以声传声,易得成

就。而净土宗人多以持名念佛为主行,正是口密相应。密法修持虽要求三密相应,然亦

有一密相应之说,实际修习多以口持密咒为主,强调“老实持咒”,与净土宗人于四种

念佛中多以持名念佛为主、净土诸师强调“老实念佛”,若合符契。

净土是大乘佛法之妙用:

它是大乘佛法的真实利益之所在,是大乘佛法之用。

打个比喻,我手上拿了一块金子,这块金子还没有经过雕塑陶炼,还只是一切金子,掉下去可能会敲痛我的脚,一点用处也没有。可是它经过努力雕塑以后,可以成为一个佛前的供杯,也可以被雕塑成佛像,让大家恭敬供养。如果没有金子,就不能造佛像。但是有了金子不经雕塑,也不能成为庄严的佛像。雕塑出庄严的佛像,让大家顶礼供养,这就是它的用。金子的作用离不开金子的本体,所以金子的本体最重要,如果本体消失了,金子的作用便无从发挥,但是金子的本体必须经过努力雕塑,它的作用才能开显出来。

《中观论》上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四句偈所开显出来的即是大乘佛法中道了义说,就是大乘佛法的体。但是仅有大乘佛法的体,也无法让众生得到利益。唯有亲证大乘佛法的体,再透过这体发起为大悲心的作用,然后经过累劫的栽培、熏陶出广大无量无边、如幻如化的万德庄严的利益一切众生的大用。这就好像你上山采到了金子(你得到了大乘的体),可是你还要将金子陶冶、雕塑成为佛像给众生,才能让他们启善根,发随喜,顶礼修行而得到利益。这就是发起大悲心的作用。

同样道理,净土法门就是十方诸佛在亲证大乘的体之后,生起大悲心,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誓发四十八愿,经过兆载永劫的勤苦熏修、方便庄严,然后建立起极乐净土。这样建立起来净土的本体是大乘的佛法,然而它所表现的是大悲的彻底显露,它所显露的又是大乘佛法中的彻底的方便,这样就将本体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那就是净土法门。

这里还有一层道理要告诉各位。假设金子是世界最美好的东西,是否一定要做佛像呢?不一定,它可以作茶杯,甚至可以作尿壶。但是金子是那么贵重,用来作茶杯或尿壶,其特性就没有发挥出来。佛陀证悟的中道了义是最宝贵的金子,理论上说它应该开显最美好的佛法给众生,可是众生接受不了,只好先给他们说小乘、声闻乘法,让他们个人了生死。但是他的大悲心没有发起,乃至诸佛证得的本具佛性他都不知道。佛所证得的无法对他讲,因为他领受不了。这好像是你持有金子,可是众生不想拜佛,只想喝茶,只好先做茶杯给他,金子的本性没有彻底发挥。怎样彻底发挥?就要调整众生的根性。比如先让你用杯子喝茶,再引导你修行,最后教你拜佛。这时就将杯子收回来,改做佛像,让你拜佛。

《法华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法华经》的开权显实就是把茶杯收回来,告诉你真正要给你的不是茶杯,茶杯的本体是金子,金子是用来做佛像的,真正要给你的是佛像——告诉你唯一佛乘。所以《法华经》是大乘的真实本体,是真实之教,是佛的本性。《法华经》把十方诸佛的秘密都告诉你了。《法华经·如来神力品》说:“如来一切所有之法、一切自在神力、一切秘要之藏、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宣示显说。”这是《法华经》的道理。

可是这些都是秘密,是诸佛亲证的。茶杯的本体是金子。诸佛开权显实把茶杯收回,告诉你金子是用来做佛像的,然而还没有真正做一个佛像给你。那么是谁真正的把金子本性彻底发挥了呢?也就是说谁把大乘佛法的本体彻底的发挥了它的度化众生的作用呢?是法藏菩萨,也就是弥陀本愿。弥陀本愿彻底发挥了大乘真实之教的度化众生的作用,也就是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光阐道教,施设种种的彻底方便给一切众生。正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如果诸佛没有净土法门,他就无法彰显对无边众生的彻底的悲心。反过来说,有了净土法门,诸佛就能够将他所亲证的大乘的一乘了义的本体开显的无尽大悲的作用彻底的发挥出来。

所以净土法门的本体就是大乘彻底了义,而大乘彻底了义是乃至于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了解,唯佛与佛乃能知之究竟。所以大乘法门难解难思。这是有经证的。不是我喜欢这样讲,把它讲得深,它本来就是这样的。

《无量寿经》上这么说,不能够信仰净土法门的人是过去没有善根,他骄慢懈怠,所以他不能懂、不易理解净土法门。因为对净土法门你必须谦虚的领受大乘了义。《法华经》上说:“领受大乘了义,其实非汝之力,乃诸佛加持。”佛告诉舍利弗说:“你虽然智慧第一,可是你在法华会上能够相信我说的开权显实第一了义之法,并不是你的智慧力量,而是诸佛的加持。”大乘的理体对舍利弗来说,还要诸佛加持才能勉强的相信。佛陀三周说法,第一周说法,只有舍利弗一个人听懂;第二周说法,好像是有四个人听懂,加起来是五个人;第三周说法,普遍受记,才能都懂。所以你如果没有足够的谦虚,以你看到的经典为满足,然后再以你所看到的经典说这是空,这是有,这是中,这是合理,这是不合理,这是方便教,这是了义教,……你以你自己的看法来分别佛法,这就是不谦虚,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骄慢。你为什么骄慢?因为你没有好好的修行,你懈怠,你只在那里读经,没有真正修你的行,你才会以经谤经,不是以佛法讲解佛法,而是以佛法谤佛法。你才会说这个佛法是了义,那是不了义;这个佛法高,那个佛法低;这个佛法是本,那个佛法是末。你以你自己的看法去分别,这就是骄慢。

各位,你们必须有谦虚的心,才能了解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难解,是唯有佛与佛才能知之究竟。你们听起来或许是真的很难解,我讲讲我的经验。

昨天我很累呀,睡得很早,到三更半夜,有一条狗崖柴嗥吠。嗥叫一整夜,叫的很恐怖,我就起床看《无量寿经》,看得很慢,两个半小时,看了半卷,到今天早晨还没有看完。我总感觉净土法门太难了。这也是我一直推拖不讲净土法门的主要原因。

净土法门难解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在它在说那个相,不说它的本体,而本体又难解难思。你必须在其它法门上认识它的本体的时候,对它的相才能接受,这是它难解、难知的根本原因。

参考:法藏法师净土深义和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合十祝愿吉祥,阿弥陀佛.

佛教问题:是否存在化身净土,净身净土,法身净土?若有三种净土如何到达?西方净土属于哪一种?

【净土】

指以菩提修成之清净处所,为佛所居之所。全称清净土、清净国土、清净佛刹。又作净刹、净界、净国、净方、净域、净世界、净妙土、妙土、佛刹、佛国。对此而言,众生居住之所,有烦恼污秽,故称秽土、秽国。净土,系专于大乘经中所宣说,以灰身灭智无余涅槃为理想之小乘教无此说。即大乘佛教认为涅槃有积极之作用,而得涅槃之诸佛,各在其净土教化众生,故凡有佛所住之处即为净土。阿閦佛国经卷上、放光般若经卷十九、无量寿经卷上等,均以净土乃诸佛于因位行菩萨道,起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誓愿,为无量永劫积功累德以建立之庄严清净世界。维摩经卷上佛国品谓心净土净,娑婆即常寂光净土,若众生心不净,此土即秽恶不净;佛所见清净,即成无量功德庄严。法华经之灵山净土、华严经之莲华藏世界、大乘密严经之密严净土等,即以心净土净说为本。又无量寿经载,娑婆世界以外另有净土,亦有于未来当其成佛时所成就之净土;二者均是菩萨依本愿,经修行而成佛时所完成之国土,为众生愿生之处。

至于他方之净土,则有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世界、阿閦佛之东方妙喜世界、药师佛之东方净琉璃世界等。以上诸佛之净土距娑婆世界,各有一定之方位,故称为十方净土。

极乐世界(梵Sukha^vati^ ),又作妙乐、安乐、安养、乐邦,为净土宗所特别重视之西方净土。此净土乃指由菩萨所修之因行而感果报之报土;或指佛为救度众生而假现之应化土;或指位于西方,经过十万亿土,于彼方实有之净土;或更指于众生心中所现之净土等,有种种不同之说法。又极乐有边地、疑城、胎宫、懈慢界(为至极乐途中之国土,为弥陀净土之化土)等,乃是怀疑佛智者所往生之处。

净土宗认为净土系于西方实在之报土,生于此净土者能受诸乐,往生要集卷上举有十乐:(一)圣众来迎乐,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二菩萨来迎,引导至净土。

(二)莲华初开乐,托生莲华,往生净土,故于莲华初开之际,可见净土之庄严。(三)身相神通乐,可得三十二相之身与天眼等五种神通。(四)五妙境界乐,可得色、声、香、味、触等五境胜妙。(五)快乐无退乐,受乐无穷。(六)引接结缘乐,从前结缘之恩人亲至净土迎接。(七)圣众俱会乐,众多菩萨俱会于一处之乐。(八)见佛闻法乐,得见佛、闻法。 (九)随心供佛乐,随心供养十方诸佛。(十)增进佛道乐,修行精进,终得佛果。

净土方位、庄严情形、住民种别,依诸经所述,各有差异,系由因位发愿之不同而产生。若就史学立场,由阿閦、弥陀净土之描述不同,可以看出一种发展变迁之轨迹,如阿閦之佛刹有女人、人民皆着由树所取五色衣服、有通往忉利天之三道宝阶,可视为较早之思想。弥陀净土则无女人、皆化生、受自然虚无之体、无极之身。及至摄大乘论卷下,以净土为出过三界之妙处。有关诸佛净土之异同、优劣比较等,于诸经中均有记载。

关于净土之种类,于无著时代,产生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说,佛之变化身示现八相居秽土,受用身住于十八圆净之莲华藏世界,即随佛之报化有净秽之别;唯识论卷十有四身四土之说;大乘义章卷十九分别净土为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三种;维摩经略疏卷一则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四种;华严经探玄记卷三,依三乘一乘之别而说不同之净土。

果乘净土是邪教吗?

遵循因果善心善行利益社会世界众生的教义言行作为,即为正道善道。而违逆因果恶心恶行造恶众生言行作为,即是邪魔外道无疑。因此,自己多从佛道经典智慧中,充实自己具备辨明因果善恶能力,自然可以从其教义言行中,辨别其正邪。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23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