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喇嘛可以吃鱼吗的简单介绍

学佛百科2023-03-19100

藏族饮食禁忌

藏族人民风俗习惯和最忌讳的事情 藏族生活中的禁忌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4.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5.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9.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10.忌用单手接递物品。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11.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13.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14.藏族家里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15.藏族一般不吃鱼吓、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16.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时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

17.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18.晾衣服,尤其裤子,袜子 *** 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19.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20.吃饭的时候碗必须握在手里,不能放在桌子上,弯下腰吃希望你能满意

求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敦煌古藏文文南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有一份专门论述待上接物、处事修养的长篇伦理学文献《礼仪问答写卷》,提出了为人之道、为政之道、为友之道、为子之道的广泛伦理关系。如在阐述为人之道时,《写卷》云: “弟问:何为做人之道?何为非做人之道?兄云:做人之道为公证、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 、知耻、谨慎勤奋。虽不聪慧机智,如有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亲属亦安泰。非做人之道是偏袒、暴戾、轻浮、 *** 、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身上若有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会中意。”

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净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长敬老、诚爱亲友、正直无欺等作为重要内容,对藏族的伦理礼仪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平时,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羌批”(酒新chang--phud)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每年收割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发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盛,然后全家围聚火塘旁进餐,其乐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饮茶和饮酒礼俗很多。平时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时,碗中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寓意颇深。若客人到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客人接茶后不能急匆匆张口就饮,而是缓缓吹开浮油,饮啜数次后碗内留下约一半,将茶碗放于桌上,女主人会续满,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饮,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请下边同主人拉话边慢慢啜饮。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一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必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 “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 …”等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

饮酒时不能一饮而尽,而要遵循“松珍夏达”(gsum--sgron--zhobs--dag)的“三口一杯”制。在弹酒敬神后,受酒者应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饮一口斟满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诚意的。聚会饮酒时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饮酒者,其关第可视为一家人,亲同手足,因此饮酒时不能分用酒具,否则被视为外或瞧不起。在过去,屠夫、铁匠、天葬师等所谓从事“下层职业”者一般不与大家共用......

藏族的禁忌是什么 根据藏族主要的禁忌事项,我们将藏族禁忌分为生活禁忌、言语禁忌和宗教禁忌等三大类。 一、生活禁忌 指除特殊场合禁忌之外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禁忌。从社会角色、行为领域、人体、生存状态四个方面划分,基本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外出等衣、食、住、行方面的禁忌,婚姻、生育和死亡禁忌以及性别禁忌、等级禁忌、生产禁忌、人体禁忌、排泄物禁忌和姓名禁忌,等等。此外,有关天体、天象的禁忌,动物、植物的禁忌也可归纳入这类禁忌中。 二、言语禁忌 指某些语言在特殊场合下的禁用,它发展的极点便是对语言灵物的崇拜,如崇拜符、咒等。“符是一种奇特的图画,充当‘文字’代替语言力量,用来作避邪镇妖之用。咒是口头语言禁忌,一般情况下禁止使用,一旦使用,认为会置对方于死命”。 在藏族生活中常见的盟誓诅咒同样可纳入语言禁忌范畴。 三、宗教禁忌 是各类禁忌中最早的一种,指祭仪禁忌等。具体包括神圣实体的禁忌、祖先精灵的禁忌、崇拜对象的禁忌、崇拜场所的禁忌、仪式器物的禁忌、神圣时间的禁忌,等等。由于 *** 族在各方面深受宗教影响,属于宗教民俗范畴的禁忌无不拥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其他礼节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忌讳触摸藏服。

藏族人民的饮食习惯 藏族的饮食文化 藏餐是人们对 *** 及广大藏区菜点的统称,具体一点说,应该是以 *** 藏餐为代表的藏族餐饮的总称。 藏族饮食文化的的发展历史 公元6世纪,藏餐的烹调技术第一次发生较大变化。吐蕃因与中原内地和中亚各国通商,大量烹调原料和技法传入 *** ,使 *** 的烹调技术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开辟了藏汉两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先河。这时人们开始注重博食和养食。博食,即烹调用的原料品种繁多,遍及粮食、畜乳、蔬菜、瓜果等门类;养食,“医食同源”,“药膳同功”。这充分说明当时的 *** 医药事业在食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四部医典》给人们展示了 *** 烹调原料的丰富资源,并从医学理论上阐述与饮食有关的上千种本土植物、动物、矿物细化药理功效。通俗地说,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能吃,以及怎样吃;二是中西雅食文化的进入,使 *** 药膳制作渐渐兴起,为 *** 饮食烹调理论奠定了基础。 *** 第二次藏式烹调发展阶段是18世纪,这一时期是清朝光绪皇帝统治时期,清代筵席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种类之多,规模之大,菜肴之丰盛,烹调之精美难以表述,当时出现了筵席之最――“满汉全席”。后来随着经济文化交流,藏 *** 员的往来,内地饮食文化不声不响地传入了 *** 。当时藏族人称“满汉全席”为“嘉赛柳觉杰”,意思是汉食十八道。当时在 *** 、江孜、日喀则等藏区重镇街面上的各种蔬菜、瓜果,厨具、器具开始多了起来,一些比较简单的烹饪技术也流传到民间,有力地促进了 *** 烹饪技术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 *** 的融食、娱、游、乐于一体的饮食文化开始进入上层贵族家庭。但是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地理、交通以及信息等诸多原因,不管是中原的美食佳肴或是从西方传到南亚、北亚、西亚的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范围极其有限,只为少数 *** 贵族及商人家庭所了解,而 *** 广大农牧区的人们仍靠原始而简单的烹调方式打发漫长的岁月,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 *** 第三次藏式烹调发展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 *** 的旅游热,使 *** 饮食、烹调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的最基本的问题上,开始朝着由简至繁,由粗至精,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新原料不断补充,厨师地位得到提高,烹调技术不断交流,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烹调专著。次仁群培所著的《藏餐菜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族常用饮食辞典》、 *** *** 饭店厨师次仁群培所著的《 *** 地区藏餐菜谱》慢慢揭开了 *** 烹调的新篇章,使 *** 这一“绿色饮食王国”名扬全国,闻名天下,并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饮食文化、饮食科学、饮食艺术、饮食礼教和 *** 族的饮食特色。 四大藏餐风味 藏餐菜品不多,不分菜系、菜派,但不同地方的菜点风格各异。细细研究藏餐,大致可分为四大风味:以阿里、那曲为代表的羌菜;以 *** 、日喀则、山南为代表的卫藏菜,也叫 *** 菜;以林芝、墨脱、梓木为代表的荣菜;以过去王家贵族及官府中的菜肴为代表的宫廷菜,共有200多种。 羌菜,指高寒牧区的饮食,为高原牧区风味,其菜系风味特色是注重原汁原味,取料单一,重于咸、淡、鲜、酸、香。具有调理适应高山寒凉气候之功效。以奶酪、牛蹄、酸奶、酥油等为主要原料。 卫藏菜,指 *** 、山南、日喀则等地区使用的饮食。主要是农区或半农半牧区风味,其特色是:取料广泛,除了奶制品、牛羊肉外,还有各种农作物,因此荤素配合得当,工于火候,调味以鲜咸,淡爽。制作手段也比较丰富,重于煮、炒、烧、闷、炸。如:萝卜炖牛肉、手抓羊肉等,以秋瑞(奶豆腐)、生牛肉酱而著称。 荣菜,指低海拔的藏东南地区饮食。取材于高山......

藏族的饮食习惯 藏族的饮食文化

藏餐是人们对 *** 及广大藏区菜点的统称,具体一点说,应该是以 *** 藏餐为代表的藏族餐饮的总称。

藏族饮食文化的的发展历史

公元6世纪,藏餐的烹调技术第一次发生较大变化。吐蕃因与中原内地和中亚各国通商,大量烹调原料和技法传入 *** ,使 *** 的烹调技术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开辟了藏汉两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先河。这时人们开始注重博食和养食。博食,即烹调用的原料品种繁多,遍及粮食、畜乳、蔬菜、瓜果等门类;养食,“医食同源”,“药膳同功”。这充分说明当时的 *** 医药事业在食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四部医典》给人们展示了 *** 烹调原料的丰富资源,并从医学理论上阐述与饮食有关的上千种本土植物、动物、矿物细化药理功效。通俗地说,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能吃,以及怎样吃;二是中西雅食文化的进入,使 *** 药膳制作渐渐兴起,为 *** 饮食烹调理论奠定了基础。

*** 第二次藏式烹调发展阶段是18世纪,这一时期是清朝光绪皇帝统治时期,清代筵席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种类之多,规模之大,菜肴之丰盛,烹调之精美难以表述,当时出现了筵席之最――“满汉全席”。后来随着经济文化交流,藏 *** 员的往来,内地饮食文化不声不响地传入了 *** 。当时藏族人称“满汉全席”为“嘉赛柳觉杰”,意思是汉食十八道。当时在 *** 、江孜、日喀则等藏区重镇街面上的各种蔬菜、瓜果,厨具、器具开始多了起来,一些比较简单的烹饪技术也流传到民间,有力地促进了 *** 烹饪技术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 *** 的融食、娱、游、乐于一体的饮食文化开始进入上层贵族家庭。但是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地理、交通以及信息等诸多原因,不管是中原的美食佳肴或是从西方传到南亚、北亚、西亚的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范围极其有限,只为少数 *** 贵族及商人家庭所了解,而 *** 广大农牧区的人们仍靠原始而简单的烹调方式打发漫长的岁月,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

*** 第三次藏式烹调发展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 *** 的旅游热,使 *** 饮食、烹调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的最基本的问题上,开始朝着由简至繁,由粗至精,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新原料不断补充,厨师地位得到提高,烹调技术不断交流,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烹调专著。次仁群培所著的《藏餐菜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族常用饮食辞典》、 *** *** 饭店厨师次仁群培所著的《 *** 地区藏餐菜谱》慢慢揭开了 *** 烹调的新篇章,使 *** 这一“绿色饮食王国”名扬全国,闻名天下,并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饮食文化、饮食科学、饮食艺术、饮食礼教和 *** 族的饮食特色。

四大藏餐风味

藏餐菜品不多,不分菜系、菜派,但不同地方的菜点风格各异。细细研究藏餐,大致可分为四大风味:以阿里、那曲为代表的羌菜;以 *** 、日喀则、山南为代表的卫藏菜,也叫 *** 菜;以林芝、墨脱、梓木为代表的荣菜;以过去王家贵族及官府中的菜肴为代表的宫廷菜,共有200多种。

羌菜,指高寒牧区的饮食,为高原牧区风味,其菜系风味特色是注重原汁原味,取料单一,重于咸、淡、鲜、酸、香。具有调理适应高山寒凉气候之功效。以奶酪、牛蹄、酸奶、酥油等为主要原料。

卫藏菜,指 *** 、山南、日喀则等地区使用的饮食。主要是农区或半农半牧区风味,其特色是:取料广泛,除了奶制品、牛羊肉外,还有各种农作物,因此荤素配合得当,工于火候,调味以鲜咸,淡爽。制作手段也比较丰富,重于煮、炒、烧、闷、炸。如:萝卜炖牛肉、手抓羊肉等,以秋瑞(奶豆腐)、生牛肉酱而著称。

荣菜,指低海拔的藏东南地区饮食。取材于高山森林,以菌类野生药材......

*** 有什么饮食禁忌吗? 在 *** 家喝茶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一喝到底,要先轻轻地吹开茶上的浮油,分喝数次,而且绝对不能发出“呼呼”的声响,这是对主人不尊重。喝完茶后,碗底要留一点儿茶,表示礼貌,吃饭也是一样。还有很多相关礼仪建议楼主到天上 *** 看一看,他们有专门针对这方面的介绍。

去过 *** 的朋友说一说 *** 有什么饮食禁忌吗? 藏族人对吃大蒜也有较多的禁忌。大蒜作为调味品,平时人们也吃,但如果要去转经拜佛朝拜神圣之地就绝对不能吃蒜,忌讳吃蒜后的臭气玷污和熏脏了圣洁之地。像这些如果事先不知道的话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的。天上 *** 上有这方面的详细介绍,建议你一定要好好看一看。

藏族人民的饮食习惯 蒙古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蒙古族人一般喜欢油多、肉多,吃稀饭也放肉。一般一日三餐,早餐为奶茶、馍馍和酥油,中餐不定时,晚餐多为吃肉。 烤肉、烧肉、手抓肉均为蒙古族家常食品;蒙古族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以白食待客是最高礼遇,而吃全羊则是宴请宾客的最佳食品。 蒙古人喜欢砖茶。饮料有马奶、牛奶及奶茶,此外还有 *** 酒。 牧区的蒙古族人以牛肉、羊肉、乳品为主食,以粮食为辅;农区蒙古族人的主食则一般以粮食为主,肉食为辅。 藏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藏族人在饮食上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动物。 藏族牧区饮食多为一日四餐,午餐以食肉为主,晚餐以稀饭为主;农区农闲时一日三餐,农忙时为四至五餐,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辅。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酥油茶是藏族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族过节必备饮品。

我国藏族有哪些禁忌 根据藏族主要的禁忌事项,我们将藏族禁忌分为生活禁忌、言语禁忌和宗教禁忌等三大类。 一、生活禁忌 指除特殊场合禁忌之外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禁忌。从社会角色、行为领域、人体、生存状态四个方面划分,基本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外出等衣、食、住、行方面的禁忌,婚姻、生育和死亡禁忌以及性别禁忌、等级禁忌、生产禁忌、人体禁忌、排泄物禁忌和姓名禁忌,等等。此外,有关天体、天象的禁忌,动物、植物的禁忌也可归纳入这类禁忌中。 二、言语禁忌 指某些语言在特殊场合下的禁用,它发展的极点便是对语言灵物的崇拜,如崇拜符、咒等。“符是一种奇特的图画,充当‘文字’代替语言力量,用来作避邪镇妖之用。咒是口头语言禁忌,一般情况下禁止使用,一旦使用,认为会置对方于死命”。 在藏族生活中常见的盟誓诅咒同样可纳入语言禁忌范畴。 三、宗教禁忌 是各类禁忌中最早的一种,指祭仪禁忌等。具体包括神圣实体的禁忌、祖先精灵的禁忌、崇拜对象的禁忌、崇拜场所的禁忌、仪式器物的禁忌、神圣时间的禁忌,等等。由于 *** 族在各方面深受宗教影响,属于宗教民俗范畴的禁忌无不拥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其他礼节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忌讳触摸藏服。

藏族人民的饮食习惯简要介绍.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区,随时可利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皆可食用。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在牛羊宰杀之后,立即将大块带骨肉入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可捞出食用,以鲜嫩可口为最佳。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多将猪肉用来制成猪膘,便于保存。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

藏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和禁忌?

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风俗禁忌。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坐还是言谈,总

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倾其苦。迎送客人,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

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近碗口。

2)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最忌吃狗

肉,凡盛过这些肉类的器具便不再使用。他们认为吃这些动物的肉不洁净,有罪孽,死后不能升天。有些地区也不能吃鱼。人对马的偏爱之情,带有原始宗教的图腾

崇拜色彩。他们认为马是路神的象征,不吃它的肉,不挤它的奶,不用它的皮,由它自然繁殖和死亡。

3)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回,主人会及时给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需一饮而尽。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认为客人不懂礼貌,瞧不起他。

4)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不熟悉的男女忌在一个碗内揉糌粑。碗杯等器具禁止扣着放置,因为只有过世者的碗杯才扣着放置。

5)藏历年初一,忌讳扫地,不能吃带馅的食品,不准哭泣、骂人、吵架,不准说“空”、“没有”、“病”、“痛”、“死”、“杀”、“穷”、“不要”、“倒霉”等不吉利的话,认为这样会预兆全年不吉祥。过年期间不得向别人借东西,怕招致全年不富裕。

6)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牧区冬宰时牧人心疼那些牲畜,不忍心下手,所以西部牧区屠宰是用大针从背部刺入内脏,尽量让被宰的羊减少痛苦;中部牧区则用绳子缠绑羊嘴,让它窒息而死。牧人认为动刀宰杀是不可取的残酷行为,反对捕杀野生动物。

7)禁忌在别人背后吐唾沫、拍巴掌。妇人不能在人面前抖裙子,认为那样做会给对方带来不幸。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认为走反了方向会有罪过。翻越高山顶时,不能发声,否则会招致风雪、冰雹。

8)不能把骨头扔到火中,认为这样做会招来鬼怪。忌在家中吹口哨,因为只有送鬼时才吹口哨。家有病人,禁人来访。晚上忌讳往外倒垃圾。天黑后,白色的东西不能拿出家外,避免财气外流。亲属去世后,49天内忌办喜事、唱歌跳舞,以便让亡灵安静地升上天堂。

9)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10)不要付钱给你拍照的当地人,也不要强迫拍摄他们不希望你拍的内容,可以送给他们一些食品或药品来赢得他们的信任。近距离拍摄人物,尤其是僧侣、妇女时,一定要事先征得对方同意,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要以任何形式拍摄天葬,请尊重当地民族风俗和情感。

11)进入寺院,须经过寺院管理喇嘛的同意,进庙时忌讳吃大蒜或身上留有蒜味(藏族认为大蒜会玷污神佛)、戴帽子、吸烟、摸佛像和宗教用具、翻经书、敲钟鼓等,更不能将上述这些物品当成坐垫来坐。在寺院内也不要抽烟。

西藏喇嘛出家众为何还吃众生肉

密宗 密宗法门不可思议。而今之传者学者。多失其宗。以持咒三密之功。消除烦惑。则为正义。而传之者以神通吸动人。学之者无一不以得神通为事。则是尚未能扶壁而行。而欲腾空远游。何可得乎,西藏、蒙古、喇嘛皆吃肉。以其无什米粮。尚有可原。今之学密宗者。多开荤吃肉。反大嘉美其事。谓为吃了就度脱了。则成魔说矣。喇嘛做大佛事。尚须吃素。可知平常吃肉。固非正义。密宗提倡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为成佛。一班无知之人。便认做成福慧圆满之佛。则是以松栽为栋梁。其材可以为栋梁。非现在即可为栋梁也。(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受完菩萨戒后,不能再吃鱼肉荤食,但是西藏喇嘛出家众还是跟一般人吃众生肉,究竟有何意义? 佛法是一味的,没有任何任何人可以改变真理的,但何以佛教有各宗各派的演化而出呢?这因缘是错综复杂的,但不外乎佛灭度后佛法的流传过程有三点因素的演变: 一、当初时代证果阿罗汉与高僧大德的修证与理论看法有了分歧,因而分宗分派(部派佛教林立)。 二、阿罗汉与高僧大德(祖师)为了让佛法适应普天之下所有人类而度化,观机逗教,应何根机为说何法,因而分宗分派。 三、历代高僧大德有修有证,为了让如来正法有组织。有体系、有治学方案,让人人易懂易入门,乃至应机逗教,因而自创各宗各派(天台、华严、唯识、三论、净土、禅宗、律宗、密宗……),宗派其数甚多。 问题也出在修证、理论、根基(上中下),适应时代等等因缘而有所出入歧见。比喻说:泰国是佛教国家(全国人民百分之九十五信佛学佛),出家人用餐是乞食托钵(梵语pindapata)的方式,保留佛陀时代的风范而不变,而且南传袈裟也保留原貌而不变,这是可喜可贺的;但是佛法流传到世界各地(国土),为了适应他国(当地)的人民习俗、信仰、善根深浅、文化、教育种种因素之原因,就难免也会随之适应期而多少改变方式方案,如果硬邦邦一成不变的佛法教化人民,这不但人民百姓无法适应,难以接受,反遭拒绝诽谤、唾弃、推勫、打压...等等。 佛法在一千九百年前传到西藏、中国、韩国、日本、台湾,日益流传到全世界去,流传过程当中难免方法、形式,都会随之适应而改变多少原貌。喻如:泰国出家众用餐时是行乞食托钵。中、日、韩、菲、印、美、台湾都是寺院自炊用餐,没有托钵形式;泰国、斯里兰卡出家众的袈裟是保持佛世袈裟原貌。中、日、韩、菲、印、台、美、加等世界各国之袈裟为了适应国土人民皆改变了形式,穿法也不同。 佛法解脱教义本质是不可改变的,其方法、形式,为了适应国土、潮流、人民,若有所改变,这是无可厚非的! 现在我们亲眼目睹西藏喇嘛有吃鱼肉荤食,甚至饮酒(当作无上甘露),严重者搞双修法,这些斑斑可目睹之非法,是有严重伤及修梵行,不得行淫,不得饮酒、不得食众生肉……等等,佛陀大慈大悲在戒律说得一清二楚不含糊的,竟然佛法流传到现在,却变成出家人可饮酒,可食肉(荤食),可行淫(双修法),真不可思议,佛法变质变成外道法,变成世间法(梵语loka-dharma)一样,这怎能不令人叹惜、伤感,代替佛说一声冤枉、委屈、无奈,真是末法邪师如恒河沙……。 仁者所闻,事实如此,的确西藏出家喇嘛十人有十人都吃鱼肉(荤食)没错,喇嘛在西藏我们看不见他们吃鱼肉,纵然环境种种因素关系,致使不能如愿吃素,我们都能接受,佛法可牵强无奈暂时随顺一时,正信佛弟子最不可原谅的就是,西藏也是大乘佛法,西藏出家喇嘛来到台湾大乘佛法之国土,竟然也跟一般没有学佛的泛泛之辈大吃鱼肉、饮酒,内心毫无惭愧之心,慈悲之心早已置之度外。 有一天有一次(民国九十年六月),在家居士邀请我至其餐馆洒净安佛座之际,却见十余位西藏出家喇嘛围成一桌,桌上皆大鱼大肉、牛排,反而蔬菜少之又少,又有一瓶瓶的酒罐置于桌上,大家吃的欢喜乐洋洋,我目睹其境,内心有一股难以抗拒的感慨,末法!末法啊!释迦牟尼佛啊!你作何感想! 西藏宗有一套邪知邪见的绮语骗局,令人心生欢喜,十人中即有十人皆堕入他的邪见深渊窠臼中,若无深入教义之人,实难以自拔。逢人便云:食众生肉,就是要度他,只要念念咒语,诵一部经即可超度!诸位仁者!这种邪见歪理骗术很高明,行得通吗?恶习改不了,喜欢吃众生肉声明一下就好了,何以自演自导来欺骗芸芸众生呢?如果我是被宰杀给出家喇嘛吃的,我宁愿活著好好的,不愿被杀,让他超度。这种邪见冠冕堂皇的大妄语,把众生当作愚痴(梵语moha)看待,这种果报,将后必然自作自受。佛法是解脱证涅槃之法,反而以愚民政策套牢百姓思想观念,罪过无量无边矣!谁不喜欢吃鱼肉(荤食)?人人都喜欢啊!我也不例外啊!既然都已经出家修行了,还吃大鱼大肉,实有不当,不然干脆还俗大吃鱼肉罢了!免得让台湾佛教徒,世界佛弟子心生反感、诽谤、断人善根……。佛教徒之反感、诽谤、断善根,因这批吃众生肉之罪人而起,可不戒之,慎之! 空口无凭,在大小三藏经律论皆有详尽记载!今略举佛语以示佛子共勉!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 梵网经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心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佛子不得食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云:“食肉十过:一、众生是己亲。二、见生惊怖。三、坏他信心。四、行人不应食。五、罗刹习气(梵语vasana)。六、学术不成。七、生命同己。八、天圣远离。九、不净所出。十、死堕恶道。” 宋陆游放生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楞严经云:“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法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 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梵语samadhi),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杀害众生之性命,吃众生之肉,饮众生血,令众生身亡,最后必堕大力鬼、飞行夜叉鬼、地行罗刹鬼,怎可随顺西藏出家喇嘛等人来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误导众生呢?其罪皆堕无间地狱之果报也,今引经据典分别如下: 楞严经云:“阿难!又诸世界(梵语loka-dhatu)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如来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梵语bhiksu)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梵语brahmana),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其他相关文章

西藏拉麻吃肉吗?

西藏喇嘛是允许吃肉的,这是跟西藏的资源是有很大的关联的,西藏由于地处世界屋脊粮食资源匮乏,解放之前主要饮食是酥油茶和糌粑加牛羊肉为主,蔬菜种类很少,现在由于交通运输及温室等普及西藏市场上开始出现大量的蔬菜,因此部分喇嘛开始戒肉,以前吃肉可以说是西藏的环境决定的。

和尚可以吃肉

和尚可以吃肉

和尚可以吃肉,在汉传佛教里,重点培养的是慈悲心,所以和尚不能吃荤腥。而认为一切肉类都为腥,所以不可食用,因此和尚是不可以吃肉的,即使是鸡蛋、鱼籽之类的食物都不可以食用。那么你知道和尚可以吃肉吗?

和尚可以吃肉1

和尚不吃肉,这事儿其实只有中国内地才有,或者更局限一点,只有中国北方的一些和尚不吃肉。

西藏的喇嘛是可以吃肉的,,南传佛教也是可以吃肉,只有三不净肉不能吃。(三不净肉:眼见被杀时的情景的肉、耳听见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的肉、有疑为我而杀的肉),其它的肉是可以吃的。

还有中国的和尚不沾女色,外国的和尚没有这个戒律。比如在印度,有专门为寺院里的和尚提供性服务的女人,称为神女。她们舍身佛门,也可以得升极乐。

如果你去看过敦煌壁画,看过印度和越南的石雕,你会发现,在文化里,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性的艺术。

还有日本,日本的和尚可以娶妻,可以生孩子。而且和尚已经职业化了,还采用了接班制度,儿子接老子的班,和尚成了一个家族传承的行业。

中国内地的.和尚不吃肉,应该只是一种传统文化,就如同烙顶一样,只是梁武帝对和尚的一种惩罚,还可以分辨和尚与平民,后来却成了和尚的标志。

中国古代生产力不发达,老百姓都比较穷,更不要说和尚了,为了降低生活支出,和尚们就相约不要吃肉,后来这个规定便流传下来。

入门戒律是五戒: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佛教最低戒律没有说不可以吃肉,按照中国人的逻辑,法律规定不准干的事不能干,法律没有规定的事都能干这一原则,中国和尚也是也可以吃肉的。

中国和尚不吃肉,其实是民意,老百姓觉得和尚不应该吃肉,这又是一个民意胁迫戒律的事例。

和尚可以吃肉2

和尚吃牛肉

听我奶奶说。从前有一个和尚,他非常喜欢吃肉,尤其是牛肉。

一天,这个和尚吃完饭,就出去溜达了,他走到佛像后面,东张西望的。等到没人在他眼线中时,他便不慌不忙但又显几分迫不及待地从佛像后掏了一小块布,打开一看原来时牛肉。和尚开始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为了下次还能吃,他就只吃了一点,之后又放了回去,便若无其事地走出佛像。不料被他的一个弟子看到了,弟子说:‘‘师傅,出家人有八戒:一戒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不打扮及观听歌舞);七戒坐卧高广大床(不眠坐华丽之床》;八戒非时食(正午过后不食)。其中肉戒最重,你身为长辈,整么能知法犯法呢?’’他听不下去了,但又为了面子,就细声但严厉地说:‘‘你知道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懂吗你?’’说完就三步并作两步的走了。由于被发现了,瞒也瞒不住,他就直接在大家前面吃,甚至在佛祖前。

几年后,他死了。弟子想知道他投胎做了什么,就去问方丈。方丈本来不想和他说---怕他伤心。但又禁不住他的哭闹,就带他来到了山上。可是,来到山上后,弟子只看见一辆车,还有拉车的一头大黄牛。‘‘方丈,师傅呢?’’弟子没见到师傅很着急的问。‘‘在这。’’弟子忽然听到了一句很粗的声音,但又不是方丈,再看看方丈指着那头大黄牛,他恍然大悟,这就是以前那个平时和蔼可亲但有时又声色俱厉的师傅。弟子瞬间不由自主地流下了两行晶莹剔透泪水。大黄牛叫嚷着又好像手在悔恨地哭泣着说:‘‘当时没听你的,为师好后悔,如果当时把你的话听进去半个字也不会有今天的下场啊!佛祖啊!我错了,救救我吧!

顿时,一道金光闪过,大黄牛不见了。后来弟子听方丈说,他是被佛祖叫去,但因他犯了戒,不便归入佛门,就把他赏赐给太上老君了,现在也算是个半仙了,可是为了惩罚他,就保留了他的牛身,他只能永远做牛了。

奶奶说,人不能做坏事,做了坏事就会有厄运,但是知错能改会减轻对你的恶报。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265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