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临终助念(临终助念的功德利益)

学佛百科2023-03-2198

如何为临终者和刚去世者开示和助念

1、病重者念佛,只可一心求往生极乐世界,不可求病好。因寿数有定,若寿限已到,求病好,也不能好,又因不求往生,命终只有轮回。求往生,若命不当终,也不会即死,反而因为心无罣碍,称顺佛心,感应神效,故能业障速消,疾病速愈;若寿命当终,即顺利往生成佛,正是快事。

2、病重不可治,当善巧令知病情,使有心理准备,一心念佛求愿往生。若一味隐瞒,说:你没事,会好起来,等于强求病人,为了其他健康人坚持活下去,不允许他离开,而病人此时,绝不可能做到,故有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情感拉扯。

往往到最后,病者与家人,虽都心知肚明,但谁都没有勇气,也都不愿意捅开这最后一层窗户纸,便一直拖延,最后任病者在慌乱和惊恐中,糊里糊涂地死去,失去往生成佛的大好机会。

这对病者极为不利,也是不负责任、缺乏爱心的行为。此时若以勇气、爱心说出真相,并介绍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病者必然如释重负,前途充满光明。

3、医药无治,或病人自知临终,要求回家,不愿再治时;当速回家,不可勉强在医院。因医院环境令病者身心不安,而家中温馨安稳。若碍于条件,不能即回家中,只宜人性化保守护理,不可强行施治,尤其不可于临终时刻打强心针、急救、使用复苏器等,此令病人极度痛苦,等于推其下地狱。

4、命终不可哭泣,以免牵动亡者情爱,障碍往生。当一心念佛,助其往生。若悲不能忍,当离开至远处小声哭泣,情绪稳定后,再来念佛。

5、命终不可立即更衣、搬动等,因亡者此时神识尚未离体,任何触动皆令受大苦恼。更不可立即送冰库,令亡者如入寒冰地狱。如有条件,最好念佛至八小时,或更长时间之后,再为换衣等。若体僵,用热毛巾捂关节,即能曲动。

6、助念唯念:南无阿弥陀佛,即使《阿弥陀经》也不用念,《地藏经》、其他佛菩萨名号、咒语等,一概不念。因为,此时唯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神效立即,其他皆缓不济急。

7、助念者唯一心念佛,视情况适当开示,不可频频掀看亡者头面、探试体温等。

8、开示可参考《临终助念开示》(下文),据情加减。开示与念佛可反复交叉,然以念佛为主。不可长篇大论,长时间开示,而少念佛。因病者精神不足,亡者神识迷闷,若长时间开示,则神情涣散;须靠佛号摄持,方能安定心神。

9、病者临终,一切皆赖余人相助,家亲眷属之善解助成尤为重要,以上诸条能做到几分即做几分,行有不及,当一心念佛,为病亡者祈愿,消除业苦,速生极乐。

10、临终助念,乃是为平生不念佛的人,或虽念佛而只求世间福报、不求往生的人,以及杂行杂修、一生担心往生不定的人,为他们所开之特别补救的方法。令其于人生最后关头,通身放下、彻底靠倒阿弥陀佛,乘佛愿力,安然往生。并非平时不念佛,只等临终助念,更非平时念佛无用,必须经过临终助念才能往生。

当知,平生念佛,一心靠倒阿弥陀佛,念念不舍,愿生极乐,其平生之时,往生已定;临终之时,阿弥陀佛必定现前,有无助念、自己能否念出佛,皆不妨往生。善导大师说,专修念佛之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故为成就自己往生,应当致力于平时信愿专修念佛,以成决定之业;为成全他人,当于临终之时善加护念,以为万全之策。南无阿弥陀佛!

如何帮助临终或刚去世者念佛?

先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数十百声,或数分钟。

若病重昏迷,或神识不清,最先数声,当边喊其名,边念佛。因人皆执著自己的名字,如此边喊边念,能达识心之底,能破鬼门迷关,最有奇效。

念佛宜随口直称,清楚稳定,整齐和谐,不急不缓,不高不低;不宜唱念。因为病者此时心力极弱,唱念拖腔很长,高低起伏,难以相应。且助念者也累,难以持久。

念佛宜顺病者习惯,可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也可称「阿弥陀佛」四字。若病者无特别习惯,即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若有人善用法器,可用引磬带领,不宜用木鱼。因引磬音清,而木鱼音浊。若不方便,引磬、木鱼皆不用,只齐声称念。

念佛少时之后,现场清净祥和,大众心绪统一,病者神情安定,即转为病者开示。

如何对临终者开示?

XXX,我是XXX,我们来看您。您现在一定觉得很病苦了。您的家人,还有我们大家都很爱您,盼望您能早日病愈,康复起来。(稍停顿)

但俗话说:人各有命。医生医病不医命。以您目前的病情,能不能立即好起来,还很难说。自您生病以来,大小医院也都去过,远近名医也都访过,想来您自己是知道病情的,对未来心里也有所预断吧。(稍停顿)

既然儿女、家人、医生都尽力了,也都无能为力,现在唯一有力量救我们的就是阿弥陀佛。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念会儿佛吧。佛晓得您的病、您的苦,佛会给我们安慰,给我们依靠,给我们光明。南无阿弥陀佛。(若干声)

XXX,有一句话说:「人生的尽头,是佛恩的开始。」这一句话,最适合您目前的状况。因为在我们人生的尽头,有阿弥陀佛站在这里迎接我们,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一完永完了,反而是新生命的开始,而且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新生命。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害怕,反而要欢喜。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他知道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苦,所以修成极乐世界,要救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享福、去成佛。阿弥陀佛为什么要救我们?因为他是佛!他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救我们有什么条件吗?一点也没有!他要有条件的话,那他就不是佛,也不慈悲了。阿弥陀佛说:「你只要念我的名,我就来救你。你只要念我的名,你就能得救。」好,我们一起来念佛吧。南无阿弥陀佛。(若干声)

阿弥陀佛会嫌我们的罪吗?一点也不会!他要是嫌我们的罪,跟我们计较,就是跟众生一般知见,不能称为佛。阿弥陀佛待我们,胜过父母待子女千万亿倍,他不仅不嫌我们的罪,还要洗清我们的罪。阿弥陀佛本来就是要救度罪苦的众生,他知道我们有罪,有苦,有伤,有痛,所以他要灭我们的罪,救我们的苦,疗治我们的伤,护惜我们的痛。只要我们念佛,就能感受到佛的慈悲大爱。XXX,请跟我们一起念佛吧。南无阿弥陀佛。(若干声)

XXX,这个世界是苦的。老是苦,病是苦,死更是苦。相爱的人要离开,可爱的一切都要抛舍,连这个身体也留不住,世界的一切都要永别。只有一生所造的业,推动我们独自前行。父母妻儿不相顾,独自一人向黄泉。人生真是孤独啊。如果一死百了,也就算了,但死后还有更大的轮回之苦在等着我们,下地狱、成饿鬼、变畜生,百千万劫,不能出离。即使生天,仍然要堕落轮回。所以人生是苦,苦海无边。现在阿弥陀佛要救您出苦海,为您作依作靠,不仅伴您度过鬼门关,离开阎王掌,而且接迎到西方极乐世界做佛,是多么幸运啊!让我们一起念佛,归投阿弥陀佛的救度。南无阿弥陀佛。(若干声)

XXX,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住的地方,集中了一切佛国世界的精华。七宝池中,充满八功德水,盛开四色莲花。七宝林中,杂色宝鸟翻飞,无量妙音俱作。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老,不病,不死。人民永远青春貌美,相好庄严,身体比日月还光明,心量比虚空还广大,神通自在,来去自如,没有任何的苦,纯享无量的乐,断灭一切烦恼,具足无量智慧,念念开悟,自然成佛,分身百亿,广度众生。现在阿弥陀佛要救您到极乐世界,只求你答应,只要你愿意就好。

XXX,相信您一定有智慧把握这百千亿劫难遇的好机缘,一定愿意到极乐世界,不愿在此轮回。那让我们一齐来念佛吧,南无阿弥陀佛。(若干声)

XXX,世间的一切,可以安然放下,轻轻说一声再见了。两眼一闭,双脚一伸,再怎么放不下也要放下,再怎么不舍得也不是您的了。感恩家人、亲友、一切有缘人的爱,让我们相约在极乐世界相会吧。您的子女亲眷都不忍看您受苦,都愿意您能安然顺利,身无病苦,随同阿弥陀佛光明接引,登上宝莲花,前往极乐。他们也都发愿,将来同生极乐,与您在一起。所以,您不过随阿弥陀佛先行一步,可爱的家人随后就来。到了极乐世界,您就有了神通智慧,能看到这里的亲友,可以更好地照顾到他们。如果不到极乐,那才真的是一别永别了。XXX,为了未来永远的团聚,现在就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若干声)

XXX,您念佛,愿意到净土,就是阿弥陀佛的人了。这个世界一切的人我是非,恩爱情仇,都请轻轻放下。看在阿弥陀佛的份上,请原谅一切曾伤害过我们的人,并向一切我们曾伤害过的众生至诚忏悔,请求他们的原谅。南无阿弥陀佛。(若干声)

一切曾遭XXX伤害的众生,以及XXX的怨亲债主,XXX虽然伤害过您,他已经真诚忏悔了,也请您看在阿弥陀佛的份上,彼此化解怨结,所谓:怨家宜解不宜结,怨怨相报何时了。何况根据因果的道理,你们今生的怨结,也是互相的业力,绝不是哪一方的错。应该放下怨恨,把握难得因缘,一同念佛,请求阿弥陀佛接引,共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若干声)

XXX,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听到,佛光就会照到您,佛就会来到您身边。现在念佛,阿弥陀佛已经在这里了,之所以还没有看到佛,是因为时间还没到。时间一到,自然看到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等许多大菩萨,显现目前,安慰引导,天乐盈空,迎往极乐。XXX,除了阿弥陀佛、净土菩萨,不论见到什么景象,都不可跟他走,只管念佛,一切境界自然消灭。如果您念不出来,只耳朵听着我们念,安心静候就好,阿弥陀佛自会现前的。南无阿弥陀佛。(若干声)

如何对刚去世者开示?

念佛同前。开示如下。

XXX,南无阿弥陀佛。XXX,南无阿弥陀佛。XXX,南无阿弥陀佛。

我是XXX,来为您念佛,助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XXX,您现在已经命终,离开人世了。您所见到的一切景象,都是幻而不实的,请不必害怕,不要受迷惑。请您跟我一齐念佛,您就会看到阿弥陀佛,放金色光明来照耀您,安慰您,接引您。南无阿弥陀佛。(若干声)

(此下,接上面临终开示4至8点。)

愿将一切功德都至心回向给法界所有众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的解读

临终念佛不可怕死,也不能求病好 

况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校。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增广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文钞续编·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病人一心念佛待死, 寿若未尽, 则当速愈。寿若已尽, 则决定往生。倘于病时, 急于求好, 绝无求往生之念。即或寿未尽, 以急于求好, 不肯一心念佛。纵念佛, 以求好之妄念过重, 反致与佛不相应矣。决难速愈。若寿已尽, 以求病愈之心切, 决无往生之事。则成求堕三途六道, 永不出离耳。(《文钞三编·复温光熹居士书(四)》)

所以临终病危只可发一个愿:求生西方,求阿弥陀佛早来接引,不求病好。

临终念佛不可怀疑、自谦

中国人自古崇尚谦虚,所谓谦受益满招损。总认为自己不行,不如别人,修行不够,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是公认的美德。在积德行善和修行的追求层次上,确实应当永不知足,见贤思齐,查找不足,低调修行。但在往生之事的愿望上,千万不要自谦、自抑、自卑,因谦成障、成疑,信心不足,难以与佛感应道交。

印祖在《临终三大要》里开导:

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

临终不能昏沉,不能打失正念

临终欲不昏沉, 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 临终何能清白。朱荣鑫事, 若非虚说, 决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根。二因全家助念。助念之事, 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 便成破坏正念。勿道无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 由家人破坏, 亦不能往生。故当深劝家人同修净业, 方可不致功败于垂成。或仍沉沦于生死苦海也。(《文钞三编·复吕智明居士书》)

如何保持临终的正念,心不颠倒?印祖在《复章缘净书》说:

有净业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属助念,何虑不生。所不生者,由情爱一起,正念即失。勿道功夫浅,即功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与佛圣气分相隔故也。

临终功夫得力,重在平时;不真修、好高务胜、伪善之人难以得正念,极可能虚生浪死。印祖在续编《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指出: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认真,故无效耳。

在《增广文钞·复邓伯诚居士书(一)》又指出: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

为保持正念,临终家属不能为病危者换衣、揩身、哭泣等,应组织助念。在《陈了常往生发隐》指出:「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不念佛者,且置勿论;即志切往生,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仍留此界。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极。凡有平素念佛之人,或其人之子孙信佛,于临命终时,请众居士助念,其利益甚大。(《文钞续编·复杨慧昌书二》)

在《文钞三编·与刘寿民居士书》:

人至临终,全在令其心不起别种念头。倘一搬动及哭泣,则念佛之清净心便失。而爱恋之心,并搬动难受之瞋恨心即起。此种行为,名为落井下石。而愚人不知,谓为行孝,诚堪痛惜。

理论上讲念佛与念观音一样,但临终念佛为好。

弥陀、观音,同是一事。而观音悲深愿重,故当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所有闲议论,均用不着。古人云,「遵其所闻,行其所知」。此二句,乃真实修持之龟鉴也。观音乃过去古佛,为弥陀辅弼。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有何不可?(《文钞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观音与苦难众生有大因缘,因此人们在危难中多求观音菩萨保佑(平时、灾难、生产时应多念观音菩萨圣号)。很多人在病人临终不舍其死去,所以念观音往往含有求病人好转之意,往生之意则不清晰了。对此印祖在《文钞三编·答卓智立居士问》就明确地答复,临终宜念佛为主:

问:世俗专认念佛为送死, 念观音为保生, 以故修净土未精者, 及年未老者, 临终多因恋世, 念观音。助念者, 往往徇其意, 或从其家属之意, 因亦助念观音, 不念佛。果病愈, 固无憾, 否则既碍灵感之名称, 又误生西之机缘。未知若遇此根性, 如何办法, 始圆通。是否先念观音以保生, 及其既死, 转念佛号以送死乎。或始终专念观音, 亦可令彼寿未尽即愈, 寿已尽即生西乎。

答:人有大病, 即当作往生想, 一心念佛。若寿未尽, 由念佛故, 即可速愈。(阿弥陀, 即无量寿, 即是消灾延寿。)至于为人助念, 何可为念观音, 又为祈寿乎。念佛, 寿未尽亦能延生。念观音, 则无求往生之心念。若寿已尽, 则误事。非念佛定死, 念观音定不能往生。然痴人以无求往生之心念之, 故亦只成误事之一种业感也。无量光, 即消灾。无量寿, 即延寿。念阿弥陀佛, 极功尚能成佛, 岂不能延寿而令速死乎。(师于答辞中, 痴人二字旁, 抹三笔以警, 后死者, 切勿自误也。)

印祖在《文钞三编·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对临终助念问题概括道:

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发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无一不于现生临终得往生者。世之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一以不依佛教,口说往生,心恋尘境。一以不教眷属念佛,并不预说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预先抹澡,换衣,问事,哭泣等祸害。及至临终,眷属不唯不助念,反为破坏正念。功败垂成,事依俗见,令亡人沉生死苦海。可不哀哉。

临终助念是什么?

当然是念佛。

老和尚在往生前约一星期开始,每天昼夜都自己猛力出声地念佛,那种“使尽每一口气恳切呼唤阿弥陀佛”的念法,非常人可及,大众轮班跟他大声念,尚且声嘶胸痛气力难支,何况他九十五岁的高龄!一般人临终呼吸尚且无力,一切不能自主,他却如健将突出五浊的重围,有弟子恐他以近月不食的体力难以支援,故建议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念,你听就好!”老和尚瞪大了眼,斩钉截铁说:“各人念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说罢又大声恳切地自己念佛,然而在往生前第六天,他忽然演出了一幕极其余韵深远的戏,末学思之,深觉足以提供大家作为警惕:那天,老和尚忽然一反平常教人专念阿弥陀佛的作风,突然很紧急命大众为他诵《大藏经》,大藏经浩如烟海,真不知从何诵起,于是请问老和尚要诵哪一部?老和尚答:“总诵!(台语)!”大众就赶紧请出一大部一大部的藏经,搬得气吁喘喘,看他老人家一副决定要往生的样子,心中又急又难过,更不知从何诵起,老和尚就说:“看你会什么经,通通给我诵!”于是大众便一部部诵起,心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在这紧要生死关头,才发现连仅仅二百多字的心经都几乎要诵不顺口,可说是口诵心焦。当这大众搬大藏经一部部诵时,老和尚只幽默一笑,迳自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点也没受周围诵经声的影响。末学感觉老和尚这一笑,真是当头的一棒!请问这幕突来的演出中,谁真把大藏经“总诵”了?惟老和尚他念念清楚分明,又念念恳切有力的“南无阿弥陀佛”,真正“总诵”了大藏经!我们切莫疑惑老和尚怎么临时改变了题目?他老人家是非常擅长用反面手法发人深省,令人亲自体验个中滋味,而产生刻骨铭心的效果,毕竟修行是“行”出来的,不是说听了事;在医学院纸上谈兵跟看血淋淋的病人,显然大不相同!大家也许会发现老和尚这番演出,和雪公老恩师的“万法精华六字包”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人临终苦不堪言,只“阿弥陀佛”四字都念不出来,何况诵经,何况诵大藏经!我们还是敬遵“老实念佛、莫换题目”的教导,免得好似练了十八般的武艺,到苦时不知用哪一招,天天换题目,仿佛很有学问,又仿佛和很多佛菩萨都有交情,临终时却心乱如麻,不知念哪一尊好。其实阿弥陀经中说:六方佛都出广长舌相,赞叹阿弥陀佛,劝众生信受念佛,求生西方。就显示了我们念阿弥陀佛,所有的佛菩萨都欢喜,就是“总诵”!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286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